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永恒的范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短暂与永恒作文,有关历史人物的例子
短暂·永恒
一片枫叶,一张贺卡,一段音乐,一封信笺,都穿插了一个个梦幻般的诗意时光;一盏台灯,
一杯清茶,一声问候,一抹云霞,都融入我们记忆里闪耀般的过往。

一串千纸鹤,一罐许愿星,一个漂流瓶,还有那些生活中零零碎碎地片断,或许短暂,但会变成我们相信幸福的理由。


的一生无一例外都是由一个个曲折零碎的生活片段组合成的,而美好的事物就是生活中的一个
个亮点,连缀成一串珍珠般的往日时光。

就像昙花,就像彩虹,美,常常因为其短暂而成为永恒。

那么请记得,世界上所有的美好,都有有效期限。

偶然间翻开书,发现一篇《有效期限》的文章,它写了台湾漫画家几米的一幅题为《有效期限》的漫画。

画的中心是一片浅绿的水,上部有一些叶片粗大开满紫花的藤儿,中间偏下是两块石头,石头上坐着一大一小两人。

左下角一只小纸船正悄然无声地驶来,朦胧的影子倒映在水里,显得那样圣洁、诗意而又孤寂、无助。

旁边的诗云:一艘小纸船,悠悠地飘过来,吸饱水分,
渐渐沉没。

世界上所有的美好,都有有效期限。

是啊,生命就是这样轮回,所有的美好,经历
过了,便消逝了。

任凭我们再怎样挽留,它却依然不肯停下脚步。

风过般无痕。

那些遗失的美好,就算再短暂,在我们的心海里,定格永恒……
亲情有“有效期限”。

从怀胎十月、呱呱坠地、嗷嗷待哺到成家立业,父母为我们操碎了心,他
们带着一颗心来,不带半片草去。

我们在一天天长大,他们却在一天天衰老。

父母可以帮我们
走完上半生,却无法照料我们的下半生;孩子能陪伴我们的下半生,却无法回到我们的上半生。

生命的轮回就是这样,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

我们总是在失去的时候才想到感恩,其实,抓住现在,就是抓住幸福。

青春有“有效期限”。

记不清有多少个这样的夜晚,在我写作业的笔尖下滑落;记不清有多少根
蜡烛,在我的凝视中化为灰烬,逝者如斯,我时时刻刻会听见自己对生命承诺的余音,感到岁
月的流转在渐渐稀释我的年少无知。

青春时节,是人生的春天,是孕育理想,确立志向的最佳
时期。

而青春就像那东流的水,过去,而不再复回。

短暂的青春,是人生的奠基,抓住它,我
们才能起航,才能飞翔。

友情有“有效期限”。

人生苦短,过客匆匆。

或许认识和结识一个朋友很简单,但是守住这份友情,会很难。

美,因为短暂,而永恒。

穿越历史的永恒精神作文600字
1 历史铜镜中的亮点铜镜中,泛起闪烁地、夺目的几缕金光。

"生当为人杰,死亦为鬼雄。

"乌江情,霸王泪。

残阳铺江似血。

鸿门宴,义放刘邦小儿,不是不听亚父范增良言,而是我项羽博大的胸怀不惧
刘邦的阴险。

四面楚歌,无颜面对江东父老。

我项羽今日一死,成全了大汉"大风起兮云飞扬。

" 茅庐未出,便知天下三分。

南阳卧龙,三试刘备爱才之心,"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草船借箭,神机妙算,赤壁之战,天下三分。

最是痛惜刘备不听我孔明之言,火烧连营七百里。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五日渡泸,深入不毛,七出祁山。

一手难放回掌,最终"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诸葛孔明的才智,武侯祠香火不断。

"英雄难过美人关"。

历史长卷上没有冷落女子。

"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美得妩媚,"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美得仪态万方。

红颜祸水,周幽王烽火戏诸侯,使褒姒背上千古骂名。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把
杨玉环骂得如何不是。

我看却未必,越女西施不是成就了勾践"越甲三千可吞吴"。

杨家女将,不是个个逞能。

这时,历史铜镜出现一位"白衣仙人",他正饮酒自乐,这不是谪仙诗人李白?大诗人啊!为何"借酒消愁"呢?早知官场昏暗,又何必"仰天大笑出门去",感慨"我辈岂是蓬蒿人"呢?诗人惆怅,吐出的三分是豪情万丈,七分是盛唐多彩的江山。

三分注定你才高八斗,孤高自傲。

盛唐的画卷之中,不是帝王之像,而是你谪仙李白呀!……乌江岸,记载的永远是项羽的血;
汩罗江,流淌的永远是屈原的泪;三国英雄,孔明的才智,永远最夺目……岁月的痕迹,历史
的沉淀,闪烁一千年一万年。

2 历史从那一夜开始已经是深夜了,司马迁通过天牢的小窗,望着那漆黑的夜。

幽蓝的天幕上,不见星也不见月,几处乌云低低地沉着,带着令人窒息的压力。

暮秋的风裹着
寒气,钻进每个角落,包括司马迁那件破旧的长衫。

司马迁拖动着脚镣,走回几块砖堆成的床。

金属的撞击声在死一般静的夜里,带着几分鬼魅。

床上那盏昏黄的油灯跳动着火焰,拖下长长的抖动的影子,似乎加重了黑暗。

然而挂着的一纸
官文仍然可见,金色的字,朱红的印,一切都那么清晰。

是的,这就是司马迁的命运。

日出之前,他必须做出选择。

是死,用一腔热血去控诉昏君的无道,用高贵的头颅去证明自己的清白?还是活着———当然
是有条件的活着,从此他将成为不完全的男子。

司马迁无法遏抑心中腾生的怨怒,昨日朝堂的场景历历在目。

当汉武帝在歇斯底里的咆哮时,在满朝文武双股战战时,当李陵一下子从英雄被定性为叛徒时,司马迁觉得胸中有什么东西压着。

也许是记录历史的职业让他知道,历史必须是真实的。

于是他,站了出来,———后来的事情证明当时的冲动是致命的。

司马迁与李陵并无交好,为
了不相识的人而触怒龙颜,这没有人能够理解。

他突然就想到了死,想到了屈原的投江;想到了孤竹君的儿子们在首阳山的遗骸;他想抛弃这
个世界,这个昏暗、污浊的世界。

绝不能屈辱地活着,做一个不完全的男子,便是死,他也应
该是个大丈夫。

但突然,司马迁在愤怒与激动中沉静下来。

父亲临终时那双忧怨的眼睛,让他一下子静了。

他清楚地记得,父亲指着案上的书,哽咽着,然后看了他一眼。

他理解那一眼的重量与意味着
的责任,是的,他永远都不会忘记———他们还没有自己的史书,属于大汉的书。

司马迁在床边坐了下来,闭上眼,沉默了好久好久,他的胸口在剧烈地起伏,他的手指在不停
地颤抖……天明的时候,牢外传来一声吆喝:“司马迁,想好了没有?”“想好了,我选择腐刑。

”两滴清泪滑落脸颊,司马迁无声地哭了。

几千年后,一位诗人说:“真正的勇敢不是为某件事壮烈地死去,而是为某件事卑贱地活着。


于是一阵秋风呜咽着,吹起《史记》发黄的纸页。

3 学会历史般的旁观在蝶的眼中,花是天使,因为花给予她生命的甘露;在花的眼中,蜂是挚友,因为蜂给予她生命的延续。

然而在蝶眼中,蜂不过是埋头苦干的笨蛋,在蜂眼中,蝶不过是游戏花间的浪子。

爱憎蒙住了理性的心。

跳出爱憎,历史会还给我们一份真实的面目。

霸王骑着乌骓化为了鬼雄,虞姬将生命之花化作了矛尖的湛蓝,于是心被感动了,那殿上之君
只不过是无耻小人,听听汉家小儿高唱“大风起兮云飞扬”,就热血沸腾。

可是就是这个被唾骂
的人建立了中华大地的一代霸业。

没了他,哪来的张骞扶着驼铃走向天山的雪莲?没了他,哪来的卫青舞着旌旗奔向大漠的飞沙?历史长河滚滚奔流,告诉我们---刘邦比项羽更有才能去成就一番霸业。

提供素材,仅供参考。

历史的选择征文范文
它记录下了那些烽火连天的岁月,铭刻下了明妃的忧怨,沉淀下了历史的精髓。

他忘记了那些惨绝人寰的杀戮,掩埋了累累白骨的姓名,屏弃了历史的“杂质”。

铭记与忘记,一对矛盾,结合于一体,浑然天成。

这样的“一体”,只有玉门关。

铭记下的凄美篇章
大汉风采,昭昭日月:为和平友好,张骞出使西域,大汉朝的马蹄踏过这里;旌旗飘飘,骠骑
将军西击匈奴,汉人的鲜血洒在这里;曲中忧怨,昭君出塞,迎亲的乐曲响在这里;“今别子
兮归故乡,旧怨平兮新怨长”,蔡文姬的车轮碾过这里。

芸芸众生,虽然他们早已被封印在历
史的长河中很久很久了,但玉门关见证了他们的曾经存在,铭记下了这些历史的凄美篇章。

玉门关,是血与泪的铭记,是生命存在的见证,是历史走过的痕迹。

忘记了的平凡渺小
大汉盛世,并不朗朗乾坤:玉门关忘记了西出西域被俘致死的大汉臣子;忘记了骠骑将军一场
战争带来的妻离子散,家破人亡;忘记了“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的惨剧;忘记了
大漠黄昏,那一抹青冢的孤独;忘记了文姬的两个孩子遥望着母亲远去车影是那双后会无期的
眼睛。

芸芸众生,他们早已被历史所遗弃。

因为他们在大汉如此盛大的辉煌面前是如此的平凡
和渺小。

玉门关,是平凡与渺小的深渊,忘记了沧海中的一栗又一栗,是历史走过的一片茫然。

铭记下的平凡,忘记了的辉煌
当战争的硝烟渐渐散去,当和亲的曲调早已消失在广袤的天空,当尘埃早已掩盖了车轮碾过的
痕迹,当时间早已抚平了人们心中的伤痕。

此时的大汉早已化为一堆堆黄土,留给人们的早已
不是曾经的辉煌——一切都是那么的苍白无力。

难道这个就是玉门关铭记下的大汉?这个就是
为中华民族赢得至高无上尊严的大汉?时间可是抹去一切。

经过了2000过年岁月的侵蚀,大
汉朝早已辉煌不在。

因为它只属于历史,永远只是丹青中壮丽的一笔,只可远观,远的足以让
人去忘记,最后只剩下一个粗犷的轮廓。

当大汉朝的背影消失在21世纪的夕阳中,无论是昭君还是蔡文姬,无论是张骞还是霍去病,
却依旧向人们昭示着生命的传奇与瑰丽。

这些被历史屏弃的“杂质”——被万丈光芒掩盖的珍珠
永远留在了人们的心田。

因为他们虽生的平凡,却演绎了不平凡的人生,向人们诠释了平凡的
伟大——把自己生命中最璀璨的部分留在了大汉的回忆里;因为他们至今仍闪耀着人性的光辉,更因为只有生命的绝响才会成为人们心中的永恒。

以时代永恒为话题的作文800字
生命是短暂的,这是对于有形的生命而言,无论是彪炳千秋的伟人,还是遗臭万年的奸臣。


生命又是永恒的,这是基于无形的生命而言,不管他是千年前修建的阿房宫的匠人,还是芸芸
众生中的凡夫俗子。

消逝的是有形的生命,永不消逝的是历史文明残留下来的精神力量,他常
常昭示着历史的力量,生命的价值! ---题记宏大、辉煌、凝重……
这便是兵马俑武士们带给我们的强烈感受。

漫步在俑坑道旁,只见在近万米平方的土地上,秦俑用它写实的身躯直观地再现着当年秦军列阵的宏大场面。

数不清的武士,呼啸着的战马,千人千面互不雷同,喜怒哀乐各有其情,这的确是世界的奇迹。

望着那一张张生动的脸庞,历史与现实不断交替辉映在我脑中,我的思绪回到了千年之前。

战国末年,战乱频繁,烽烟四起,生灵涂炭。

在这乱世之中,一位古往今来绝无仅有的帝王诞生了,他便是这些武士的统帅--秦始皇。

十年争战,一统中华,开天辟地,功载千秋。

极大的成功之后,生性怕死的秦始皇,率百官群臣到泰山封禅,自己亲自下东海猎鲸、远洋求药,不一而足。

五次巡游,前呼后拥,浩浩荡荡,他劳民伤财只为了寻找一颗长生不老的丹药。

可惜最具讽刺的是,正直壮年的秦始皇竟然死在他第五次巡游途中,如此伟大的帝王也逃不过命运的安排。

历史好像在跟秦始皇开玩笑,在他死去十几年后,由他亲手建立的秦王朝在项羽的一把大火中走向灭亡。

回溯浩瀚的历史长河,秦始皇不过如一颗划过天际的流星,留下的仅是记忆中几许稍纵即逝的光痕。

阳光穿过博物馆的玻璃洒在兵马俑坑上,我的思绪戛然而止,放眼望去,武士们依然威武地挺立着,已然是千年前的姿态。

他们神情凝重,似乎向人们诉说着一段尘封的历史。

虽然历经风与火的洗礼,他们手中的兵器早已不见,他们的色彩也早已褪去,但浑然木讷哪能掩藏住他们内里丰厚的历史沉淀,粗粝本色又怎能否定他们曾经的璀璨多姿。

啊,兵马俑!多少年来,你们承受着泥土的重压,忍受着千年的水蚀,历经着火烧的磨练,但你们硬是挺直了身板,撑开了头上的一片土泥,重现在世人面前。

你们用泥塑的身躯震惊着我们,你们用永恒的精神震撼了世界。

而秦始皇呢?到底没有长寿,终究还是化为了一堆尘土,风一吹,便烟消云散了,他所能留下的不过是史记上的模糊画面和一段短暂的辉煌历史。

可你们却让生命永恒,因为你们融进了当年塑造你们泥身时秦人的鲜血,你们是秦人精神的化身,你们是他们生命的延续。

夕阳西下,蓦然回首,夕阳的余晖洒在兵俑的身上,似乎每一个沉默的兵俑身后都隐藏者一个远古的故事,似乎每一副金色的铠甲下面都蕴含者一个不朽的灵魂。

然后,兵俑们苏醒了,他们向人们诠释着生命的短暂与永恒的定义……
关于消逝与永恒的作文素材
感谢母校感谢您,母校。

过去的六个春秋,您用自己拿辛勤的汗水,全身的心机孕育着我们。

您犹如驱赶寒冷的阳光,犹如带来生机的春风,犹如滋润万物的春雨,带给我们快乐与希望。

称您作“妈妈”,的确不过分。

美好的童年时光,是您见证了我的成长,像妈妈一样肩并着肩,陪伴着我,时刻与我分享成就感或分担烦恼。

夏天的夜晚,蝉在校园里的大树上喊着,好像在赞美老师们的辛勤劳动。

看哪!我们老师的办公办公室依然灯火通明,每位老师都在争分夺秒地备课,批改作业,手中的笔怎样也不肯停下一刻,即使汗流浃背,也毫不在乎。

沐浴春风后的小草低头哈腰,感谢春风给它带来欢笑,逢春之际,布谷鸟放声歌唱,赞美春天的好!而我们又怎么来感谢和赞美可敬的老师呢?古人云:“春蚕到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老师像春蚕那样默默地将知识传递给我们,毫无半句怨言地耐心教导一位又一位调皮的学生,渴望他们早日成才。

在二千多个日日夜夜里,班主任用一个个小故事让我悟出了人生的大道理;语文老师手把手叫我写出了一个个苍劲有力的汉字和一篇篇佳句绝伦的好文章;数学老师总是毫不耐烦地慢慢教导我做出一道道的难题;英语老师让我拥有一副能流利说出英语的嘴舌;美术老师叫我用画去表达人的情感;音乐老师教我用最动听的音乐打动人的心灵……把脚轻轻踏入宽广的校园,视野立即开阔了许多。

我也开始了回忆之旅。

校园里的篮球场和跑道曾承载着我童年时成为体育明星的梦想。

每当脑海里回忆起那些我在篮球场上努力拼搏的画面,心情便激动不已。

是体育老师把我这样一个蹒跚学步的孩子磨练成健步如飞的学生。

再看看那宏伟壮观的科学楼,它紧附在操场的一旁。

如果说我的母校是一艘知识巨轮,那么科学楼就是一双充满知识与力量的伐桨,不断加快航行
的速度,寻找人生的目标!母校,我感谢您,感谢您的培育之恩,我必将谨从您的教诲,以最好的学习成绩报答您。

感谢母校光阴似箭,日月如棱。

三年的时间,在我们漫长的人生旅途中是那么的短暂,但是,这短短的三年是最真诚的青春,
是最纯真的岁月,是最美丽的高中生活……我们的自学能力在这里得提升,我们的人生经历在
这里丰富,我们的人格魅力在这里绽放,我们的知识在这里得以丰富……多少个春秋的消逝,
叶黄了又绿,点燃了我心中的记忆。

还记得初来乍到时,在学姐们的引导下,我们第一次见到
了这美丽的校园:青葱的树木,嫩嫩的小草,缤纷的花朵,还有那掩映其中的教学的历史。

学校的历史悠久,而且有五十年多的时间。

这里不但的教学的条件比其他的学校要好,而且在
这里学到的知识很多。

大部分的功劳都是母校的老师。

您让我们每个学生在您的怀抱里健康快乐地成长,在知识的海洋里尽情地遨游!每当我们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辛勤的园丁都会给予我们战胜困难的勇气,
让我们坚强地面对;取得好成绩时,老师用慈祥的目光和欣慰的笑容来为我们祝贺,用会“说话”的眼睛告诉我们不要骄傲;当我们做错事的时候老师用亲切的话语鼓励我们,从挫折中走
出来。

忘不了,敬爱的老师,忘不了您那关爱的目光;忘不了,亲爱的母校,我们在您的怀中茁壮成长。

我感谢所有的恩师:是您赋予我们最有意义的收获;是您带领我们走进知识殿堂,使我们不但丰富了知识,还充实了我们的初中生活;是您给我们一个全新的角度去发现美、创造美、
欣赏美,给我们美的眼睛去发现世界的美,感悟生活的美;是你教会我们珍惜友谊和时间;是
您给了我们看世界的眼睛,是你们用博大的胸怀,给予我们最无私的关怀和奉献。

古语云:“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我们将永远感激和尊敬您!在母校三年里,我从少年到青年,长身体,长知识,立志向;在这三年里,我得到老师的教导,激发了我对知识的渴望与追求;
在这两年里,我受老师为人师表和纯正的校风影响,使我不断的向上……在母校里,这些熟悉
的景物已在我们心中深深地刻上了烙印。

在母校的两年的初中生活教给我们的实在是太多太多……由父母手中自以为是的小宝贝到能够
理解父母、尊重师长的小大人;由只知贪玩的调皮鬼到潜心学习的学习标兵……如此种种都明
确地证明了:我们在母校的关怀下长大了、成熟了。

三年的时间虽然短暂,但在这里我学到了享用一生的知识,提高了受益终生的能力。

学校有着独特的管理和教学方法,德育学分制培养了学生的道德品质,自主性学习活动促进了
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还有科任老师精益求精、生动活泼等各具特色的教学风格把我们带进了知
识的殿堂,我的进步便是特色教学的体现。

母校,您是智慧的启蒙者,是幸福的引路人,用洁白的粉笔犁开知识的处女地,用鲜红的墨汁点播了我们的智慧,当倦意笼罩您的时候,一批批
学子正朝着您指示的方向前进。

我们的一中精神是:今天我以校荣,明日校为我骄。

感谢母校,陪我成长;感谢母校,助我飞
翔今后,不管我走到哪里,我会永远记住我的母校,记住关爱我的老师,用我所学的知识来回报社会。

历史论文格式范文
题目:二战中美国“先欧后亚”战略的探析摘要: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亚洲太平洋地区特别是
中国就是美国和日本争夺的焦点之一。

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以后,日本法西斯势力在亚洲太平洋地区的迅速膨胀,罗斯福政府
面对此情形,却奉行了“先欧后亚”的战略,即将战略重点放在欧洲,亚洲次之。

甚至当日本法
西斯背信弃义,不宣而战蓄意挑起珍珠港事件,使美国蒙受巨大的人力和物力损失、美国人民
族自尊心受到极度伤害的情况下,罗斯福仍然力排众议,坚定地实施“先欧后亚”战略。

尽管各个反法西斯国家都殷切期望美国能够迅速参战,但是由于美国国内孤立主义盛行,美国
人民反战情绪高涨,而且美国国会被保守派议员控制。

所以尽管罗斯福总统很早就认识到不及
时参战将给美国带来严重的后果,但是他仍然不能说服美国国民和国会迅速参战。

1939年9月1日,德国按照原定计划,发动侵略波兰的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1940年4月德国侵入北欧,迅速攻占挪威、瑞典等国家。

1940年5月德国入侵西欧,两个月后法国战败投降,而此时的英国也是岌岌可危。

欧洲战场
不断恶化的形势,使罗斯福断定“世界大战的爆发只是时间和地点问题了”。

[1]在这种形势下,美国对德国采取非常强硬的态度。

从1940年4月以后,罗斯福政府在外交言论中不再提德国,而只是讲“集权主义者、热衷于全球征服的纳粹国家”,并断言“纳粹德国
所宣传的人类正常秩序是战争而不是和平”,美国政府终于开始制定其欧洲战略。

1940 年9 月,在罗斯福的主持下,美国政府召开了高级别的决策会议,确定了“先欧后亚”的
战略方针。

1941 年9 月8 日,美国陆军参谋长马歇尔将军与海军作战部长斯塔克将军遵照罗
斯福总统的要求,共同签署了《对世界战事的综合基本战略估计》。

该文件指出,美国首要的战略目标应当是在军事上彻底打败法西斯德国,并规定美国应当以
积极参战作为对抗纳粹德国的手段,同时把“日本约束住”。

1941 年底召开的阿卡迪亚会议在“先欧后亚”方针的基础上进一步强调“德国第一”的战略目标。

“先欧后亚”政策可以说是美国外交政策不断变化发展的必然结果。

传统观点认为,二战期间,
美国由中立到参战是有预谋有计划的。

美国首先是坐山观虎斗,听任世界上主要的大国之间发生的战争,甚至有“祸水东引”之说,而
美国则从中渔利,大发战争财。

但是从“先欧后亚”政策的形成过程可以看出,在第二次世界大
战期间,美国政府的立场由最初的中立观望转为后来的积极参战并不是在战前作出的长远规划,而是随着世界战场形势的发展不断调整其内政外交的结果。

但是这却直接导致了美国在参战之初并没有充足的兵力去对抗法西斯联盟。

如果美国同时对大
西洋战场和太平洋战场全力进攻,其结果不一定能使反法西斯同盟取得决定性胜利。

这都是中国人民对“先欧后亚”政策的支持,也是是美国最终制定“先欧后亚”政策的客观条件。

如果把中国人民坚定抵抗日本法西斯并长期拖住日本陆军主力当成是“先欧后亚”政策形成的客
观因素之一,那么美国以国家利益为核心的战略考虑则可以作为“先欧后亚”政策形成的主观因素。

1941年底,珍珠港事件爆发后,美国深知自己的军事实力非常薄弱,当时甚至有评论说美国
的整体军事实力还不如南斯拉夫。

这当然有些夸张,但是美国并没有做好参战的准备则是无可
争辩的事实。

更重要的是,美国强大的经济科技实力通过“先欧后亚”政策的实施而赢得时间,不断地充实兵
力资源,逐步发挥其雄厚的战争潜力。

同时中国战区的中日战争又可以消耗日本有限的兵力,
不会给美国在太平洋地区造成太大的压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