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板块二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九文言文阅读第3节句式、断句和翻译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亦……乎”“孰与……乎”“其……乎” “安……哉”等是典型的反问句式;“为……所……” “受……于……”“见……于……”等是被动句式;还 有“如……何”“况……乎”“何(以)……为”等固定 句式。这些都是断句时很好的“帮手”。
将下列句子用“/”断句。 庄宗与梁军夹河对垒一日
郭崇韬以诸校伴食数多主者 不 办 请 少 罢 减。方法三 译准句中关键词
)
答案:宾语前置 宾语前置 宾语前置 定语后置
被动句 状语后置 定语后置 状语后置 被动句
方法二 准确断句
【例】 (2018年1月·广东学考·T13,原文见本专题 第一节方法一例题)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 确的一项是( )
A.遇诸生贤者与言论/若同辈劝人/为学先识字/语 意谆勤去/而人爱思之
5.依总分,定句读 文言文中,也往往有总分、分总的形式,我们可以 据此进行断句。 6.辨句式,定句读 文言文中的句式,特别是文言文的固定结构,可以 帮助我们断句。如“……者……也”这一典型的判断句 式(有些省略“者”或“也”的判断句,或表示判断关系 的词,如“为”“乃”“即”“则”等,都可以为我们 断句提供帮助);
B.遇诸生贤者与言论/若同辈劝人/为学先识字/语意 谆勤/去而人爱思之
C.遇诸生贤者/与言论若同辈/劝人为学先识字/语 意谆勤去/而人爱思之
D.遇诸生贤者/与言论若同辈/劝人为学先识字/语 意谆勤/去而人爱思之
解析:根据文意可得。“遇诸生贤者,与言论若同 辈,劝人为学先识字,语意谆勤,去而人爱思之。”
【例1】 (2017年1月·广东学考·T13) 黄生允修借书,随园主人授以书而告之曰:书非借 不能读也,子不闻藏书者乎?七略①四库②,天子之书, 然天子读书者有几?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人 读书者有几?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非独书为
然,天下物皆然。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必虑人逼取, 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曰“今日存,明日去,吾不得而 见之矣!”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曰“姑俟异日 观”云尔。余幼好书,家贫难致。
解析:试题是从原文中选出四个句子,并对它们的 句式特点进行判断,本题答案为C,“为”在这里是 “是”的意思,所以这个句子是判断句。要做好这道题 目,必须掌握文言文中常见的特殊句式。
答案:C
【例 2】 下列各句的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求人可使报秦者 B.且立石于其墓之门 C.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 D.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
文言文翻译的关键是句中的关键实词,往往一个关 键词语翻译错会造成整句的大意错,并且阅卷标准往往 会列出关键词语来判定得分。句子素材来自教材,往往 是名篇当中的名句或次名句。
3.据修辞,定句读 文言文也是讲究修辞的,顶真、排比、对称、反复 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方法。句式整齐,四六句多,是 文言文的又一大特点。利用这两个特点,可以比较好地 断句。 4.察对话,定句读 文言文中对话、引用常用“曰”“云”为标志,两 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 “曰”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时,应根据上下文判断 出问者、答者,明辨句读。
3.判断下列特殊句式的类型。
(1)君何以知燕王?(
)
(2)宋何罪之有?(
)
(3)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
(4)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
(5)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
(6)会于西河外渑池。(
)
(7)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
(8)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
(9)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板 块 二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九 文言文阅读
第三节 句式、断句和翻译 方法一 准确判断文言句式 文言句式总分两大类:固定句式、特殊句式。其特殊 句式又可分为倒装句、被动句、省略句、判断句四大类, 而倒装句又分为宾语前置、状语后置(介宾短语后置)、定 语后置、主谓倒装(谓语前置)四类。广东学业水平测试一 般不涉及固定句式的考查。
(选自清·袁枚《黄生借书说》)
注:①七略:书目名。②四库:指经、史、子、集 四部内府藏书。③通籍:指做官
对下列语句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书非借不能读也”,是判断句。 B.“然天子读书者有几”,是定语后置。 C.“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为”表示被 动关系。 D.“为一说,使与书俱”,“使”字后面省略了 宾语“之”。
解析:B 项,状语后置,“于其墓之门”充当状语, 按正常语序应放在谓语动词“立”的前面。其余三项为定 语后置;A 项,“可使报秦者”充当“人”的定语;C 项, “有异态者”充当“山水”的定语;D 项,“能不易其志 者”充当“缙绅”的定语。
答案:B
文言句式的判定要先翻译成现代汉语,理顺句子后 与原句相互对照,这样倒装、被动、省略的特点就显而 易见了。
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其切如 是.。故有所览,轭省记。通籍③后,俸去书来,落落大 满,素蟫④灰丝,时蒙卷轴。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 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今黄生贫类予,其借书亦类予。 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然则予固不幸而 遇张乎?生固幸而遇予乎?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 专,而其归书也必速。为一说,使与书俱。
答案:D
断句要注意: 1.找名词(代词),定句读 借助名词、代词的位置。名词或代词常作句子的主 语和宾语,找到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可以确 定停顿的位置。
2.找虚词,定句读 虚词是明辨句读的重要标志,尤其是语气词和一些 连词,它们的前后,往往是应该断句的地方。如“其、 尔、若、夫、且夫、盖、然则、是故、然而、犹且、 凡、窃、请、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常常用在句 首;“之、也、矣、欤、焉、哉、乎”等语气词常常用 在句尾;“以、于、为、而、则”等连词常常用在句 中。
1.下列句子中,与其他句子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 A.月出于东山之上 B.酾酒临江 C.而今安在哉 D.徘徊于斗牛之间 解析:C项,宾语前置,A、B、D三项都是状语后 置。 答案:C
2.选出不是被动句的一句( )
A.同舍生皆被绮绣 B.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
C.帝感其诚
D.羸兵为人马所蹈藉
答案: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