黠鼠赋文言文翻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黠鼠赋文言文翻译
《黠鼠赋》文言文翻译
苏轼的《黠鼠赋》是一篇富有哲理和趣味的文言文,下面是为您带
来的白话翻译:
原文:苏子夜坐,有鼠方啮。
拊床而止之,既止复作。
使童子烛之,有橐中空。
嘐嘐聱聱,声在橐中。
曰:“噫!此鼠之见闭而不得去者也。
”发而视之,寂无所有,举烛而索,中有死鼠。
童子惊曰:“是方
啮也,而遽死耶?向为何声,岂其鬼耶?”覆而出之,堕地乃走,虽有
敏者,莫措其手。
译文:在夜里,苏轼正坐着,有一只老鼠正在咬东西。
他拍打着床
板想制止老鼠,声音停止后不久又响起来。
于是,他让童子拿蜡烛来
照一照,发现有个袋子里面是空的。
那“嘐嘐聱聱”的声音就是从袋子
里发出来的。
苏轼说:“哎呀!这只老鼠被关在里面不能出去了。
”打
开袋子一看,里面静悄悄什么也没有。
举起蜡烛来寻找,发现袋子里
有一只死老鼠。
童子惊奇地说:“这老鼠刚才还在咬东西,怎么突然就
死了呢?刚才是什么声音,难道是鬼吗?”把袋子翻过来倒出老鼠,老
鼠一掉到地上就跑掉了,即使是身手敏捷的人,也会措手不及。
原文:苏子叹曰:“异哉,是鼠之黠也!闭于橐中,橐坚而不可穴也。
故不啮而啮,以声致人;不死而死,以形求脱也。
吾闻有生,莫
智于人。
扰龙伐蛟,登龟狩麟,役万物而君之,卒见使于一鼠,堕此
虫之计中,惊脱兔于处女,乌在其为智也?”
译文:苏轼感叹道:“真奇怪啊,这老鼠真狡猾!它被关在袋子里,袋子坚固无法咬出洞来。
所以它就不咬别的地方而是咬袋子,用声音
来引人来;它装死,凭借装死的模样来求得逃脱。
我听说有生命的东西,没有比人更有智慧的了。
人们能够驯服神龙、刺杀蛟龙、捉取神龟、狩猎麒麟,役使万物并且统治它们,最终却被一只老鼠利用,陷
入这只老鼠的计谋中,吃惊于它像处女一样敏捷逃脱,人的智慧在哪
里呢?”
原文:坐而假寐,私念其故。
若有告余者,曰:“汝为多学而识之,望道而未见也,不一于汝,而二于物,故一鼠之啮而为之变也。
人能
碎千金之璧而不能无失声于破釜,能搏猛虎不能无变色于蜂虿,此不
一之患也。
言出于汝而忘之耶!”余俛而笑,仰而觉。
使童子执笔,记
余之作。
译文:苏轼坐下来闭着眼睛打盹,自己在心里思考这件事的原因。
好像有人对他说:“你因为读书多、见识广,却还没有领悟大道,没有
专心一致,反而被外物所迷惑,所以一只老鼠的咬啮就能让你惊慌失措。
人能够打碎价值千金的玉璧,却可能在打破铁锅时失魂落魄;能
够与猛虎搏斗,却可能在见到蜜蜂和蝎子时脸色大变,这都是因为不
能专心一致的缘故。
这些话是你自己说的却忘记了吗?”苏轼低下头笑了,抬起头突然醒悟。
让童子拿笔,记录下自己的这篇文章。
这篇《黠鼠赋》通过描写一只狡猾的老鼠,引发了苏轼对于人的智
慧和专注的思考。
在文中,老鼠巧妙地利用人的心理和行为,成功地
逃脱。
而苏轼则从这一事件中反思自身,认为人虽然有着强大的能力
和智慧,但如果不能专注一心,也容易被外物所干扰和迷惑。
这种思考在我们的生活中也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我们常常自认为
聪明,能够应对各种复杂的情况,但往往在一些看似简单的问题上栽
跟头。
就像文中的苏轼,被一只小小的老鼠打乱了阵脚。
这提醒我们,在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和诱惑时,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和专注的心态,不能被表象所迷惑,也不能三心二意。
同时,这篇文章也展现了苏轼善于观察和思考的特点。
他从日常生
活中的一个小细节出发,深入挖掘其中蕴含的道理,体现了他对人生
和世界的敏锐洞察力。
这种从平凡中见不凡的能力,值得我们学习和
借鉴。
无论是在学习、工作还是生活中,我们都应该学会像苏轼一样,善
于从身边的小事中汲取智慧和教训,不断提升自己的认知水平和应对
能力。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保持清醒,不被各种
困难和挫折所打倒,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总之,《黠鼠赋》虽然篇幅不长,但蕴含的哲理却十分深刻,给我
们带来了很多思考和启示。
希望我们都能从中有所收获,在人生的道
路上走得更加坚定和从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