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学-1(1)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1 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 3.2 经济模型 3.3 均衡分析 3.4 静态与动态分析
A
24
3.1 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
研究经济问题或经济过程“是怎样 的”,研究的目的在于揭示经济过程本身。
不涉及所研究的经济问题结果的好与 坏、可取与不可取、应该与不应该等价值 和伦理的判断。
只涉及一些客观或正面的陈述,这些 陈述可以被事实所证实。
18
2.2 经济体系的基本功能
三个基本经济问题的解决 生产什么,生产多少? 如何生产? 为谁生产?
计划机制 市场机制
19
机会成本
社会面临着如何配置经济资源的抉择 问题。 经济主体的选择有优劣之分,必须权衡利 弊。 经济分析中选择的价值标准是机会成本
选择了“这个”就意味着放弃了“那 个”,有所得必有所失。
MICROECONOMICS
微观经济学
P
D
S1 S2
3 2
10 20
Q
1
第一章 经济学导论
INTRODUCTOIN TO ECONOMICS
本章讲述三个问题 1. 经济学的建立 2. 经济学的对象 3. 经济学的方法
2
1. 0 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
1.1 什么是经济学? 经济学建立的标志是什么?
1.2 什么是微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
1.3 什么是宏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
1.4 经济学的地位与作用。
3
1.1 什么是经济学
马克思经济学 马克思揭示了人类经 济社会的发展规律
4
马克思揭示了人类经济 社会的发展规律
“他所用的方法就是从 社会生活的各种领域中 划分出经济领域来,从 一切社会关系中划分出 生产关系来,并把它当 做决定一切关系的基本 的原始的关系”。
《西方经济学》人大版.
29
经济模型的变量
经济数学模型一般是用一组变量所构 成的方程式或方程组来表示,变量是经济 模型的基本要素。变量可以被区分为内生 变量、外生变量和参数。
内生变量是指模型所要决定的变量。 外生变量是指由模型以外的因素所决定的 以知变量,它是模型据以建立的外部条件。
Y
30
内生变量可以在模型体系内得到说明, 外生变量决定内生变量,外生变量本身不 能在模型体系内得到说明。
34
动态分析是在引进时间变化序列 的基础上,研究不同时点上的变量的 相互作用在均衡状态的形成和变化过 程中所引起的作用,考察在时间变化 过程中的均衡
35
《The Wealth of Nation》
亚当·斯密(ADAM SMITH)
6
1.2 什么是微观经济学
新古典经济学
“The forces to be dealt with are … so numerous, that it is best to take a few at a time. … Thus we begin by isolating the primary relations of supply, demand, and price.”
《The Principles of Economics》
阿尔弗雷德·马歇尔(ALFRED MARSHALL) (1842-1924)
7
1.2 什么是微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的发展: 不同市场结构中的价格决定,市场运行 原则,经济效率。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出版的代表作: 张伯伦:《垄断竞争理论》 罗宾逊:《不完全竞争经济学》
Y
25
规范分析
当经济学家说什么应该或什么不应 该时,他说出的是一些主观意见。而这 些意见更常常被称之为“规范的说明” 或“价值的判断”。
如果研究经济运行中“应该是什么” 或“应该如何”的问题,则必须根据一 定的价值判断或提出评价经济运行的标 准,这样的分析和研究被称为规范分析 或称规范经济学。
Y
26
8
1.3 什么是宏观经济学 “凯恩斯革命”
梅纳德·凯恩斯于1936年出版了 《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 “通论”奠定了宏观经济学的基础
9
经济学的发展和流派
西方经济学的不同流派:
萨谬尔森:“后凯恩斯主流经济学” 弗里德曼:“货币学派” 罗宾逊:“新剑桥学派” 加尔布雷思:“制度学派” 还有“供给学派”,“合理预期学派”等
Y
27
3.2 经济模型
所谓经济模型是指用来描述所研究 的经济事物的有关经济变量之间相互关 系的理论结构。
经济理论是在对现实的经济事物的 主要特征和内在联系进行概括和抽象的 基础上,对现实的经济事物进行的系统 描述。
Y
28
由于显示的经济事物是错综复杂的, 所以,在研究每一个经济事物时,往往 要舍弃一些非基本的因素,只就经济事 物的基本因素及其相互关系之间的联系 进行研究,从而使得经济理论能够说明 经济事物的主要特征和相关的基本因素 之间的因果关系。
森,威廉.诺德豪斯
《经济学》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美] 斯蒂格利
茨
《西方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高鸿业主编
13
每一项所言及的国家事务都需要有经济学方面的 知识才能在处理这件事务时取得进展。没有系统学习 过经济学的人,甚至没有足够的条件来考虑国家事务。 他象一个想欣赏交响乐的聋子:给他一个助听器,他 可能仍然缺乏欣赏的才能,但他经过努力至少有希望 领悟音乐是怎样一回事。国家的首脑必须经常作出牵 涉到经济学的决定。当然他本人并不必须是职业经济 学者,而只须是别人提供给他(往往相互抵触的)经 济情报的“消费者”。
10
1.4 经济学的地位
最古老的艺术 最新颖的科学 经世济民的学说 管理国家造福人民 数学是自然科学之母,经济学是社会 科学之父
11
保罗·萨谬尔森 (Paul A. Samuelson)
美国获诺贝尔经济学奖 的第一人。现代主流经济学 集大成者,现代经济学之父。
12
参考书目
《经济学原理》[美]曼昆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0 《经济学》第16版 华夏出版社,[美] 保罗.萨谬尔
参数指数值通常是不变的变量,也可 以理解为可变的常数。参数通常是由模型 以外的因素决定,亦可被看成是外生变方面力量或作用相一
致时的平衡状态。
经济均衡 是指经济体系中变动着的各
种力量处于平衡,相对稳定,因而变动的 最后倾向等于零的那种状态。
32
均衡分析的方法用来说明经济变量达
2.3 微观经济学与价格机制
要素报酬
要素市场
劳动、土地、资本、企业家才能
厂商
居民
商品市场
商品和劳务 消费支出
22
y
市场运行
两类基本经济单位 : 居民拥有要素,厂商生产商
品和要务 市场和价格机制 :
微观经济学也称价格理论: 微观经济分析的假定前提
经济人假设
23
3.0 西方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主要讲述四种经济分析方法
机会成本是做出一种选择而放弃另一 种选择的实际代价。
20
生产可能性边界
可供选择的生产可能性
可能性
A B C D E F
食品 机器
0 150 10 140 20 120 30 90 40 50 50 0
Y’
机器
150 A 120 90 60
B C D E
30 F
食品
0 10 20 30 40 50
21
《经济学》第十版中译本,第8页
14
2.0 经济学的对象 2.1 经济社会存在的基本要素 2.2 经济体系的基本功能 2.3 微观经济学与价格机制
15
2.0 经济学的对象
经济学研究什么?
如何利用稀缺资源来满足人类无限的 需要
人的欲望和需要是无限的, 相对于人的 需要来说, 用以生产各种产品和劳务的资 源是有限的, 这就构成了稀缺性。
16
资源是用于生产商品或劳务,或更一 般地讲,为实现一个目标而需要 的任何东西。
稀缺性是客观存在的,原因是人 的欲望和需要的无限性和用于生产满 足人类需要的产品的资源是有限的。
抉择的重要在于存在稀缺性,就 需要进行选择。
17
2.1 经济社会存在的基本要素
欲望、稀缺性、抉择 稀缺性是否存在? 研究稀缺资源:劳动、土地、资本、企 业家才能的最佳配置
于均衡时所需要的一系列条件,描述制约 均衡的各种条件发生变动时,经济变量变 动的大致方向。
均衡概念 均衡价格 消费者均衡 生产
者均衡
33
3.4 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动态分析
静态分析是考察在既定的条件下某 一经济事物在经济变量的相互关系下所 实现的均衡状态的特征。
比较静态分析是考察当原有的条件 发生变化时,原有均衡状态会发生什么 变化,并分析比较新旧均衡状态。 状态的实际变化过程。
3.2 经济模型
模型 模型首先是假的,但借助于模型 可以分析和研究问题,或利用模型进行实 验以取得数据,获取结果。
经济模型是经济理论的简明表述,是 抽掉次要因素,规定典型环境以突出主要 经济变量关系的一种方法。
经济模型分析可以借助于几何图形、 数学,也可用语言文字表述。模型或理论 需要回到现实中去检验。
《列宁全集》第一卷,第118页。
5
1.1 什么是经济学
古典经济学
“It is not from the benevolence of the butcher, the brewer, or the baker that we expect our dinner, but from their own interest.”
A
24
3.1 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
研究经济问题或经济过程“是怎样 的”,研究的目的在于揭示经济过程本身。
不涉及所研究的经济问题结果的好与 坏、可取与不可取、应该与不应该等价值 和伦理的判断。
只涉及一些客观或正面的陈述,这些 陈述可以被事实所证实。
18
2.2 经济体系的基本功能
三个基本经济问题的解决 生产什么,生产多少? 如何生产? 为谁生产?
计划机制 市场机制
19
机会成本
社会面临着如何配置经济资源的抉择 问题。 经济主体的选择有优劣之分,必须权衡利 弊。 经济分析中选择的价值标准是机会成本
选择了“这个”就意味着放弃了“那 个”,有所得必有所失。
MICROECONOMICS
微观经济学
P
D
S1 S2
3 2
10 20
Q
1
第一章 经济学导论
INTRODUCTOIN TO ECONOMICS
本章讲述三个问题 1. 经济学的建立 2. 经济学的对象 3. 经济学的方法
2
1. 0 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
1.1 什么是经济学? 经济学建立的标志是什么?
1.2 什么是微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
1.3 什么是宏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
1.4 经济学的地位与作用。
3
1.1 什么是经济学
马克思经济学 马克思揭示了人类经 济社会的发展规律
4
马克思揭示了人类经济 社会的发展规律
“他所用的方法就是从 社会生活的各种领域中 划分出经济领域来,从 一切社会关系中划分出 生产关系来,并把它当 做决定一切关系的基本 的原始的关系”。
《西方经济学》人大版.
29
经济模型的变量
经济数学模型一般是用一组变量所构 成的方程式或方程组来表示,变量是经济 模型的基本要素。变量可以被区分为内生 变量、外生变量和参数。
内生变量是指模型所要决定的变量。 外生变量是指由模型以外的因素所决定的 以知变量,它是模型据以建立的外部条件。
Y
30
内生变量可以在模型体系内得到说明, 外生变量决定内生变量,外生变量本身不 能在模型体系内得到说明。
34
动态分析是在引进时间变化序列 的基础上,研究不同时点上的变量的 相互作用在均衡状态的形成和变化过 程中所引起的作用,考察在时间变化 过程中的均衡
35
《The Wealth of Nation》
亚当·斯密(ADAM SMITH)
6
1.2 什么是微观经济学
新古典经济学
“The forces to be dealt with are … so numerous, that it is best to take a few at a time. … Thus we begin by isolating the primary relations of supply, demand, and price.”
《The Principles of Economics》
阿尔弗雷德·马歇尔(ALFRED MARSHALL) (1842-1924)
7
1.2 什么是微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的发展: 不同市场结构中的价格决定,市场运行 原则,经济效率。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出版的代表作: 张伯伦:《垄断竞争理论》 罗宾逊:《不完全竞争经济学》
Y
25
规范分析
当经济学家说什么应该或什么不应 该时,他说出的是一些主观意见。而这 些意见更常常被称之为“规范的说明” 或“价值的判断”。
如果研究经济运行中“应该是什么” 或“应该如何”的问题,则必须根据一 定的价值判断或提出评价经济运行的标 准,这样的分析和研究被称为规范分析 或称规范经济学。
Y
26
8
1.3 什么是宏观经济学 “凯恩斯革命”
梅纳德·凯恩斯于1936年出版了 《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 “通论”奠定了宏观经济学的基础
9
经济学的发展和流派
西方经济学的不同流派:
萨谬尔森:“后凯恩斯主流经济学” 弗里德曼:“货币学派” 罗宾逊:“新剑桥学派” 加尔布雷思:“制度学派” 还有“供给学派”,“合理预期学派”等
Y
27
3.2 经济模型
所谓经济模型是指用来描述所研究 的经济事物的有关经济变量之间相互关 系的理论结构。
经济理论是在对现实的经济事物的 主要特征和内在联系进行概括和抽象的 基础上,对现实的经济事物进行的系统 描述。
Y
28
由于显示的经济事物是错综复杂的, 所以,在研究每一个经济事物时,往往 要舍弃一些非基本的因素,只就经济事 物的基本因素及其相互关系之间的联系 进行研究,从而使得经济理论能够说明 经济事物的主要特征和相关的基本因素 之间的因果关系。
森,威廉.诺德豪斯
《经济学》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美] 斯蒂格利
茨
《西方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高鸿业主编
13
每一项所言及的国家事务都需要有经济学方面的 知识才能在处理这件事务时取得进展。没有系统学习 过经济学的人,甚至没有足够的条件来考虑国家事务。 他象一个想欣赏交响乐的聋子:给他一个助听器,他 可能仍然缺乏欣赏的才能,但他经过努力至少有希望 领悟音乐是怎样一回事。国家的首脑必须经常作出牵 涉到经济学的决定。当然他本人并不必须是职业经济 学者,而只须是别人提供给他(往往相互抵触的)经 济情报的“消费者”。
10
1.4 经济学的地位
最古老的艺术 最新颖的科学 经世济民的学说 管理国家造福人民 数学是自然科学之母,经济学是社会 科学之父
11
保罗·萨谬尔森 (Paul A. Samuelson)
美国获诺贝尔经济学奖 的第一人。现代主流经济学 集大成者,现代经济学之父。
12
参考书目
《经济学原理》[美]曼昆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0 《经济学》第16版 华夏出版社,[美] 保罗.萨谬尔
参数指数值通常是不变的变量,也可 以理解为可变的常数。参数通常是由模型 以外的因素决定,亦可被看成是外生变方面力量或作用相一
致时的平衡状态。
经济均衡 是指经济体系中变动着的各
种力量处于平衡,相对稳定,因而变动的 最后倾向等于零的那种状态。
32
均衡分析的方法用来说明经济变量达
2.3 微观经济学与价格机制
要素报酬
要素市场
劳动、土地、资本、企业家才能
厂商
居民
商品市场
商品和劳务 消费支出
22
y
市场运行
两类基本经济单位 : 居民拥有要素,厂商生产商
品和要务 市场和价格机制 :
微观经济学也称价格理论: 微观经济分析的假定前提
经济人假设
23
3.0 西方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主要讲述四种经济分析方法
机会成本是做出一种选择而放弃另一 种选择的实际代价。
20
生产可能性边界
可供选择的生产可能性
可能性
A B C D E F
食品 机器
0 150 10 140 20 120 30 90 40 50 50 0
Y’
机器
150 A 120 90 60
B C D E
30 F
食品
0 10 20 30 40 50
21
《经济学》第十版中译本,第8页
14
2.0 经济学的对象 2.1 经济社会存在的基本要素 2.2 经济体系的基本功能 2.3 微观经济学与价格机制
15
2.0 经济学的对象
经济学研究什么?
如何利用稀缺资源来满足人类无限的 需要
人的欲望和需要是无限的, 相对于人的 需要来说, 用以生产各种产品和劳务的资 源是有限的, 这就构成了稀缺性。
16
资源是用于生产商品或劳务,或更一 般地讲,为实现一个目标而需要 的任何东西。
稀缺性是客观存在的,原因是人 的欲望和需要的无限性和用于生产满 足人类需要的产品的资源是有限的。
抉择的重要在于存在稀缺性,就 需要进行选择。
17
2.1 经济社会存在的基本要素
欲望、稀缺性、抉择 稀缺性是否存在? 研究稀缺资源:劳动、土地、资本、企 业家才能的最佳配置
于均衡时所需要的一系列条件,描述制约 均衡的各种条件发生变动时,经济变量变 动的大致方向。
均衡概念 均衡价格 消费者均衡 生产
者均衡
33
3.4 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动态分析
静态分析是考察在既定的条件下某 一经济事物在经济变量的相互关系下所 实现的均衡状态的特征。
比较静态分析是考察当原有的条件 发生变化时,原有均衡状态会发生什么 变化,并分析比较新旧均衡状态。 状态的实际变化过程。
3.2 经济模型
模型 模型首先是假的,但借助于模型 可以分析和研究问题,或利用模型进行实 验以取得数据,获取结果。
经济模型是经济理论的简明表述,是 抽掉次要因素,规定典型环境以突出主要 经济变量关系的一种方法。
经济模型分析可以借助于几何图形、 数学,也可用语言文字表述。模型或理论 需要回到现实中去检验。
《列宁全集》第一卷,第118页。
5
1.1 什么是经济学
古典经济学
“It is not from the benevolence of the butcher, the brewer, or the baker that we expect our dinner, but from their own intere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