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大豆病虫害问题的防治对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际筹划的过程中,应在企业整体运营环节中全面落实规划目标,统一税收管理与业务管理目标,这不仅是对纳税筹划的有效实现,更是对企业未来发展方向的有效探索,是实现纳税方面进行生产优化的重
要举措。

尤其是在财务决策环节,应结合实际财务预算、报告、核算基础等内容,对税收筹划预算方案标准与实际支出进行对比,及时找准偏差指标,对不确定税收管理影响因素进行有效识别、针对性控制,避免因为税收筹划不规范导致的管理、成本与法律风险。

纳税筹划还可以应用于企业的经营活动,不同的企业经营方式是不同的,而企业的各个部门都需要对税收进行有效的筹划。

此外,现阶段企业在实际生产、经营与销售过程中,需要缴纳的税收项目与纳税比例、周期等存在差异,通过税收筹划对应缴税款进行统筹,可以合理降低纳税风险,同时按照相关法律转嫁、规避税收,降低企业生产经营税负。

如,职工个人所得税的统筹规划方面,企业可以针对性的对不同薪酬数目的所得税款进行统一缴纳,控制职工纳税压力。

3.树立正确的税收筹划意识,优化财
务资金配置。

新时期,为推进企业税收管理的优化改革,降低企业运营成本,企业应积极推进纳税思维的转变,树立起现代化的税收资金管控理念。

纳税筹划通过合法的方式对企业的税收进行管理,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不必要通过违法手段进行偷税漏税,而是可以通过合法筹划的形式,减轻税收负担,对企业财务资金进行高效、合理配置,同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对企业的良性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具体来说,为有效保证税收筹划方案的有效落实,一方面,企业应转变原有税收管理理念,在现代纳税筹划专业理论指导下,结合企业内部财务管理需求,对税收方案进行优化调整,为资源高效、合理配置提供专业化的指导;另一方面,企业应逐步优化人才培育与引进机制,在拓宽原有财务队伍参与专业培训途径的同时,不断加强复合型、高素质
人才的引进,为现代税收管理机制的建设与完善提供人才保障。

三、结语
经济市场供给结构的逐步调整,财务
管理制度规范的不断完善,在为企业现代
化发展注入动力的同时,也使得竞争风险的表现更多样、影响更广泛。

为在激烈的经济竞争环境中保有一席之地,企业应针对内部改革需求,对财务机制进行创新改革,转变原有税收管理思维,降低纳税成本的同时,发挥税收抽筹划在企业筹资、经营、利益分配等工作中的积极作用,保证企业资金链运转完整,进一步贯彻效益价值最大化的筹划目标。

新时期,现代企业应在财务创新理念的指导下,通过转变纳税管理目标、优化税收筹划规划方案、统一税收管理与业务管理目标等形式,优化税收筹划综合质效,为企业长效、高速
发展保驾护航。

北方大豆病虫害问题的防治对策
◎孟红宝
(作者单位:中勤万信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天津分所)
一、大豆病虫害产生原因分析
1.种子自身的原因。

大豆种子在繁育、收获、储藏和运输等过程中,由于不良环境造成的影响,会使种子自身附带病原菌和虫卵,在没有对种子进行有效处理的情况下进行播种,往往会使病原菌和虫卵在适宜的条件下繁殖和发作,对大豆植株产生侵染,从而引起病虫害发生。

2.土壤的原因。

由于土壤中积累了大量的越冬病原菌和虫卵,如对土壤的处理不到位,高温高湿的环境条件下,常常会引起病虫害的发生。

如果未对土壤进行合理轮作,土壤中的有害物质大量增加,也会引起病虫害。

3.栽培管理不当的原因。

在大豆栽培中,由于肥水管理不善,如使用了未经充
分腐熟的农家肥、偏施氮肥、田间积水未
及时排出、植株营养不良等及栽培密度不合理,田间的通风和光照效果差等因素均是发生病虫害的原因之一。

二、大豆常见的病虫害问题分析
1.霜霉病。

大豆霜霉病对于大豆的幼苗培养以及大豆粒子的长成都具有很大的影响,当大豆叶片展开后,从叶片两侧开始出现褪绿斑块,成株叶片上出现圆形以及其他不规则的形状,并且开始出现黄绿色或者黄褐色的星点,叶背出现白色的霉层,这都是大豆霜霉病的重要体现,大豆株叶上会出现大量的病菌卵孢子,不仅会影响大豆的涨势。

甚至会对次年大豆的种植都会带来感染,霜霉病在雨季泛滥严重,对大豆生长危害巨大。

2.根腐病。

随着国内大豆种植面积的
逐步扩大,很多地区在大豆的重视中都会存在重茬和迎茬的问题,导致大豆根腐病的问题日益严峻,大豆受到根腐病的影响,种子会变软,影响大豆的发芽率,同时在大豆表面也会出现白色的霉层。

在大豆植株的根系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浅褐色病斑,大豆根系会逐步变黑腐烂,受大豆根腐病影响大豆的植株会变得矮小,植株的分支数量会逐步减少,同时根茎也会变细,极大影响大豆的产量和品质。

3.根蛆。

根蛆也被叫做根潜蝇,根蛆幼虫会侵蚀大豆的根苗部,不仅影响大豆根系的发育和生长,同时其所排出的粪便也会导致大豆根系腐烂,在大豆的培育中非常普遍,其会在大豆的根皮以及土壤内过
(作者单位:河北省卢龙县农业农村局)
冬,在次年继续破坏大豆的根苗,对大豆的种植和栽培影响巨大。

三、我国北方大豆病虫害防治现状1.我国大豆种植整体政策问题。

我国对于大豆种植的整体政策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个问题主要是政府对于大豆病虫害的重视程度不够,没有很好地制定相应的政策对病虫害进行有效的治理和防治。

在进行病虫害防治的过程中,只重视对表面的防治,不能够在大豆播种的时间段进行及时的防治,没有在深层次上进行防治工作。

由于大豆的病虫害问题在初期表现得不是很明显,因此会出现发现不及时的情况,如果等到发现病虫害问题后再采取药物治疗的方法,不仅没能从本质上对大豆的病虫害问题进行解决,反而增加了防治成本,导致大豆产量降低,这种严重程度甚至会导致大豆质量的下降甚至是绝收。

2.大豆选药不当问题。

我国北方大豆病虫害防治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农业种植户对防治工作实施时间控制不当,用药剂量不够科学、合理,大多是盲目用药,因此,农业种植户在病虫害防治上花费了大量资金,但实际效果并不令人满意。

种植者对大豆病虫害的早期认识不足,只有在问题严重时才能发现,防治大豆病虫害,很难取得良好效果,给种植者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大豆种植户需要及时发现大豆种植的不良情况的原因,了解大豆种植病虫害的发生情况,以便在病虫害发生前及时加以防治。

我国北方大豆的种植者在进行大豆病虫害治理的过程中,会按照以往的经验进行选药,农户选用的药物是陈旧药物,这些药物存在诸多缺点,比如药物毒性很大,药物残留物超出我国相应的标准;药物药效较差,不能够达到除病和杀虫的效果;药物陈旧在病虫中已经有一定的抵抗能力。

这些缺点会导致整体的用药效果差,会耽误杀虫除病的时机,也会提高除病杀虫的成本,达不到预想的效果。

日后,在病虫害问题严重的情况下,农民只好加大药物的使用量,使得大量农药残留在大豆苗上,容易导致豆叶变黄、枯萎。

为了解决大豆病虫害问题,种植者要采用科学的农药应用方法,才能有效地控制病虫害问题。

在大豆种植过程中必须把防、治有机结合起来,单纯依靠早期预防是不可能完全避免病虫害产生的不良影响,还必须重视病虫害的控制措施,以减低因病虫害减产而造成的经济损失。

四、北方大豆病虫害防治策略
大豆是我国主要的粮食经济作物,具有重要的食用价值与经济价值。

我国北方地区气候条件适宜种植大豆,影响大豆产
量与质量的关键因素在于种植技术以及
病虫害防治,前者的不合理与后者的不到位都会造成大豆减产、质量下降。

所以,为了保证北方大豆种植的产量与质量,必须要深刻把握大豆种植技术与病虫害防治措施。

1.防治理念的转变。

对于大豆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来讲,防治工作理念的偏差会直接导致其防治工作质量的下降、效率的降低,会导致大豆成长情况的不良,直接影响到大豆种植户的经济效益,不利于今后的大豆种植。

因此,需要积极转变防治工作的理念,提升大豆防治病虫害工作的水平。

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建立起科学、有效的长远防治计划,做到防治工作的科学性与预见性,以便于应用具体的药物以及其它的方式进行相关的防治;在进行防治药物使用时注重药物使用的科学性与安全性,避免大豆的在过多的药物残留,影响大豆的质量与品质;坚持绿色、有机的药物使用的理念,保证药物对于病虫害进行有效防治后药物残留效果的最小化,并利用其它的方式进行药物残留的科学去除;寻找大豆病虫害发生的根本原因,改良大豆种植的土壤,建立起绿色、环保的生态大豆种植体系,对病虫害进行有效的预防。

2.做好田间管理工作。

(1)施肥。

将土壤状况纳入考虑范围,对肥料类型、施肥量等严格控制,促使大豆生长过程中的肥力需求得到满足。

要将农家肥作为施肥的首选,对化学肥料适量采用,避免污染到土壤与环境。

(2)除草。

大豆的正常生长容易受到各种杂草的影响,主要原因在于杂草会对土壤中的养分、水分等进行吸收,导致大豆的生长需求得不到满足。

因此,要及时、彻底的清理掉田间杂草,既可以将除草剂合理应用,也可以利用人工方式实施除草工序,前者比较省时省力,后者则可以避免破坏到大豆植株。

(3)灌溉。

为满足大豆植株生长中的水分需求,需科学实施灌溉工序。

应严格控制灌溉频率与灌溉量,保证与大豆生长规律所适应。

3.生物防治措施。

生物防治主要是利用生物拮抗作用来防治病虫害,包括微生物防治、捕食性天敌防治、寄生性天敌防治等,是一种无害的防治措施。

例如,大豆食心虫以幼虫蛀入豆荚吸食豆粒为害,常年虫食率严重时可达30%-40%。

对大豆食心虫进行生物防治,选择大豆花期后到结荚期,喷施99%矿物油150-200倍液与苏云杆菌1000倍的混合液,或者是在老龄幼虫入土前每亩撒施1.5千克白僵菌粉加细土9千克,以杀死幼虫;选择成虫产卵盛期,每亩释放1万头赤眼蜂,控制放蜂点距为26×26米,以杀死成虫。

4.农业防治技术。

大豆常见的病虫害
主要有褐纹病、霜霉病、蚜虫、卷叶螟等,大豆一旦患病,就会导致大豆的减产。

一方面要做好大豆种子的选种的与检验工作。

根据种植地域实际土壤状况、结合当地病虫害种类,选择合理的抗病虫、无病原体的高产品种;在大豆种植地块的选择中,不应选用迎茬、重茬的地块,只有这样才能够降低大豆病虫害发生的概率。

另一方面,在进行病虫害防治的过程中,要重视优化大豆种植技术。

第一步要在播种之前根据当地气候、土壤条件科学选择播种时间;第二步,大豆生长至幼苗阶段后要将携带病菌的幼苗全部铲除;第三步,在施肥阶段要选择使用氮磷钾肥及有机肥的混合肥料;第四步,在大豆中耕时要做到种植土壤通透性的控制,要做好松土与除草工作,降低大豆被病虫害破坏的风险;第五步,在大豆收割的时候,要及时的清除携带病菌的大豆植株,将患病大豆植株集中收集后焚烧处理,然后将焚烧残渣埋入地下,充当有机肥料。

5.化学防治策略。

要有效保障北方大豆高产,就要在大豆栽培过程中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而化学防治是防治大豆病虫害的重要措施,需要合理应用。

在大豆实际生长过程中,不同大豆的生长阶段和周期具有差异化,其产生的病虫害类型也会有所差异,要注重采取针对性措施加以防治。

对大豆病虫害进行防治时,可通过不同的化学药剂,针对性的防治各种类型大豆病虫害,为大豆幼苗生长营造良好环境,以免受到病虫害侵蚀,保障大豆籽粒质量。

比如针对根蛆,可以用40%乐果乳油按种子量的0.7%拌种,兑水用喷雾器喷雾,边喷边拌,然后后散开晒干,可以有效预防根蛆;针对大豆食心虫,最好的防治时期是成虫发生盛期,采用叶面常规喷雾,可以用2.5%高效氯氟氰菊酯1000-2000倍液,用量20-30毫升/亩、或20%速灭杀丁2000-3000倍液,用量50-70毫升/亩,这2种药剂都是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作用机理相同,具有触杀和胃毒作用,杀虫谱广,对大豆食心虫成虫、幼虫、卵都有很好的效果;在大豆灰斑病发病初期,可以通过40%多菌灵胶悬剂,以100g/亩的量,与水按照1:1000的比例稀释成药液,喷雾防治。

结束语:对大豆病虫害的治理是一项复杂、系统的工程,主要是以预防为主,治理为辅,通过多种措施,多种手段来进行全面综合的治理,在实践过程中总结出合理、科学的治理方法,尽可能的提高大豆的产量和质量,满足当前社会对于大豆产量的需求,提高我国大豆的出口竞争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