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的双刃剑-毛邓论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类之黄昏
首先,我想要解释一下我的题目:人类之黄昏。

它引自北欧神话,诸神的黄昏,代表世界的末日。

诸神的黄昏,即北欧诸神与巨人之间发生的最后大决战。

结果,包括主神奥丁在内的所有众神几乎全部战死,星辰从苍穹中落下,时间已不复存在,焦黑的地面摇晃著沉入汹涌奔腾的海底。

触目所及只有滔天巨浪,宇宙只剩下一片死寂的大沉默和永劫的黑暗。

世界就这样毁灭了!
我想:每个人都不希望见到一个像那样的未来。

2009年底,各国代表在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上,艰难谈判,争论不休,至少达成了一个广泛的共识,如果,再不做出努力,人类的生存环境岌岌可危。

无论是极端气候增加,海水水位升高,还是干旱和水灾更加频繁,都使人类面临相当大的威胁。

这些威胁显而易见,来势汹汹,除了采取措施努力避免之外,别无他法,地球不会因为人类的意志而改变自己遵循的自然规律,毕竟人类之于地球就如同其他生物之于地球的意义一样——即,完全没有意义。

但是,人类却非如此,如果人类失去了对地球的主导权,世界也就失去了意义。

首先,让我们来探讨一下最为敏感的问题——二氧化碳排放。

不知大家是否知道碳缸理论,这个道理很简单:只要人类排放二氧化碳的速度大于自然界消耗的速度,地球就会变暖。

二氧化碳的排放来源:五分之四来自矿物质的燃烧,其余五分之一主要来自森林砍伐和土地的使用。

二氧化碳的消耗:植物和土壤每年吸收约三分之一的二氧化
碳,海洋水面吸收四分之一,剩余的长期留在空气中。

据有关数据表明:即使保持现有的排放量水平,二氧化碳排放的速度还是其消耗速度的两倍,因此,整个地球二氧化碳的浓度还会上升,地球还会变暖。

据南极冰核内发现的历史最悠久的气泡表明过去的80万年,并有可能百万年里二氧化碳的浓度从没这么高过。

京都议定书是各国为降低二氧化碳排放而签订的协议,它的执行效果怎样呢?单单从全球极端气候出现的频率便可以看出,它的作用微乎其微。

为什么呢?因为矿物质燃料,煤,石油仍是主要的能源。

GDP需要增长,能源的消耗会降低吗?在人类社会中,永远都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只有经济发展了国家才会强盛,人民才会富裕。

所以,我们就不难理解京都议定书的执行情况,假如你是一个国家的领导人,你同样也会以发展为最终目标的。

正如在自习室占座行为,明知这是不道德的,但大家都占,你不占,就没有地方安心学习,那你该怎样选择呢?现在,气候仍极端异常的变化着,各地的天灾仍以高频率发生着。

为了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全球都在实行低碳经济,低碳生活,低碳发展。

我没有资格也没有能力去评价它的好坏与是否有用,也许,低碳的过程是一个漫长的等待。

有人会说,怕什么,我们有科技。

是的,科技是人们最引以为豪的王牌,在科技的带领下,人们度过一次又一次的灾难,拥抱一个又一个新的文明。

但是,我们绝不能忽略科技的负面效应,一次伟大的发现或者发明将人们带往更便利更快捷的时代,但时过不久,人们将会发现,昨日的伟大发明竟成为今日的人民公敌。

漫天飞舞的塑料袋
寿命比人类还要长,只需一点,便可破坏一大片臭氧层的氟利昂,对虫子无效对人高效的农药等等。

于是,人们又开始了新的发明,新的创造,试图去改变消除它们。

也许,现在的科技正是这样的发展:发明新东西——发现新弊端——发明新东西弥补弊端——然后又发现新弊端,这将是一个无穷的死循环,也许正是应了那句网语——人生在于折腾。

难道,科技就没有用处了吗?当然不是,科技永远都是中性的,科技的使用决定于我们人类本身。

也就是说科技只有配备相应的法律与道德,才能真正造福于人类社会,可是当今社会,科技的发展超出了人们的想象,而法律与道德却逡巡不前,那样,无疑是可怕的。

而科技本身对于大自然,对于地球却是一个不速之客,就拿能够造福于人类的器官移植,或者是将来能够造福于人类的克隆技术来说,它们的出现从本质上打破了自然规律,生老病死不过是自然界中的一种常态,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也不过是大自然的法则,所以说,不要向自然炫耀我们人类伟大的科技,它只是适用于我们人类社会。

然而,当我在网上查阅环保的资料的时候,我看到森林被砍伐,野生动物被虐杀。

那一张张图片触目惊心,在那时,说实话,我有一种放弃做这个课题的冲动。

而人类每一次对自然的索取,科技的作用举足轻重。

当人们在猎场上高举猎枪,脚踩猛兽,自以为英雄时,也不过是借助了科技的力量;只有那些赤手空拳与猛兽搏斗者才是真正的英雄。

对于科技,我只能这样说,作为弱者的人类是无法驾驭作为强者的科技的,我们对于科技的依赖本身就是个错误。

既然我们的话题是“人类的黄昏”,那我们就不能不谈一下,关于
2012地球末日这个预言。

下面,请朱可同学为我们讲解一下2012:对于2012地球末日这个预言,我的看法是:挺不错的。

首先,如果,这个预言是假的,那它的作用是为我们人类敲响了警钟,唤醒我们保护环境,保护地球的意识,号召大家一起为生存而战。

假如,这个预言是真的,人类或者地球在那一天毁灭,文明走向终点,而归于尘埃。

当很久很久以后,外来文明探寻到我们地球文明的遗迹时,分析结果显示:我们的文明毁于外在不可抗拒力,而非我们人类自己手中,也许人类心中会得到莫大的安慰。

更重要的是,毁灭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生存,也许在不久的将来,阳光会比黄金还珍贵,人类奋斗的终生不过只是为喝上地球上仅剩的一点纯净水,为呼吸上地球上仅存的未被污染的空气。

每天在油污,昏暗,没有绿色的环境中挣扎,那么生活还有什么意义。

所以,人类的文明毁于外在,并不可怕,也并不可耻,反之,如果我们这些骄傲无知的现代人不知道珍惜,将人类文明终结在我们自己手中,那才是莫大的悲哀与不幸。

我真的很佩服那些环保主义者,他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实践着自己的诺言与梦想,不悔,无怨,无畏。

而我能做到的也仅仅是和大家分享一下这些话题,真的,仅此而已。

明天,我们每个人都为了自己的明天而奋斗,虽然正确,但很狭隘,这也许就是人之所以为人吧。

下面我将引用《机器人9号》的一段话与大家分享:我们曾有如此的潜能,如此的希望,但我们却不懂得珍惜这种天赋,这种智慧,我们盲目地追求科技的进步只会令末日更早降临,世界即将终结,但
生命必将延续。

最后,我将诸神之黄昏的后半节,作为文章的结尾。

希望它能带给我们希望与力量。

在已经毁灭的宇宙的极南边,有另一片无穷无涯的蓝天,从来没有人曾经到过那里。

世界末日的暴风雨过去了,天地都毁灭了,极少数还活著的神都逃往南方去,一对人类男女藏身世界树的树洞中,饮用晨露,生存了下来。

时间过去了,从他们脚下的大海中涌现出新的大地。

死去的光神和盲神也复活归来。

这片大地比已经毁灭的旧世界更美丽,绿意更深浓,水果树上结实累累,潺潺的水声在清晨新鲜的空气中传来。

在这遥远的南方,美丽的平原仍和以往一样存在,幸存的诸神踏著平原上的绿草走过,在草丛中,他们彷佛见到以往在度过的黄金岁月。

怀著深沈的喜悦,诸神似乎又在这和平的新天地中找到那已经崩溃的奥丁的宫殿和英灵殿的残迹。

他们依稀又像走入了英灵殿的大厅,幸存的诸神相视,且惊且喜,各人心中都有无尽的怀思,大家不禁喜极而泣,决心重建记忆中那如此鲜明的宫殿,重建一个全新的幸福天地……
之后,黑龙尼特霍格从尸堆中窜了出来,它沉重低缓地飞过大地,黑色的翅膀上挂满骸骨。

不久它在极远之地坠落下去,消失在寰宇边缘那无底的深渊中。

劫火虽毁灭了宇宙,却也烧毁了一切邪恶,新的秩序又重新建立。

正如旧艾达中的一则预言
当太阳转入黑暗,大地沉于海中,
火热的星星从天空坠落,
而火焰在空中跳跃,
将会产生一个新的天地,
在度呈现灿烂辉煌,
屋宇以黄金为顶,
田野不经播种也果实累累,
永远生活于幸福快乐之中。

我不知道人类的黄昏将怎样,是否还有希望,这也许又是一个漫长的等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