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浏阳市交通发展规划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一五”浏阳市交通发展规划
第一章工作背景及发展简况
浏阳市位于湘赣边陲的罗霄山脉北端、长沙市东部,东与江西省铜鼓、万载县毗邻,西靠长沙、株洲市,北与长沙县、平江县接壤,南与醴陵市、萍乡市、宜春县相连,历来为湘赣通衢的门户之地。

土地总面积平方公里,是湖南省的第二大县(市)。

现辖个街道办事处、个镇、个乡,年末总人口达万人。

境内为丘陵地貌,属中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

近五年来,在市委、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根据浏阳市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紧紧围绕“开放带动,交通先行”的发展战略,坚持把加快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作为振兴浏阳市域经济的重点,形成了举全市之力大办交通的浓厚氛围。

目前,一个以浏阳城区为核心,以浏永、浏大、浏东、大文、永社、东南干线、西南干线,浏阳河花木产业带公路为骨架,以县乡公路为分支的公路网络已基本形成,市域“一小时经济圈”成功构建,为“十一五”规划乃至今后数十年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年全市实现亿元,财政收入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元,经济总量居全省县(市)级第二。

截至年底,全市公路通车里程已达公里,其中国道公里,省道公里,县道公里,乡道公里,村道公里,晴雨通车里程达公里左右。

在这些公路中,等级路占,二级以上公路占,有路面里程。

根据年的统计,我市公路运输全年完成客运量亿人次,客运周转量亿人公里;完成货运量亿吨,货运周转量亿吨公里。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各种运输方式和运输结构亦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我市原有的地方铁路和水运已完全衰败,其客、货运输已基本为公路所替代。

道路服务于经济发展的能力显著提升,公路交通在我市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已日益重要。

但是,从浏阳市交通运输现状分析,特别是从我市公路发展情况看,仍然难以适应经济快速增长的需求。

主要原因是由于地理和地域环境的差异与局限,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以致迂徊路、断头路、等外路居多,等级低、路况差,路网的发展与形成亦呈现不平衡状态,因而严重地制约了经济的均衡发展。

“十一五”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时刻,根
据中央指示精神,必须统筹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进一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

从继续加强交通基础配套设施这一角度出发,为彻底改变滞后于经济发展的交通运输现状,促进本地区产业和经济的繁荣,按照长沙市交通局长交
办[] 号文件精神,我局成立了“十一五”规划编制领导小组,并制定本规划。

第二章“十五”计划执行情况
“十五”时期我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超常发展,并取得了卓越成效。

年以来,我市深入实施“交
通先行”的发展战略,以构建“市域一小时经济圈”为核心,以实施“通达工程”、完善县乡村公路网络为重点,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着力狠抓了“四路一环一带” 公路的修建和通村公路建设,使长期制约我市城乡经济发展的交通瓶颈状态得以顺利突破,有力地推动了我市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进程。

、公路建设“十五”期间(即—年),我市新改建公路里程公里,总投资达亿元。

其中:国、省道公里,投资亿元;县、乡、村道公里,投资亿元。

年全国农村公路建设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以后,为切实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农村和农业现代化建设,我市加大了县到乡(镇)公路、县际公路改造、农村“通达工程” 和村级公路“硬化”工程的建设力度,在市委、市政府的周密布署和统一领导下,在浏阳这片红土地上掀起了规范模空前的交通建设热潮。

从年起仅仅用了两年时间,已续建完成浏东、永社、大文、浏跃等四条二级公路共公里,累计完成投资亿元;同时在—年修建了浏阳河花木产业带公路,浏阳段柏加山—荷花公里三级水泥路,现已全面竣工通车,总投资万元。

(其中:国债公里,投资万元;地方筹资项目公里,投资万元)。

另外东南干线永和—高坪段公里,东南支线七宝山—中和段公里等续建项目都已全面竣工;关口至高坪等个县到乡(镇)公路改造项目公里,于年底已如期完成,累计投资达万元。

年末,通过全市上下的艰苦努力,我市基本实现了“乡乡通油路、村村通公路” 。

年以来,
按照省、市统一布署,我市把加快农村公路建设、全面推进村级公路的深度发
展摆在重要议事日程,采取“上级支持、交通指导、财政扶助、乡镇组织、村级为主” 的办法,有计划地建设通村公路,并在此基础上着力“扩量、提质、联网” ,全面推行村道水泥路“硬化”工程,取得了较大的成效。

五年来,全市村道建设共投入资金亿元。

(其中:财政、交通部门补助万元;其余为乡村民间自筹)。

总共新建、改造村级公路公里。

其中:水泥路公里、油路公里、砂石路公里。

路面“硬化”率为。

从而有力地改善了我市农村区域村级公路的路网结构和通行条件。

、桥梁建设
“十五”期间,为彻底改善陆路通行条件和乡村交通闭塞状态,我市除城区范围新建桥梁外,
共投入资金万元,新建、改造各种桥梁座,合计延M其中:新建黄柏浏阳
河大桥延M蒋埠江大桥延M乡村公路桥梁座,计延M
、站场建设和客货运输
“十五”以来,我市运输市场框架已初步形成,运行机制逐步走向完善。

为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解决人流、物流的集散和道路服务功能的配套,我市共投入资金万元,已新建完成汽车客运西北站(一级站)和汽车南站(二级站)。

目前按照规划要求,选址在建的项目有关口汽车东站(二级站)。

公路建设的快速发展,站场设施的逐步完善,给我市客货运输和旅游观光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近五年来,随着浏东、大文公路及大批连接景区的县乡道的陆续建成,我市大围山、道吾山、西湖山、浏阳湖、古风洞、石霜寺等风景名胜区及观光景点的多条旅游路线相继开通。

新兴的旅游产业正在我市悄然兴起。

据不完全统计,年全市接待海内外游客逾万人次,旅游产业收入达亿元。

年全年客运量达亿人次,年达亿人次以上。

目前全市客、货车辆拥有量达辆(其中:客车辆,货车辆)。

、水上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浏阳河以其悠久的历史和美丽独特的自然风貌闻名于世,是我市三大水系中唯一可通航的河流。

“十五”期间,为改善浏阳河的通航条件及合理开发利用水力资源,我市引进民营资本亿元,修建了万家庄、槽门滩、双江口等三座航电坝,并分段疏浚整治航道公里。

同时,为规范水上交通运输,确保渡运安全,我市投资余万元,新造钢质船艘,率先在长沙地区实
现了小河流域内全钢质船渡运,从根本上改善了农村区域渡运工
具的落后状态
“十五”时期,我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目标的成功实现,不仅推动了交通事业本身的发展,而且大大促进了城乡经济的发展与互动,为我市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区位优势、资源优势的提升,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十五”以来,随着公路交通建设在我市的蓬勃兴起,一个以花炮、医药产业为先导,以传统支柱产业为基础、以新兴产业为支撑的工业体系正在我市形成,同时随着“四路一环一带”公路的建成通车,农村“通达工程”的全面实施,花卉苗木种植、烤烟生产、旅游观光业等已逐步走上了规模化、集约化的发展之路,成为我市经济领域中的主流产业。

交通“十五”计划的顺利完成,为浏阳市新一轮的经济发展,构筑开放、流动、有序、互补的城乡体系,开创了崭新的局面。

第三章规划的原则与方法
、我市“十一五”交通发展规划,是以公路交通为主体,以年《农村公路发展规划》、农村和农业现代化试点县(市)《浏阳市交通网规划》为依据,结合我市目前社会经济和交通运输发展现状所编制的一个近期规划,是我市二十年交通网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规划遵循以下原则:
)供需均衡,需要与可能相结合
以公路为主的交通运输布局必须与区域内产业特征、结构、分布协调一致,与人口结构、分布及社会经济发展协调一致,按照产业的发展对交通的需求和投资的可能来制定规划实施方案,保持供需平衡。

)综合运输协调发展
我市交通网原来主要是由公、铁、水三种运输方式构成,鉴于近年来运输结构和运输方式的变化,本规划在综合考虑三者关系的同时,着重对公路、航道的发展予以研究,铁路则在远景规划中考虑。

)近期与远期相结合交通建设项目,建设周期长、经费投入多,建成投产后长期使用。

因此,既要从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