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阶段的9种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阶段的9种修辞手法
及其作用
比喻
比喻,一般由三个部分组成:本体·喻体和比喻词。
比如:漓江的水真绿啊,绿的就像一块青翠无暇的翡翠。
这个比喻句中,“漓江的水”是本体,“像”是比喻词,“青翠无暇的翡翠”是喻体
比喻有三种基本形式
○1明喻:指本体,喻体,比喻词都会出现。
类型如上面那句漓江的水··~~~~~.常用的比喻词有:好像,如同,仿佛等
○2暗喻:本体,喻体会出现,但明显的比喻词不会出现,一般用“是”“变成”“成为”等比喻词连接。
比如:草原是一块巨大无比的大毛毯。
○3借喻:本体,比喻词都不出现,喻体直接代替本体。
比如:我沉没在松树的黄色眼泪里。
、、、、、比作、、、、、、,写出了(某种物品或者景色或者人)的特点,把(某种物品或者景色或者人)写得生动具体,给人更加鲜明的形象让读者浅显易懂
把物品当做人来写。
比如:树上的小鸟叽叽喳喳在谈论着今天的天气真好呀!
: 大海啊,你是个多么慈爱且严厉的父亲啊!
、、、、、赋予人的情感,使、、、、、跃然纸上,给人鲜明的形象和感受,便于直接表达作者对、、、、、、、感情。
夸张
把要描写的东西,故意夸大或者缩小,这样会更加突出要写的东西的特点,让读者更加印象深刻。
“飞流直下三千尺”就是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这是夸大。
“他住在巴掌大的房子里”运用夸张的手法,这是缩小。
还有超乎正常能力的夸张“教室里安静得连一根针掉地上都听得十分清楚”
“我听到了远在宇宙的老爸的呼唤,告诉我:不用担心他!
:对于简单的夸大缩小来说:重点突出、、、、、的特点,写出、、、、的本质,让读者印象
深刻。
对于超乎能力的夸张来说:烘托、、、、、、的氛围;引起联想,表达、、、、感情
排比
简单说,就是句子要成排,句式一样或者相近都可以,一句话不成排比,起码要有3句及以上。
比如:公园里的人真多啊,花真艳啊,树真绿啊。
我从树上掉了下来,花草笑得咧开了嘴,弯下了腰,攀谈了起来。
(这个句子用了2种修辞,拟人+排比)
节奏分明,长于抒情。
对比
对比既是修辞手法,也是表现手法(小学不怎么接触表现手法),对比就是把两种不同的事物或者同种事物的不同两方面做比较,相映相衬,让人感觉到作者重点突出的事物的特点。
运用了对比的手法,突出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让读者更加一目了然突出事物的特点,加强了文章的感染力和艺术效果。
也就是所谓的对对子,那就是对偶。
比如: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过年贴的春联也是对偶句,古诗里也有很多对偶句。
反复
反复是为了突出某种感情,重点强调某种意思,有意重复某些词语,短语或者句子的修辞手法。
比如:沉默啊,沉默啊!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1增强理性,起强调作用。
(用于说理性文章)
2抒情写景,感染力强(用于以景抒情的文章)
设问
简单来说就是自己提问题自己回答,先提出问题然后紧接着用自己想法看法回答。
比如: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让文章起波澜,有变化。
反问
反问,其实不是问,是肯定的意思,是为了加强语气。
反问只问不答(不需要回答,疑问句要回答)比如:作为学生,基本任务难道不是应该认真学习吗?(意思是应该认真学习)再比如:为什么不去问问神奇海螺呢?(意思是应该去问神奇海螺)
以上所说的作用只是相对来说,能给提供一个思路(不是模板)不要死记硬背生搬硬套,平时注意总结归纳,运筹帷幄才能百战百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