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融合红十字文化,润物无声立德树新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创新融合红十字文化,润物无声立德树新人
发布时间:2022-05-24T02:30:50.443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2年第457期作者:王燕
[导读] 红十字文化以“人道、博爱、奉献”为核心构成,对人类文明进步、社会繁荣发展、公民素养提升具有重要影响和作用,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建设,践行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的有力抓手。
本文以育人理念、文化价值、实现路径为三个描述维度,试图从交互关系、彼此作用进行阐述,旨在呈现我们思的过程与行的轨迹,提供一个实践样式。
上海市闵行区黄浦一中心世博小学201100
红十字文化以“人道、博爱、奉献”为核心构成,对人类文明进步、社会繁荣发展、公民素养提升具有重要影响和作用,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建设,践行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的有力抓手。
本文以育人理念、文化价值、实现路径为三个描述维度,试图从交互关系、彼此作用进行阐述,旨在呈现我们思的过程与行的轨迹,提供一个实践样式。
一、明确根本任务,坚定立德树人
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明确地将“立德树人”写进教育方针。
这不仅从教育的核心本质上回答了上述问题,也进一步丰富了人才培养的深刻内涵,具有里程碑意义。
早在春秋时期,无论是《左传》的人生三不朽之说“立德、立业、立说”,还是《管子权修》中“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百年之计,莫如树人”,都将“德”字立于首位,强调道德之于个人、之于社会具有基础性意义。
二、精于践行理念,依托“红十”文化
在认识立德树人的社会背景与时代意义的同时,如何结合自身实际,选择适切的教育载体或工具,让践行立德树人的过程丰盈、样态立体,进而实现“德”蕴于内、“人”显于外的教育目标,这需要所有教育工作者去认真思考并系统规划。
作为有着150余年历史的国际红十字运动,它本身蕴涵的以“人道、博爱、奉献”为符号的文化内涵,不仅扎根于人类的精神文化,还组成了“人道是价值观,博爱是指导原则,奉献是行为方式”的逻辑关联,成为世界不同文化中伦理道德观念的共同符号与结晶。
在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立德树人”的今天,它更具有独特的三个属性,是学校教育的必要选择。
一是教育性。
在红十字文化中,“人道”倡导人心善良,要给予人世苦难以关切与同情,学会对生命的敬畏与尊重;“博爱”强调弘扬爱心,对所有生命施与关爱;而“奉献”则是志愿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体现,是一种人道与博爱的行为表现。
二是实践性。
红十字文化不是一种抽象的、孤立的文化现象,而是具体的、生活化的存在。
生活化现象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广泛的认知场景与参与空间,让他们能够在这样的存在现象中获得行为尝试与实践,并让道德认知伴随认知与技能的提高而获得一次次升华。
三是延展性。
随着红十字运动的不断发展,其原有的文化内涵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和延展。
其内容已逐步延伸至更广泛的领域,涉及生命理念、救助伦理、自救文化、公益思想等方面。
三、全面实践文化,多元教学活动
上海市闵行区黄浦一中心世博小学自2016年以来,在“放眼世界,博学雅正”办学理念引领下,将红十字文化作为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力抓手,以“红”为活动标识、以“红孩儿”为教育序列,精心设计三大路径与三个对应目标(简称“3+3”行动),形成了一定的教育成效与社会影响。
1.编制“红课程”,明德于文。
2017年,学校围绕“立德树人”这个主题,再次对教育的本质任务进行精准解读,对学校的现有基础进行深入解析,对红十字文化的内涵进行维度解构,不断生成新的教育视角与认识。
在我们看来,学校教育的终端是培育未来人与社会人。
这两个根本的教育属性决定了学校教育不单是眼前的、基于知识与技能的教育,还应该是基于孩子的未来去奠定必要而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基石的教育。
为此,学校组建课程研发团队,以《红十字文化背景下德育校本课程的实践研究》区级重点课题为背景,致力于课程目标的育人性、课程内容的明德性、课程评价的人本性等方面的完整架构,促使全体学生在课程认知中感知人物生平与精神品质,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2.创建“红环境”,修德于行。
多年来,学校将“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文化与自身的“博爱”文化进行勾连,积极打造“红育”环境。
学校每学年召开红十字代表大会,选举红十字理事会,建立工作运作机构,为扎实开展工作提供组织保障;每年举行隆重庄严的一年级“红孩儿入会仪式”,强化“红”组织的造血功能,为学校红十字会增添新鲜力量。
为进一步丰盈红十字文化育人的内涵与外延,学校打开校门,不断将“红环境”的建设半径延伸到学生家庭、街道社区,依托地域内的“生情”和“民情”资源,以“真人”“真事”“真场景”来给予全体学生真实的体验与真切的感受,共同构筑校内校外“红环境”。
3.培育“红活动”,润德于心。
在唐朝诗圣杜甫笔下,之所以有“润物细无声”的传神诗境,皆源于“好雨知时节”的适时条件。
润物如此,育人亦然。
基于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的实践需要,世博小学于2019年启动红文化背景下的“红活动”的整体设计,将学生生活世界中最为关注、最为期盼的“节日庆典”作为主要元素,以“德”为中心、以“知德”“习德”“铭德”为三个活动维度,推动红十字文化教育走向深入。
每年在六一节、新年元旦到来之际,学校红十字会结合班级老师在学期家访中所了解的实际情况,组织学生以“心灵伙伴”“学习结对”“资助帮困”等形式向需要帮助的学生献爱心。
真实的场景让学生们爱从心涌、行由心生,学生都真正沐浴了一次“人道、博爱、奉献”的文化洗礼,心灵获得了净化,品德得到了提升。
“声和则响清,形正则影直。
”这几年,世博小学的红孩儿们茁壮成长,一个个区“美德少年”、区“新时代好少年”如小荷露尖角,一批批“红志愿小队”“红家风家庭”如沐春而拔节;而学校荣誉墙上那“上海市红十字工作示范校”“全国红十字模范单位”也不无闪射出耀眼的红
光……所有这些,都是对世博小学以红十字文化践行教育根本任务,助力学生立德树人的最好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