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腺病毒肺炎患儿血象变化及临床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症腺病毒肺炎患儿血象变化及临床意
义
腺病毒肺炎是儿童常见的呼吸道疾病,病死率较高。
本文就腺病毒危重病例患者住院期间外周血血液指标检查结果与病情变化关系进行分析,旨在初步探讨腺病毒危重病例患者血液学指标变化规律,为临床评估病情变化、指导治疗,提供帮助。
1 资料与方法
1. 1 研究对象
2012年11月—2013年6月我院确诊为腺病毒肺炎30例,其中重症15 例,轻症15 例;发病年龄6个月~6岁。
1.2 腺病毒肺炎的诊断
30例患儿均为影像学证实的肺炎患者,均行咽拭子腺病毒抗原及腺病毒DNA 检测,结果均为阳性。
且均符合以下WHO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防治中的重症肺炎概念:嗜睡或激惹、拒食、下胸壁凹陷以及发绀现象出现。
诊断标准为:①明显的中毒症状(如嗜睡、昏迷、精神萎靡、频繁持久抽搐);②明显呼吸困难和缺氧现象,吸氧后症状无缓解;③心力衰竭者;④肺部湿啰音,有支气管呼吸音,叩击浑浊,X线检查可见阴影弥漫;⑤发生严重合并症如脓胸、败血症、病毒性脑病等。
以上标准,肺炎患儿具有一项以上者均确诊为重症肺炎
1.3 治疗
重症患儿均给予抗感染治疗,雾化平喘、退热、吸氧、震荡排痰、微量肝素抗凝等对症支持治疗,同时给予静脉用丙种球蛋(IVIG)400 mg(kg·d),
3 ~ 5 d;典型川崎病表现患儿给予IVIG 1g/(kg·d),1 ~ 2 d,口服阿司匹林及潘生丁,监测肝功能。
15例患儿因感染中毒症状重,给予甲基泼尼松龙1~2 mg/(kg·次),q12 h ~q8h,3~7d。
所有重症患儿均与辅助通气治疗,其中10例插管机械通气治疗。
轻症患儿给予一般抗炎抗病毒以及对症支持治疗。
1. 4 研究方法
所有患者检测采用EDTA-K2抗凝采静脉血2. 0mL。
其中重症于入院第1d、治疗第7d、出院前1d,分别检测患者外周血象5包括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分类计数、中性粒细胞分类计数、血小板计数(PLT)、血红蛋白(Hb)等指标。
轻症患者住院天数为一周左右,只于入院第1天及出院前检测
1.5 统计方法采用t检验
2 结果
重症患者血象变化
Wbc N L Hb Pt 入
院第1天
7.66±3
.23
3.69±1
.68
3.27±1
.56
95.6±16.
06
286.83±83.
54
入
院第73.06±0
.7a
1.65±0
.45a
0.76±0
.60a
77.17±11
.51a
323.33±131
.96a
天
出
院前1天
8.12±4
.05b
3.23±1
.82b
2.36±1
.04b
86.33±5.
47b
497.83±261
.92b
a与第1天比较p<0.05;b与第1天比较p>0.05
轻症患者血象变化
Wbc N L Hb Pt
入
院第1天
8.69±1
.41
5.09±1
.63
2.60±1
.10
120.14±4
.98
249.71±77.
94
出
院前1天
7.21±1
.99a
3.87±1
.55a
3.06±1
.75a
113.8±17
.18a
381.57±150
.06a
a与第1天比较p>0.05
3 讨论
起病初期,血象各项参数基本正常,白细胞计数处于正常或偏高值。
随着疾病的进展,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皆下降,尤以淋巴细胞计数下降明显。
而这种变化表现在重症患者,15例轻症腺病毒患者血象个参数在整个病程中没明显变化
病毒感染时通常体内淋巴细胞增多,而重型腺病毒患者大多数淋巴细胞减少,这可能与病毒的直接损伤及机体对病毒的免疫反应有关。
淋巴细胞的降低预示病毒严重侵犯患者免疫功能。
大多数患者在病程第2~3周,淋巴细胞恢复正常或轻度增高,表明病毒对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虽有严重急性破坏,但并非不可逆转,而淋巴细胞分类计数可做为监测患者免疫功能重建及病情转归的临床疗效监测指标之一。
结果显示,腺病毒感染后,诱发以单核、巨噬细胞为主,多种T细胞和B细胞参与的免疫激活,引发体内各种细胞因子瀑布样生成,通过细胞因子等炎性因子介导,发生以小血管为主的全身炎症反应。
因免疫性血管损伤,内皮下胶原、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暴露,PLT 发生黏附而被激活,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病例中有2例患者血象各参数在疾病极期均下降且不能恢复正常,最后死亡。
可知,对于腺病毒感染患者,动态观察血象各参数的变化有助于判断疾病的病情、预后及转归。
参考文献
[1]罗晓菊. 741例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病毒病原学研究[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6,28(3): 266-269.
[2] Heffelfinger JD,Davis TE,Gebrian B,et al.Evaluation of children with recurrent pneumonia diagnosed by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Criteria [J].Pediatr Infect Dis J,2002,21(2):108-112.
[3]叶应妩,王毓之,申子瑜. 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S]. 第3 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政司,2006. 39 ~ 47:
[4]刘荣军. 郑秀娟. 熊思东. 小鼠淋巴细胞减少状态下模型的建立及其免疫学意义[J].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2006( 01)
[5]Hollenbaugh JA,Munger J,Kim B.Metabolite profiles of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infected CD +4 T cells and macrophages usingLC-MS /MS analysis [J].Virology,2011,415(2): 153-159.
[6]王鸿利.广泛开展血小板检测及临床应用〔J〕.中华医学检验杂志,1996, 16( 3) : 137-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