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在血液透析患者自我管理行为中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护理干预在血液透析患者自我管理行为中的作用
陈娟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血液透析患者自我管理行为中的作用。
方法:选择2012年2月至2014年3月血透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130例,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7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接受护理干预,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护理前及护理后自我管理行为评分。
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护理前自我管理行为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护理后自我管理行为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护理干预能提高血液透析患者自我管理行为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期刊名称】《包头医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5(000)008
【总页数】2页(P99-100)
【关键词】护理;血液透析;自我管理
【作者】陈娟
【作者单位】江苏省中医院,江苏南京210029
【正文语种】中文
维持性血液透析是终末期肾脏疾病重要的治疗方法,血液透析后病人感到舒适,生活可以自理,并能够参加社会活动。
但是血液透析是一个长期过程,有研究指出患者治疗期间自我管理行为能力与血液透析疗效密切相关[1]。
因此,本次研究收
集2012年2月至2014年3月我院血透患者,指导患者改善自我管理行为,并探讨护理干预的疗效。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选择2012年2月至2014年3月我院血透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计
130例,其中男性80例、女性50例,年龄22~72岁、平均年龄52.8岁,在职48例、无职或退休82例,高中及以上学历76例、高中以下学历54例。
按随机
号码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60例,对照组7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健康教育,观
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接受护理干预。
观察组年龄(51.9±22.2)岁,男性36 人、女性 24 人;对照组年龄(65.8 ±10.3)岁,男性44人、女性26人;两组人员性别、
年龄、教育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健康教育方法护理人员为患者讲解慢性肾功能不全的发病原因、疾
病发展过程及血液透析治疗方法,组织患者观看视频材料,为患者发放血液透析或肾功能不全有关的书籍。
1.2.2 观察组护理方法 (1)与家属建立沟通:与患者家属建立联系本,让家属将患者血液透析间歇期的身体情况、心理反应及日常生活进行总结并记录,便于护理人员对患者的心理问题进行疏导,使血液透析护理形成连续性,真正做到从院内延续到院外。
(2)生活护理:护士在患者出院时,指导患者做好内瘘的保护和自检方法。
每
日将内瘘的自检内容及问题记录在纸上,在患者下次来院时与护士进行交流。
此外护士定期督促患者将每日饮食、睡眠、血压、尿量、透析次数及服药情况进行记录,每日选择慢走、太极拳、气功等运动方法,培养患者形成自我管理、自我监督的能力。
(3)健康教育:患者入院后,请专家为患者讲解血液透析的基本原理、透析设备
的安全性,对有焦虑的患者给予心理支持,帮助患者克服对治疗的恐惧心理。
(4)
饮食护理:护士为患者制定每日饮食食谱,让患者自我控制每日蛋白质、糖类的摄
入,可选择鱼、牛奶、鸡蛋、等优质蛋白,严格控制脂肪及胆固醇的摄入,限制钠离子、水分的摄入。
1.3 评级标准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护理前及护理后自我管理行为评分。
自我
管理行为评分参考文献标准[2],自我管理行为评分由饮食及液体摄入、身体活动、心理社会行为及治疗行为4项组成,总分100分,分值越高自我管理行为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将资料录入Econometrics Views6.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采用±s 描述,对数据进行t检验,以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间护理前自我管理行为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
组和对照组间护理后自我管理行为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护理前及护理后自我管理行为评分比较a为与对照组比
较P<0.05组别 n 自我管理行为评分(分)护理前护理后观察组60 34.1 ±6.3 89.5 ±9.3a 70 35.2 ±7.2 75.2 ±15.3对照组
3 讨论
血液透析患者遭受着疾病和治疗的双重压力,使患者饮食、服药、社会行为的依从性下降,严重影响患者自我管理行为能力。
研究认为透析患者自我管理行为能力与患者生活质量和治疗疗效密切相关[2]。
因此,本次研究中我们对患者采取护理干预,在研究结束时发现接受护理干预的观察组在自我管理行为评分优于对照组。
本次研究中我们对观察组采取以下护理干预方法:与家属建立沟通、生活护理、健
康教育及饮食护理4种方式。
有学者[3]认为若单纯重视患者的健康教育,而不对患者家属进行有效沟通,则难以掌握患者平时生理、心理状态,而本次研究中采取与家属建立联系本的方法,了解患者非住院期间的生活情况,除了能让患者加深对疾病的理解外,还让患者得到家庭成员的照顾,增强病人的自我管理能力,此外
护士督促患者将每日饮食、睡眠、血压、尿量、透析次数及药物情况进行记录,培养患者形成自我管理、自我监督的能力。
做到真正让患者融入到治疗中,转被动治疗为主动治疗。
此外,护理人员还积极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让患者了解疾病的发展,通过积极有效的血液透析,仍可以融入社会,进行工作,减少患者消极、悲观、厌世等负面情绪,使患者能勇敢面对治疗,把内心想法与护士进行交流,提升战胜疾病的信心[4,5]。
综上所述,本次研究认为护理干预能提高血液透析患者自
我管理行为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分会透析移植登记工作组.1999年度全国透析移植登记
报告[J].中华肾脏病杂志,2011,17(2):77 -78.
[2]魏朝晖,莫一心,陈和年,等.生命质量测定量表SF-36的应用[J].国外医学·社会医学分册,2013,14(4):145 -147.
[3]高丽,李峥.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影响因素及护理干预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12,41(5):455 -457.
[4]付凤齐,王志稳,万巧琴.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存
质量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13,41(2):130 -133.
[5]冯励,仪丽蕾.血液透析患者体重增长过多的健康教育[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1,23(5):9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