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管道中敷设通信微管道工程施工企业规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雨水管道中敷设通信微管道工程施工规范
(企业标准)
Q/HDUTD106-2009
北京优通泰达电气新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施行日期:二零零九年十月
目录
1 总则 (1)
2 雨水通信微管道工程材料选择标准 (1)
3雨水管道内作业的安全规定 (9)
4微管道在雨水系统中施工方案及工艺 (10)
5通信微管道接头及防护 (17)
6通信微管道出土引上方式 (17)
7与交接箱连接方式 (18)
8井间防渗处理 (18)
9通信微管道的防 (19)
10雨水管道安全禁忌 (19)
11微管道标示 (19)
附件一雨水管道内敷设微管道施工专用设备及工器具
附件二微管道施工流程图
附录A
附录B
附录C
1总则
1.1雨水管道内敷设通信微管道工程施工规范(以下简称本规范)是基于以高密度聚乙烯塑料管内光缆的穿放以气流法的条件下制定的,是在雨水管道内新建、改建、扩建通信微管道工程施工中质量检查、随工检验和竣工验收等工作的技术依据。
1.2凡本规范未列入的常规和非常规建筑标准(规格),应按工程设计图纸或有关规定办理。
1.3通信微管道工程施工所用的器材,均应符合本规范和工程设计的相关要求。
1.4施工中凡遇本规范未包括的技术标准、规格要求时,可由设计单位、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共同商定“临时补充技术规定”,在本工程中使用,并报主管部门备案。
1.5在施工中,施工单位必须严格执行本规范,确保工程质量和其他公共设施的安全;建设单位通过随工检验人员或监理人员,进行严格的隐蔽工程检验、签证及工程质量检查等工作。
1.6严禁通信微管道对人井出水口有遮挡或遮挡趋势。
1.7严禁通信微管道对雨水管道内支管出水口有遮挡或遮挡趋势。
1.8严禁在雨水管道内安装的通信微管道出现悬空现象。
2 雨水通信微管道工程材料选择标准
2.1常用材料要求
2.1.1通信管道工程所用的器材规格、程式及质量,应由施工单位在使用之前进行检验,检验标准按本规范,在检验过程中发现问题应及时处理。
2.1.2凡有出厂证明的器材,经检验发现问题时,应做质量技术鉴定后处理;凡无出厂证明的器材,应按本规范的规定进行检验。
2.1.3通信管道工程施工,严禁使用变形、变质、质量不合格的材料。
2.1.4塑料管材的段长应服从工程实际需要和人井设置间隔长度,塑料管的实际使用长度应大于管道测量长度的2%。
2.2雨水管道内敷设通信微管道工程常用塑料管材标准
2.2.1 新型通信微管道保护子管
2.2.1.1新型通信微管道保护子管是以高密度聚乙烯管材专用料为基材,管子内壁复合有硅树脂的专用塑料管。
2.2.1.2新型通信微管道保护子管常用规格有40/33mm、32/28mm、32/26mm等,主要应用在雨水管道内。
2.2.1.3新型通信微管道保护管的内壁摩擦系数不得大于0.2;断裂伸长率不得低于500%。
2.2.1.4新型通信微管道保护子管的各项性能应符合YD/T 1460.2-2006标准,
2.2.2 新型通信微管道专用复合管:
2.2.2.1新型通信微管道专用复合管是以一种由中间纵焊铝管,外层高密度聚乙烯管材专用料、内层低密度聚乙烯内壁为复合有硅树脂、纵导向槽的以及层与层之间热熔胶共挤复合而成的新型通信微管道。
2.2.2.2新型通信微管道专用复合管的常用规格有40/31mm、32/26mm、29/21mm等,应用于大口径雨水管道、顶管、路槽及短距离连接管道。
2.2.2.3新型通信微管道专用复合管的使用寿命至少为20年,在敷设20年内可用气吹法吹进或吹出微管。
2.2.2.4新型通信微管道专用复合管的内壁摩擦系数不得大于0.2;外壁硬度不得低于60。
2.2.2.5新型通信微管道专用复合管的各项技术指标应符合CECS 105-2000标准。
2.2.3 自承重式通信微管道:
2.2.
3.1自承重式通信微管道是以承重线和管道为一体的新型管线,承重线为内小直径钢丝绳外包裹高密度聚乙烯,管道为内壁复合有硅树脂、纵导向槽外包裹高密度聚乙烯复合料,高密度聚乙烯复合料要防腐、防老化50年以上。
2.2.
3.2自承重式通信微管道的规格有7×2.2+32/28mm、7×2.2+32/26mm、8×2.2+40/33mm、9×2.2+40/33mm等。
2.2.
3.3 自承重式通信微管道的管道结构尺寸及长度
2.2.
3.4自承重式通信微管道的管道技术指标应符合YD/T1460.2-2006标准。
2.2.
3.5自承重式通信微管道的钢丝绳包裹层壁厚和连接带厚度不得低于标称值,长度要高于管道标称值0.5-1米。
2.2.
3.6自承重式通信微管道的内钢丝绳技术指标应符合GB8918-2006标准。
2.2.4微管:
2.2.4.1微管是高密度聚乙烯管材专用料为基材,管子内壁复合有硅树脂,硅树脂层有平壁型和纵导向槽型,最大外经不大于16mm.。
2.2.4.2微管常用规格有12/10mm、12/8mm、10/8mm、7/5.5mm、
5/3.5mm等,微管不能单独作为保护管用,外面必须加保护层。
2.2.4.3微管的质量必须保证在敷设20年内仍可用气吹法重复安装光缆。
2.2.4.4微管的各项性能必须符合YD/T1460.3-2006标准。
2.2.5集束管:
2.2.5.1集束管是用于气吹安装系统的微管束或管缆,集束管的任何一个单体管必须保证其独立形状,用于雨污水管道集束管的外保护管外层必须是高密度聚乙烯管材专用料。
2.2.5.2集束管在雨水管道常用规格有32/28+5×10/8mm、32/26+4×10/8mm、40/33+7×10/8mm、40/31+7×10/8mm、29/21+3×10/8mm
2.2.5.3集束管的各项性能不得低于YD/T1460.3-2006标准
2.3缆纤:
2.3.1 在雨水管道中布放的缆纤主要属于气吹微型光缆以及部分高性能光纤单元;
2.3.2气吹微型光缆简称微缆,必须适合用气吹方法在微管中敷设,尺寸必须足够微小,其直径范围为:3.0—10.0mm。
2.3.3高性能光纤单元简称光纤单元,必须适合用气吹方法在微管中敷设,尺寸必须足够微小,其直径范围为:0.4—3.0mm。
2.3.4微缆结构可分元件可以分为全介质结构和钢管式结构;钢管式结构通常最大芯数为48芯;全介质结构通常分为层绞式和中心管
式两种,中心管式最大芯数为48芯,层绞式芯数为72-144芯。
2.3.5微缆应符合YD/T1460.4-2006标准。
2.3.6光纤单元应符合YD/T1460.5-2006标准。
2.4 防腐钢绞线
2.4.1防腐钢丝绳为镀锌钢丝编织外加塑料护套;常用规格为φ4.5和φ6.5两种
2.4.2防腐钢丝绳的内钢丝绳技术指标应符合GB8918-2006标准
2.4.3防腐钢丝绳的结构尺寸及长度
2.5不锈钢波纹管
不锈钢波纹管应选用304或316材质(符合美国ASTM标准),尺寸与公差、试验、检验、标记与标志、包装和贮运应符合GB/T19228.2-2003标准。
不锈钢波纹管规格尺寸
2.6 管道附件
2.6.1 外保护管材接头和管塞:
2.6.1.1连接件橡胶密封圈性能:应耐磨,耐老化,耐酸、碱、盐,耐环境应力开裂,耐压及具有高弹性能。
2.6.1.2外观:连接螺管与配合螺帽内外壁应光滑、无缺陷、两者螺旋配合良好,外壁有规格型标志。
配合尺寸,连接螺管内径(D1)必须在满足被接塑料管外径(D2)及其公差的情况下顺利插入,即D1>D2。
2.6.1.3连接螺管长度(L1):其长度为塑料管外径(D2)的2.5倍。
组装后连接件总长度(L2)约为塑料管外径的(D2)的5倍。
2.6.1.4连接件组装后可反复卸装使用,并具有气闭性能及连接强度。
2.6.1.5连接件的气闭检验:用连接件连接两段(盘)塑料管后充气检验。
充入气压值0.1Mpa ,要求24小时内气压值应保持在0.1Mpa ±2%范围内。
2.6.1.5外保护管材接头和管塞其它技术指标应符合YD/T
1460.2-2006标准
2.6.2微管附件
2.6.2.1微管直接头、防水接头、气阀接头、微管密封端帽、可承受最大15bar的压力无渗漏。
2.6.2.2微管接头分歧件的组件可拆分、固定、反复使用、要密封无渗漏,适合外径40mm-10mm规格不同的管道进行不同方向的分支。
2.6.2.3微管附件应符合YD/T 1460.3-2006标准.
2.6.3微缆接头盒、预留盒
2.6.
3.1微缆接头盒、预留盒的材料为高强度工程塑料,应具有优良的力学强度、防腐防老化,可灌封防水,安装方便,产品内外壁美观无瑕疵。
2.6.
3.2适应于雨水管道的微缆预留盒有4种,即Sx型、SD型、Hx型和HD型。
Sx型、Hx型微缆预留盒盘绕微缆长度为7.5米;SD 型、HD型微缆预留盒盘绕微缆长度为15米。
2.6.4管道固定件
2.6.
3.1管道固定件的金属制品、塑料制品,在长期污水浸泡环境下防腐、防老化时间可达30年以上,各种固定件的表面工整无瑕疵。
2.6.
3.2管道固定不锈钢金属件采用304等级以上成型。
2.6.
3.3卡盘:卡盘按材料有铸铁卡盘、不锈钢卡盘和高分子复合
材料卡盘,卡盘的内径要和雨污水管道内径一致, 2.6.3.4 自攻螺钉 不同尺寸的雨水管道壁用不同的不锈钢螺钉固定, 500mm-1000mm 管径的雨水管道用 5.5cm×7 号钢钉,1000mm 以上 管径的雨水管道包括方沟用 7.5cm×7 号钢钉。
2.7 雨水管道以外使用的通用施工材料 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 GB50374-2006 《通信管道工程施工及 验收技术规范》的相关规定。
3、雨水管道作业的安全规定 3.1 作业安全 3.1.1 首先符合市政主管部门及环境部门雨水管道清理规范。
3.1.2 在施工前布置作业安全区,并在四周加挂明显标志,夜间 应设置红灯。
3.1.3 在作业区外侧设置交通安全标志。
3.1.4 在繁华地区作业时,应派专人负责维护现场秩序。
3.1.5 井下作业严禁明火,井上四周保持干净,禁止留存杂物。
3.1.6 对于管径小于 500 毫米的雨水管道,严禁人员进入作业。
3.2 作业方式 3.2.1 施工人员将施工段内雨水井盖开启,进行自然通风,并用
木棍或竹片搅动泥水,散发管道内有害气体。
3.2.2 半小时之后,用侦毒仪检测管道内有害气体浓度是否符合 作业允许值,如不符合,采用人工通风方式加快有害气体的排放。
持 续到雨水管道内有害气体浓度降至容许值之下, 含氧量符合规定值以 上。
3.2.3 施工人员下井前必须带安全帽,配置防毒保护系统。
3.2.4 施工人员下井时,必须由施工负责人同意,并实施施工安 全作业手续。
3.2.5 井下施工作业时间严格遵守气体防护时间规定。
3.2.6 人员要求 3.2.6.1 施工人员必须经过安全规范培训,有基本的井下安全知 识,会使用专用的施工工具。
3.2.6.2 严重慢性病者,严重视力影响者,不得从事本专业工程。
3.2.7 井下照明 井下照明必须采用防爆型照明设备。
4、微管道在雨水管道系统中施工方案及工艺 4.1 一般规定 4.1.1 通信微管道工程的测量,应按照设计文件及城市规划部门已 批准的出土位置、雨水管道高程进行详细复勘。
4.1.2 施工前,必须依据设计图纸和现场交底的控制点,进行雨水
管道及人井位置的复测, 并按施工需要确定子管和微管接头点和出土 及分歧方式。
4.1.3 施工前,必须依据设计图纸会同甲方工程管理人员和设计人 员进一步井下探察, 以确定微管道在雨水管道内的基本安装位置和微 管道安装方式。
4.1.4 工程实施前,由施工负责人按照施工规范及具体施工量安排 施工步骤,施工工序,并安排各阶段施工单项负责人,保证施工过程 紧密衔接。
4.1.5 安装微管道前,必须对雨水管道和管井进行清淤,内径 500mm 以上的管道采用人工清淤方式;内径 500mm 以下的管道采用 机械清淤方式。
清淤时应严格遵守安全作业规程。
4.1.6 安装在雨水管道及管井中的通信微管道、微管接头盒、微缆 预留盒、 绕壁不锈钢波纹管不得影响雨水的排放和市政人员在管井内 的作业。
4.2 施工方案 4.2.1 直径在 500mm 以下的雨水管道施工 4.2.1.1 微管道的紧线式安装 1)在微管道进行紧线式安装之前,应确定在雨水管道壁上的安装 位置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2)将微管用人工穿入φ 18/14 不锈钢波纹管内,不锈钢波纹管锁
固在防腐钢绞线上。
3)不锈钢波纹管锁固在钢绞线上的不锈钢卡子的间距应在 1.5m-2m 之间。
4)防腐钢绞线一端固定在卡盘上,另一端经花篮螺栓固定在卡盘 上。
5)紧固钢绞线后微管道在雨水管道内的紧度符合设计要求。
参见施工规范图集(4-2-1-1—微管道的紧线式安装示意图) 4.2.2 直径在 500mm 以上的雨水管道 4.2.2.1 子管钉固式安装 1)子管钉固之前,应确定在雨水管道壁上的安装位置必须符合设 计要求。
2)子管钉固之前,在雨水管道壁上的安装位置应作平面处理。
3)固定保护子管的不锈钢螺钉间距应在 2m-2.5m 之间。
4)不同的尺寸的雨水管道壁用不同的不锈钢螺钉固定, 500mm-1000mm 管径的雨水管道用 5.5cm×7 号钢钉,1000mm 以上 管径的雨水管道包括方沟用 7.5cm×7 号钢钉。
参见施工规范图集(4-2-2-1—子管钉固式安装示意图) 4.2.3 雨水管道井内施工 4.2.3.1 管道口卡盘和花篮螺栓安装
1)管道卡盘和花篮螺栓必须安装在按设计要求的雨水管道井内。
2)安装井口卡盘的位置必须作基础清理,确保井口卡盘与雨水管 道有效接触,在紧固钢绞线时保持牢固。
参见施工规范图集(4-2-3-1-A—井口卡盘安装示意图) 参见施工规范图集(4-2-3-1-B—花篮螺栓安装示意图) 4.2.3.2 不锈钢波纹管和接头盒的安装 安装不锈钢波纹管的井壁必须做水泥表面打毛处理,凡是不锈钢 波纹管和墙面没有实际接触的部位都应该使用高标号水泥填充。
2)不锈钢管的钉固距离不得大于 450mm。
3)不锈钢管的水平和垂直转弯半径不得小于 110mm。
4)不锈钢管接头盒用自攻螺丝固定在雨水井壁上,两边与不锈钢 管加内衬连接,内充发泡剂填实,内衬应露出不锈钢管 5mm。
5)微管接头应在不锈钢管接头盒内进行接续。
微管接头盒的设置原则是:每个丁字井、十字井各设置 1 个,直 通井每隔 1 个井设置 1 个。
参见施工规范图集 (4-2-3-2—不锈钢螺纹管和接头盒的安装示意 图) 4.2.3.3 微管分歧接头盒的安装 微管道需要分歧时,采用微管分歧接头盒,用微管分歧接头盒替 换雨水井内的不锈钢管直接头盒, 在微管分歧接头盒内将需要分歧的
微管断开,用微管接头连接,将微管引出接头盒经不锈钢管保护到雨 水井外,然后将微管分歧接头盒固定好,内充发泡剂即可。
参见施工规范图集(4-2-3-3—微管分歧接头盒的安装示意图) 4.2.3.4 微缆预留盒的安装 4.2.3.4.1 安装位置
井盖
微缆预留盒 微管接头盒 不锈钢波纹管 子管 固定卡子
微缆预留盒安装位置示意图 微缆预留盒设置的原则是:局前井、用户端末端管井应各设置 1 个;微管道中每隔 300 米设置 1 个 Sx 型或 Hx 型预留盒,每隔 500 米设置 1 个 SD 型或 HD 型预留盒。
4.2.3.4.2 固定方法
1) 安装不锈钢波纹管和微缆预留盒的井壁必须做水泥表面打毛处 理, 凡是不锈钢波纹管和微缆预留盒与墙面没有实际接触的部位都应 该使用高标号水泥填充。
2)不锈钢管的钉固距离不得大于 450mm。
3)不锈钢管的水平和垂直转弯半径不得小于 110mm。
4)微缆预留盒用自攻螺丝固定在雨水井壁上,两边与不锈钢管加 内衬连接,内充发泡剂填实,内衬应露出不锈钢管 5mm。
5)微管接头应在微管接头盒内进行接续。
4.2.3.4.3 微缆在预留盒内施工规范 1)根据设计要求,在需要预留微缆的通信管道人孔或雨水管井内 将进线孔和出线孔各安装一段不锈钢波纹管, 将各自的另一端接入微 缆预留盒。
2)将微管束经不锈钢波纹管穿入微缆预留盒,将需要做微缆预留 的微管断开,其余的继续向后布放。
3)在微管中用气吹方法吹入微缆,在微缆预留盒处将微缆预留 7 米或 15 米(成 8 字形) ,剩余的微缆继续吹放。
4) 在微缆预留盒内将微缆和微管端口用 3M 防水粘胶带顺时针缠 绕 50mm,达到密封要求。
5) 将微缆逆时针方向缠绕在预留盒内盘缆盘上, 约 11 圈 (7.5 米) 和 21 圈(15 米) 。
6)将缠绕好的微缆从预留盒内盘缆盘上小心取下,用定型白布带 (无粘性)横向缠绕微缆圈,要求后带压前带,缠满不露微缆。
7)将缠好白布带的微缆圈放回微缆预留盒的盘缆盘上, 4.2.3.4.4 微缆预留盒的封灌 雨水管井内安装的微缆预留盒,要求在施工现场用发泡剂封灌, 其方法是: 1)在微缆预留盒盒盖的上边、左边和右边各钻一个直径为 4mm 的孔。
2)将微缆预留盒盒盖用螺栓与微缆预留盒固定牢靠。
3)将发泡剂从盒盖的孔中灌入,要求灌满。
参见施工规范图集(4-2-3-4—微缆预留盒安装示意图) 4.2.3.5 不锈钢波纹管和保护子管的连接 使用钢管子管连接装置连接,操作步骤: 1)将布放在雨水管井内的塑料子管周围井壁凿开,使之有容易操 作的空间。
2)将塑料子管擦拭干净,将连接装置的塑料子管端口的内侧与需 要与之相连接的子管前端外侧均匀涂抹粘结剂, 再将子管插入连接装 置的塑料子管端口内; 也可采用熔接方式将子管插入连接装置的塑料 子管端口内进行熔接。
3) 将连接装置的连接不锈钢波纹管端口以旋转方式旋入不锈钢
波纹管,要求旋转到位 4) 将不锈钢波纹管沿通信管道人孔孔壁或雨水管井壁用卡子固定 牢固,其弯曲半径不得小于 110mm。
5)安装完毕后,将开凿的雨水管井壁用高标号水泥抹面与原有井 壁内侧一致平整。
5、通信微管道接头及防护 5.1 微管接头及端帽 5.1.1 微管接头用于微管之间的连接, 接头是插式的, 常用直接头、 变径接头两种。
5.1.2 连接之前,检查微管连接处是否平整,用专用切割工具将微 管切割平整。
5.1.3 微管插入接头时应与接头端口平行对应,微管插入位置为不 可前进位置。
5.1.4 微管端帽常用为堵水端帽,气堵端帽,在微管穿放完毕后, 使用堵水端帽将微管堵塞,防止污水进入;在微缆气吹完毕后,使用 气堵端帽将微管堵塞,对微管段进行气闭封堵。
5.2 子管接头 5.2.1 子管的盘长一般为 300m,在做接头时采用专用接头材料。
5.2.2 子管接头处切割、打磨平整,均匀地涂上一层粘结剂,插入
接头材料。
5.2.3 在接头缝隙处填充发泡剂 5.2.4 接头材料外侧全面刷涂新型复合材料漆。
6、通信微管道出土引上方式 6.1 出土方式 6.1.1 雨水管道中通信微管道在管井中直接出土引上。
6.1.2 雨水管道管井与通信管道人孔联通。
以上两种出土方式均采用微控顶管施工方式。
6.2 微管道出土引上地面时,均应采用钢管保护。
引上钢管应具有 防腐蚀及防机械损伤的能力。
6.3 引上保护管应具有微管道转弯保护能力,其材质、规格、型号 及数量、安装地点均应符合设计要求。
参见施工规范图集(7-1-微管道出雨水井沿墙引上安装图) 7、与交接箱连接方式 7.1 采用开挖或顶管方式进入交接箱。
7.2 塑料子管的弯曲半径应大于 20 倍子管外径,塑料子管进入交 接箱体长度为 10cm,微管进入交接箱体长度应大于 1.5m。
7.3 子管进入交接箱后用防火材料封堵。
7.4 交接箱底部填充适量发泡剂。
8、井间防渗处理
8.1在雨水井之间或雨水井与通信井之间做通道时需做防渗处理。
8.2必须按照设计要求先进行打孔,打孔尺寸与安装的不锈钢波纹管尺寸相符。
8.3不锈钢波纹管与原有井壁接触面用高标号水泥密封。
8.4井内壁及外壁均应用高标号水泥抹面,井内壁新做抹面与原有抹面应无缝连接。
9、通信微管道的防护
9.1户外通信微管道防护方式
9.1.1户外通信管道在2m以上用不锈钢管保护,可直接在墙壁上卡固。
9.1.2卡固距离每0.5m卡固一次。
9.1.3卡固器件选取尼龙卡子或不锈钢卡子。
10、雨水管道安全禁忌
10.1严禁通信微管道对人井出水口有遮挡或遮挡趋势。
10.2严禁通信微管道对雨水道内支管出水口有遮挡或遮挡趋势
10.3 严禁在雨水管内安装的通信微管道出现悬空现象。
11、微管道标示
11.1微管在雨水管道内布放结束后,应及时在雨水管道的井盖上
做标示。
标示的编号以一个中继段为独立编号单位。
编号顺序自A 端至B端,或按设计文件/竣工资料的规定。
11.2普通标示的标志为:
注:W 代表微管道
分母的数字表示一个中继段内标示顺序编号
11.3微管接头标示的标志为:
注:分子的编号表示微管接头的序号;分母的数字表示一个中继段内标示顺序编号。
附件一
雨水管道内敷设微管道施工专用设备及工器具只有具备下列专用设备的施工单位才具备在雨水系统环境下从事微管道施工的先决条件。
1、施工安全防护设备
1.1 侦毒仪的性能指标
工作温度: -20 °C to +50 °C (-4 to +122 ºF)
储存温度: -20 °C to +50 °C (-4 to +122 ºF)
工作湿度: 相对湿度5% to 95% (无凝结)
工作压力: 95 to 110 kPa (可燃气)
95 to 110 kPa (氧气)
95 to 110 kPa (毒气一氧化碳, 硫化氢)
检测范围:
CO: 0-500 ppm (1 ppm 增量)
H2S: 0-100 ppm (1 ppm 增量)
O2: 0-30% (0.1% 增量)
可燃气: 现场可设定为:
0-100% LEL ( 1% LEL 增量) 或
0-5.0% 体积比甲烷
1、2传感器种类:
硫化氢/一氧化碳: 二合一插接式电化学电池
氧气: 插接式电化学电池
可燃气: 插接式催化珠
氧气测量原理: 毛细管控制浓度传感器
1、3警报状态: TW A 警报, STEL 警报, 低限警报, 高限警报, 多种气体警报, 传感器警报, 电池电力不足警报, 自动关闭警报1、4听觉警报: 距离探测仪1 英尺(0.3米) 处95 分贝的可变脉冲双嘟音发生器
1、5视觉警报: 双红色发光二极管(LED)
1、6雨水管道送风设备
需采用垂直送风方式的轴流风机,技术指标应接近于:
全压(Pa): 32~361
流量(m3/h): 3053~71565
转速(r/min): 613~64825
功率(KW): 0.12~11
A声级dB(A): ≤71~≤95
1、7正压式人身安全防护设备
在工程勘测期或清淤前井下毒气检查时,需使用外供气正压式人身安全防护设备来确保人身安全;该设备应由一根50米长的呼吸管;一个呼吸分配器;空气冷却器;温度控制仪;呼吸过滤分配器组成。
2、雨水管道内施工专用设备
硅芯管施放架
微管施放架
气动冲击钻
气动改锥
附件二、微管道施工流程图
附录A 规范用词说明
本规范中有关执行程度的用词采用以下写法:
A.0.1 表示很严格,非这样不可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必须”;
反面词采用“严禁”。
A.0.2 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应”;
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A.0.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宜”或“可”;
反面词采用“不宜”。
条文中指定应按其它有关标准、规格执行时,写法为“应符合……的规定”或“应按……执行”。
附录B 常规雨水管道内有害气体气含量。
雨(污)水管道内气体含量表
注:短时接触阈限值指15分钟内有害气体浓度的加权平均值。
在工作目的任何时候,有害气体浓度不应大于此值。
操作人员在此浓度下操作时间不应超过15分钟,同时每工作日最多重复出现4次,时间间隔不少于60分钟
附录C 防毒措施及防毒等级
1、防化服技术指标要求
防化服所使用的材料应为双面涂覆耐腐蚀橡胶的高强度丝绸面料。
防化服的结构为整体联身有束腰式。
防化服主体胶布抗毒剂渗透时间应大于120分钟。
防化服主体胶布拉伸强度应大于16kg/2.5cm。
主体胶布抗撕裂强度大于100牛顿/米
胶层与织物粘合强度大于1000牛顿/米
主体胶布耐热性能:140℃X8小时,不粘不脆。
主体胶布耐寒性能:-40℃X5分钟,折叠无裂纹。
耐酸性能:浸泡6N盐酸,6N硫酸,6N硝酸三合一溶液36℃下,1小时不发粘,无裂痕。
耐碱性能:浸泡6N 氢氧化钠,氰氧化钾二合一溶液36℃下,1小时不发粘,无裂痕。
2、防化服防毒性能要求
防化服防毒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