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梁平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庆市梁平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一、基础知识综合
班级正在布置文化墙,请你负责收集素材,根据材料内容完成下面小题。
冠笄之礼,是中华民族传统的成人礼仪,男子加冠,女子加笄。
先民为跨入成年的青年男女举行这一仪式,是提示行冠笄礼者从此将由毫无责任的“孺子”转变为正式跨入社会的成年人,担当起家庭和社会的责任。
随着孔庙的成人礼拉开维幕,丝竹声声,管乐飘渺,学子们身着汉服,口诵《论语》。
刚才还在xuān嚷嬉戏的孩子,蓦.然()间奕奕然庄重肃穆,不再顽皮,不再浮燥,
______间已是成人。
这似乎不仅仅是一场简单的成人仪式,伴随着朗朗的诵读声,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在学子的血脉里传承、奔涌。
学子们在完成成长的仪式的同时,也接受了一次中华文化和传统的洗礼,肩负起中华文化传承的大任。
1.给加点词注音或根据拼音写词语。
蓦.然( )xuān嚷( )
2.文中第二段有两个错别字,请你找出来并改正。
( )改为( )( )改为( )
3.请在下列词语中选出最合适填入横线的一项是()
A.手舞足蹈B.评头论足C.举手投足D.举手之劳
二、选择题
4.下列句子有语病一项是()
A.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开展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加强文物系统性保护和合理利用”等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举措。
B.去年,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举办了“宋韵今辉”艺术特展,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成为现象级的艺术展览。
C.文化环境的好坏,是中华传统文化能有效传承的重要保证。
D.手机在给市民带来便捷的同时,也成为传统文化传播的一个窗口。
三、语言表达
5.请你根据材料内容,仿写句子。
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要做好保护传承,还要让其进入我们的生活,成为社会风尚。
要弘扬文化思想智慧,推进文化创新发展;要加大精品文艺创作力度,将优秀的文化搬上舞台;,。
四、选择题
6.将以下句子正确排序的是()
①因此,保护文化遗产成为了我们每个人的责任。
①这些无形的财富,不仅丰富了我们的精神世界,也为我们提供了理解过去的钥匙,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我,理解我们所在的世界。
①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社区历史和文化的重要载体,它们承载了过去的记忆,也传承了未来的希望。
①城市化、工业化和旅游业的过度开发,也使得许多古老的建筑、村落和手工艺逐渐消失。
①然而,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许多文化遗产正面临着严重的威胁。
A.①①①①①B.①①①①①C.①①①①①D.①①①①①
五、综合性学习
7.为了让“文化大比武”活动更好的开展,你加入了筹备组,请根据要求完成下列筹备工作。
(1)请你代表班级拟写参赛标语。
(2)请你完善活动方案。
(3)在活动开展过程中,有人认为,如今社会飞速发展,科技水平不断进步,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已经不需要再传承传统文化了。
对此你怎么看?说一说你的理由。
六、名著阅读
8.在“文化大比武”活动中,学校组织了名著联读活动,既有外国名著,也有中华经典,请
你积极参加。
(1)栏目一:读名著,学精神
保尔以自己的毕生精力,实践了自己的生活原则:“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
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
”
该语段选自(人名)的《》。
保尔的人生就是这样度过的。
请从这部作品中另选一个人物(如朱赫来、冬妮娅、阿尔焦姆等),说说他(她)是如何践行这样的人生态度的。
(2)栏目二:读经典,谈经典
叶圣陶先生评价朱自清的《经典常谈》:“是一些古书的‘切实而浅明的白话文导言’。
谁要知道某书是什么,它就告诉你这个什么,看了这本书当然不是就读了古书,可是古书的来历,其中的大要,历来对于该书有什么问题,直到现在为止,对于该书已经研究到什么程度,都可以有个简明的概念。
”
请你以《经典常谈》中你最感兴趣的一篇为例,说一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七、名句名篇默写
9.古诗是中华文化的精华,班委打算在教室内贴上几幅古诗字画作为装饰,请你根据语境和提示,默写古诗。
(1)海内存知己,。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安得广厦千万间,。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3),胡为乎泥中?(《诗经·邶风·式微》)
(4),波撼岳阳城。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5)古诗文是传统文化中璀璨的明星,千百年来,多少诗人用诗词或抒情,或感叹。
对于人生理想,苏轼用“ ,”来表现自己心境的孤独和志趣的高洁(《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面对苦寒的生活,白居易用“ ,”来倾诉内心的矛盾(《卖炭翁》);
面对花朵凋零,陆游用“ ,”表达了不屈的灵魂(《卜算子·咏梅》)。
八、文言文阅读
阅读【甲】【乙】两段选文,完成问题。
【甲】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
——选自《桃花源记》【乙】
明日,宿旦子冈①。
甫②行数里,见四野禾苗油油然,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
盖江北之俗,妇女亦耕田力作,以视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产者,其俗洵③美矣。
偶舍骑步行,过一农家,其丈夫方担粪灌园,而妇人汲井且浣④衣,门有豆棚瓜架,又有树数株郁郁然,儿女啼笑,鸡犬鸣吠。
余顾而慕之,以为此一家之中,有万物得所之意,自恨不如远甚也。
——选自戴名世《乙亥北行日记》【注释】①旦子冈:在江苏省江宁县附近。
①甫:刚。
①洵(xún):确实。
①浣:洗衣。
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怡然
..自乐( )(2)无论
..魏晋( )
(3)明日
..且浣衣( )
..,宿旦子冈( )(4)汲井
11.下列对甲乙两篇文章内容和写法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甲文作者虚构了一个世外桃源,这在当时是一个不能实现的空想。
B.乙文记述了作者旅途中的见闻感触,内容丰富,既有沿途风光,又有人情风俗。
C.甲乙两文都通过描写来述说自己的见闻,表达了作者的向往之情。
D.桃花源中人盛情款待渔人,是想将渔人留在桃花源,和他们一起生活。
12.翻译下列句子。
(1)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2)有万物得所之意,自恨不如远甚也。
13.读完【甲】【乙】两文,我们看到了古人怎样的生活图景?请结合两文内容,用你自己的话说一说。
九、现代文阅读
宣传委员想介绍近年来我国的文化建设成就,以下是他收集到的资料。
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人民网香港4月18日电(记者陈然)香港特区政府康乐及文化事务署18日公布,将于6月至9月期间举办首届“中华文化节”,通过一系列不同形式的表演艺术项目和延伸活动,让广大市民和旅客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借以弘扬中华文化,推广爱国主义教育,提升市民的国民身份认同,为“一国两制”实践行稳致远作出贡献。
香港特区政府文化体育及旅游局局长杨润雄致辞时表示,香港有中西文化荟萃的优势和广阔的国际网络,“中华文化节”
将是弘扬中华文化办公室成立后首个重要品牌项目,以推动文化交流,向世界各地艺术文化爱好者及旅客展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和多样特色为目标,并带动旅游和相关行业的生意,达到品牌效应。
材料二:
随着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充实。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
在各地实践中,文艺院团、文化馆、图书馆、农家书屋等广泛开展文化惠民活动。
“送欢乐下基层”“到人民中去”“文化进万家”等文艺志愿服务,通过演出、展览等方式不断满足广大基层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
同时也应该看到,一些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还存在“乱花渐欲迷人眼”的状况,一些文化产品存在品位不高、过度娱乐化等问题,距离挖掘历史底蕴、涵育文化品位、凝聚民族精神的文化精品要求还有明显差距。
如何在满足大众多样化文化需求中增强人民精神力量,是当前基层文化建设的重点与难点之一。
材料三: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末全国文化和旅游部门所属艺术表演团体1893个。
全国共有公共图书馆3309个,总流通112668万人次;文化馆3508个。
有线电视实际用户2.02亿户,其中有线数字电视实际用户1.93亿户。
年末广播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9.7%,电视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9.8%。
全年生产电视剧156部4632集,电视动画片93811分钟。
生产故事影片792部,科教、纪录、动画和特种影片179部。
出版各类报纸258亿份,各类期刊18亿册,图书119亿册(张),人均图书拥有量8.40册(张)。
年末全国共有档案馆4154
个,已开放各类档案23827万卷(件)。
全年全国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营业收入129515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8.2%。
14.根据材料一,你认为举办“中华文化节”对我国“一国两制”的政策有什么作用?
15.请针对材料二中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提出的问题,提炼出3条对应的解决措施。
16.根据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不正确的是()
A.“中华文化节”将是弘扬中华文化办公室成立后首个重要品牌项目。
B.当前我国一些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还存在“乱花渐欲迷人眼”的状况。
C.如何在满足大众多样化文化需求中增强人民精神力量,是当前基层文化建设的重点与难点之一。
D.2023年末,我国有线数字电视实际用户2.02亿户。
17.作为中学生,我们能在传播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做些什么?请结合实际谈一谈。
古城、古镇、古楼都是文化宝藏,你打算介绍一些有特色的古镇。
请你阅读文章,完成下列问题。
走进深闺古镇——文坊
彭映水
①千年古镇文坊,就像一位藏在深闺人未识的女人,很少在外露脸。
昨天,我们终于撩起了她依旧保存靓丽的面纱——高山云雾、翠竹绿茶、白墙黑瓦,小桥流水人家……
②古色古香的古镇文坊,始建于宋代。
曾是商贾云集之地,素有“富仓”之称。
是众多古镇之中的深闺佳人,不仅具备江南水乡风貌特征,还深深地渗透着其他古镇少有的灵气、书卷气和士大夫气,承载着厚重的古越文化,是连接武夷山脉的一块历史瑰宝。
③文坊镇历史文化沉淀厚重。
文坊镇与上清镇、塘湾镇、雄石镇并称为贵溪市四大古镇。
明朝宰相夏言曾在此建象山草堂。
宋名士徐绍曾在此读书。
当年王安石拜谒徐绍于此时,曾留住数日,临行时题诗以赠。
诗云:“茂松修竹翠纷纷,正得山阿与水喷。
笑嗷一生虽自乐,有司还欲选方闻”。
④早年,福建商人翻过阳际峰从光泽入赣后,充分利用这里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水土资源,大兴造纸作坊,从而得名“文坊”。
如今集镇上的古街道,依然保留部分原貌,行走在青石板铺设的古道上,穿梭在木质搭建的房屋间,【A】似乎仍能瞧见那时的文坊商贾如云,热闹非凡,给人有一种恍如隔世的感觉。
⑤文坊镇位于赣闽交界处武夷山西麓,自然环境优美。
车一进文坊,就有一种似曾相
识的感觉,总觉着我在什么时间见过她一样,静思片刻之后我方才醒悟。
原来我曾在烟雨朱霞《我的足迹》中跟随贵溪四大才女,一同神游过文坊,走进了她的字里行间,走进了她的水墨画中。
文坊出美女,更是盛产才女的地方。
⑥牧茶人“天华茗茶”熊先生的茶庄就藏隐于古镇中的一条小巷里,一块彩色的招牌“天华山茶庄”很是醒目。
茶庄对面的老民居门面上有“人民公安”字样,是建国初期留下的,想必其中有很多故事,大家都颇有兴趣地在那儿拍照留念。
熊先生是当地人,是了解文坊古镇的一本活字典。
他给我们泡的茶是上等的好茶,我就不必多说,茶过三巡离午餐时间还早,于是,由熊先生给我们当导游,一同走进了古街“幸福里”。
⑦进入幸福里,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荷叶墙、骑马墙、青砖黛瓦等充满明清文化韵味的建筑群,和那穿幽桥而过、清澈如镜的涟漪小溪。
古街上人很少,守住老屋,守住岁月的大多是老人。
偶尔能听到几声狗叫,阳光把树叶的影子投射到斑驳的墙上,更增添了几分寂静感。
踏进几处空置的老宅,承载着历史的飞檐屋脊、陈砖旧瓦、柱础石雕虽然显得陈旧,却在默默诉说着昔日的繁华。
⑧街道大概有七八米宽,密密麻麻铺着鹅卵石。
有些路面颇有特色,是由大小不均、参差错落的青石板镶嵌而成,虽年代久远仍光滑如新。
选一高处看古镇,密密匝匝的老房子一座挨着一座,远远看去屋檐搭着屋檐,忽然觉得那一片片屋顶仿佛反扣着的是一本本青灰色封面的古书,铺满了整个山坳。
【B】幽幽古镇何尝不是一部多卷本的著作,古镇的人们亲手书写了这部大书。
⑨从幸福里返回到酒楼,熊先生尽地主之谊,备好了丰盛的午餐,大伙儿酒足饭饱后,就驾车奔天华山下的茶林游览。
天华山,既有千年古驿的美誉,又拥有蒙顶山“日月同辉”
的天文奇观,15万亩浩瀚竹林勾勒出了独特的山区休闲旅游风貌。
⑩熊先生的茶林就在天华山脚下,微风吹过,天华山上的云雾悠然地飘落下来,平平展展的茶树顶上嫩嫩的绿叶,变得更绿了。
那茶树,一厢厢、一层层,依山而植,竖看如朵朵绿色沿台阶蜿蜒而上;横看仿佛是条绿色的长龙绕山而卧。
绿连绵,绿浪涌。
在这拥挤的绿叶中,有几朵白边含黄的花朵探出头来微微颤动,大有嫩蕊摇黄、娇羞欲泣之状。
①走进茶园,就犹如置身于绿色的大海之中,茶林被群山环抱,一望无边。
有几个茶农正在给茶树整枝,施放农家肥。
大家一时兴起,纷纷跟样学样,兴高采烈地给茶树当起了“理发师”。
听介绍,这片茶林原是60年代当地共产主义劳动大学的师生,垦荒用辛苦的汗水滋润长大成林的。
①离开茶林,我们来到了地处武夷山余脉、美丽巍峨的天华山脚下的龙回村,龙回村
山清水秀,竹木森林丰茂,自然风景独特优美,不仅是天然大氧吧,更是避暑纳凉休闲养生的好去处。
龙回村不大,大约十几户人家傍山而居,房子形如龙体隐卧山脚,古色古香。
房子后面就是茂密的竹林,青山绿水,安静祥和,给人一种世外桃源的感觉。
①提起龙回村,有一个美丽的传说。
很早以前,此地一农家生了个好崽,遇一高道从此路过,给他取名叫天华,小天华长大成人后,山林砍樵、农田耕种、小河垂钓样样胜人一筹。
后来他又跟福建人学会了造纸,继而饱读经书,在文坊人见人夸。
此事传到了东海龙宫,小龙女爱慕上了天华就偷偷地来到人间,和天华结为夫妻。
小龙女夫妻还修了座龙王庙,从此就在这里过上了风调雨顺的太平日子。
①如若你不相信,劝君千万别去查什么史料来考证,世上有句话,天机不可泄露。
天华山的毛竹可作证,天华山的村民可作证。
我们在龙井游览时,有幸偶遇了一位古稀老人,你仔细看看我拍的照片就知道,老人一生与竹结缘,他长得浓眉大眼,不须问他的来龙去脉,活灵活现的他就是龙的传人。
①文坊就像一位藏在深闺的小家碧玉,拥有一种独特的恬淡,只有走近她,才能认识她。
傍晚时分我们乘车离开天华山,最后一次回眸,整日包裹着天华山的云雾又加浓了许多。
大家不约而同地向钟灵毓秀的天华山挥挥手,向漂在云雾之间的龙回村挥挥手,向养在深闺中的女子——古镇文坊挥挥手……
(来源:中国散文网,选作题目时有改动)18.古镇文坊有哪些特点?请你根据文章简要总结。
①文化沉淀厚重① ①
19.请赏析下列加点词或句子。
(1)似乎
..仍能瞧见那时的文坊商贾如云,热闹非凡,给人有一种恍如隔世的感觉。
(2)幽幽古镇何尝不是一部多卷本的著作,古镇的人们亲手书写了这部大书。
20.文章写到了龙回村的传说,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章说一说。
21.小文推荐本文作为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拓展阅读文本,你赞同吗?请根据单元导语和课文目录说一说理由。
22.你去过哪些令你印象深刻的地方(可以是特色古镇,也可以是乡间田野……),它们有哪些令你印象深刻的特点?请你选择一个地方,简要谈一谈。
十、作文
23.成长路上,我们度过了许多精彩纷呈的传统节日,阅读过像《诗经》《骆驼祥子》等文化书籍,也听过许多像李白、鲁迅等文化名人的故事。
请你选择其中令你印象深刻的一件事、一个人、一本书或者是一篇文章,以“我的文化成长”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①不少于600字;①凡涉及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一律用A、B、C等英文大写字母代替;①不得抄袭。
24.初中生活是清晨的霞光,含着清新与温暖;是清冷的甜泉,载着执着与坚毅。
脚下,初中的旅程我们已走完三分之二,前方又有怎样的风景呢?
请以“初三,我来了”为题,写一篇演讲稿,表达你对初三生活的思考。
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①不少于600字;①凡涉及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一律用A、B、C等英文大写字母代替;①不得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