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同步教案:1 社戏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社戏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阅读和批注,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内容。

(难点)
2.探究人物描写方法,把握人物形象,感受江南的民风民俗。

(重点)
3.理解文中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感受作者寄寓的情思。

(难点)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设计】
本文是一篇小说,而且又采用儿童的视角叙述,因而完全可以让学生自主阅读,自主学习。

教师利用多媒体,提供适当的点拨和引导,帮助学生理顺思路,理解主题即可。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小说《社戏》。

文中说:“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

”那么,是一场什么样的戏,让“我”这样倾心呢?让我们走进作品去看个究竟。

二、初读课文,熟悉内容
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浏览、默读、跳读均可),根据投影提示,把握主要情节,概括课文内容。

1.用一句话来概括全文的内容。

明确:这篇小说主要写了“我”十一二岁时在平桥村和小伙伴夜航到赵庄看社戏的难忘经历。

2.抓住文章的中心事件“看社戏”,梳理作者主要写了哪些情节?
明确:围绕这一中心事件又分别写了:戏前的波折—月夜行船—船上看戏—归航偷豆—
六一公公送豆。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记住一句话
文中作者是以童年视角叙述的,可结尾作者又用成年人的视角发表感慨,感慨了什么?(用文中的原句回答)
明确: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

说清一件事
戏真的好看吗?请同学们根据老师的提示找到相关的句子,小组内讨论。

明确:
(1)“我”最愿意看的是一个人蒙了白布,两手在头上捧着一支棒似的蛇头的蛇精,其次是
套了黄布衣跳老虎。

结果是:等了许多时都不见。

(2)“我”最怕看老旦,尤其是怕他坐下了唱。

结果是:“然而老旦终于出台了”“那老旦当初还只是踱来踱去的唱,后来竟在中间的一把交椅上坐下了……仍旧唱”。

(3)同去的伙伴的表现:
全船里几个人不住的吁气,其余的也打起呵欠来。

欣赏一段景
学生们齐读第10—13段,作者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是如何描绘的?突出景物什么特点?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明确:江南水乡月夜行船图。

方法:作者从感官的角度,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写了月夜行船时的景色,多角度、多侧面地写出了江南水乡清新优美的夜色,渲染了宁静安闲的气氛。

情感:表现出“我”去看戏时兴奋、急切的心情,抒发了对江南农村美景的热爱。

你从这四段中学到了什么景物描写方法?
(学生自由作答,教师归纳总结。

)
明确:抓住景物特征进行描写;充分调动多种感觉器官;运用多种修辞手法。

辨识一碗豆
“但我吃了豆,却并没有昨夜的豆那么好。

”那夜的戏不好看,豆也很普通,但文章结尾为什么连连说好呢?到底好在哪呢?
明确:朋友好,有双喜、阿发这样的好朋友陪“我”,使“我”难忘;景色好,农村美好的夏夜景色,特别是月夜行船的经历,使“我”难忘;人好,“我们”偷了六一公公的豆,他没骂“我们”,还送豆给“我”,表现了人与人之间美好和谐的人际关系;心情好,偷吃罗汉豆的刺激与快乐的心情。

认识一个朋友
文中写了双喜、阿发、桂生、六一公公……你最想认识谁?请结合文中的具体句子,说说你想认识他的理由。

(明确)双喜:出主意、打包票——聪明、考虑周到、办事果断、有组织能力和号召能力、反应灵敏;开船时拔前篙——能干;分析铁头老生不翻筋斗的原因——聪明、细心;偷豆时征求阿发的意见,为阿发着想,担心阿发被骂——考虑周到、善解人意;回答六一公公的问话——机灵。

四、品读结尾,理解主题
通过刚才的学习,相信大家对课文有了深入了解,我们再来研读文章最后一段,请同学们分析。

1.“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这句话,你怎么理解?
明确:那晚的戏,并非最精彩,那晚的豆也并非最好吃。

然而,这其中饱含着“我”对家乡儿时伙伴的深厚情谊,对质朴、淳厚的乡亲的怀念,对家乡秀丽山水的浓厚情感。

因此才有了那晚最好看的社戏、最好吃的豆。

2.作者写这篇小说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明确:通过回忆童年生活,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3.小结:这里景美、人美、情美。

清新优美的晚景、善良无私的伙伴、淳朴和谐的民风,怎能不令人向往呢?这样美好的童年生活怎能让人忘怀呢?
五、课堂小结
“好戏”“好豆”不是好在戏和豆本身,而是好在看戏和偷豆都是“我”和小伙伴们共同经历的,它们承载着小伙伴们热情无私、纯朴善良的美好品质,承载着作者对这段童年美好时光的留恋。

鲁迅写的这出戏的的确确是一出好戏!人好,景好,情更好!
六、作业
1.完成本课练习题。

2.介绍一项自己参与过的文化活动,谈谈自己的认识和感受。

【板书设计】
社戏 { 记住一句话说清一件事欣赏一段景辨识一碗豆认识一个朋友}
人美、景美、情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