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淮安市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省淮安市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句子默写 (共1题;共4分)
1. (4分) (2016高一上·集宁期末)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①《诗经·氓》中表现男主人公婚后三心二意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

②苏轼《赤壁赋》中写箫声的作用和力量,不要说是人听了,就是动物蛟龙听了也飞舞起来了,一个寡妇独处孤舟中,听到箫声想到自己身世凄凉,不禁泣下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

③屈原在《离骚》中表达自己不畏艰难,一往无前,对理想和真理执着追求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

二、语言表达 (共1题;共4分)
2. (4分) (2019高三上·浦东期中) 按要求选择。

(1)有些同学总想在学习上走捷径,用一句话来劝诫他们,以下句子最合适的一项是()。

A .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B .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C .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D . 君子上达,小人下达。

(2)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指纹之所以存在,是为了给人的手掌和脚掌提供粗糙表面,让人更容易抓取物品,_______________。

同卵双胞胎即便基因相同,还生长在同一个子宫里,但生长过程中的细微差异也能使他们的指纹产生差别。

A . 人在胎儿时期就开始生成指纹,影响它的图案的是基因和胎儿的生长环境
B . 人在胎儿时期就开始生成指纹,影响它的图案的是胎儿的生长环境和基因
C . 指纹在胎儿时期就开始生成,影响它的图案的是基因和胎儿的生长环境
D . 指纹在胎儿时期就开始生成,影响它的图案的是胎儿的生长环境和基因
三、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41分)
3. (16分) (2019高二上·虹口期中)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漫谈读书
梁实秋
①我们现代人读书真是幸福。

古者,“著于竹帛谓之书”,竹就是竹简,帛就是缣素。

书是稀罕而珍贵的东西。

一个人若能垂于竹帛,便可以不朽。

孔子晚年读《易》,韦编三绝,用韧皮贯联竹简,翻来翻去以至于韧皮都断了,那时候读书多么吃力!后来有了纸,有了毛笔,书的制作比较方便,但在印刷之术未行以前,书的流传完全是靠抄写。

我们看看唐人写经,以及许多古书的钞本,可以知道一本书得来非易。

自从有了印刷术,刻版、活字、石印、影印,乃至于显微胶片,读书的方便无以复加。

②物以稀为贵。

但是书究竟不是普通的货物。

书是人类的智慧的结晶,经验的宝藏,所以尽管如今满坑满谷的都是书,书的价值不是用金钱可以衡量的。

__________,__________。

书的价值在于其内容的精到。

宋太宗每天读《太平御览》等书二卷,漏了一天则以后追补,他说:“开卷有益,朕不以为劳也。

”这是“开卷有益”一语之由来。

《太平御览》采集群书一千六百余种,分为五十五门,历代典籍尽萃于是,宋太宗日理万机之暇日览两卷,当然可以说是“开卷有益”。

如今我们的书太多了,纵不说粗制滥造,至少是种类繁多,接触的方面甚广。

我们读书要有抉择,否则不但无益而且浪费时间。

③那么读什么书呢?这就要看各人的兴趣和需要。

在学校里,如果能在教师里遇到一两位有学问的,那是最幸运的事,他能适当指点我们读书的门径。

离开学校就只有靠自己了。

读书,永远不恨其晚。

晚,比永远不读强。

有一个原则也许是值得考虑的:作为一个地道的中国人,有些部书是非读不可的。

这与行业无关。

理工科的、财经界的、文法门的,都需要读一些蔚成中国文化传统的书。

经书当然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史书也一样的重要。

盲目地读经不可以提倡,意义模糊的所谓“国学”亦不能餍现代人之望。

一系列的古书是我们应该以现代眼光去了解的。

④黄山谷说:“人不读书,则尘俗生其间,照镜则面目可憎,对人则语言无味。

”细味其言,觉得似有道理。

事实上,我们所看到的人,确实是面目可憎语言无味的居多。

我曾思索,其中因果关系安在?何以不读书便面目可憎语言无味?我想也许是因为读书等于是尚友古人,而且那些古人著书立说必定是一时才俊,与古人游不知不觉受其熏染,终乃收改变气质之功,境界既高,胸襟既广,脸上自然透露出一股清醇爽朗之气,无以名之,名之曰书卷气。

同时在谈吐上也自然高远不俗。

反过来说,人不读书,则所为何事,大概是陷身于世网尘劳,困厄于名缰利锁,五烧六蔽,苦恼烦心,自然面目可憎,焉能语言有味?
⑤当然,改变气质不一定要靠读书。

例如,艺术家就另有一种修为。

“伯牙学琴于成连先生,三年不成。

成连言吾师方子春今在东海中,能移人情。

乃与伯牙偕往,到蓬莱山,留伯牙宿,曰:‘子居习之,吾将迎师。

’刺船
而去,旬时不返。

伯牙延望无人,但闻海水澒洞崩坼之声,山林窅冥,群鸟悲号,怆然叹曰:‘先生将移我情。

’乃援琴而歌,曲成,成连刺船迎之而返。

伯牙之琴,遂妙天下。

”这一段记载,写音乐家之被自然改变气质,虽然神秘,不是不可理解的。

禅宗教外别传,根本不立文字,靠了顿悟即能明心见性。

这究竟是生有异禀的人之超绝的成就。

以我们一般人而言,最简便的修养方法还是读书。

⑥书,本身就有情趣,可爱,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书,立在架上,放在案头,摆在枕边,无往而不宜。

好的版本尤其可喜。

我对线装书有一分偏爱。

吴稚晖先生曾主张把线装书一律丢在茅厕坑里,这偏激之言令人听了不大舒服。

如果一定要丢在茅厕坑里,我丢洋装书,舍不得丢线装书。

可惜现在线装书很少见了,就像穿长袍的人一样的稀罕。

几十年前我搜求杜诗版本,看到古逸丛书影印宋版蔡孟弼《草堂诗笺》,真是爱玩不忍释手,想见原本之版面大,刻字精,其纸张墨色亦均属上选。

在校勘上笺注上此书不见得有多少价值,可是这部书本身确是无上的艺术品。

(1)第①段说“(在古代),书是稀罕而珍贵的东西”,其理由是:________。

(2)填入第②段空格处恰当的一项是()。

A . 畅销未必内容好,价廉未必货色差。

B . 内容好的不一定畅销,货色差的不一定价廉。

C . 价廉未必货色差,畅销未必内容好。

D . 货色差的不一定价廉,内容好的不一定畅销。

(3)第④段加下划线词“书卷气”的含义是:________。

(4)第⑤段中,为什么要写有关“移情”、“顿悟”的内容?
(5)下列推断与文章一致的一项是()
A . 孔子读《易》,韦编三绝,确实下了一番苦功。

B . 所谓“开卷有益”,就是只要读书,就一定会有收获。

C . 不读书的人,一定是“面目可憎”“语言无味”。

D . 作者对“线装书”的偏爱,正是热爱传统文化的表现。

(6)关于读书,本文的主要观点有哪些?
4. (25分) (2019高三上·浙江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春天的腔调
施立松
①春天是有腔调的。

这腔调有时隐隐约约,细碎模糊,又羞涩迟疑,有时却浩浩荡荡,惊天动地,铺天盖地。

②吹刮了一个秋季又一个冬季的海岛的风,尖利又冷硬,仿佛一个在战场上杀红了眼的将军,只知道用尽全身的气力杀伐。

枝头的叶杀尽,山野的草杀黄,家家户户的门窗紧闭,来来往往的男女披头盖脸,大地一派萧索,老少一派委顿。

他持戟叉腰,站在那个叫立春的门槛上,以为大获全胜了,忍不住哈哈大笑,却不知笑声刚起,就惊动了一片:草地底下细若游丝的萌动,溪流里似有若无的潺潺,枝头上冒出了或绿或红的火柴头,乡下人家的屋檐下,黑羽白肚的客人,进进出出,忙着筑巢安家,有着葡萄似的黑眼珠的小女孩嗫起嘴唇学会了第一个字“春”。

瞬息之间,仿佛强势粗糙了大半生的女子突然当了母亲,硬茧遍布的指尖在婴儿细滑如绸的肌肤上抚过,不知不觉就放轻了力度,不知不觉就上翘了嘴角,不知不觉就柔软了身段。

那些坚硬,那些狠辣,那些坚不可摧的盔甲,土崩瓦解。

风姓了杨柳,吹面不寒了;风从了莺儿,吹折花数枝;风随了苑中梅,樱杏桃李次第开。

③被风吹得七零八落的云们,像是收到了指令,迅速集结,从东边到西边,从天涯到海角,每一朵云都带来一个消息,每一朵云都是久别重逢。

一见面难免要叽叽喳喳,说说别后情形,唠唠眼下当前,叹叹前世今生,情动处,便相拥在一起,身影叠着身影,声音压着声音,窸窸窣窣,抽抽泣泣,起初是轻泣,后来难免号啕。

于是,雨一下,连绵数十天,仿佛要把积攒了一年的思念都倾诉完。

于是,桃树湿淋淋地起身,施施然地吟一首诗,千万种思绪,千万个话题,东冒一个,西冒一个,恨不得浑身上下都长了嘴。

可等了半天没有下文,急得一旁的柳树伸出一串串嫩绿的小剪刀,一下一下地扑向桃树,却总够不着,只好将剪子伸长再伸长,像个心急的小男孩面对羞涩的青梅竹马,什么都想替她做,什么都想给她,却不知道从何做起,从何给起。

④一夜北风,连日细雨,不知什么时候风静雨止,晨起看窗外,不知谁给天地轻笼了一层白纱。

滴着雨的苦楝树,用黝黑的树杈在空中作一幅写意水墨画,很江南很文艺,是远离故土的人,午夜梦回时的一缕淡淡的惆怅,是红尘里蓬垢了身心的人心底深处的一缕泥香。

窗檐下的蛛网收藏了一兜的钻石,每一粒都晶莹剔透,每一粒都住着一个少女纯真的梦,每一粒都讲述一个昨夜的故事,如果你靠近了,就能听到风声雨声梦呓声。

鸟声穿过绿色的枝叶,穿过层层薄幕,扑进你的眉尖心上,耳朵被叮咚的泉水濯洗了一般,满世界都清亮了,你甚至想像拣豆子似的,采杏花似的,拣一篮来,采一箩来,去沿街兜售,深巷明朝卖杏花,你卖清脆的鸟鸣。

⑤太阳流浪去了,大雨小雨包月无限量,有人设计了种太阳,很多人跟着种,种来种去,衣物洗了不干,换洗的都没了,身上湿湿的,气都喘不匀,夜来数着自己的呼吸,越数越烦闷,索性早早洗洗睡,管它梦里花落知多少呢!半夜被轰轰的雷声惊醒,被喧哗的雨声惊醒,赤着脚,掀了窗帘去听,是海岛独有的脚擂鼓盛世欢歌,是贝多
芬的英雄交响曲,是徐悲鸿的《八骏图》,是苏东坡的大江东去,气势磅礴,酣畅淋漓,仿佛站在山顶喊了一嗓子哎哎哎,积郁尽消,身心尽快。

惊蛰了吗,一枚露珠跌落,一朵迎春黄灿,一声虫鸣自屋角响起,如婴儿初啼。

⑥那天,十几个女子坐在一家叫“渔夫的故事”的民宿的玻璃房里,就着一盏清茶,谈着文字文章文学,脸上的每一道线条都是柔软的,那些声音珠玑似的,像屋前香樟树枝丫间的雨滴。

心底隐约的雷声化在温婉的言辞里,薄雾似的朦胧聚结成绵连的情愫,化不开说不清,欲说还休,欲说还休。

茶案上的一丛菖蒲养在长了青苔的瓦片上,土陶罐里的一枝细脖子藕亭亭而立,一回头,窗外的柑树还挂着隔年的果实,红红的,沉沉的,随时要坠下地来。

所有人都噤了声,仿佛随时有一声红色的惊雷,会在耳边炸响。

⑦春天是有腔调的。

聂鲁达说,我要在你身上做春天在樱桃树上做的事。

我估摸着,这就是每个人的春天的腔调吧。

(1)开头第①段的作用是什么?
(2)赏析文章第②段中画横线的句子。

(3)根据上下文,简析第⑥段画线部分的语言特色与效果。

(4)结合全文,分析题目“春天的腔调”的意蕴。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9分)
5. (9分) (2017高二上·西宁月考) 阅读下面的诗词,完成下面小题。

苏幕遮
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1)这首词的分析理解,不恰当的两项是()
A . 开头四句,碧云,黄叶,绿波,翠烟,作者从远近两个角度描写了一幅色彩斑斓的秋景图。

B . “芳草无情”二句,由眼中实景转为意中虚景,而离情别绪则隐寓其中。

埋怨“芳草”无情,正见出作者多情、重情。

C . “黯乡魂,追旅思”是说作者面对秋景更加思念故乡,回首望去,一片幽暗,不禁追忆起旅途行程。

D . “夜夜除非”的“除非”两字意为“除此之外,别无可能”。

E . 这是古代诗词中借秋景抒发离别之情的名篇,情虽悲凉哀婉,气却沉雄刚健。

(2)本词是乡思离愁之作,请结合全词分析作者是怎样抒写“乡思离愁之深重”的。

五、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29分)
6. (19分)(2016·柳州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王章,字汉臣,武进人。

崇祯元年进士。

授诸暨知县。

少孤,母训之严。

及为令,祖帐归少暮,母诃跪予杖,曰:“朝廷以百里授酒人乎!”章伏地不敢仰视。

亲友为力解,乃已。

治诸暨有声。

甫半岁,以才调鄞县。

诸暨民与鄞民争挽章,至相哗。

治鄞益有声,数注上考。

十一年行取入都。

时有考选翰林之命,行取者争奔竞,给事中陈启新论之。

帝怒,命吏部上访册,罪廷臣滥徇者。

尚书姜逢元、王业浩,给事中傅元初,御史禹好善等六人闲住;给事中孙晋、御史李右谠等三人降调;给事中刘含辉、御史刘兴秀等十一人贬二秩视事。

吏部尚书田维嘉等乃请先推部曹,凡推二十二人,章与焉,授工部主事。

章及任浚、涂必泓、李嗣京欲疏辨,惮为首获罪。

李士淳者耄矣,四人不告而首其名,士淳知之,惧且怒,与章等大诟。

而帝知维嘉有私,诏许与考。

又以为首者必良士也,擢士淳编修,章等皆御史。

章上疏请罢内操,宽江南逋赋。

明年出按甘肃,持风纪,饬边防。

西部寇庄浪,巡抚急征兵。

章曰:“贫寇索食耳。

”策马入其帐,众罗拜乞降,乃稍给之食。

两河旱章檄城隍神御史受钱或戕害人神殛御史毋虐民神血食兹土不能请上帝苏一方当奏天子易尔位檄焚雨大注。

边卒贷武弁金,偿以贼首,武弁以冒功,坐是数召边衅。

章著令,非大举毋得以零级冒功。

劾罢巡抚刘镐贪惰。

又所部十道监司,劾罢其四。

母忧归。

服阕,还朝,巡视京营,按籍额军十一万有奇。

喜曰:“兵至十万,犹可为也。

”及阅视,半死者,余冒伍,惫甚,矢折刀缺,闻炮声掩耳,马未驰辄堕。

而司农缺饷,半岁不发。

章屡疏请帑,不报。

逾月,贼陷真定,京师大震。

襄城伯李国祯发营卒五万营城外,章与给事中光时亨守阜成门。

城内外堞凡十五万四千有奇,三堞一卒。

三月初登陴,阅十日始一还邸,栉沐易新衣冠。

家人大骇,章不应。

贼傅城下,章手发二炮,贼少却。

顷之,各门炮声绝。

时亨摄章走,章厉声曰:“事至此,犹惜死耶!”时亨曰:“死此与士卒何别?入朝访上所在,不获则死,死未晚也。

”章从之,与时亨并马行。

俄贼突至,呼下马。

时亨仓皇下马跪,章持鞭不顾,叱曰:“吾视军御史也,谁敢犯!”贼刺章股,堕。

章骂曰:“逆贼!勤王兵且至。

我死,尔灭不旋踵矣。

”贼怒,攒槊刺杀章而去。

抵暮,家人觅尸,犹一手据地坐,张口怒目,勃勃如叱贼状。

妻姜在籍,闻之,一恸而绝。

赠大理寺卿,谥忠烈。

本朝赐谥节愍。

次子之栻仕闽为职方主事,亦死难。

(节选自《明史•卷二百六十六•列传第一百五十四》)
(1)
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 两河旱/章檄城隍神/御史受钱/或戕害人/神殛御史/毋虐民/神血食兹土/不能请/上帝苏一方/当奏天子易尔位/檄焚/雨大注
B . 两河旱/章檄城隍神/御史受钱或戕害人神/殛御史/毋虐民/神血食兹土/不能请上帝苏一方/当奏天子/易尔位/檄焚/雨大注
C . 两河旱/章檄城隍神/御史受钱或戕害人/神殛御史/毋虐民/神血食兹土/不能请上帝苏一方/当奏天子易尔位/檄焚/雨大注
D . 两河旱/章檄城隍神/御史受钱或戕/害人神/殛御史/毋虐民/神血食兹土/不能请上帝苏一方/当奏天子易尔位/檄焚/雨大注
(2)
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祖帐”是指在道旁设帐饯行。

“祖”意为“临行祭路神”,后引申为“饯行和送别”。

B . 丁忧是指根据儒家传统的孝道观念,朝廷官员在位期间,如若父母去世,必须辞官为父母守制二十七个月。

“忧”又有“内外忧”,其中“内忧”指的是父亲去世。

C . 吏部是中国古代官署,隋唐列为六部之首。

长官为吏部尚书,副长官称侍郎,历代相沿,吏部掌管全国管理的任免、考核、升降、调动等事务。

D . 谥号是古代君主、诸侯、大臣、后妃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去之后,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评定褒贬,而给予一个寓含善意评价、带有评判性质的称号。

文中的“忠烈”就是一个褒扬型的谥号。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王章很有胆略,巡按西北时,面对贼寇造反,他判断这只是贫寇索要食物,于是骑着马进入贼寇的营中,迅速平定了贼寇。

B . 王章和任浚、涂必泓、李嗣京四个人想要上疏奏事,但是怕获罪,于是就以李士淳的名义上奏,这种做法引起了李士淳的不满。

C . 王章视察军队,先喜后悲,军队战斗力很差,而且欠发军饷半年,王章多次上报朝廷请求饷银,但是一直没有得到朝廷的回应。

D . 王章精忠报国,在国家灭亡的最后时刻,与光时亨一起寻找皇上。

在失手被擒之后,他大骂贼寇,至死不止,与贪生怕死、跪地求饶的光时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治诸暨有声。

甫半岁,以才调鄞县。

诸暨民与鄞民争挽章,至相哗。

②三月初登陴,阅十日始一还邸,栉沐易新衣冠。

家人大骇,章不应。

7. (10分) (2017高三上·丰县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文后各题。

昔吾友王昆绳目震川文为肤庸,而张彝叹则曰:“是直破八家之樊,而据司马氏之奥矣。

”二君皆知言者,盖各有见,而特未尽也。

震川之文,乡曲应酬者十六七而又徇请者之意袭常缀琐虽欲大远于俗其道无由。

其发于亲旧及人微而语无忌者,盖多近古之文;至事关天属,其尤善者,不俟修饰,而情辞并得,使览者恻然,其气韵盖得之子长,故能取法于欧、曾而少更其形貌耳。

(选自方苞《书〈归震川文集〉后》)
(1)
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

(限4处)
(2)
文中的“子长”是谁?作为清代“桐城派”散文创始人之一的方苞,与哪两位合称“桐城三祖”?
(3)
根据上文内容,概括作者对归震川文章的看法。

六、材料作文 (共1题;共5分)
8. (5分) (2018高三上·吉安月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曾有网友评出最让父母心碎的五句话:“你别管我。

”“我在忙,没空。

”“不回家了。

”“说了你也不懂。

”“好了好了,我知道了。


其中一位母亲说:“我跟孩子说话都挺小心的,就怕碰到他的雷点。

”父母的“小心翼翼”遇到我们的“漫不经心”,显得过于辛酸。

材料引起你怎样的感受?请全面理解材料作文。

要求:立意自定,内容自选,题目自拟。

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参考答案
一、句子默写 (共1题;共4分)
1-1、
二、语言表达 (共1题;共4分)
2-1、
2-2、
三、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41分)
3-1、
3-2、
3-3、
3-4、
3-5、
3-6、
4-1、
4-2、
4-3、
4-4、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9分)
5-1、
5-2、
五、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29分)
6-1、
6-2、
6-3、
6-4、
7-1、
7-2、
7-3、
六、材料作文 (共1题;共5分)
8-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