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结构的文化特征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7-08-09
汉语结构的文化特征
9
二、汉语结构的文化特征:虚实相间
例如: “他有个女儿,在郊区工作,已经打电话去了,下午就能赶到。” 这个句子每一段都暗换主语,意思却很清楚。虚实相间的结果是
使汉语句子句读简短,音节铿锵。例如: “这屯子还是数老孙头能干,又会赶车,又会骑马,摔跤也摔得
2007-08-09
汉语结构的文化特征
8
二、汉语结构的文化特征:虚实相间
二、汉语结构的文化特征:虚实相间 启功先生曾经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汉语的“语法”是什么?他
说:“古代文章和诗词作品的句式真是五花八门,没有主语的, 没有谓语的,没有宾语的,可谓触目惊心。我回忆小时学英语 语法有一条:一个句子如在主语、谓语、宾语三项中缺少任何 一项时,这就不算一个完整的句子。我国古代作者怎么作了这 么多未完成的句子呢?真不减于小孩唱的一首儿歌:‘两只老 虎,两只老虎。跑得快,跑得快。一只没有尾巴,一只没有脑 袋,真奇怪,真奇怪。’我努力翻检一些有关古代汉语语法修 辞的书,得知没有的部分叫作‘省略’,但使我困惑不解的是 为什么那么多的省略之后的那些‘老虎’还那么欢蹦乱跳的活 着?”确实,汉语的句子组织大多是虚实相间的。所谓“虚”, 即只要能够意会,语词的安排就可以“人详我略”。
• 顶(“找根棍儿把屋顶顶住”)• 精神(“打起精神”,“精神起来”)
• 尿(“孩子尿尿”)
• 神气(“神气慌张”,“神气起来”)
• 点(“在眉心上点一个红点”)• 膈肢(“天不怕,地不怕,就怕膈肢
他的膈肢窝”)
2007-08-09
汉语结构的文化特征
2
一、汉语结构的文化特征:弹性实体
(二)汉语的一个字在不同的组合中会变化出不同的含义:
• 圈(“画个圈圈了一大块地”)• 板(“先生站在黑板前,板着脸”)
• 捧(“手捧一捧枣儿”)
• 冰(“把毛巾用冰冰一下”)
• 套(“套上手套”)
• 意思(“有点意思”,“意思一下”)
• 粉(“用石灰粉把墙粉一粉”)• 笑话(“说个笑话”,“别笑话他”)
• 猫(“这只猫猫着腰”)
• 鱼肉(“爱吃鱼肉”,“鱼肉百姓”)
2007-08-09
汉语结构的文化特征
6
一、汉语结构的文化特征:弹性实体
2. 回文组合 由于汉语几乎每个基本单位都有顺读和
倒读功能,汉语表达中就有一种独特的 “回文”形式,常以对联方式出现。例如: • “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 “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 • “人过大佛寺,寺佛大过人。” 有关老舍茶馆的一副对联: • “前门大碗茶,茶碗大门前, • “满座老舍客,客舍老座满。”
一、汉语结构的文化特征:弹性实体
• (一)汉语字词的弹性
• 单位、尤其是基本单位的简易而富有弹性,是中国文化各 种样式的一个共同的组织方略。中国的筷子是很简单的, 它远远比不上西方餐刀餐叉的复杂。筷子的功能又是不确 定的,它不像餐刀有“切”的确定性,餐叉有“戳”的确 定性。然而筷子既能“切”,又能“戳”,既能夹,又能 挑,无所不能。中国的毛笔是简单的,也是不确定的,按 压不像西方的油画刷子和钢笔那样“刚”而确定。但“笔 软则奇怪生焉”,毛笔运用中有粗细浓淡润枯正侧起伏方 圆等各种变化。中国文化的基本单位就如老子所言“无执 故无失”,孔子所言“无可无不可”。这就是贯注在中国 语言中的一种文化精神。
尊卑有序,多少有序,先后有序,大小有序,男女 有序,(“男女”、“兄嫂”、“父母”、“夫 妻”、“公婆”、“子女”、“弟妹”、“舅姑”。 雌雄?)好坏有序,远近有序,主从有序。
2007-08-09
汉语结构的文化特征
13
三、汉语结构的文化特征:以神统形
▪ 汉语的神形同构在词语组合的顺序上表现为清晰的经验顺序。 ▪ 只有经验结构才能解释“在锅里捞饺子”和“捞饺子在锅里”
10
二、汉语结构的文化特征:虚实相间
吕叔湘举过鲁迅《阿Q正传》中一个例子: “赤膊磕头之后,居然还剩几文,他也不再赎毡帽,
统统喝了酒了。” 句中“赎毡帽”和“喝酒”都要用那“几文”,这
一关系在结构上不露一丝印记,却让读者生动地意 会出来。吕叔湘说这“不是省略一个字两个字的问 题,而是一种语法上的默契,在汉语结构上是不少 见的。”汉语虚实相资的组织方略,是需要说话人 和听话人的主体意识积极参与的。
2007-08-09
汉语结构的文化特征
4
一、汉语结构的文化特征:弹性实体
• 2)语义变语构也变
• 组合形式不变,个别词义变化了,语义解释也变 化了,语法结构也随之改变。如:“今年教师节” 是两个名词组合,“今年”限定“教师节”,由 语义可知是偏正结构。而“今天教师节”也是两 个名词组合,“今天”替换“今年”后,与“教 师节”成了被陈述与陈述的关系。语义上的不同 解释使语构变为主谓结构。又如:“出租房屋” 和“出租汽车”都是名词与名词的组合,后一个 名词的词义变化导致语义解释变化,语法结构也 就不同。前者是动宾结构,后者是偏正结构。
2007-08-09
汉语结构的文化特征
11
三、汉语结构的文化特征:以神统形
▪ 三、汉语结构的文化特征:以神统形 ▪ 庄子对于言意关系有一个著名的比喻,即:“荃者
所以在鱼,得鱼而忘荃;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 蹄;言者所以在言,得意而忘言。” (《庄子·齐 物论》)在这里“言”只是达意的一个触发机制。 它有意,但又不能尽意。汉语的建构须引导人们思 考言外之意。“以神为主者,形从而利;以形为制 者,神从而害。”(《淮南子·原道训》)汉语的语 法形式,正是在意(神)的统摄下安排结构的。这 样的语法与“以形摄神”的语法之根本不同,在于 它是一种意役之法、意会之法、活用之法。
2007-08-09
汉语结构的文化特征
17
三、汉语结构的文化特征:以神统形
▪ 1)词义变句义不变
▪ “我待儿媳就像亲妈一样”和“我待 儿媳就像闺女一样”,“亲妈”和 “闺女”词义对立,却不影响两句话 句义完全一致。又如:“人逢知已千 杯少”和“酒逢知已千杯少”,“人” 和“酒”词义不同,两句话的意思却 完全相同。
• 柴火 点火 烽火 篝火 借火 香火 文火 武火 • 淬火(急速降低金属、玻璃工件的温度,提高硬度) • 退火(加热后逐渐冷却,降低硬度) • 回火(淬火后加热再冷却,提高韧性) • 败火 流火(丹毒)去火 上火 心火 • 光火 冒火 恼火 怒火 肝火 挂火儿 窝火 • 交火 军火 战火 开火 停火 走火 • 灶火(炉灶) • 洋火(火柴) • 红火 榴火(石榴花开) 过火 • 社火(旧时民间在节日表演的各种杂戏)
2007-08-09
汉语结构的文化特征
14
三、汉语结构的文化特征:以神统形
▪ 汉语句法结构的背后是思维过程和概念结构。语言结构直接 映照客观世界。因此,古人把汉语的结构视为天地之常,自 然之律。
▪ 神形异构
▪ 根据中国的语言哲学,意义最终是难以言喻的。语言形式在 表达意义世界时有难以逾越的局限,因为意义是丰富而不可 穷尽的。中国文化对形式采取了一种非常宽松的态度。无论 是表达者还是阅读者,都随时准备由迹化的语言表象去把握 它所蕴藏的世界本质。一旦领悟,语言的形式如何已不重要。 正是这种意义的主导作用,使汉语的句法编码可以容受多变 之形而不以辞害意。神形异构而统形之神不变。
2007-08-09
汉语结构的文化特征
15
三、汉语结构的文化特征:以神统形
▪ 汉语语法的神形异构表现在主宾易位上, ▪ 例如: ▪ 水淹了庄稼——庄稼淹了水 ▪ 自行车走便道——便道走自行车 ▪ 大脑袋戴小帽子——小帽子戴大脑袋 ▪ 西昌通铁路了——铁路通西昌了 ▪ 窗户已经糊了纸——纸已经糊了窗户 ▪ 妈妈想死你了——你想死妈妈了
2007-08-09
汉语结构的文化特征
7
一、汉语结构的文化特征:弹性实体
• 无论是“积木组合”,还是“回文”,或是“圆 周循环”,都表现出汉语基本单位极大的活动能 量。它们几乎可以在各种有意味的语境中游刃有 余,这就为汉语语词运用的艺术化提供了很大的 余地。一方面便于作者选择最富涵义和形象色彩、 情感色彩的词语(例如“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 “绿”),一方面便于作者选择更有音乐性、更 讲究声律效果的词语。当语文在阅读中散发历史 文化丰富的联想的时候,我们由衷地感叹汉语词 语的功能弹性所产生的丰富瑰丽的艺术效果。
的不同,也只有经验结构才能解释“在马背上跳”为什么不 能说成“跳在马背上”,同样是“字”,说“写字”的时候, “字”出现在“写”的动作后,可以说“字写在黑板上”, 不可以说“把黑板上的字写了”。说“擦字”的时候,“字” 出现在“擦”的动作前,可以说“把黑板上的字擦了”,不 可以说“字擦在黑板上”动词的意义决定了受动者与地点的 关系,这种经验结构与汉语句法形成同构。 ▪ 当一个结构中出现几个动词时,动作之间的顺序更与动作实 际发生的顺序一致了。例如“他去图书馆拿书”和“他拿书 去图书馆”,所指经验完全不同。“他坐公共汽车到这儿” 和“他到这儿坐公共汽车”,概念结构也随次序的变动而不 同。
漂亮,叭哒一声,掉下地来,又响亮又干脆!” 西方人的思维习惯和语法规范显然无法解释如此疏落、活泼的语
言组织。如果把那些“虚”的成分一一补上,个个句读段主动宾 俱全,那么实是实了,句子却笨重僵滞了。这一点很让我们深思 西方语法的“团块”写实原则与汉语的“疏通”写意原则的差异。
2007-08-09
汉语结构的文化特征
2007-08-09
汉语结构的文化特征
1
一、汉语结构的文化特征:弹性实体
• 锄(“背着锄头去锄地”) • 电(“这根火线上的电会电死人”)
• 锁(“用这把锁把门锁上”) • 挑(“挑了一挑柴”)
• 盖(“一个盖子盖了一只碗”)• 铁(“他铁了心去城里打铁”)
• 网(“一张大网网不住满池 鱼”)
• 奶(“他是婶娘的奶奶大的”) • 油(“放一小勺油油锅底”)
2007-08-09
汉语结构的文化特征
12
三、汉语结构的文化特征:以神统形
▪ 汉语语法的“以神统形”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一 是神形同构,即结构的安排循事理逻辑。二是神形 异构,即形变而神不变。三是以神解形,即形之多 义和岐义由神来化解。
▪ 神形同构 ▪ 汉语词语的组合顺序表现出清晰的文化心理结构。 ▪ 以并列顺序而言,汉语总是长幼有序,上下有序,
2007-08-09
汉语结构的文化特征
18
三、汉语结构的文化特征:以神统形
▪ 3) 一形一构多义: ▪ 组合形式不变,不同的语义解释决定不
同的语法结构。
▪ 男人/女人爱漂亮,男人/女人爱潇洒 ▪ 口袋里没钱——没带钱 ▪ 家里没钱——很穷 ▪ 我没衣服,怎么去参加婚礼?
2007-08-09
汉语结构的文化特征
2007-08-09
汉语结构的文化特征
16
三、汉语结构的文化特征:以神统形
▪ 以神解形
▪ 在汉语语法的形神关系上,神对于形始终保持着独 立性。正由于神对于形有很大的独立性,所以汉语 语法中神对于形有很大的解释空间,不受形的羁绊。 当形式变化的时候,意义可以不变,甚至可以消解 形式的对立。反过来,当意义变化的时候,形式可 以不变。同一个形式包容不同的意义,不同的意义 从不同的角度解释形式,神形依然相安无事。我们 可以从多个方面来考察。
2007-08-09
汉语结构的文化特征
3
一、汉语结构的文化特征:弹性实体
(三)汉语字词的弹性使汉字书面语可以 做灵活的组合
1.积木组合 以“飘”、“顶”、“红”、
“旗”、“峰”为“积木”,我们就可 以“搭”出—— • 顶峰飘红旗 红旗顶峰飘 • 红旗飘顶峰 顶峰红旗飘 • 旗飘红峰顶 峰顶飘红旗 • 峰顶红旗飘 红峰顶飘旗 • 红旗峰顶飘 旗飘红顶峰……
2007-08-09
汉语结构的文化特征
5
一、汉语结构的文化特征:弹性实体
• 1)词义变句义不变 • “我待儿媳就像亲妈一样”和“我待儿媳
就像闺女一样”,“亲妈”和“闺女”词 义对立,却不影响两句话句义完全一致。 • 又如:“人逢知已千杯少”和“酒逢知已 千杯少”,“人”和“酒”词义不同,两 句话的意思却完全相同。
19
三、汉语结构的文化特征:以神统形
▪ 4)结构简而关系繁 ▪ 组合形式不变,语义关系却复杂多变。 ▪ 例如同样是偏正结构,说“钢刀”是“钢
制的刀”;说“泥刀”却不是“泥制的 刀”,而是“抹泥的刀”;说“马刀”则 是“骑马时用的刀”;说“杀鸡用牛刀”, “牛刀”的意思却是“宰割牛的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