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备战中考化学二轮 推断题 专项培优 易错 难题含详细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中考初中化学推断题
1.垃圾回收,分类的关键确定垃圾的成分,是对垃圾进行分类的前提。

某校化学实验室收集到一包固体废弃物,可能是由碳、镁、氧化镁、氧化铜中的一种或者几种组成,为了确定其成分,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取样进行了如下实验:
(1)气体A是_____。

(2)由固体B得到气体C属于_____(填基本反应类型)。

(3)原样品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_____。

【答案】H2化合反应碳、镁、氧化铜
【解析】
【分析】
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氧化铜和盐酸反应会生成氯化铜和水,氧化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碳不会与稀盐酸反应,氯化铜和镁反应会生成氯化镁和铜,气体C 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气体C是二氧化碳,铜和氧气加热会生成氧化铜,碳和氧气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碳,样品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生成气体A,所以A是氢气,气体C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C是二氧化碳,所以样品中一定含有镁、碳,由于固体A能与AgNO3溶液反应,可确定固体A中一定含有Cu。

固体B在空气中加热会生成残渣C,所以B中一定含有银,样品中一定含有氧化铜。

【详解】
(1)由分析知,气体A是H2;
(2)由固体B得到气体C的反应是碳和氧气点燃生成二氧化碳,属于化合反应;
(3)由分析知,原样品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碳、镁、氧化铜。

【点睛】
本题为物质推断题,根据题意涉及可能的四种物质,结合过程图进行分析,本题的突破口在固体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体,则固体中一定有镁;最后的固体B灼烧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该气体是二氧化碳,推导出一定含有碳单质,还有固体残渣剩余,有涉及物质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可以确定氧化铜的存在。

因此物质推断题解答时,找准突破口是关键。

2.实验室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含有 Na2SO4、Ba(NO3)2、K2CO3、KOH、CuSO4、Mg(NO3)2和KCl中的一种或几种,为了确定其成分,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

(查阅资料)CaCl2溶液显中性;K2CO3和“纯碱”的化学性质相似;MgCO3微溶于水,不
考虑为沉淀。

(实验步骤)
步骤Ⅰ:取一定量样品于烧杯中,加足量水充分溶解,有白色沉淀产生,溶液呈无色。

初步结论:原粉末中一定不含______。

步骤Ⅱ:将步骤Ⅰ中的混合物过滤,进行下一步实验探究。

(实验探究一)小明同学对步骤Ⅱ中过滤所得滤液设计了如下的实验探究方案:
请说明加入足量CaCl2溶液的理由______。

(猜想假设)小红同学对步骤Ⅱ中过滤所得固体成分提出了如下猜想:
①Mg(OH)2②BaSO4③BaCO3④Mg(OH)2、BaSO4⑤BaSO4、BaCO3
⑥Mg(OH)2、BaCO3⑦Mg(OH)2、BaSO4、BaCO3
(实验探究二)小红同学对猜想设计了如下实验探究方案:
写出(2)中产生白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归纳总结)通过上述实验验证,原粉末中仍不能确定的成分是____________。

【答案】硫酸铜氢氧化钾碳酸钾溶液显碱性,也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色,需排除其干扰③⑥⑥ 2NaOH+MgCl2=Mg(OH)2↓+2NaCl 氯化钾
【解析】
【分析】
题干中提到的几种物质的重要性质:1.Na2SO4、Ba(NO3)2、K2CO3、KOH、CuSO4、
Mg(NO3)2和KCl均溶于水;2.Cu2+为蓝色;3.Ba2+和SO42-或CO32-反应生成BaSO4、BaCO3白色沉淀,Mg2+和OH-反应生成Mg(OH)2的白色沉淀,其中BaSO4既不溶于也不溶于酸、BaCO3和Mg(OH)2可以溶于酸;4.KOH、K2CO3的水溶液显碱性。

根据步骤Ⅰ可判断一定不存在CuSO4,
根据实验步骤(1)取一定量滤液于试管中,加入足量CaCl2溶液,充分振荡后可以将
K2CO3反应完,再滴加酚酞溶液,溶液呈红色,判断碱性物质一定有KOH;根据实验探究二中(1)取一定量过滤所得固体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稀HCl,充分振荡,有气泡产生,沉淀完全溶解,判断沉淀一定没有BaSO4,一定有BaCO3,可能有Mg(OH)2,猜想③⑥
成立;(2)向(1)试管中,继续滴加足量的NaOH 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原沉淀中一定有Mg (OH )2,从而推出原白色粉末中一定有Ba(NO 3)2、K 2CO 3、KOH 、Mg(NO 3)2,一定没有CuSO 4和 Na 2SO 4,而KCl 是否存在对实验现象无影响。

【详解】
实验步骤Ⅰ:加足量水充分溶解,有白色沉淀产生,溶液呈无色,说明一定不含硫酸铜。

实验探究一:取一定量滤液于试管中,加入足量CaCl 2溶液,充分振荡后,再滴加酚酞溶液,溶液呈红色,说明溶液显碱性,则原粉末中一定含有氢氧化钾。

碳酸钾溶液显碱性,加入足量CaCl 2溶液,碳酸钾能与氯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钾,能排除碳酸钾的干扰。

实验探究二:
(1)取一定量过滤所得固体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稀HCl ,充分振荡,有气泡产生,沉淀完全溶解,则沉淀中一定不含硫酸钡,可能是BaCO 3,也可能是Mg (OH )2、BaCO 3的混合物,故选择③⑥
(2)向(1)试管中,继续滴加足量的NaOH 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该沉淀为氯化镁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镁沉淀,同时生成氯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MgCl 2=Mg (OH )2↓+2NaCl .说明猜想⑥成立。

归纳总结:题目中提供的试剂均不能与氯化钾溶液反应,对于整个实验无影响,故原粉末中仍不能确定的成分是氯化钾。

【点睛】
此题是对混合成分确定的考查,对此类题型的解答,应根据实验的每一过程产生的现象,作出准确判断,如果与实验现象吻合的物质一定存在,与实验现象不吻合的一定不存在,对实验现象不产生干扰的物质可能存在。

在分析过程中,特别注意混合物中可能存在的成分、选用试剂及用量、生成物等对实验的干扰。

掌握常见物质的性质是顺利完成本题的重要保证。

3.A--E 为初中化学五种不同类别的常见物质。

已知C 含有两种元素,E 为世界年产量最高的金属。

它们之间相互关系如图所示,图中“-”表示相连的物质能相互反应,“”表示种物质转化成另一种物质(都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物质E 是_________
(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A+B:___________________ D→E:___________
(3)图中相互关系涉及基本反应类型有______________种。

【答案】铁 22CuCl +2NaOH=2NaCl+Cu(OH) 232
F e O +3CO 2Fe+3CO 高温 2
【解析】
【分析】
E 为世界年产量最高的金属,则E 是铁,D 生成E ,则D 的铁的氧化物,C 和D 反应,C 和E 反应,则D 是氧化铁,C 含有两种元素,则C 是稀盐酸,C 能生成A ,A 和E 反应,则A 是氯化铜,A−E 为初中化学五种不同类别的常见物质,则B 是碱,B 可以是氢氧化钠。

【详解】
(1)E 为世界年产量最高的金属,则E 是铁。

(2)A 和E 反应,则A 是氯化铜,A−E 为初中化学五种不同类别的常见物质,则B 是碱,B 可以是氢氧化钠,A+B 反应是氯化铜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和氯化钠,化学方程式为22CuCl +2NaOH=2NaCl+Cu(OH) 。

D 生成
E ,D 是铁的氧化物,D→E 的反应是氧化铁和一氧化碳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化学方
程式为232 F e O +3CO 2Fe+3CO 高温。

(3)四大基本反应类型为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图中相互关系涉及的反应是氧化铁和稀盐酸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铁和氯化铜反应,属于置换反应,基本反应类型有2种。

【点睛】
E 为世界年产量最高的金属,则E 是铁,D 生成E ,则D 的铁的氧化物,C 含有两种元素,则C 是稀盐酸。

4.某固体物质可能含有Na 2SO 4、Na 2CO 3、CaCl 2、CuSO 4、KCl 和KOH 中的一种或几种。

为探究其组成,进行如下实验,流程和现象记录如下:
(资料)CaCl 2、BaCl 2、KCl 三种溶液均呈中性。

(1)依据步骤①的实验现象得出固体物质中一定不含__________(填化学式)。

(2)步骤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上述实验得出固体物质中一定含有__________(填化学式,下同),可能含有______。

为进一步确定可能含有的物质,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实验的操作、现象和结论)。

【答案】CuSO 4 Na 2CO 3+BaCl 2=BaCO 3↓+2NaCl Na 2CO 3、KOH KCl 取少量无色溶液A 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硝酸,然后滴加硝酸银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固体中一定含有KCl ,否则不含KCl
【解析】
【分析】
【详解】
(1)因为步骤①得到的溶液呈无色,而硫酸铜溶液呈蓝色,所以固体物质中一定不含硫酸铜;
(2)因为步骤③中白色沉淀溶于稀硝酸,可见该白色沉淀不是硫酸钡,所以步骤②中产生的白色沉淀为碳酸钡。

因此原混合物中一定含有碳酸钾,一定不含氯化钙、硫酸钠,因为溶液显碱性,所以一定含有氢氧化钾,故步骤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BaCl 2+Na 2CO 3=BaCO 3↓+2NaCl ;
(3)根据上述实验得出固体物质中一定含有Na 2CO 3、KOH ,可能含有KCl 。

为进一步确定可能含有的物质,根据氯离子的性质,采用的方法是:取少量无色溶液A 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硝酸,然后滴加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则固体中一定含有氯化钾,反之不含氯化钾。

5.A ~I 表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C 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各物质间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反应条件已略去)。

请回答下列问题:
(1)C 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

(2)A 的一种用途是____________。

(3)上述转化中没有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

(4)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为(只写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CaCO 3 改良酸性土壤 置换反应 NaOH+HCl=NaCl+H 2O
【解析】
【分析】
C 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则C 为CaCO 3;反应②为32CaCO CaO+CO 高温,又F+H→A ,则F 为CaO ,E 为CO 2,H 为H 2O ,A 为Ca(OH)2;A+B →C+
D 可为Ca(OH) 2+ Na 2CO 3=CaCO 3↓+ 2NaOH ,则B 为Na 2CO 3,D 为NaOH ;D+G→H 2O+I ,可为HCl+NaOH = NaCl+H 2O ,那么G 为HCl ,I 为NaCl 。

【详解】
(1)因为C 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所以C 为碳酸钙,化学式为:CaCO 3;
(2)根据分析,A 为氢氧化钙,其用途有改良酸性土壤等;
(3)根据分析,上述4个转化中都没有单质参与,因此没有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是置换反应;
(4)根据分析,反应③为NaOH+G→H 2O+I ,能与碱反应生成水的反应有:酸碱中和反应或非金属氧化物与碱反应。

故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为:NaOH+HCl=NaCl+H 2O 。

(合理即可)
6.(6分)A、B、C、D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如图所示的反应(反应条件省略,“-”表示相连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表示反应生成的物质)。

(1)若A、C为化合物,B、D为单质,则此反应属于___________(填基本反应类型),写出符合该反应类型的一个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A为单质,B属于糖类,则B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

(3)若A、C所含元素种类相同,B、D为黑色粉末,请说出A的一种用途:_______,B 的名称:_____________。

【答案】(1)置换反应,H2 + CuO△Cu + H2O(答案不唯一)
(2)C6H12O6(3)冶炼金属,四氧化三铁
【解析】
试题分析:(1)由题意知,该反应为置换反应,H2 + CuO△Cu + H2O(答案不唯一)(2)该物质为C6H12O6(3)A为一氧化碳,B为四氧化三铁,C为二氧化碳,D为铁,则A可用来冶炼金属。

考点:框图式推断题。

7.A~G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七种物质,其中A、B、C、E、F、G含有同一种元素,
A、B、C、E、G是五种不同类别的物质;D和F在通常情况下为气体,两者分别溶于水后溶液的酸碱性相反.它们相互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图中“﹣”表示相连的物质之间可以发生反应,“→”表示由某一物质转化为另一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己略去.)
(1)G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
(2)A与D反应符合绿色化学的原则,属于_______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3)C→D+E+F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微观的角度分析A与B能发生反应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C6H12O6化合 NH4HCO3Δ
NH3↑+CO2↑+H2O H++OH﹣=H2O
【解析】【分析】
D 和F 在通常情况下为气体,两者分别溶于水后溶液的酸碱性相反,故D 和F 为二氧化碳或是氨气中的一种,C 能生成氨气和二氧化碳,故C 可能是碳酸氢铵,生成的
E 为水,水和
F 能反应生成
G ,故F 可能是二氧化碳,A 、B 、C 、E 、G 是五种不同类别的物质,G 为C 6
H 12O 6,B 能与F 反应,故B 可能是氢氧化钠,A 能与B 反应,A 可能是盐酸,带入框图,推断合理。

【详解】
(1)G 是葡萄糖,故填:C 6H 12O 6;
(2)A 与D 反应符合绿色化学的原则,故该反应是化合反应,故填:化合;
(3)C 是碳酸氢铵,碳酸氢铵分解生成氨气、水和二氧化碳,故填:
NH 4HCO 3ΔNH 3↑+CO 2↑+H 2O ;;
(4)从微观的角度A 与B 能发生反应是因为氢离子能与氢氧根离子结合产生水,故填:H ++OH ﹣=H 2O .
8.A ,B ,C ,D ,E ,F ,G 为常见的物质,A 是红棕色固体,B ,E ,G 属于单质,反应①是炼铁工业中的主要反应.如图是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请回答:
(1)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反应③中生成G 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图转化中产生无色气体E 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232Fe O +3CO
2Fe+3CO 高温 Fe+CuCl 2═FeCl 2+Cu 因为X 中含有过量的盐酸与铁反应
【解析】
【分析】
【详解】
由B 、E 、G 属于单质,G 为红色固体,可判断G 为铜,铜和氧气加热生成的D 是氧化铜,D 与过量的稀盐酸反应得到的X 溶液中含有生成的氯化铜和剩余的盐酸;反应①是炼铁工业中的主要反应,即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生成铁和二氧化化碳,B 能与X 溶液反应生成铜和浅绿色溶液F ,则B 是铁,C 是二氧化碳,F 是氯化亚铁,E 是氢气,代入框图,推断正
确;
故(1)反应①是一氧化碳和氧化铁的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32Fe O +3CO 2Fe+3CO 高温;
(2)反应③中生成G ﹣Cu 的化学方程式:Fe+CuCl 2═FeCl 2+Cu ;
(3)X 溶液中含有过量的盐酸,能与铁反应生成氢气
9.下图中,A 由两种元素组成且相对分子质量为l20,B 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0%。

C 是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B 、C 、D 、X 、Y 均是氧化物,F 是常见的金属。

(1)写出E 的化学式:_________
(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反应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X 与C 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Y 和另一种物质M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3X+C====2Y+M ,则M 中含有的元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元素符号)。

【答案】H 2SO 4 4FeS 2+11O 2
高温2Fe 2O 3+8SO 2 Fe 2O 3+ 3CO 高温2Fe + 3CO 2 C 、S 、O 【解析】
【详解】
由C 是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且能与氧气反应,故C 是二氧化硫,二氧化硫与氧气反应生成三氧化硫,三氧化硫溶于水生成硫酸;A 中含有硫元素,因F 是常见金属,是由B 和X 高温条件下制取,所以B 是金属氧化物,A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0且能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硫,故A 是二硫化亚铁,B 是氧化铁,X 是氧化物,故X 是一氧化碳,F 是铁,Y 是二氧化碳.故答案为
(1)H 2SO 4
(2)4FeS 2+11O 2高温2Fe 2O 3+8SO 2
Fe 2O 3+ 3CO 高温2Fe + 3CO 2
(3)C 、S 、O
10.已知奥运五环中A 、B 、C 、D 、E 为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二氧化碳、氧化铁、水中的一种,且相连环内的两种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E 是常见的溶剂。

请回答:
(1)B物质是__________。

(2)A与B反应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

(3)写出C与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答案】H2SO4红色固体溶解,生成淡黄色溶液 2NaOH+CO2=Na2CO3+H2O
【解析】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解答,E是常见的溶剂,故E是水,能与水反应的物质是二氧化碳,故D是二氧化碳,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的物质是氢氧化钠,故C是氢氧化钠,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的物质是硫酸,故B是硫酸,因此A是氧化铁,据此解答。

(1)B是硫酸(或H2SO4);(2)A是氧化铁,B是硫酸,二者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会观察到红色固体溶解,生成淡黄色溶液;(3)C是氢氧化钠,D是二氧化碳,二者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H2O。

11.如图中A、B、C、D、E、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且A、B、C、D、E是五种不同类别的物质,已知B是世界上产量最高的金属,图中“﹣”表示相连的物质之间可以在溶液中发生化学反应,“→”表示有某种物质可以转化为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所涉及的化学反应均为初中化学学习中常见的反应).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B物质的化学式_________,E物质的一种用途_________;
(2)写出A+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D→F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3)①②③④⑤五个化学反应中基本反应类型相同的是(填序号)_________.
【答案】(1)Fe,灭火;(2)Fe+H2SO4═FeSO4+H2↑; Ba(OH)2+2HCl═BaCl2+2H2O;(3)②④⑤。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A、B、C、D、E、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且A、B、C、D、E是五种不同类别的物质,已知B是世界上产量最高的金属”,则推测B为铁,结合图框,则推测A 可能为稀硫酸,C可能为硫酸铜,D可能为氢氧化钡,E可能为二氧化碳,F可能为氯化钡,代入检验,符合题意.(1)根据分析,B为铁,E可能为二氧化碳,故B物质的化学
式Fe,E物质的一种用途灭火;(2)根据分析,A可能为稀硫酸,B为铁,故A+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Fe+H2SO4═FeSO4+H2↑;根据分析,D可能为氢氧化钡,F可能为氯化钡,故D→F反应的化学方程式Ba(OH)2+2HCl═BaCl2+2H2O;(3)反应①为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和硫酸亚铁,为置换反应;反应②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为复分解反应;反应③氢氧化钡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不是基本反应类型;反应④稀硫酸与氧化铜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为复分解反应;反应⑤氢氧化钡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钡和水,为复分解反应。

故五个化学反应中基本反应类型相同的是②④⑤。

考点:考查物质的鉴别、推断;反应类型的判定;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的知识。

12.框图中B用于改良酸性土壤,J是最常见的金属,G是红棕色物质,E、F、I为无色气体,I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在溶液D中滴入AgNO3溶液产生难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

⑴写出反应②、⑤的化学方程式:
②,
⑤,
⑵指出反应①的基本反应类型。

⑶日常生活中为了阻止反应③发生,通常采取的措施是(写一条)。

⑷白色沉淀H的化学式为。

【答案】(本题共10分,每空2分)
② 2H2O2H2↑+O2↑;⑤ Ca(OH)2+2NH4Cl=CaCl2+2NH3↑+2H2O
⑵置换反应;⑶刷油漆、涂油、保持干燥等(若答“隔绝空气”不给分);⑷CaCO3
【解析】
析:此题的解题突破口在于B用于改良酸性土壤,说明B是氢氧化钙,能与氯化铵反应生成无色气体I,I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说明I是氨气,C通电能生成E和F两种无色气体,说明C是水,E和F是氢气和氧气,在溶液D中滴入AgNO3溶液产生难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说明D中含有氯离子,则A可能是盐酸,D是氯化钙,J是最常见的金属,能与盐酸反应生成E为氢气,则F为氧气,J与水和氧气能生成红棕色物质G,则J可能铁,生成的G为氧化铁,代入框图,推断合理.
解:(1)C通电能生成E和F两种无色气体,说明C是水,B用于改良酸性土壤,说明B
是氢氧化钙,能与氯化铵反应生成无色气体I,I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说明I是
氨气,所以本题答案为:2H2O2H2↑+O2↑;Ca(OH)2+2NH4Cl=CaCl2+2NH3↑+2H2O;(2)在溶液D中滴入AgNO3溶液产生难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说明D中含有氯离子,则
A可能是盐酸,D是氯化钙,J是最常见的金属,能与盐酸反应生成E为氢气,J与水和氧
气能生成红棕色物质G,则J可能铁,铁与盐酸反应属于置换反应,所以本题答案为:置
换反应;
(3)铁易生锈,防止铁生锈可以在表面覆盖保护层等措施,所以本题答案为:刷油漆;(4)氯化钙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所以本题答案为:CaCO3.
点评:此题为框图式物质推断题,完成此类题目,关键是找准解题突破口,直接得出结
论,然后利用顺向或逆向或两边向中间推,逐一导出其他结论.
二、中考初中化学流程图
13.以下是印刷线路板的生产及废液的处理过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步骤②中发生的一个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滤渣的成份有________,步骤③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流程中可以循环、回收利用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Fe+CuCl2==Cu+FeCl2Fe、Cu Fe+2HCl==FeCl2+H2↑FeCl2
【解析】(1)金属活动顺序表: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排在氢前边的金属能和酸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盐和氢气。

金属的位置越靠前,
金属的活动性越强。

位置靠前的金属能将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将铁
放入氯化铜、氯化铁、氯化亚铁的溶液中,铁能与氯化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与氯化铜反
应生成氯化亚铁和铜;反应方程式为:2FeCl3 + Cu= CuCl2 +2FeCl2,
Fe+CuCl2==Cu+FeCl2,(2) 步骤②反应后的固体即为滤渣,成份有生成的铜和过量的铁,步骤③中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Fe+2HCl==FeCl2+H2↑(3) 步骤②与步骤③生成的氯化亚铁可以在一定条件下转化成氯化铁,可循环利用。

14.某工业废液中含有CuSO4、ZnSO4、FeSO4,如果将废液直接排放就会造成水污染。


是几位同学设计实验处理废液,回收工业重要原料硫酸锌和有关金属。

实验过程如下:
请回答:
(1)操作①的名称是_______,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

写出加过量M发生的一个化学反应的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2)固体A中一定有_______。

判断操作④中稀硫酸足量的方法是_______。

(3)滤液 A、滤液B合起来蒸发至干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过滤引流 Zn+CuSO4=ZnSO4+Cu 或Zn+FeSO4=ZnSO4+Fe Zn、Fe、Cu 继续加稀硫酸,无气泡生成提高硫酸锌的产率
【解析】
【分析】
【详解】
(1)操作1是将固体和液体分离的过程,故名称是过滤。

过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

锌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铜,锌与硫酸亚铁反应生成铁和硫酸锌,故反应的方程式为:Zn+CuSO4=ZnSO4+Cu 或Zn+FeSO4=ZnSO4+Fe。

(2)由图可知,加入的M物质是过量的锌,锌可以与CuSO4、FeSO4反应生成铜和铁和硫酸锌,与ZnSO4不反应,故固体A中一定有Zn、Fe、Cu。

如酸不足则不能与金属反应,则可以继续加热稀硫酸,如没有气泡没冒出,则说明稀硫酸足够。

(3)由图可知,固体C是不能被磁铁吸引,故C中含有铜和锌,故滤液B中的溶质是硫酸锌,故与滤液A混合蒸干可以提高硫酸锌的产率
15.二氧化锰是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催化剂,在工业生产中应用非常广泛。

用废锂电池的正极材料(LiMn2O4、碳粉等涂覆在铝箔上)制备纳米MnO2,并进行锂资源回收,流程如下图所示:
已知:2A1+2NaOH+2H2O=2NaAlO2+3H2↑请回答下列问题
(1)滤液中溶质的主要成分是_____(填化学式)。

(2)在实验室进行“过滤”操作时,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烧杯、_____、和玻璃棒,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

(3)MnO 2与碳粉可经下列三步反应制得纳米MnO 2
① 222MnO +C 2MnO+CO ↑高温
②2442MnO+H SO =MnSO +H O
③3MnSO 4+2KMnO 4+2H 2O=5MnO 2↓+K 2SO 4+2H 2SO 4
上述反应中,涉及元素化合价变化的有_____(填序号)。

(4) 请设计实验除去二氧化锰中混有的碳粉_____。

【答案】NaAlO 2 漏斗 引流 ①③ 将混合物固体在空气中充分灼烧
【解析】
【分析】
【详解】
(1)已知:2A1+2NaOH+2H 2O=2NaAlO 2+3H 2↑滤液中溶质的主要成分是:NaAlO 2(2)在实验室进行“过滤”操作时,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和玻璃棒,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防止液体飞溅;
(3)① 22 2MnO +C 2MnO+CO ↑高温 中锰元素有+4价变为+2价;
②2442MnO+H SO =MnSO +H O 中没哟元素化合价发生改变;
③3MnSO 4+2KMnO 4+2H 2O=5MnO 2↓+K 2SO 4+2H 2SO 4中锰元素由+2价变为+4价,由+7价变为+4价;
上述反应中,涉及元素化合价变化的有①③
(4)请设计实验除去二氧化锰中混有的碳粉:混合物固体在空气中充分灼烧,碳燃烧后变为二氧化碳气体,只剩下二氧化锰固体。

16.硫酸铁铵[NH 4Fe (SO 4)2▪xH 2O]是一种重要铁盐,能在水中解离出NH 4+、Fe 3+、SO 42-。

为充分利用资源,变废为宝,在实验室中探究采用废铁屑来制备硫酸铁铵,具体流 程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①发生反应的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

经检验,废渣是片状石墨,它与金刚石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2)完成步骤②中的反应2FeSO 4+H 2O 2+____________=Fe 2(SO 4)3+ 2H 2O
(3)如废铁屑表面已生锈(铁锈的主要成分为Fe 2O 3▪xH 2O ),则步骤①还会发生另外两步反应:
第二步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1:3,写出第二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 。

(4)由该实验可知,干净的表面未生锈的废铁屑属于________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5)将步骤③中得到的样品经干燥后加热,失掉全部结晶水,剩余固体的质量为原晶体质量的55.2%,则硫酸铁铵晶体的化学式为_______ (填序号)。

a. NH 4Fe (SO 4)2▪3H 2O
b. NH 4FeSO 4)▪6 H 2O
c. NH 4Fe (SO 4)2▪9 H 2O
d. NH 4FeSO 4)▪12 H 2O
(6)完成鉴别硫酸铁和硫酸铁铵两种固体的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_____ _____ _____
【答案】2442=F Fe+H SO SO +H e ↑ 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24H SO
2434+Fe (SO )Fe=3FeSO 混合物 d 取两种固体加入A 、B 两支试管内,加水溶解,然后分别加入足量氢氧化钠溶液 A 试管有气泡产生,B 试管无气泡产生 A 试管内为硫酸铁铵,B 试管内为硫酸铁
【解析】
【分析】
【详解】
(1)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反应的方程式是2442=F Fe+H SO SO +H e ↑;金刚石与石墨都是有碳原子组成,但是原子排列方式不同,造成两者性质不同;
(2
)根据反应后原子数目与种类,与反应前原子数目与种类进行对比,得出反应前缺少2个氢原子,1个硫原子和4个氧原子,由此可以看出反应前为1个硫酸分子;
故填:24H SO ;
(3)盐1和金属反应生成盐2,发生化合反应,盐1为硫酸铁,可与铁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反应方程式配平后系数比为1:1: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434+Fe (SO )Fe=3FeSO ;
(4)有实验可知含有铁和不溶于酸的杂质组成,因此属于混合物;
(5)根据反应前后质量变化,设含有结晶水系数为x ,失去水的质量占原晶体质量为44.8%,所以
1844.8%26655.2%x =,x =12; 故填:d 。

(6)硫酸铁铵含有铵根离子,铵根与氢氧根反应生成氨气,形成气泡,所以根据产生气泡判断固体为硫酸铁铵,无气泡的则为硫酸铁;故有: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两种固体加入A 、B 两支
试管内,加水溶解,然后分
别加入足量氢氧化钠溶液 A 试管有气泡产生,B 试管无气泡产生 A 试管内为硫酸铁铵,B 试管内为硫酸铁
17.请回答下列与金属有关的问题。

(1)为了防止月饼变质,常在月饼的内包装袋中放入一小包防腐剂,它的主要成分是铁粉,铁粉的作用是_____。

(2)向AgNO 3和Cu (NO 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Zn 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加盐酸有气泡,则滤渣中一定含有的金属是_____。

(3)为了达到收旧利废的目的,欲从含有金属镁、铁、铜的粉末中,分离和提取出重要化工原料MgSO 4和有关金属,其主要实验过程如下,请回答:
①步骤①中被磁铁吸引的金属A 是_____。

②步骤③的操作是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