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江门市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 午练1-大气受热过程 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午练1 大气受热过程高考真题
(2015全国2)2013且7月30日,我国西北某地出现强沙尘暴,下图示意该地当日14时-24时气温、气压随时间的变化.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强沙尘暴经过该地时间段是
A。

16时-17时
B。

17时-18时
C.18时-19时
D。

19时-20时
2.与正常情况相比,强沙尘暴经过时,该地
A.气温水平差异减小
B。

水平气压梯度增大
C。

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增多
D。

大气逆辐射减弱
(2015上海)上海某商厦屋顶上铺满了一个个种植箱,这里被称为“屋顶农庄"。

商家专门从长白山运来优质土壤,吸引附近居民租借种植箱种植蔬果。

屋顶农庄运作以来,整栋商厦夏季空调用电量下降..。

.。

.
3.除了经济效益外,开设屋顶农庄还可获得环境效益。

因为它有助于
A.减少灰霾污染
B.缓和热岛效应
C.削弱紫外辐射
D.增强雨岛效应
4。

烟流的扩散有爬升型、熏蒸型、波浪型、平展型等不同形态,大气对流运动对烟流的扩散具有很大的影响。

读下面四幅图,四种烟流扩散形态,与其对应的大气状况图正确的是
(2015福建)下图示意某区域气候要素的逐月变化。

读图完成5—6题。

5.造成4-6月蒸发量逐月上升的主要原因是
①气温上升
②降水量增多
③风力增大
④云量减少
A. ①②B。

②③
C. ①④D。

③④
6。

该区域当年水分累积亏损最为严重的月份是
A。

3月B。

6月
C。

9月D。

12月
(2015广东)雾是悬浮于近地面空气中的大量水滴或冰晶,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Km的物理现象,读我国某省多年平均年雾日数分布图,结合所学知识。

完成7-8题。

7.该省位于我国的
A.西北地区
B。

华北地区
C.东北地区
D.西南地区
8。

下列因素中,对该省多
年平均年雾日数空间分布影响最大的是
A。

河流泥沙含量
B.地形起伏
C。

西南季风强弱
D。

土壤厚度
(2015四川)右图为北半球某平原城市冬季等温线分布图,读图回答9—10题.
9。

该城市可能位于
A。

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
B.40°N附近大陆西岸
C.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
D。

40°N附近大陆东岸
10.市中心与郊区的气温差异导致市中心
A.降水的可能性较郊区大
B。

降雪的可能性较郊区大
C.大气污染物不易扩散至郊区
D.不易受郊区燃烧秸秆烟雾的影响
(2015天津)读2015年5月某日l2时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百帕),回答11-12题.
11.此时出现大风、降温、雨雪天气的地点是
A.a
B.b
C.c
D。

d
12。

此时最可能出现灾害性海浪的是A。

黄海沿岸
B.台湾海峡
C.海南岛周围海域
D。

菲律宾附近海域
(2015四川)雾是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大量微小水滴凝成冰晶,下图为“中国年平均雾日空间分布图",据材料回答13—14题。

13.下列地区中,年平均雾日最少的是
A。

福建沿海
B.黄海沿岸
C.准噶尔盆地
D.柴达木盆地
14。

与四川盆地内秋、冬季节多雾直接相关的是
A。

秦岭阻挡冷空气南下
B。

受暖湿的东南季风影响明显
C.受暖湿的东南季风影响明显
D。

晴朗的夜间地面辐射冷却强
(2014福建)图5示意1月、7月北半球纬向风的平均风向及风速(单位:m/)随纬度和高度的变化。

读图回答15—16题.
15。

图中风向和风速季节变化最大的是
A。

① B.②C。

③ D.④
16。

下列地理现象与图中风向、风速纬度分布规律相似的是
A。

气温分布B。

降水分布C。

地势起伏D。

洋流分布
(2014海南)甲地气温年变化较小,5—8月降水稀少。

据此完成17—18题.
17。

甲地气温年较差较小的主要原因是
A。

海拔较高 B.纬度较低C。

距海较远
D。

植被较好
18.甲地5-8月降水稀少的主要原因是
A。

处于盛行西风的背风坡 B.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
C。

受干燥的东北信风影响D。

受高纬干冷气流控制
19。

春季,欧洲阿尔卑斯山区,背风坡常常出现冰雪迅速融化或雪崩。

其主要原因是
A.反气旋控制下沉增温B.暖锋过境释放热量
C.西风带南移释放热量D.局地气流下沉增温
(2013山东)气温的日变化一般表现为最高值出现在14时左右,最低值出现在日出前后。

图3示意某区域某日某时刻的等温线分布,该日丙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达
到一年中最大值.读图回答20-21题.
20.下列时刻中,最有可能出现该等温线分布状况的是
A.6时
B.9时
C。

12时D。

14时
21。

该日
A。

日落时刻甲地早于乙地
B。

日落时刻甲地晚于乙地
C.正午太阳高度甲地大于乙地
D。

正午太阳高度甲地小于乙地
(2013安徽)下图表示我国某地某日测试记录的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日变化.完成22—23题.
22。

该日日期及天气状况可能是
A.3月12日晴朗B.6月5日晴朗
C.3月22日多云D.6月20日多云23.该地可能位于
A.祁连山地B.大兴安岭C.南沙群岛D.帕米尔高原
(2013天津)2009年4月14日晚,渤海沿岸发生了一次较强风暴潮。

这次风暴潮是由低压系统、向岸风共同引起的,海水涌向陆地,给沿岸地区造成较大损失.读4月14日20时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回答24-25题。

24。

据图所示气压分布状况判断,当时风暴潮影响最严重的地区是A.甲B.乙C.丙D.丁
25.在渤海沿岸,能有效抵御风暴潮的措施是
A.完善预警系统B.围海造田
C.修筑沿海堤坝D.建防护林
地理午练1答案:
1—10:CBBDA;BCBDA;11-20: ADDDB;DBBDB 21—25:BDABC
部分题目解析:
1.18—19时气温和气压变化快,表明风速大.
4.爬升型,下部稳定,上部上升,即下部出现逆温,上部正常;熏蒸型是上部逆温稳定,下部对流不稳定;波浪形大气对流,不稳定;平展型大气逆温,稳定。

6.注意是“累积盈亏”,水分累积亏损最多和最少的时间是蒸发等于
降水的节点.
前期蒸发大于降水,累积亏损最多。

7-8。

经纬度、轮廓判断是吉林省;山区多雾
9.冬温低于0°C,温带气候
10.城市热岛效应,市区上升气流多,降水多
11.冷锋锋后
12.图示南部沿海等压线闭合密集,是台风,影响菲律宾地区
14.秋冬气温低,四川盆地气候湿润,空气中水分充足,盆地地形大气相对稳定,晴夜辐射降温快,水汽凝结成雾
15。

看图对比
16。

洋流流向受盛行风影响
17.热带地区,年温差小
18。

气压带和风带北移,副高控制该纬度
19。

背风坡干空气下沉增温,焚风效应
20. 首先图中信息告诉我们:等温线基本与纬线平行,说明同纬度海陆温度相同。

一天中最热和最冷时分别是14点和日出前后,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导致海陆气温差异明显,等值线应该弯曲。

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值,正午太阳辐射强,也会因为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导致海陆气温差大,等值线弯曲。

21.根据材料信息“该日丙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判断太阳直射20°S,太阳直射南半球,南半球昼长夜短,越往南昼越长,日落时刻越晚,也就是甲地日落时刻早于乙地。

此日正午太阳高度从20°S向南北递减,甲乙两地到丙地(直射点)的纬度间隔(纬度差)相同,则两地的正午太阳高度也相同.
22。

根据该地太阳辐射日变化曲线图,可推断出该地日照时长将近15小时,即北半球昼长夜短,太阳直射北半球,而若当地天气晴朗,则太阳辐射应以当地正午为最高点呈对称分布(下午略大于上午)但在北京13时出现一波谷,应该受多云天气影响。

23。

根据当地昼长将近15时,推出当地日出时间为12-15/2=4:30左右,后根据时差1。

5小时推出其经度约为97。

5°E,选A项。

24. 据图所示气压分布状况判断,乙地处于低压槽,且为向岸风,所以当时受风暴潮影响最严重的地区是乙.
25。

在渤海沿岸,能有效抵御风暴潮的措施是修筑沿海堤坝,完善预警系统只能减弱风暴潮带来的灾害,围海造田和建防护林不能有效抵御风暴潮。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
典型烟云与大气稳定度关系
(1)波浪型.
大气湍流强烈,波浪状向下风向输送,多出现在阳光较强的晴朗白天。

污染物向各个方向迅速扩散,浓度随着远离排放源而迅速降低,对排放源附近的居民有害。

(2) 锥型。

烟流扩散能力弱于波浪型,离开排放源一定距离后,烟流沿基本保持水平的轴线呈圆锥形扩散,多出现阴天多云的白天和强风的夜间。

大气污染物输送距离较远。

(3)带型(扇型)。

这种烟型出现在逆温层结的稳定大气中,大气几乎无湍流发生,烟流在竖直方向上扩散速度很小,其厚度在漂移方向上基本不变,像一条长直的带子,而呈扇形在水平方向缓慢扩散,多出现于弱风晴朗的夜晚和早晨。

由于逆温层的存在,污染物不易扩散稀释,但输送较远。

若排放源较低,污染物在近地面处的浓度较高,遇到高大障碍物阻挡时,会在该区域聚积以致造成污染.如果排放源很高时,近距离的地面上不易形成污染。

(4)爬升型。

大气某一高度的上部处于不稳定状态(对流),而下部为稳定状态(逆温),如果排放源位于这一高度,则烟流呈下侧边界清晰平直,向上方湍流扩散形成一屋脊状,故又称为屋脊型。

这种烟云多出现于地面附近有辐射逆温日落前后,而高空受冷空气影响仍保持递减层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
结。

由于污染物只向上方扩散而不向下扩散,因而地面污染物的浓度小。

(5)熏烟型。

为大气某一高度的上部处于稳定状态(逆温),而下部不稳定(对流)。

若排放源在这一高度附近,上部的逆温层好像一个盖子,使烟流的向上扩散受到抑制,而下部的湍流扩散比较强烈,也称为漫烟型烟云.这种烟云多出现在日出之后,近地层大气辐射逆温消失的短时间内,此时地面的逆温已自下而上逐渐被破坏,而一定高度之上仍保持逆温。

这种烟流迅速扩散到地面,在接近排放源附近区域的污染物浓度很高,地面污染最严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