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届高三政治如何看待物价上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调控的作用。 • 经济:适度“从紧”货币政策(提高存款准备金
率、提高存贷款利率、完善汇率制度)以及“量 入为出”的财政政策;优化经济结构,理顺供求 关系。 • 同时要利用法律和行政手段规范市场经济活动主 体的行为,创建井然有序的市场秩序。
如何应对经济过热现象
• 个人应提高自己的理财能力: • “我跑不过刘翔,但我要跑赢CPI” • “不要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


供过于求
(供>求)
买方之 间相互 竞买
卖方之 间相互
竞卖
价格

上涨

(物以 市
稀为 场
贵)
价格 下降


(货多

不值 钱

其他影响性因素
• 国家政策(纸币发行量、价格政策、税收 政策)
• 货币的价值 • 消费者的求购心理:例如物价上涨时的抢
购风,会促使物价进一步上涨。而物价越 下跌,消费者越是持币观望。
物价的结构性上涨并不意味着通货膨胀
但经济发展已从偏快转为过热
虽然肉禽蛋油等农副产品的价格近来涨了不少,但在 这些产品价格上涨的同时。在消费类产品中有不少品种的 价格也出现了下降,比如通讯、服装、交通这些和我们生 活息息相关的支出在下降。
我们应该全面客观的看待眼下食品价格的上涨,不能 以偏概全。目前中国的CPI基本上保持在一个稳定的水 平上。
• 党:地位、性质、宗旨、理念、“三个代 表”、党的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 能力、构建和谐社会能力)
如何应对经济过热现象
• 唯物论: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客观规律性 与主观能动性辩证统一关系
• 辩证法:联系的观点(因果联系、整体与部分的 联系),矛盾的观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内因 与外因相结合、抓主要矛盾),发展的观点(量 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前进性与曲折性辩证关系)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商品生 产者
例1: 60人
生产条件 全自动生产设备
生产单位商 品耗费时间
2小时/吨
6000人 半机械化生产设备 4小时/吨
500人
手工工具
10小时/吨
问:正常的生产条件是什么?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大约是多少?
谁处于竞争的有利地位?谁又处于竞争的不利地位?
供不应求

(供<求)

影 响
供求不平衡
• 认识论:认识与实践的辩证关系(认识在实践的 基础上不断深化、扩展、向前推移;正确的认识 对实践具有促进作用)
思维拓展: 如何应对粮油价,加强农业 的基础地位,保证粮食安全。 针对国际油价:加强国际合作,石油进口 的多元化;加强石油储备。
CPI指数 创10年新高!
Consumer Price index
9月: 6.2%
10月: 6.5%
国际警戒线:3.5%
10月份:粮食价格上涨 6.7%,油脂价格上涨34.0%, 猪肉价格上涨54.9%,鲜蛋价格 上涨14.3%,水产品价格上涨 7.0%,鲜菜价格上涨29.9%, 鲜果价格上涨8.5%。
疯狂的油价
疯狂的房价
• 70大中城市 • 5月: 6.4% • 6月: 5.8% • 7月: 5.7% • 8月: 8.2% • 9月: 5.3% • 10月: 9.5%
疯狂的股市
供求对物价的影响---
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司长曹长庆:“价格上涨它不会由 某一项因素所决定,它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首先 要看的还是要看这个产品的供应能不能满足需要,如果这 个产品供不应求,它的价格就会上涨。如果这个产品它的 供求平衡,或者供过于求,那么即使是人工成本等其他费 用上涨,这种产品价格它仍然会保持稳定的。”
如何应对经济过热现象
面对资源、人力等成本上涨趋势,企业 应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降低成本;
企业及经营者不得囤积居奇等,树立自 身的信誉和形象,遵守职业道德。
如何应对经济过热现象
• 国家角度:性质(国家、国家机构),职 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公共服务职 能),原则(对人民负责原则、依法治国 原则)
物价上涨过快的危害
• 居民:生活成本的增加导致人民(尤其是 中低收入者)生活水平下降。
• 企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导致生产成本增 加,影响企业的竞争力提高。
• 国家:引起经济波动、影响社会稳定。
如何应对经济过热现象
• 根本途径是大力发展经济,增加相关产品供应。 • 国家应利用经济、法律、行政手段充分发挥宏观
成本上升对物价水平的影响
•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和经济规模不 断扩大,资源的稀缺性开始显现,环境的 补偿成本开始提高。
• 经济发展必然伴随收入增长,工资成本也 必然不断上升。
• 资源和劳动力等要素成本的上升,逐步成 为推动我国物价上涨的中长期因素。
价值决定价格
1.价值与价格的关系
2.价值量的决定因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