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管理中知识管理理念的融合与意义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书馆管理中知识管理理念的融合与意义分析
作者:彭天宇
来源:《祖国》2018年第21期
摘要: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与进步,知识经济一体化时代的到来对人们生产生活均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有助于人们精神文明的建设。

将知识管理应用于图书馆管理进程中,是国内众多图书馆管理工作中的重难点之一。

文章以图书馆中知识管理为论点,对其概念,应用现状以及意义、与图书馆管理融合发展措施展开论述。

关键词:图书馆管理知识管理融合发展措施意义分析
人类社会在数千年的发展历程中,知识和信息始终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乏的内容。

图书馆是储存知识与信息的有效工具之一,很多社会组织机构应用知识这一生产要素明显提升自体的竞争实力,知识管理因此得到社会群体的广泛重视。

将知识管理模式整合至图书馆管理中,将图书馆自体教育与科研功能有效彰显出来。

基于此,本文探究知识管理在图书馆管理中的应用情况。

一、图书馆知识管理
从宏观的角度分析,知识管理实质上是“知识”与“管理”两个词语的组合体,但是因为上述两个概念的抽象性,将会造成现实操作中个体在认知在存在一定偏差。

“知识管理”概念的首次提出者是彼得.德鲁克(管理学大师),其主观的认为知识管理是一个过程,个体通过学习活动获得新知识与经验,同时采用适当方式将新习得的知识与经验阐述、分享出来,有助于充实个体知识体系,提升机构组织的发展价值[1]。

针对图书馆知识管理,国内有部分学者将其视为对人的管理,并将图书馆知识管理细化为显现知识资源管理、隐性知识资源管理以及知识管理系统的开发三大部分。

在明确知识管理相关要素的基础上,可将知识管理划分成以技术、组织、资源主导的图书馆知识管理三个具体方面。

二、图书馆知识管理的现状以及意义
图书馆的基本职能是采集、梳理以及应用信息与知识。

但伴随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进程,信息的获得体现出便捷性特征,个体无需前去图书馆就能实现对信息的检索、查询,并能下载自己所需信息。

网络的普及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图书馆自体优势。

故此,图书馆应积极发挥自体在资源与管理等方面的优势,迎合时代需求,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2]。

主动调整以往单一化
管理方法,在先进技术的引导下对文献知识进行知识处理,协助个体在短时间内在图书馆中获得所需知识。

知识管理在图书馆管理中应用的优越性在如下几方面有所体现:
(一)迎合了图书馆应用的需求:在经济知识一体化的时代背景中,受网络化外部环境的影响,图书馆用户的服务需要从最初的文献资源需求,转型为一类知识单元的服务性需求,这就需将知识管理导入到最初管理的进程中。

另外,伴随知识时代的到来,图书馆应用系统内部需求也有所改观,此时图书馆不单纯的是一类信息场地的加工与中转站,也是知识流的汇集、统合基地,其为个体提供的服务内容与形式体现出繁杂化特征。

(二)知识管理在图书馆管理中应用的可行性:图书馆为一类形式特殊的社会组织,其发展宗旨即为满足用户需求。

现阶段,用户对图书馆的需求体现出多样化、个体化特征,此时很多工作人员需更深一步研究图书馆的知识组织,包括在知识结构、发展、挖掘以及管理等方面近期取得的成果。

由此可见,知识管理在图书馆中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3]。

三、知识管理与图书馆管理的融合发展措施
(一)思维的革新
笔者发现当下我国图书馆领域相关人员关于图书馆知识管理的认知上存在一定误区:①知识管理即为管理图书馆藏储的知识。

②管理方式挪用企业知识管理方式。

③知识管理涵盖图书馆的各个方面。

④知识管理将图书馆管理完全取代。

这种思维上的误区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图书馆知识创新高度,影响其核心竞争力的提升进程。

国内图书馆数十年的发展思维是“以藏促用”,即应用藏书量去衡量图书馆的规模与发展实力,这种传统的衡量方法在信息社会中已不适用。

存贮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等因素将会对其产生显著影响,图书馆的藏书有很大的可能转型为一种博物馆式。

也就是说图书馆的这种“藏”能力在信息时代中难以充分彰显出来,甚至会对“用”有效目標的实现造成一定阻力。

那么在藏书能力缺乏情况下,将采用何种要素代替图书馆的发展实力?答案是知识。

应用藏知识的多少去权衡图书馆的发展实力,就需将挖掘知识设置为图书馆后续几年的发展重心,充分应用图书馆这一知识宝库促进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进程,这便是在思维层面上产生的革新。

图书馆将知识设为生存发展的重要保障,以知识为基点建设相关决策,科学预测图书馆后续几年的发展趋向,迎接新时期带来的各种挑战,在激烈的竞争中有确切定位,不断壮大自己,彰显优势,伫立于不败之地[4]。

(二)管理的改变
长时间以来,国内很多图书馆的知识管理处于经验管理到科学管理的过渡时期。

在科学管理的层面上,依然存在很多问题没有弥补。

从管理学历程上分析,科学管理在过去的几年中已经发展至以行为科学的人本管理、知识管理等新的管理时段。

在最短的时间优化体制管理同时实施人本化管理,是实现图书馆知识管理制度化与人本化的有效办法。

在知识经济一体化时代中,图书馆从藏书楼开始的这一主要发展目标也需要进一步沿袭,否则将会使图书馆的性质发生改变。

但是在知识时代中,“藏”将以藏知识为主要目标,图书馆是汇集大量知识的宝库,也是各领域知识的集散处,进入知识管理的时代,其目标就是力争把最恰当的知识在合适的时机传送给有最大需求的个体,进而协助他们做出最佳的决策。

当下,图书馆应用的多数是“图书馆分类法”,这种传统方法已不适用于知识管理的现实需求。

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一个文献或载体内囊括了多样化内容,传统分类方法浪费人力资源的同时,效率也得不到根本保障。

图书馆学家与信息处理技术专家共同开发了机读目录(MARC),其有助提升世界各国图书馆的自动化与网络化水平。

但在信息社会中,该管理模式暴露出结构繁杂、信息冗长、字段重复率高等缺陷,故需应用全新的概念与信息处理方法规划处一类新的MARC,这是图书馆知识管理工作中管理改变的方向[5]。

(三)形式的调整
伴随着信息存贮技术的发展进程,图书馆的“藏”已经冲破了传统纸张的局限性,多样富含知识的载体均会整合至图书馆馆藏中。

在最近几年中,图书馆馆藏形式发生很大变革,朝着多载体化、服务形式开放化、资源利用共享化等方向发展。

图书馆的面貌也有所革新。

新时期下,图书馆应紧抓有利发展时机,投入更大力度进行改革。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有效扭转了信息的传统交流与传输形式,有效将全球各地域的信息资源关联在一起,进而建构成一个无边界的网络,信息资源量庞大化。

在欧美等发达国家中,图书馆在文献采集、加工等方面建设了多种数据库,实现了国际国内信息联网建构与资源共享,网络成为图书馆知识管理与资源共享等多样化工作的优质化环境[6]。

四、结语
只有图书馆加强知识管理,构建并推行知识管理模式,才能够大幅度的提升图书馆的管理水平,实现对知识的科学配置与有效应用。

但是当下,我国图书馆知识管理依然处于摸索阶段,面对知识经济时代带来的冲击,其后续发展应付出更大的努力。

本文笔者认为,图书馆的知识管理要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为民服务,合理应用科学技术提升管理水平,对我国图书馆整体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河大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刘洁璇.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中的数据治理[J].情报科学,2018,(01):108-112+129.
[2]黄雅丽.探讨知识地图在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中的积极作用[J].办公室业务,2017,(05):156-157.
[3]崔晓辛.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中CALIS的作用与展望[J].科技资讯,2016,(16):155+157.
[4]李蕾.有关第二代知识管理在高校图书馆管理中的具体应用[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03):140-141.
[5]黄文青.高校图书馆管理中的知识管理分析[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5,(01):239-240.
[6]陈淑芬.新形势下知识管理在高校图书馆管理中的应用[J].科技风,2015,(01):222.
(作者单位:青海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