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选考Ⅰ2019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考点强化练8地球公转(3)__正午太阳高度角的时空分布(含答案)78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点强化练8 地球公转(3)——正午太阳高度角的时空分布
一、选择题
下图为某日甲、乙、丙、丁四地太阳位于正北或正南方位时太阳高度示意图。

读图,完成第1~2题。

1.关于甲、乙、丙、丁地理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在北极点上
B.乙在北极圈上
C.丙在北回归线上
D.丁在南温带
2.太阳位于甲地正北时,甲地的地方时是( )
A.0时
B.6时
C.12时
D.18时
答案:1.D 2.A
解析:第1题,分析甲、乙两图,一天中太阳不同时刻正南、正北的太阳高度,正南数值大应为正午太阳高度,正北数值小应为子夜太阳高度,根据太
阳视运动特征,可知两地处于极昼地区,位于北极圈到北极点之间。

乙地太
阳位于正北时太阳高度为0,说明乙为出现极昼的最低地区。

根据极昼地
区某地一天正午太阳高度与子夜太阳高度之和总是等于当日直射点纬度的
2倍,可知太阳直射20°N,甲位于80°N,乙位于70°N,丙位于10°N,丁
位于25°S。

第2题,当太阳位于甲地正北时,甲地为子夜,地方时为0时。

下图为安徽省合肥市某地的汽车停车场示意图,箭头①②③代表二分二至
日的正午太阳光线。

据此完成第3~4题。

3.正午时,停车场内遮阳棚遮阳效果最好的是( )
A.春分
B.夏至
C.秋分
D.冬至
4.按照图示车位停车,车辆摆放方向是( )
A.东西向
B.南北向
C.东北—西南向
D.西北—东南向
答案:3.B 4.A
解析:第3题,结合图示知,正午太阳光线为①时,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为北半球夏至,此时遮阳棚阴影最大,遮阳效果最好。

第4题,由图示知,遮阳棚内车位与正午太阳光线垂直,说明车辆呈东西向摆放。

下图是某地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图。

读图,完成第5~7题。

5.该地点的纬度是( )
A.23.5°N
B.23.5°S
C.20°N
D.20°S
6.能正确反映L这一天的昼夜分布状况(阴影部分为黑夜)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7.M这一天( )
A.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都达到最大值
B.南极圈午夜太阳位于正南方
C.该地太阳从东北升起、西北落下
D.地球公转速度越来越慢
答案:5.D 6.D 7.B
解析:第5题,该地区有两次正午太阳高度达到90°,正午太阳高度最小
值出现在6月22日,所以该地区一定位于赤道与南回归线之间。

M这一天,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根据M这一天的正午太阳高度为86.5°,可以计算出
该地点的纬度是20°S。

第6题,读图可知,L这一天的正午太阳高度为90°,由于这一天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且不在南回归线上,所以这一天南半球的极昼范围不包括南极圈,再结合地球自转方向可知,丁图正确。

第7题,读图可知,M这一天,为北半球的冬至日,所以该地太阳从东南升起、西南落下;地球公转速度较快;南半球南回归线及其以南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最大值;南极圈有极昼现象,午夜太阳位于正南方。

8.
右图为某地地方时12时的太阳周年位置轨迹示意图。

若甲、乙两个位置
的太阳高度之和为90°,则乙位置太阳高度为( )
A.47°
B.43°
C.23.5°
D.21.5°
答案:D
解析:读图可知,乙位置正午太阳高度大于0°,甲、乙两个位置太阳高度之和为90°,推知甲位置正午太阳高度小于90°。

据此可判断此地既无太阳直射现象,也无极昼、极夜现象。

根据正午太阳高度一年中变化规律可知,甲、乙两个位置太阳高度之差为47°,甲、乙两个位置太阳高度之和为90°,可计算出甲为68.5°,乙为21.5°,D项正确。

某年6月22日,网络天文爱好者协会的四位会员绘制了各自所在地的太阳视运动状况,四幅图如下。

据此完成第9~10题。

9.对纬度介于甲、乙两地之间的人们来说( )
A.正午时,太阳位于北方
B.正午时,太阳位于南方
C.6月22日这一天,太阳从东南方向升起,从西南方向落下
D.6月22日这一天,太阳从正东方向升起,从正西方向落下
10.能反映该日北极点太阳高度变化情况的示意图是( )
答案:9.B 10.A
解析:第9题,6月22日,甲地正午太阳在头顶,正午太阳高度约90°,乙地刚好出现极昼,说明甲地位于北回归线,乙地位于北极圈。

题干中表明“纬度介于甲、乙两地之间”,即该地纬度位于北回归线与北极圈之间,当地正午时,太阳位于南方,6月22日这一天,太阳从东北方向升起,从西北方向落下。

第10题,6月22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极点出现极昼现象,其太阳高度全天保持不变且等于太阳直射点纬度(23.5°N)的度数。

赵先生居住在某县城(40°N)乐康小区乙楼(见下图),甲、乙两楼各18层,每层3米,两栋楼的间隔为38米。

读图,完成第11~12题。

注:tan26.5°≈0.5
11.赵先生发现每年立冬(每年的11月7日或8日)这一天正午,甲楼的影子恰好遮挡住自己住房的窗户,则赵先生的住房正午时被甲楼的影子遮挡的时间大约持续( )
A.1个月
B.2个月
C.3个月
D.4个月
12.魏先生拟在乙楼购买一套住房,为保证住房全年采光充分,最低应选择( )
A.12层
B.13层
C.14层
D.15层
答案:11.C 12.B
解析:第11题,赵先生所在的县城位于北半球,冬至这一天正午的物体影子最长,然后逐渐缩短。

根据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判断,从立冬到冬至大约一个半月,此时赵先生的住房正午时会被甲楼的影子遮挡,相对应的,冬至过后仍会有约一个半月的时间被遮挡,因此赵先生的住房正午时被甲楼
影子遮挡的时间大约持续3个月。

第12题,北半球冬至日正午楼影最长,如果冬至日正午甲楼的影子不能到达魏先生所购住房的窗户,即可保证全年采光充分。

冬至日时,该小区当地正午太阳高度为90°-
(23.5°+40°)=26.5°。

当甲楼某层至楼顶的高度所产生的影长恰小于楼间距(38米)时,该层即为魏先生在乙楼欲购住房的最低楼层。

假设所产生的影长恰好等于楼间距的甲楼某处至楼顶的高度为h,则h=38米
×tan26.5°≈38米×0.5=19米,每层楼的高度为3米,则19米跨越了6层楼多(不足7层),从楼顶向下数7层,为12层,该层有部分高度在冬至日正午可被遮挡,则13层为能保证全年采光充分的最低楼层。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下图为某时刻的等日照时间图,OA、OB为日期界线,P点纬度为70°。

材料二下图表示广州和海口市楼房某日正午时刻影子(阴影部分)分布状况。

此后的几天中,海口市正午时刻影子逐渐增长。

(1)根据材料一回答,此时,全球太阳高度最大的地点是;当P点影子朝正北时,北京时间为时。

(2)根据材料一在下图中画出此时的太阳光照图(侧视图)。

条件:A点全年昼夜平分,B点为中心,C点12月22日正午太阳高度为90°。

要求:画出太阳光线、地轴、地球自转方向、极昼范围、极夜范围、0时所在经线、晨昏线。

(3)根据材料二此后的三个月中,广州市楼房的影子会出现什么变化?
(4)根据材料二此后的三个月中,海口市的昼夜状况会出现什么变化?
答案:(1)(20°N,135°W)17
(2)见下图。

(3)广州市楼房的影子先逐渐缩短,后逐渐增长。

(4)海口市的昼长先逐渐变长,后逐渐缩短。

(描述夜的长短变化也可以) 解析:第(1)题,此时70°N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太阳直射
20°N,45°E为0时,135°W为12时,太阳直射点为(20°N,135°W);P点影子朝正北时,说明该地为地方时12时,北京时间为17时。

第(2)题,注意此时极昼、极夜的范围,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光线要与晨昏线垂直,A点要在赤道上,C点位于南回归线上。

第(3)题,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两城市之间,海口市正午时刻影子逐渐增长,说明太阳直射点在北移,广州市楼房的影子先逐渐缩短,再逐渐增长。

第(4)题,三个月内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海口昼长先变长,后变短。

14.下图为圆柱投影图,阴影部分为黑夜。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此刻太阳直射点的坐标为。

P点的纬度是。

(2)A、B、C三点中,白昼时间最长的是。

(3)这一天地球上极夜范围是。

(4)如果A点的时间为19时20分,B点所属时区是。

(5)此日以后太阳直射点将向什么方向移动,北半球白昼将怎样变化?
(6)此日,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规律是什么?
答案:(1)(20°N,45°W)70°N(2)C
(3)70°S及其以南地区(4)西十区
(5)一种情况:向南移动,北半球白昼将变短;另一种情况:向北移动,北半球白昼将变长。

(6)由20°N向南北两侧递减。

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知135°E的地方时为0时,由此可知直射点的经度为45°W;由晨线与经线夹角为20°,结合昼夜分布可知太阳直射点纬度为20°N。

P点位于晨昏线与纬线的切点处,其纬度为70°N。

第(2)题,C 点所在纬线的昼弧明显长于A、B点所在纬线的昼弧,故C点昼长最长。

第(3)题,从图中提供的信息可知70°S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

第(4)题,由图可知135°E为0时或24时,如果A点地方时为19时20分,由此可计算出A点与135°E的经度差为70°,由此可知B点在135°E以东且相差70°,计算可知B点经度为155°W,属于西十区。

第(5)题,此日以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有两种可能,即向北或向南移动,北半球的白昼将有变长或变短两种情况。

第(6)题,此日,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规律是从20°N向南北两侧递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