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高三高中历史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福建高三高中历史月考试卷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古书记载,“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
”该材料实质上反映了()A.各国纷纷变法图强B.社会性质发生变革
C.宗法制趋于瓦解D.秦国逐渐统一中国
2.历史上经常出现主观动机和客观效果背离的现象,即所谓“种瓜得豆”。
中国古代下列政治制度在实施过程中直接反映这一现象的是()
A.秦朝郡县制B.西汉刺史制度
C.元朝行省制D.清朝军机处
3.历史学家吴晗认为:“除开最后明清两代的六百年……大体上说,一千四百年的君主政体,君权是有限制的。
”下列史实能够证明这一观点的是()
①相权的牵制②谏议制度的影响③天人感应思想的影响④监察制度的影响
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
4.1907年《女子世界》第6期刊载了《女子蚕业学校校歌》:“五千余年兮进化人群,育蚕始祖溯源西陵。
女子蚕业学校成,振兴实业之先声。
利权外溢兮国民困,优胜劣败在竞争。
”歌词中反映了女子蚕业学校的教育理念有()
①重视女子教育②提倡实业救国③培育民主精神④弘扬民族文化
A.①②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
5.美国记者谈到西安事变结束时的局势发表评论说:“……西安事变是一次全国性的胜利,一个统一的中国终于在渐渐诞生。
”他所说的“统一”指的是()
A.国共达成和平建国协议
B.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中国
C.国共两党从对峙走向合作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6.1956年1月,毛泽东认为社会主义的“高潮”引起了“政治形势的根本变化”。
毛泽东发表这一看法的背景是()A.三大改造的进行B.“一五”计划的完成
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D.中苏建立外交关系
7.“我但愿你们天天注视着宏伟的雅典,这会使你们心中逐渐充满对她的热爱。
当你们为她那壮丽的景象倾倒时……你们要明白自己的职责并有履行职责的勇敢精神,直至为她慷慨地献出生命。
”伯利克里这段演讲强调的是()
A.公民意识B.平民政治
C.权力制约D.法律至上
8.1786年,《中国人的历史、科学和艺术等的研究报告》第11卷问世,里面几乎仅收录关于可能会使商人感兴趣的资源——硼砂、褐煤、水银、氨草胶、马、竹以及产毛动物的报告。
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新航路的开辟B.殖民扩张的加剧
C.世界市场的形成D.工业革命的开展
9.康德认为:“通过一场革命或许可以实现推翻个人专制以及贪婪心和权势欲的压迫,但却不能实现思想方式的真正改革;而新的偏见也正如旧的一样,将会成为驾驭缺少思想的广大人群的圈套。
”这说明康德()
A.否定革命作用B.抨击群众愚昧
C.强调思想启蒙D.主张改良变法
10.20世纪20年代苏联某领导人曾说道:“这次失败表现在:我们上层制定的经济政策同下层脱节,它没有促成生产力的提高。
”为扭转失败他实行了()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
C.斯大林模式D.农业集体化政策
11.2013年10月1日,美国联邦政府因为2013财年结束、2014财年预算没有被国会通过而被迫关门,有80万左右工作人员停止工作。
这种现象的出现是因为美国()
A.金融危机冲击严重
B.国内反对势力阻拦
C.联邦政府权威削弱
D.实行分权制衡原则
二、综合题
1.(36分)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西方学者比较中世纪的中国和西方的城市后认为:中国城市处于朝廷行政官僚的控制之下,城市在司法审判上表现出随意性。
相比之下,欧洲的城市则更为自治和独立,大多数城市都有宪章和民族法典保护公民的法律权利。
欧洲城市中的商业影响也要更强大的多。
而中国城市工商业中,国家起了主导作用,诸如国家制铁厂和皇家陶瓷厂(官窑),食盐贸易的许可证制度等等。
——麦迪森《中国经济的长期表现》
材料二美国城市化的历史进程
——《简述美国城市化的发展历程》
材料三近代以来,中国的封闭状态被打破,被纳入了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圈,开埠通商的城市获得优先发展,部分城市成为区域性甚至全国性的经济中心城市,如上海、天津、广州、南京、汉口等大城市。
——何一民《从农业时代到工业时代:中国城市发展研究》
(1)据材料一,概括影响中世纪欧洲和中国城市发展的因素。
(14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近代以来美国城市化发展增幅最大的是哪一个时期?为什么?(8分)
(3)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说明近代中国城市化发展的原因。
与美国相比,中国近代的城市化存在着怎样的问题?(14分)
2.(16分)请在A、B、C三题中任选一题作答。
答题时请在答题卡对应的位置上填涂选答的题号。
A.【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古代有功臣配享制度,即一个皇帝逝去后,要在已故臣僚中选取功勋卓著的大臣陪祀飨宴挺,功臣配享皇帝,是朝廷对该大臣的最高评价,北宋神宗时,王安石“变风俗,立法度”,主导了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改革。
哲宗绍圣初年,诏“王安石配享神宗皇帝挺”。
南宋建炎处,有人提出“自绍圣以来,学术政事败坏残酷,致祸好社稷,起源实出安石”。
于是,“摆安石陪飨神宗庙挺”。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二《宋史》记熙丰(宋神宗年号熙宁、元丰)事实者,成于南渡以后史官之手,而元人因而袭之,皆反对党之言,不可征信.今于其污蔑荆公(王安石)处,皆意义详辩之......荆公不仅为中国大政治家,亦为中国大文学家。
——摘自梁启超《王荆公》(1908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两宋对王安石的评价及其主要理由。
(10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梁启超重新评价王安石的目的及采用的方法。
(6分)
3.【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和实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西方某些政治学和历史学的著作中,总是津津乐道地称颂伯利克里时代的所谓民主政治,并以它的“优越性”来贬抑所谓的东方君主专制。
在此,我们很有必要剖析一下雅典奴隶制民主政治并非十全十美,而是存在着极大的局限性。
——刘自成《伯利克里时代新解》
材料二美国的共和政体吸收了雅典民主的理念,保障“人民”对政府的参与、信任和制约,意在追求“全体公民的最大幸福”。
它用代表制改造了罗马的公民大会,使之成为“委托——代理”的“间接民主”机构。
它借鉴了君主制的长处,强化了行政权的功能和作用,并将它赋予单独一个人行使。
同时,美国的建国者还从历代的分权理论和制度中获得借鉴,把它加以改造,转化为一种复合的分权和制衡体制,以防止政府某一分支侵夺或垄断权力,从而保证“有限政府”理念的实现。
总而言之,美国的共和政体在一定意义上是对雅典民主、罗马共和制和英国宪政君主制加以综合吸收和创造性转化的结果。
——李剑鸣《“共和”与“民主”的趋同——美国革命时期对“共和政体”的重新界定》
(1)据材料一,以古代东西方政治为例,说明某些西方学者贬抑“东方君主专制”,赞美“雅典奴隶制民主政治的片面性。
(10分)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共和政体“对雅典民主、罗马共和制和英国宪政君主制加以综合吸收和创造性转化”的表现。
(6分)
福建高三高中历史月考试卷答案及解析
一、选择题
1.古书记载,“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
”该材料实质上反映了()A.各国纷纷变法图强B.社会性质发生变革
C.宗法制趋于瓦解D.秦国逐渐统一中国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获取有效信息,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比较、分析,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
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政由方伯”等,本题实际上考查古代中国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相关内容——东周时期,宗法制趋于瓦解,分封制弊端显现。
据此,分析判断选项,可知:C 项符合史实和题意。
其余ABD三项明显不正确。
故,本题正确答案选C。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东周时期,宗法制趋于瓦解,分封制弊端显现
2.历史上经常出现主观动机和客观效果背离的现象,即所谓“种瓜得豆”。
中国古代下列政治制度在实施过程中直接反映这一现象的是()
A.秦朝郡县制B.西汉刺史制度
C.元朝行省制D.清朝军机处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回忆、再现所学知识,并作出准确判断,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运用的能力。
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主观动机和客观效果背离”、“种瓜得豆”等,本题实际上考查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相关内容。
题干的核心,即在强调“事与愿违”。
西汉的刺史制度,目的是加强中央对地方官员的有效控制,但逐渐的,刺史成为了地方太上皇,逐渐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据此,分析判断选项,可知:B项符合史实和题意。
而其余ACD三项均不符合“事与愿违”,排除。
故,本题正确答案选B。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西汉刺史制度及其影响
3.历史学家吴晗认为:“除开最后明清两代的六百年……大体上说,一千四百年的君主政体,君权是有限制的。
”下列史实能够证明这一观点的是()
①相权的牵制②谏议制度的影响③天人感应思想的影响④监察制度的影响
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分析、认知,并作出准确判断,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
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除开最后明清两代的六百年”、“君权是有限制”等,本题实际上考查明清以前中国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相关措施。
题干的核心,即在强调“君权的有限”。
据此,分析判断选项,可知:④项“监察制度”针对的不是“皇帝”,而是地方官员,故,不符合题干要求。
进一步可知,①②③项在某种程度上能够体现“对君权的制约”,符合题意。
故,本题正确答案选D。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有限制的君权”
4.1907年《女子世界》第6期刊载了《女子蚕业学校校歌》:“五千余年兮进化人群,育蚕始祖溯源西陵。
女子蚕业学校成,振兴实业之先声。
利权外溢兮国民困,优胜劣败在竞争。
”歌词中反映了女子蚕业学校的教育理念有()
①重视女子教育②提倡实业救国③培育民主精神④弘扬民族文化
A.①②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最大限度获取有效信息,归纳、概括,比较、分析,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
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振兴实业之先声”、“ 《女子蚕业学校校歌》”、“教育理念”等,本题实际上考查清末中国教育相关内容。
据此,分析判断选项,可知:③培育民主精神,④弘扬民族文化,两项均无从体现,属于无关项。
进一步可知,①②项符合题意,正确。
故,本题正确答案选A。
【考点】近代中国的教育·清末教育·女子教育
5.美国记者谈到西安事变结束时的局势发表评论说:“……西安事变是一次全国性的胜利,一个统一的中国终于在渐渐诞生。
”他所说的“统一”指的是()
A.国共达成和平建国协议
B.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中国
C.国共两党从对峙走向合作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回忆、再现所学知识,并作出准确判断,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
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西安事变”、“一个统一的中国终于在渐渐诞生”等,本题实际上考查对西安事变的认识。
根据材料信息,分析、判断选项,可知:ABD三项明显不符合史实,首先排除。
进一步可知,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标志着国共十年对峙基本结束,开启了国共的合作进程,C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
故,本题正确答案选C。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的历史意义
6.1956年1月,毛泽东认为社会主义的“高潮”引起了“政治形势的根本变化”。
毛泽东发表这一看法的背景是()A.三大改造的进行B.“一五”计划的完成
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D.中苏建立外交关系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回忆、再现所学知识,并作出准确判断,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
根据题干材料相关信息,本题实际上考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相关内容——三大改造及其历史意义。
据此,分析、判断选项,可知:BCD三项均与题干材料所描述的内容无关,而且BC两项的表述不符合1956年1月时史实,排除。
进一步可知,A项表述客观,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
故,本题正确答案选A。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三大改造及其历史意
义
7.“我但愿你们天天注视着宏伟的雅典,这会使你们心中逐渐充满对她的热爱。
当你们为她那壮丽的景象倾倒时……你们要明白自己的职责并有履行职责的勇敢精神,直至为她慷慨地献出生命。
”伯利克里这段演讲强调的是()
A.公民意识B.平民政治
C.权力制约D.法律至上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最大限度获取有效信息,归纳、概括,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比较、分析,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
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但愿你们天天注视着宏伟的雅典”、“要明白自己的职责并有履行职责的勇敢精神”等,本题实际上考查古代希腊雅典民主政治相关内容——公民的参政意识。
据此,分析判断
选项,可知:BCD三项的表述,题干材料内容均无从体现,属于无关项。
A项符合史实和题意。
故,本题正确答
案选A。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希腊雅典民主政治·公民的参政意识
8.1786年,《中国人的历史、科学和艺术等的研究报告》第11卷问世,里面几乎仅收录关于可能会使商人感兴趣
的资源——硼砂、褐煤、水银、氨草胶、马、竹以及产毛动物的报告。
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新航路的开辟B.殖民扩张的加剧
C.世界市场的形成D.工业革命的开展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最大限度获取有效信息,归纳、概括,比较、分析,并作出准确判断,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
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1786年”、“里面几乎仅收录关于可能会使商人感兴趣的资源”等,本题实际上考查第一次工业革命相关内容。
据此,分析、判断选项,可知:AB两项在先前已经发生,明显不相关;C项“世界市场的形成”,1786年时期尚未形成。
进一步可知,D项符合史实和和题意。
故,本题正确答案选D。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
9.康德认为:“通过一场革命或许可以实现推翻个人专制以及贪婪心和权势欲的压迫,但却不能实现思想方式的真
正改革;而新的偏见也正如旧的一样,将会成为驾驭缺少思想的广大人群的圈套。
”这说明康德()
A.否定革命作用B.抨击群众愚昧
C.强调思想启蒙D.主张改良变法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获取有效信息,比较、分析,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准确判断的能力。
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却不能实现思想方式的真正改革”、“新的偏见”等,本题实际上考查康德思想主张相关内容。
据此,分析、判断选项,可知:A项明显具有片面性;BD两项,题干材料内容无从体现,属于无关项。
进一步可知,C项符合史实和题意。
故,本题正确答案选C。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启蒙运动·康德的思想主张
10.20世纪20年代苏联某领导人曾说道:“这次失败表现在:我们上层制定的经济政策同下层脱节,它没有促成生
产力的提高。
”为扭转失败他实行了()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
C.斯大林模式D.农业集体化政策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回忆、再现所学知识,比较、分析,并作出准确判断,旨在考查学生知
识迁移的能力。
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20世纪20年代”、“上层制定的经济政策同下层脱节”等,本题实际上考查苏俄列宁经济政策相关内容——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新经济政策”。
据此,分析判断选项,可知:CD明显属于无关项,排除;进一步可知,B项符合史实和题意。
故,本题正确答案选B。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苏俄经济政策·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新经济政策”
11.2013年10月1日,美国联邦政府因为2013财年结束、2014财年预算没有被国会通过而被迫关门,有80万左右工作人员停止工作。
这种现象的出现是因为美国()
A.金融危机冲击严重
B.国内反对势力阻拦
C.联邦政府权威削弱
D.实行分权制衡原则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获取有效信息,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比较、分析,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
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美国联邦政府”、“没有被国会通过而被迫关门”等,本题实际上考查美国1787
年宪法相关内容——中央权力机构的“分权制衡原则”。
据此,分析、判断选项,可知:AB两项明显属于无关项,排除;C项“联邦政府权威削弱”,是对材料内容的曲解和误读,具有片面性。
D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
故,本题正确答案选D。
【考点】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美国联邦制总统共和制的建立·中央权力机构的“分权制衡原则”
二、综合题
1.(36分)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西方学者比较中世纪的中国和西方的城市后认为:中国城市处于朝廷行政官僚的控制之下,城市在司法审判上表现出随意性。
相比之下,欧洲的城市则更为自治和独立,大多数城市都有宪章和民族法典保护公民的法律权利。
欧洲城市中的商业影响也要更强大的多。
而中国城市工商业中,国家起了主导作用,诸如国家制铁厂和皇家陶瓷厂(官窑),食盐贸易的许可证制度等等。
——麦迪森《中国经济的长期表现》
材料二美国城市化的历史进程
——《简述美国城市化的发展历程》
材料三近代以来,中国的封闭状态被打破,被纳入了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圈,开埠通商的城市获得优先发展,部分城市成为区域性甚至全国性的经济中心城市,如上海、天津、广州、南京、汉口等大城市。
——何一民《从农业时代到工业时代:中国城市发展研究》
(1)据材料一,概括影响中世纪欧洲和中国城市发展的因素。
(14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近代以来美国城市化发展增幅最大的是哪一个时期?为什么?(8分)
(3)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说明近代中国城市化发展的原因。
与美国相比,中国近代的城市化存在着怎样的问题?(14分)
【答案】(1)影响欧洲因素:欧洲以立法推动城市化进程;城市自治权利较充分;商业对城市的影响较大。
(6
分)影响中国因素:中国城市发展缺乏法律的保护;政府行政控制较强;官营手工业垄断;国家实行专卖政策。
(8分)
(2)时期:18世纪末到19世纪末(19世纪)(2分)原因:工业革命发展、新型交通工具改进、内战结束加
速人口的流动、经济产业结构调整。
(6分,答出任意3点即可)
(3)发展原因:西方列强入侵促使我国开放通商口岸;洋务运动的发展;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大量劳动力进入城市。
(8分)存在的问题:美国城市化源于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而中国近代城市化则呈现明
显的半殖民地色彩。
(6分)
【解析】(1)根据题干要求,本问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归纳、概括材料信息的能力。
本问在
审题和作答的时候,要分开进行,分别概括材料得出“不同影响因素”,要体现此立意。
根据材料一信息,重点注意把握注意下层面:A.欧洲以立法推动城市化进程;城市自治权利较充分;商业对城市的影响较大。
B.中国城市发展缺乏法律的保护;政府行政控制较强等。
(2)根据题干要求,本问主要考查学生识别图表等历史素材,获取有效信息,归纳、概括图表信息,比较、分析,并对历史事物给予正确认知,旨在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和灵活运用的能力。
本文实际上考查美国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相关史实——生产力的大幅度提升。
第一小问,根据图表,直接判断得出;第二小问,即在考查原因,围绕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相关内容展开,言之有理即可。
(3)根据题干要求,本问主要考查学生归纳、概括材料信息,比较、分析,并对历史事物给予正确认知,旨在考
查学生的知识迁移和灵活运用的能力。
关于第一小问的“发展原因”,根据材料,结合所学,从内因和外因两个层面
把握。
关于第二小问“存在的问题”,审题和作答时候,要注意题干“与美国相比”要求,要避免答非所问。
重点注意
把握住“中国近代城市化呈现明显的半殖民地色彩,而非本国经济发展推动的结果”维度。
【考点】古代中西方经济发展·中国和欧洲城市化·差异及归因;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工业的革命·美国
第二次工业革命;近代中国经济·城市经济·城市化进程及其特征
2.(16分)请在A、B、C三题中任选一题作答。
答题时请在答题卡对应的位置上填涂选答的题号。
A.【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古代有功臣配享制度,即一个皇帝逝去后,要在已故臣僚中选取功勋卓著的大臣陪祀飨宴挺,功臣
配享皇帝,是朝廷对该大臣的最高评价,北宋神宗时,王安石“变风俗,立法度”,主导了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
的改革。
哲宗绍圣初年,诏“王安石配享神宗皇帝挺”。
南宋建炎处,有人提出“自绍圣以来,学术政事败坏残酷,致祸好社稷,起源实出安石”。
于是,“摆安石陪飨神宗庙挺”。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二《宋史》记熙丰(宋神宗年号熙宁、元丰)事实者,成于南渡以后史官之手,而元人因而袭之,皆反对党之言,不可征信.今于其污蔑荆公(王安石)处,皆意义详辩之......荆公不仅为中国大政治家,亦为中国大文学家。
——摘自梁启超《王荆公》(1908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两宋对王安石的评价及其主要理由。
(10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梁启超重新评价王安石的目的及采用的方法。
(6分)
【答案】(1)评价及其主要理由:A.北宋褒扬王安石,认为王安石变法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富国强兵,对朝廷有功;
B.南宋贬斥王安石,认为变法使学术政事败坏,最终导致北宋灭亡。
(10分)
(2)目的:弘扬历史上的改革精神,推进改革,挽救民族危亡。
方法:重视历史记录者的态度;考订历史材料的
真伪。
(6分)
【解析】(1)根据题干要求,本问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归纳、概括材料信息,比较、分析,
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
根据材料一关键信息“北宋,主导了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改革”、“ 诏‘王安石配享神
宗皇帝挺’”、“南宋,学术政事败坏残酷,致祸好社稷,起源实出安石”等,即可分析、认知得出北宋、南宋对王安
石的不同评价及其理由。
(2)根据题干要求,本问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分析、认知,并对历史事物给予正确认知,旨
在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和灵活运用的能力。
关于第一小问的“目的”,要结合19世纪末中国的政治状况来思考和解答——力倡改革,挽救民族危亡。
关于第二小问“采用的方法”,兼顾考查学生史学素养相关内容——历史认识和研
究的方法,题型比较新颖。
注意把握住以下方面,即:A.重视历史记录者的态度;B.重视历史材料的真伪考证等。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王安石变法·对王安石的不同认识及原因
3.【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和实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西方某些政治学和历史学的著作中,总是津津乐道地称颂伯利克里时代的所谓民主政治,并以它的“优
越性”来贬抑所谓的东方君主专制。
在此,我们很有必要剖析一下雅典奴隶制民主政治并非十全十美,而是存在着
极大的局限性。
——刘自成《伯利克里时代新解》
材料二美国的共和政体吸收了雅典民主的理念,保障“人民”对政府的参与、信任和制约,意在追求“全体公民的
最大幸福”。
它用代表制改造了罗马的公民大会,使之成为“委托——代理”的“间接民主”机构。
它借鉴了君主制的长处,强化了行政权的功能和作用,并将它赋予单独一个人行使。
同时,美国的建国者还从历代的分权理论和制
度中获得借鉴,把它加以改造,转化为一种复合的分权和制衡体制,以防止政府某一分支侵夺或垄断权力,从而
保证“有限政府”理念的实现。
总而言之,美国的共和政体在一定意义上是对雅典民主、罗马共和制和英国宪政君
主制加以综合吸收和创造性转化的结果。
——李剑鸣《“共和”与“民主”的趋同——美国革命时期对“共和政体”的重新界定》
(1)据材料一,以古代东西方政治为例,说明某些西方学者贬抑“东方君主专制”,赞美“雅典奴隶制民主政治的
片面性。
(10分)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共和政体“对雅典民主、罗马共和制和英国宪政君主制加以综合吸收和创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