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树生理性病害防治技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苹果树生理性病害防治技术
摘要:从症状、病因及防治对策等方面,对果树的生理病害作了具体分析,为果树增产增效提供依据。
关键词:苹果;生理病害;防治技术
苹果生理病害,又称非传染性病害,它是由不适宜的非生物因素直接引发的病害。
此病害对果树的危害极大, 不容忽视。
为了方便果农识别和防治,现将苹果树几种常见生理性病害及防治技术介绍如下:
1苹果小叶病
1.1症状主要发生在新梢上,病树萌发较晚,生长迟缓,新叶变小,节间变短,严重时不能伸长,致使小叶集中成簇,叶质厚、硬、脆,易折断,继而叶尖、叶缘枯焦,果小畸形,一般当年不能坐果,不能形成花芽,严重时根系腐烂死亡。
1.2发病原因一般由缺锌所致,主要与土壤碱性、石灰质或过多施用过磷酸钙有关。
1.3防治措施①增施有机肥,改善土壤酸碱性。
②发芽前15d左右喷3%~5%硫酸锌液。
③对重病株,株施硫酸锌0.25~0.50kg。
2黄叶病
2.1症状主要表现在幼嫩叶片上,初期叶肉变黄,叶脉变为绿色网纹状;严重时,全部变黄并开始焦枯,叶片早落。
2.2发病原因由缺铁引起,春天多雨、夏季高温及干旱均可引发。
2.3防治措施①加强栽培管理,增施有机肥,种植绿肥作物,改良土壤。
②追施铁肥。
秋季每株将0.50kg硫酸亚铁与腐熟有机肥混合,挖沟施入并浇水。
③根外补铁。
在发病初期喷0.20%~0.30%硫酸亚铁溶液,隔7~10d喷1次。
3果锈病
3.1症状多发生在果实表面,产生褐色木栓化组织,从而降低果实品质。
3.2发病原因幼果表面受外界刺激(尤其花后45d内,幼果对外界环境较敏感),如空气温度过高、连续低温高湿、喷头压力过大或有刺激性的农药等,都可能引发果锈病。
3.3防治措施①药剂选择。
幼果期,选用安全性药剂,避免使用铜制剂、含硫杀菌剂等。
②合理喷施。
喷药时,喷头不要离地面太近,选用雾化效果好的器械,不要使喷头压力过大。
4缩果病
4.1症状主要表现在果实上,有干斑型和果肉木栓化型2种症状。
4.1.1干斑型幼果果面生成近圆形水泽状斑,表面渗出黄色黏液,果肉变褐色至暗褐色,干缩凹陷,果呈畸形,干斑裂开。
4.1.2果肉木栓化型果肉变褐色,呈海绵状。
发生早的果变形,早落;发生晚的界面凹凸不平,果实松软。
还可使新枝梢节间短,有时发生丛生枝,顶部叶片淡黄色,甚至扭曲。
4.2发病原因由于缺硼导致。
4.3防治措施①改良土壤,增施有机肥,及时浇水。
②结合施肥,每株施0.20~0.35kg硼砂,若用硼酸,则减少1/3,施后灌水。
③碱性强的土壤,硼素易被固定,植株不易吸收,可于花前、花期和花后喷0.30%~0.50%硼砂液。
5日灼病(日烧病)
5.1症状多在果实向阳面发病,初为黄白色、黄绿色等不定型的病斑,后变为褐色坏死病块,成畸形果。
5.2发病原因强光、高温、干旱等外间条件都是致病原因。
5.3防治措施①合理修剪。
修剪时,在果实附近适当留叶,以防烈日暴晒。
②加强管理。
在夏季,要注意合理施肥,浇水,使土壤水肥供应充足。
③果实套袋。
选则合适的果袋套袋。
6 苦痘病
6.1症状一般在果实上发生,特别是果顶上部发病较多。
发病时,果面初生暗色圆斑(绿色或黄色),果面为浓绿色(红色果面为暗红色),稍凹陷,病部果肉坏死,干缩变褐,味苦,似蜂窝状。
常在采收前出现,储藏期进一步发展。
一般,幼树、旺树、结果大而少的果实易染病。
6.2发病原因由缺钙或树体内氮、钙比失调所致。
夏季多雨、过量施氮肥、采收过早等也是致病原因。
6.3防治措施①改良土壤,增施有机肥,适量施氮肥,避免重剪,调整叶果比例,
缓和树势。
②从6月中旬开始,可用硝酸钙150~200倍液喷3~4次。
7水心病(糖病)
7.1症状一般在果实上发生。
果实表面平滑,呈淡褐色水泽状,透明,好似蒸熟的梨,果肉和表面同样透明,且较硬,味较甜。
7.2发病原因因果实内碳水化合物(糖)代谢失调所致。
7.3防治措施①适时采收,避免过熟。
②盛花后20~35d施200mg/kg比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