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1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3-2024学年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单元测试
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2小题每题3分共计36分)
1.(1)在大气成分中既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又对地表温度起到调节作用的是()
1.(2)下列关于上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氮
B. 臭氧
C. 二氧化碳
D. 氧
【答案】C
【解析】(1)大气中的氮是地球上生物体的基本成分大气中的氧是人类和一切生物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物质臭氧能大量吸收太阳光线中的紫外线使人类和生物免受紫外线的伤害二氧化碳既是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又可以吸收地面长波辐射使大气增温增强大气逆辐射从而对地面有保温作用故C正确 ABD错误
故选C
【答案】D
【解析】(2)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大气层为对流层 b为平流层 A错 b层为平流层大气稳定透明度高适合飞机飞行 c层为高层大气不适合飞机飞行 B错能强烈吸收臭氧的为臭氧层位于平流层 C错 a层为对流层地面是该层大气的直接热源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 D正确
故选D
2.下列各风向示意图中(单位百帕)表示南半球近地面的是()
A.
B.
C.
D.
【答案】C
【解析】在高空风向与等压线平行在近地面风向与等压线斜交在北半球风向右偏在南半球风向左偏
故选C
3.(1)“虹彩幞状积雨云”的形成过程是大量雨云的顶部出现了幞状云时恰逢日落时分而太阳光从后方射入云中形成衍射虹彩在我国只有夏季有可能出现推测以下选项与该现象形成有关联的是()
3.(2)“旗云”与上题的云的生成过程来源于同种天气推测“旗云”最常出现在当地时间()
3.(3)据图可知“旗云”飘动的位置()
A. 逆温现象
B. 台风降雨
C. 对流天气
D. 锋面气旋
【答案】C
【解析】读材料“在我国只有夏季有可能出现衍射虹彩”分析因此对流天气强烈
逆温现象最常出现在冬春时节的早晨或傍晚 A错误
台风主要在夏秋季节 B错误
锋面气旋不只是在夏季出现 D错误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可知旗云是由对流性积云形成、地面辐射太阳辐射大气温度较高时根据分析可知地面辐射在13时左右达到最强所以产生旗云的时间段落主要集中在当地时间11﹣15时
【答案】A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若“旗云”上掀表明对流运动强若旗云下倾容易产生大雾天气或者逆温旗云飘动的位置与高空风力有关
4.(1)地球散发着蓝色幽冷的清辉是因为()
4.(2)在下列四个波段的观测中“风云四号”A星比地面望远镜更具优势的波段是
()
A. 大洋水体为蓝色
B. 光线经陆地植物反射后偏蓝
C. 大气散射太阳光
D. 观测镜头偏蓝色有利于观测
【答案】C
【解析】(1)太阳光线射入大气后遇到大气分子和悬浮在大气中的微粒发生散射波长较短的蓝、青色光波最容易被散射因此地球看起来散发着蓝色幽冷的清辉
故选C
【答案】D
【解析】(2)“风云四号”A星的位置在地球的大气层之上观测可以不受大气影响地面望远镜的观测会受到大气影响因为平流层中的臭氧层会吸收紫外线不利于观测
故选D
5.(1)关于大气成分及作用叙述正确的是()
5.(2)一架飞机从南极飞往我国的海口高度一直保持在12千米那么这架飞机是从()
A. 二氧化碳大量的吸收紫外线使大气增温
B. 水汽能够吸收地面辐射
C. 氮被誉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
D. 氧是光合作用的必需物质
【答案】B
【解析】二氧化碳、水汽只能吸收地面辐射不能吸收紫外线臭氧被誉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
【答案】C
【解析】对流层的厚度随纬度而变化其中低纬度地区对流运动旺盛对流层厚度为17﹣18千米中纬度为10﹣12千米高纬度地区为8﹣9千米因此一架飞机从南极飞往赤道再飞往南极一直保持在12千米的高度应从平流层进入对流层
6.(1)图中字母a代表的是()
6.(2)对风的速度有影响的力是()
A. 水平气压梯度力
B. 地转偏向力
C. 摩擦力
D. 近地面风向
【答案】B
【解析】(1)由题中图可以看出图中a是地转偏向力 b是摩擦力 c是近地面风向 d是水平气压梯度力
故选B
【答案】C
【解析】(2)根据课本相关知识可知水平气压梯度力(d)直接导致空气的水平运动而摩擦力(b)会减弱风的运动结合题中图可知对风的速度有影响的力是b、d
故选C
7.(1)图中通风效果最好的季节和漫射器照明效果最好的时段(地方时)是()
7.(2)图中该系统适用场所很多对其优点表述不当的是()
A. 春季 8—11时
B. 夏季 11—13时
C. 秋季 13—15时
D. 冬季 11—13时
【答案】D
【解析】(1)该装置利用室内外空气流动产生的不同空气压力将自然风吸入室内排出室内空气达到通风效果读图可知新鲜空气进入室内后呈下沉状态室内空气呈上升状态结合该系统为自然状态而非人为状态的工作原理可以推测出这种自然状态下进入室内的空气应为高压状态的气流排出室外的浑浊空气应为低压状态的气流该地位于我国北方地区北方地区四季分明夏季室外气温高室内由于建筑结构遮阴气温低与室内相比室外气压较低室外空气在自然状态下进入室内不会下沉冬季该地室外气温低室内气温相对较高与室内比室外气压为高气压空气进入后自然下沉因此通风效果最好的季节应是冬季春季和秋季的室内外气温差与夏季和冬季相比不是特别明显由材料“通过图中的采光罩聚集室外太阳光经光导管传输到室内由漫射器完成天然光照明和室内升温”可知漫射器照明效果最好的时段应该是当地太阳辐射最强的时段即地方时12时前后
故选D
【答案】C
【解析】(2)该装置由自然通风系统和光导照明系统两部分组成完全由太阳能驱动无需电力安全可靠性高该装置较为简单具有使用寿命长、维护费用低的优点但该装置无法自主调节室外温度
故选C
8.低层大气中对成云致雨具有关键作用的成分是
A. 臭氧O₃
B. 氨气NH₃
C. 甲烷CH₄
D. 水汽和杂质
【答案】D
【解析】
水汽和固体杂质含量很少却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空气上升到凝结高度固体尘埃作为凝结核使周围水汽凝结才能成云致雨
故选D
9.在珠穆朗玛峰北侧海拔5300~7000米的区域主要被冰雪覆盖日出后的冰雪表面气温仍然低于山谷中同高度的大气温度因而该区域山谷处几乎昼夜盛行下山风这种因冰川分布而形成的下山风又被称作冰川风下图为冰川风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题
冰川风最强盛时当地时间为()
A. 0时
B. 6时
C. 12时
D. 14时
【答案】D
【解析】当地时间14时山谷与山坡温差达一天中最大值所以此时冰川风最强盛
故选D
10.果农在寒潮来临前为柑橘穿上了“羽绒服”——塑料薄膜(如下图所示)可有效地防止冻害其原理是()
A. 增强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反射
B. 阻挡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
C. 增强地面对太阳辐射的吸收
D. 增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
【答案】B
【解析】大气的受热过程为本题主要考查点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柑橘穿上“羽绒服后寒潮来临时地表降温明显热
量较少“羽绒服可有效阻挡地面辐射减少地面热量的流失起到一定的保温作用 B选项正确“羽绒服”(塑料薄膜)对太阳辐
射和大气的影响较小 A、C、D选项错误 B正确
ACD错误
故选B.
11.(1)云雨现象主要分布在对流层原因不包括()
11.(2)“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说明()
A. 上冷下热
B. 水汽、杂质含量多
C. 对流旺盛
D. 二氧化碳含量多
【答案】D
【解析】(1)云雨现象主要分布在对流层原因包括上冷下热易发生对流现象水汽、杂质含量多凝结核多对流旺盛水汽上升过程中易凝结成雨与二氧化碳含量多无关
故选D
【答案】C
【解析】(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对流层大气的热量直接来自地面辐射
故选C
12.下面四幅图中(下图)虚线箭头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实线箭头表示风向度数表示经纬度能正确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和风向的是()
A.
B.
C.
D.
【答案】
【解析】
二、解答题(本大题共计3小题每题10分共计30分)
13.(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13.(2)图中P、P′两点()
A. 气温甲gt 丁gt 丙gt 乙
B. 气压丁gt 甲gt 乙gt 丙
C. 天气甲地晴丁地阴雨
D. 等压面甲上凸乙下凹
【答案】B
【解析】读图可知甲为低压、丁为高压、乙为高压、丙为低压同一水平面上气流从高气压流向低气压南半球向左偏转图中P、P′两点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相反气压丁\gt 甲\gt 乙\gt 丙气温甲\gt 丁\gt 乙\gt 丙天气甲地阴雨丁地晴等压面甲下凹乙上凸
【答案】C
【解析】根据课本相关知识可知该地位于南半球故图中P、P′两点地转偏向力方向均向左偏
14.(1)补绘B层气温变化曲线
14.(2)A是________层该层气温随高度的变化特点是________
14.(3)A→B→C大气密度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
14.(4))B层22-27km高度________含量达到最大值形成________层成为人类生存环境的天然屏障
14.(5)B层是________层该层气流平稳适合飞机飞行
14.(6)C层是________层该层中有________层可以反射无线电波
14.(7)极光和流星雨主要发生在________(填字母)层
【答案】(1)如图
【解析】(1)B层为平流层因臭氧的存在该层大量吸收紫外线使气温随高度上升而增高
【答案】(2)对流层, 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下降
【解析】(2)读图可知 A层是对流层随高度增加气温递减因为地面是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
【答案】(3)逐渐变小
【解析】(3)大气层越高距地心越远受地球的吸引力越小大气密度越小
【答案】(4)臭氧, 臭氧
【解析】(4)B层为平流层因臭氧的存在该层大量吸收紫外线一方面使气温随高度上升而增高另一方面使射向地面的紫外线大大减少成为人类生存环境的天然屏障
【答案】(5)平流
【解析】(5)B层是平流层该层气温随海拔高度的升高气温增加上升空气以平流为主适合飞机飞行
【答案】(6)高层大气, 电离
【解析】(6)C层是高层大气层空气密度很小气压很低高空有电离层有利于无线电
通讯
【答案】(7)C
【解析】(7)极光和流星雨主要发生在高层大气层即C层
15.(1)简述对流层上界高度(即对流层顶)随地理纬度和季节而变化的规律
15.(2)分析对流层天气多变的原因
【答案】对流层上界高度低纬度高高纬度低对流层上界高度夏季高冬季低
【解析】近地面气温越高空气上升的高度越大对流层的厚度越大因此自低纬到高纬对流层越薄上界高度越低夏季气温高冬季气温低因此对流层的厚度夏季厚冬季薄上界高度夏季高冬季低
【答案】对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加上地面受热不均引起冷热差异故对流运动显著充足的水汽使对流层的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解析】对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空气上冷下热有利于空气的对流运动对流层集中了几乎全部的水汽充足的水汽加上空气的对流运动使得对流层天气多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