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保分题目增分练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增分题目组合练(一)
——集训超重点,提分无障碍
一、文字运用
1.(2017·河北邯郸市一模)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西递古村位于安徽省黄山市黟县西递镇内,东南距黟县县城8公里。

西递村奠基于北宋时期,现有保存完好的明、清宅第120余座、祠堂3座、牌坊1座,①。

2000年,西递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西递村四面环山,②。

由于地势自东向西略倾斜,前边溪、后边溪于双溪口交汇后向西流,又在村口与金溪汇合为西溪,再西流出村后过长演岭注入漳水。

西递古名西川,取水势西流“不之东而之西”之意。

长演岭北麓的宁池古道上曾有一古代邮驿机构递铺所,因在徽州府以西、西溪之滨。

故称“西递铺”。

西递胡氏家族迁居此处后,以铺名村,__③__。

答: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较为完整地保存了明清时期的建筑
②三条溪流穿绕而过
③改西川为西递
解析①处是对前文的总结,前文有表示年代的“明、清”,还有一些建筑物。

②处后文说的是溪流,“前边溪”“后边溪”“金溪”“汇合为西溪”。

前面一句交代“西递古名西川”,③处前又说“以铺名村”,故此处是“改西川为西递”。

2.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

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剪纸这种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因它都是贴在窗户上的,所以人们一般称其为“窗花”。

新春佳节时,许多地方的人们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

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而且也一定给人们带来了美的享受,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

窗花的内容丰富、题材广泛。

因窗花的购买者多为农民,所以窗花都是表现农民生活的内容,如耕种、纺织、打鱼、牧羊、喂猪、养鸡等。

除此,窗花还有神话传说、戏曲故事等题材。

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将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喜气洋洋。

①剪纸深受人们的喜爱,不一定都要贴在窗户上。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②窗花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不一定能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③窗花的购买者多为农民,窗花不一定都表现农民生活3.(2017·山东)阅读下面的文字,逐段概括中国古代木构房屋的特点。

每个特点不超过10个字。

①中国古代木构房屋需防潮防雨,故有高出地面的台基和出檐较大的屋顶。

②这种房屋内部可以全部打通,也可按需要用木材进行装修分隔,分隔方式可实可虚,实的如屏门、板壁等,虚的如落地罩、太师壁等。

③工匠们设计房屋的各种构件(如梁、柱)时,在保有其功能的基础上,往往顺应其形状、位置进行艺术加工,使之更加漂亮美观。

如把直梁加工成月梁,以给人举重若轻之感。

④为防止木材腐烂,工匠们给木构房屋涂上油漆,油漆在木材表面形成坚韧的保护膜,能起到很好的防护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台基高,出檐大。

②内部可通可隔。

③构件艺术美观。

④涂有油漆以防腐。

解析解答此题,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逐段概括”,二是“房屋的特点”,三是“每个特点不超过10个字”。

逐段概括时,应分别抓住古代木构房屋的基本构造,把握其特点。

如第①段中,要抓住房屋的基本构造“台基”“出檐”概括其特点。

第②段中,要抓住房屋的内部构造来概括。

第③段中,要抓住房屋的“构件”把握其特点。

第④段中,要抓住房屋的外观“涂上油漆”及目的来概括。

二、小说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年三十夜的爆竹
这些年,年三十夜几乎每年都是回乡下陪父母过。

按乡下的说法,叫花子都有个年三十夜,这普天同庆的日子,无论你贫穷、富有,生活在城市、乡村,是在自己的出生地,或是流浪在异乡,在年三十夜,哪怕是远隔千万里的游子,都要不辞辛劳,奔赴自己的家乡,与亲人们聚在一起,团团圆圆,开开心心过个热闹的年!
在我们那儿乡下,年三十夜吃年夜饭前要先祭祖,家家户户,堂屋香火前八仙桌上摆上酒菜,焚香、化纸钱,对着祖宗牌位三叩九拜,然后放爆竹,但听得满村的爆竹声在群山回响,此起彼伏,经久不息。

更为热闹的时刻则是凌晨“开财门”。

我们那儿的习俗,年三十夜,吃过晚饭,约十点钟左右,每家每户都要大门紧闭,亲友串门只能从侧门进出,称之为“封门”;到了凌晨一至三点,在堂屋里点上红烛,斟上美酒,焚香,击磬,随着悠扬的磬声,化纸钱,祭拜天地,然后打开大门(即为“开财门”),燃放爆竹烟火,迎春纳福,迎接新的一年到来。

谁家的爆竹声响得久、烟火放得多,寓意这户人家兴旺发达。

一时间,爆竹声铺天盖地在群山回响,绵延不绝;黑暗的天空被焰火点亮,璀璨夺目,把年三十夜推向高潮!
这几年回乡过年,有时我一个人回去,有时是带着妻儿回去;弟弟也偶尔带着弟媳回去。

父亲长年病着,身体一年不如一年,家里有
个病人,气氛难免有些压抑,年夜饭常吃得寡淡无味。

斟上酒祭祀,遇弟弟也回去过春节的时候,为了烘托节日气氛,兄弟俩也喝上三两杯,浅尝辄止,索然无味。

隔壁的其敏表哥每年年夜饭吃得早,这几年常叫我去陪他喝酒,说与几个儿子喝不起兴,有我这个省城去的“客”,才能喝得尽兴。

表哥礼数繁多,先是与他喝几杯,再安排三个儿子、媳妇,甚至孙子分头向我敬酒,最后他还要做“总结”,几巡下来,常是一二十来杯酒下肚,让我醉意朦胧。

这边还没喝完,屋下的其兵表哥又来邀了,说年三十夜,我这个贵客不能只光顾一家,他家那儿怎么也得去喝杯新年酒。

又跟随着去,同样的礼数,“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喝得昏天黑地,不知身在东西南北矣!
饭罢哪里还守得了夜,开得了“财门”,连有些串门来想见见我的寨邻都无暇顾及,早早地就去见周公,任凌晨“开财门”铺天盖地的爆竹炸响,我昏沉沉地,一觉即到天明。

家父自2007年摔伤致残,行动多有不便,故土难离,不愿外出,母亲守着他,家中只剩下两位老人。

每年回去,想到父母不辞辛劳把我们兄妹三人养大,到了老年,妹妹远嫁他方,我们兄弟又在贵阳生活,家中只剩下他们两位老人留守,唯有寂寞相伴,心底未免郁郁于怀。

前年秋家父因病去世,春节回去陪母亲,百年老屋,只剩下母亲一人,人去屋空,触目伤怀,叫人情难自禁,唯有酒入愁肠,化作点
点泪!
母亲去年已到贵阳与我一起生活,快要过年的时候说是要回乡料理些事,还吩咐我别回去过年,她在乡下过完年即回来。

因此,猴年的除夕,我没有回乡去,留在贵阳过。

年三十夜,与岳父母,还有岳父弟弟一家及襟兄等,一大家子人,满满的两桌席,酒也喝了不少,幸而未醉。

回到自己家里,妻带着女儿在国外旅游,我一个人守着空荡荡的屋子,听那窗外新年的爆竹声阵阵炸响。

我是一只倦飞的鸟,此刻,故乡远隔千山万水之外,感知不到故乡年三十夜的欢腾。

城里人的爆竹是图个喜庆,也没个讲究,常是没来由地有一搭没一搭地乱放。

于是,在年三十夜,我一个人,听了城市半宿七零八落的爆竹声。

(有删节) 4.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提及乡下关于年三十夜的说法,引出对家乡风俗的介绍,也为下文写作者这几年回乡过年做好铺垫。

B.文中隔壁的其敏、其兵表哥每年年夜饭后叫“我”去陪他们喝酒,且礼数繁多,可见他俩的做法有些不顾他人意愿,作者觉得太烦琐。

C.“唯有酒入愁肠,化作点点泪!”写出了作者对无法陪伴双亲内心充满了愧疚之情,也寄托了作者对父亲深切的怀念。

D.文章前后写到年三十夜的爆竹,乡下的“铺天盖地”而城市的“七零八落”,前后形成鲜明对比,凸显了身在城市的作者内心的冷清。

答案 B
解析其敏、其兵表哥不是“每年年夜饭后叫‘我’去陪他们喝酒”,文中是“这几年常叫‘我’去陪他喝酒”;其次其敏表哥叫‘我’陪喝酒,且礼数繁多,这是亲人间真挚的情感交流,既是传统风俗,更体现了家乡的民风淳朴。

5.文章第2段介绍家乡年三十夜的风俗,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让读者对作者家乡的风俗习惯有所了解,引出行文线索“年三十夜的爆竹”;②家乡年三十夜的风俗,是传统节日文化的一种承载,既展示了家乡的淳朴民风,也传达出乡民对新年美好的祝愿;③承上启下,燃放爆竹的风俗照应了文章标题“年三十夜的爆竹”,亲友之间串门又为下文表哥们热情请“我”喝酒做好铺垫。

解析解答此题,应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入手。

内容方面,要理解语句内涵;结构方面,承上启下。

6.作者笔下的“年三十夜的爆竹”意蕴丰富,请结合文本进行概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年三十夜的爆竹”既是庆祝节日的风俗,也是行文的线索;②“年三十夜的爆竹”传达了亲人团聚欢乐及人们对新年的美好祝愿;③“年三十夜的爆竹”寄托了作者对亲人及故乡深切的怀念之情,亲情牵绊、乡土情结是永恒主题;④“年三十夜的爆竹”也是传统节日和民俗文化的载体,作者赋予它深刻的文化内涵;⑤“年三十夜的爆竹”在乡村热闹,在城市则稀落,触发人们在现代城市文明之
下,对远离乡土文化、传统民俗进行深刻反思。

解析本题属于标题作用题。

解答本题,可从以下角度分析:点明写作对象的特点和多重含义,表达作者主观的感情和态度,揭示文章的主旨或哲理,成为文章的线索。

三、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
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新浪微博对年龄在22岁~32岁的人进行的一项网络问卷显示,这个年龄段的人对“社交软件、明星演唱会、创意广告、个性工艺品、进口电影、美食、减肥、街头采访、炒股、子女教育”等话题较为感兴趣。

请从中选择一两个事物来表达你自己的看法,写一篇文章向你的师长、朋友、上级介绍一下你的观点,选择的事物之间要形成有机的关联。

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立意指导
料,先筛选出关键字眼,然后将这些关键字眼合并在一起进行分析综合,初步定下一个写作的方向。

方向定好以后,接下来就是确定主题(中心),然后再确定文体。

针对本则材料中所列举的10种事物或现象,都是22岁~32岁这个年龄段的人比较熟悉且感兴趣的话题,在写作的“熟悉度”上,并没有什么难度,基本上可以保证“人人有话说,事事有材料”,在下笔之前,要确定一个吸人眼球的标题,结构
上要有一定的章法可循,这样可以让阅卷老师第一时间能找到你的写作思路,能为自己的作文增分不少。

立意:(1)时尚与责任;(2)个性与创新;(3)继承与发展;(4)责任与担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