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广东-佛山LTE端到端之低速质差小区优化推广验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东-佛山4G LTE端到端之低速质差小
区优化推广验证
2019年08月
目录
佛山LTE端到端之低速质差小区优化推广验证............................................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推广背景 (2)
二、推广实施 (4)
2.1.端到端优化之低速质差 (4)
2.1.1低速质差小区定义及统计 (4)
2.1.2现网问题分析说明 (5)
2.1.3问题分析 (5)
2.2.低速质差小区相关处理措施 (6)
2.2.1开启下行PRB干扰随机化和上行频选 (6)
2.2.2开启CFI自适应功能优化 (8)
2.2.3PDCP丢弃定时器时长优化 (8)
2.2.4互操作参数优化 (9)
2.2.5CQI提升参数优化 (10)
2.2.6负荷均衡 (11)
三、推广效果 (15)
3.1.弱覆盖问题优化效果 (15)
3.2.过覆盖问题优化效果 (17)
3.3.重叠覆盖问题优化效果 (18)
3.4.上行干扰问题优化效果 (20)
3.5.多用户高负荷问题优化效果 (22)
四、优化总结 (25)
【摘要】随着通信网络的不断演进和发展,多业务能力需求的融合,对当今网络的运营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网络端到端的优化能力,更能全面评估移动网络承载的能力、效率和质量,端到端指标直接反应现网用户真实使用情况,能直观反馈网络各节点的问题,做好端到端的优化指标,更有利于通信市场的可持续发展,提升网络竞争力。

且随着LTE网络大力建设与业务推广,随之带来的问题也日益明显,无线环境的多样化、复杂化,则主要呈现在LTE网络用户下载速率。

本文将通过多维度分析定位影响下行速率的原因,多手段优化端到端低速质差小区,提升用户下行速率感知。

【关键字】端到端低速质差、下行速率感知。

【业务类别】优化方法、参数优化、承载网。

一、推广背景
移动网络的核心竞争力就是在于用户的使用感知,确保用户驻留网络意愿,提升用户使用口碑,确立一切以用户感知体会为中心的服务方向。

随着LTE用户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应用需求制约网络平衡,覆盖、容量、干扰等,为了确保端到端的用户感知,需转换现行的网络考核模式,建立一系列用户感知考核指标,建立完善新网络业务功能带来的服务考核体系。

转换KPI服务体系到QOE(用户体验质量)的服务意识。

移动无线网络从2G语音到4G的移动互联网,以及即将到来的5G产业发展,新技术发展与网络新业务承载,网络运营商也将优化重点转移到以客户感知和满意度为中心上来,建立细化适用的新体系的优化考核标准,指导端到端优化评估体系,提升了传统优化。

完善优化流程,从客户的需求端出发,到满足客户需求端去,量化优化效果。

随着通信网络的不断演进和发展,多业务能力需求的融合,对当今网络的运营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无线环境的多样化、复杂化,则主要呈现在LTE网络用户下载速率。

本文将基于集团优秀入册案例《江苏-镇江LTE端到端之低速质差小区占比优化作业指导研究》进行推广验证,通过多维度分析定位影响下行速率的原因,多手段优化端到端低速质差小区,提升用户下行速率感知。

二、推广实施
2.1.端到端优化之低速质差
2.1.1低速质差小区定义及统计
低速率质差小区定义:通过分段速率定位质差小区,通过提取性能指标按下行流量分为9个区间,分别计算下行感知速率,将其中最低的3个区间速率均排名倒数5%的小区定义为质差小区。

数据低速率质差小区具体算法:①统计全网小区的高流量(每小区1天内下行流量大于1500MB),9个区间计算下行速率;②所有城市的小区统计结果汇总,其中最低的3个区间速率均排在后5%的小区进行质差标记。

统计方法:每个高流量小区按照不同业务包的大小分为9级,然后分别算各级的速率,因此一个小区会得出9个速率。

然后各小区的同等级进行速率排序,将其中最低的3个区间速率均排在后5%的小区作为质差小区。

2.1.2现网问题分析说明
前期根据OMC网管指标,分析低速率质差小区原因,主要对高干扰、多用户、覆盖(弱覆盖、过覆盖、重叠覆盖)三个场景的参数进行优化,共计143个小区,统计如下:
2.1.3问题分析
通过前期分析定位,辖区内指标较差,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覆盖问题:该问题占比较大,主要包括过覆盖、弱覆盖、重叠覆盖等问题,需要对覆盖
进行精确控制,达到提升速率目的;为了增加LTE流量,功率设置过大,导致覆盖问题更加突出,需要控制覆盖或者功率,降低功率过大带来的影响;
✧干扰问题:
外部干扰不容易发现或者协调难度较大,导致长期存在外部干扰,影响用户感知;
内部干扰问题较多,主要是我司区域整体干扰较高,且存在不稳定性,需要从工程、系
统、优化三个方面,进行降干扰处理;
PCI优化,针对邻区对切换频次高且存在同频同模三对打的小区进行PCI调整;合理规划PCI;
✧容量问题:
现网部分小区容量有限,尤其是高校、景区以及大型社区等区域,经常发生用户突增导致不能正常进行业务的问题,需要提高设备性能以及优化算法,保证用户感知;
✧其他:
传输问题,部分小区通过定位分析,发现传输问题,需要协调传输侧,进行核查修改;
设备问题,干扰高、速率低等问题,需要协调资源,进一步分析定位;
2.2.低速质差小区相关处理措施
2.2.1开启下行PRB干扰随机化和上行频选
核查全网参数,发现该参数现网默认设置为下行PRB干扰随机化和上行PRB干扰随机化,将前期统计为干扰问题的7个小区的上行PRB干扰随机化设置修改为上行频选。

原始案例参数配置如下:
参数位置
参数名称
默认值
设置值
参数含义
LTE 业务->LTE 小区->小区算法 ->调度->MAC 算法开关信

上行频选
调度开关
0:off
1:on
指示上行是否开启频率选择性调度,按照枚举取值{off, on},其中off 表示不开启,on 表示开启。

上行CQI 由基站测量,有一定的粒度,如果开
启上行LTE业务->LTE小区
-->信道及过程配置->PL测试开关-
SrsCqi
测量模式
0:nofreqSel
1:ulfreqSel|上
行频选测量
开启频选测量
2.2.2开启CFI自适应功能优化
核查全网参数设置情况,发现该参数目前现网默认设置全部为动态调整,即已开启CFI 自适应功能。

原始案例参数配置如下:
特性名称参数位置原值修改值CFI自适应LTE小区-测试开关-MAC测试开关-控制区域符号调整开关开关CFI自适应为反向功能参数,设置为关,说明为打开CFI自适应功能。

2.2.3PDCP丢弃定时器时长优化
核查全网参数设置情况,发现QCI8/9的该定时器参数目前现网部分站点已设置为无穷
大,由于该参数设置不适用于弱覆盖区域,故本次仅对前期分析为重叠覆盖问题的7个小区进行调整。

原始案例参数配置如下:
参数名称PDCP配置ID 现网值修改值PDCP丢弃定时器时长0 1500ms 无限速
2.2.4互操作参数优化
参数字段名参数名称现网配置推荐配置selQrxLevMin 小区选择所需的最小RSRP接收水平【-128dBm】【-120dBm】snonintrasearch 同/低优先级RSRP测量判决门限24dB 26dB intraQrxLevMin 频内小区重选最小接收水平【-128dBm】【-120dBm】threshSvrLow 服务载频低门限4dB 4dB
A2thresholdOfRSRP 打开系统间测量【-130dbm】【-124dbm】
A2thresholdOfRSRP 打开重定向测量【-124dBm】【-118dBm】B2rsrpSrvTrd 基于覆盖的向CDMA2000 HRPD切换的测量【-124dBm】【-118dBm】核查弱覆盖及过覆盖问题小区邻区无异常,后针对前期分析为弱覆盖问题的88个小区以及15个过覆盖(过覆盖小区主要为天馈调整难点小区,同时调整了部分功控参数辅助优化)问题小区,进行了上述互操作参数调整,减少了用户在弱覆盖区域占用这些站点的次数,达到提升感知速率的目的。

原始案例参数配置如下:
2.2.5CQI提升参数优化
针对前期分析为重叠覆盖问题的7个小区,进行上述参数调整优化CQI,进行改善重叠
覆盖问题小区感知速率。

此方案为本次基于重叠覆盖问题优化新增手段,原始案例无此项,无法对比。

2.2.6负荷均衡
2.2.6.1基于用户数同覆盖场景
2.2.6.2基于PRB资源利用率同覆盖场景
针对前期分析为多用户高负荷问题的26个小区进行负荷均衡优化,通过负荷均衡将高
负荷1.8G&800M小区用户均衡分流到轻负载2.1G小区,从而改善整体用户感知速率。

原始案例基于用户数完全同覆盖场景负荷均衡参数配置:
参数位置参数建议取值
小区--小区算法--40M分层组网负荷均衡用户列表排序策略
Qci优先级+Prb占用率策

负荷均衡乒乓切换抑制定时器300
基于用户数的负荷均衡开关打开
用户数均衡门限100
基于用户数均衡的快速切换最大用户数20
用户数差异门限% 20
禁止被均衡的qci取值,bit位分别对应5个
QCI,什么都不选则表示不过滤任何QCI
无效
基于用户数均衡的重定向开关打开
小区--小区算法--负荷主控上行PRB高负荷门限% 70 下行PRB高负荷门限% 70 本区上行预警资源门限50 本区下行预警资源门限50 本区恢复上行资源门限60 本区恢复下行资源门限60
资源状态更新周期10000ms
发送请求邻小区数 2
本区拥塞检测周期(秒) 30
本区负荷检测周期(分钟) 1
小区--邻小区关系—添加邻小区关系完全同覆盖需配置成“wholeLayerOver”负荷均衡对的小区设置
小区--小区异频载波信息-- EUTRAN异频载波信息—添加EUTRAN异频载波信息小区重选频点优先级(负荷均衡对的
小区频选)
必须设置相同优先级
小区--小区选择重选--小区重选公共参数--重配置小区公共参数小区重选优先级(负荷均衡对的小
区频选)
必须设置相同优先级
原始案例基于用户数站间部分同覆盖场景负荷均衡参数配置:
参数位置参数建议取值
小区--小区算法--40M分层组网负荷均衡用户列表排序策略Qci优先级+Prb占用率策略负荷均衡乒乓切换抑制定时器300
基于用户数的负荷均衡开关打开
用户数均衡门限100
基于用户数均衡的快速切换最大用户数20
用户数差异门限% 20
禁止被均衡的qci取值,bit位分别对应5个QCI,
什么都不选则表示不过滤任何QCI
无效
三、推广效果
3.1.弱覆盖问题优化效果
✧指标:
提取88个弱覆盖问题低速质差小区平台指标,连续多天为低速率质差小区。

告警:
通过OMC对该站点异常日志上传分析,未发现告警以及异常情况。

✧KPI指标效果对比:
通过上述指标对比分析可以发现,互操作参数修改后,低速质差情况有所改善,下行用户体验速率由3.16Mbps提升到3.23Mbps,提升了0.07Mbps,下行用户速率范围在0~1Mbps 之间的次数减少5217577次,下行用户速率范围在1~4Mbps之间的次数增加3325962次,下行用户速率范围在4~10Mbps之间的次数增加13671338次,下行用户速率大于10Mbps的次数增加25275758次。

通过上述图表对比可以发现,88个弱覆盖问题低速质差小区下行用户速率在0~1Mbps 之间的次数明显减少,减少了5217577次;下行用户速率在10~30Mbps之间的次数则增益明显,增加了24716763次。

另外,关于下行用户速率60Mbps~100Mbps区间以及大于100Mbps
区间的次数均有所下降,主要为月末相比于月初用户套餐限速存在一定的关系。

3.2.过覆盖问题优化效果
✧指标:
提取15个过覆盖问题低速质差小区平台指标,连续多天为低速率质差小区。

告警:
通过OMC对该站点异常日志上传分析,未发现告警以及异常情况。

✧KPI指标效果对比:
通过上述指标对比分析可以发现,互操作参数及功控参数修改后,低速质差情况有所改善,下行用户体验速率由2.51Mbps提升到2.68Mbps,提升了0.17Mbps,下行用户速率范围
在0~1Mbps之间的次数减少1326723次,下行用户速率范围在1~4Mbps之间的次数增加895190次,下行用户速率范围在4~10Mbps之间的次数增加2276727次,下行用户速率大于10Mbps的次数增加3782720次。

通过上述图表对比可以发现,15个过覆盖问题低速质差小区下行用户速率在0~1Mbps 之间的次数明显减少,减少了1326723次;下行用户速率在10~30Mbps之间的次数则增益明显,增加了3298988次。

3.3.重叠覆盖问题优化效果
✧指标:
提取7个重叠覆盖问题低速质差小区平台指标,连续多天为低速率质差小区。

告警:
通过OMC对该站点异常日志上传分析,未发现告警以及异常情况。

✧KPI指标效果对比:
通过上述指标对比分析可以发现,CQI提升参数优化后,低速质差情况有所改善,下行用户体验速率由2.96Mbps提升到3.15Mbps,提升了0.19Mbps,下行用户速率范围在0~1Mbps 之间的次数减少254155次,下行用户速率范围在1~4Mbps之间的次数增加108541次,下行用户速率范围在4~10Mbps之间的次数增加878691次,下行用户速率大于10Mbps的次数增加560148次。

通过上述图表对比可以发现,7个重叠覆盖问题低速质差小区下行用户速率在0~1Mbps 之间的次数明显减少,减少了254155次;下行用户速率在10~30Mbps之间的次数则增益明显,增加了670173次。

另外,关于下行用户速率30Mbps~100Mbps区间以及大于100Mbps 区间的次数均有所下降,主要为月末相比于月初用户套餐限速存在一定的关系。

3.4.上行干扰问题优化效果
✧指标:
提取7个上行干扰小区平台指标,连续多天为低速率质差小区。

告警:
通过OMC对该站点异常日志上传分析,未发现告警以及异常情况。

✧参数优化:
开启上行频选功能后,降低用户对基站的上行干扰,上行干扰有所改善,但效果不明显。

KPI指标效果对比:
通过上述指标对比分析可以发现,功能开启后,低速质差情况有所改善,下行用户体验速率由4.48Mbps提升到4.54Mbps,提升了0.06Mbps,下行用户速率范围在0~1Mbps之间的次数减少656367次,下行用户速率范围在1~4Mbps之间的次数增加99317次,下行用户速率范围在4~10Mbps之间的次数增加561518次,下行用户速率大于10Mbps的次数增加2357825次。

通过上述图表对比可以发现,7个上行干扰低速质差小区下行用户速率在0~1Mbps之间的次数明显减少,减少了656367次;下行用户速率在10~30Mbps之间的次数则增益明显,增加了2257729次。

3.5.多用户高负荷问题优化效果
✧指标:
提取26个多用户高负荷低速质差小区平台指标,连续多天为低速率质差小区。

告警:
通过OMC对该站点异常日志上传分析,未发现告警以及异常情况。

✧KPI指标效果对比:
➢高负荷小区均衡前后指标对比情况
➢轻负载小区均衡前后指标对比情况
➢均衡前后整体指标情况
➢增益指标对比情况
通过上述指标对比分析可以发现,负荷均衡后,高负荷1.8G&800M小区用户成功分流到轻负载2.1G小区,高负荷1.8G&800M小区用户数由均衡前4114个下降到均衡后2892个,轻负载2.1G小区用户数由均衡前1238个吸收用户数到均衡后2526个。

均衡后整体用户数相较于均衡前增加66个,小区下行吞吐量增加了26.07GB,下行用户体验速率由均衡前4.39Mbps提高到5.56Mbps,整体提升1.17Mbps,效果明显。

低速质差区间下行用户速率0~4Mbps的次数整体减少2960193次,下行用户速率大于4Mbps的次数整体增加20912751次,下行用户速率区间10Mbps~30Mbps次数增加明显达9686673次。

四、优化总结
根据前文验证结果总结,本次验证通过端到端低速质差小区定义归类分析并以参数优化高干扰、多用户、覆盖(弱覆盖、过覆盖、重叠覆盖)三类场景问题,均已达到预期效果;经过本轮参数优化,弱覆盖问题、过覆盖问题、重叠覆盖问题、上行干扰问题以及高负荷问题质差小区整体下行用户体验速率均获得不同程度的提升,低速质差区间0~1Mbps次数下降明显,且以多用户高负荷质差小区优化提升最为明显,具体如下:
✓弱覆盖问题:下行用户体验速率由3.16Mbps提升到3.23Mbps,提升了0.07Mbps,下行用户速率范围在0~1Mbps之间的次数减少5217577次。

✓过覆盖问题:下行用户体验速率由2.51Mbps提升到2.68Mbps,提升了0.17Mbps,下行用户速率范围在0~1Mbps之间的次数减少1326723次。

✓重叠覆盖问题:下行用户体验速率由2.96Mbps提升到3.15Mbps,提升了0.19Mbps,下行用户速率范围在0~1Mbps之间的次数减少254155次。

✓上行干扰问题:下行用户体验速率由4.48Mbps提升到4.54Mbps,提升了0.06Mbps,下行用户速率范围在0~1Mbps之间的次数减少656367次。

✓多用户高负荷问题:下行用户体验速率由均衡前4.39Mbps提高到5.56Mbps,整体提升
1.17Mbps,低速质差区间下行用户速率0~4Mbps的次数整体减少2960193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