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年高中物理人教版《选修3-4》《第十四章 电磁波》《第五节 电磁波谱》同步练习试卷【10】答案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2019年高中物理人教版《选修3-4》《第十四章电磁波》《第五节电磁波谱》同步练习试卷【10】含答案考点及解析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选择题
1.关于激光所具有的特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激光相干性好B.激光平行度好
C.激光强度大D.激光易色散
【答案】ABC
【解析】由于激光可以看作是频率稳定的光,频率决定颜色,即激光可看作是单色,不能发
生色散,故D错,而A、B、C选项均为激光的特点.
2.对于光的衍射现象的定性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有障碍物或孔的尺寸可以跟光波波长相比,甚至比光波波长还要小的时候,才能产生
明显的衍射现象
B.光的衍射现象是光波相互叠加的结果
C.光的衍射现象否定了光沿直线传播的结论
D.光的衍射现象说明了光具有波动性
【答案】AD
【解析】光的干涉现象和衍射现象说明了光具有波动性.光沿直线传播的规律是近似的,只
有在光波波长比障碍物尺寸小得多的情况下,光才可以看作是沿直线传播的,所以光的衍射
现象和直线传播是不矛盾的,它们是在不同条件下出现的两种现象.
3.关于振幅的各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A.振幅是振子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
B.位移是矢量,振幅是标量,位移的大小等于振幅
C.振幅等于振子运动轨迹的长度
D.振幅越大,表示振动越强,周期越长
【答案】A
【解析】振幅是振子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它是表示振动强弱的物理量,振幅越大,振
动越强,但振幅的大小与周期无关.
4.如图所示,甲是一列横波在某一时刻的波动图像,乙是在x=6 m处的质点从该时刻开始计
时的振动图像,a、b是介质中两个质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这列波沿x轴的正方向传播
B.这列波的波速是2 m/s
C.b比a先回到平衡位置
D.a、b两质点的振幅都是10 cm
【答案】BC
【解析】
试题分析:从图中读出a、b两质点的振幅都是5 cm,选项D错误;此波的波长,T=4s,所以波速,选项B正确;由振动图线可知开始计时时即t=0时刻,x=6m处的质点
向上振动,所以波沿x轴负向传播,选项A错误;因为此时a点振动方向向下,b点振动方
向向上,所以b比a先回到平衡位置,选项C正确。
考点:简谐振动的规律和机械波的传播。
5.沿x轴正方向传播的一列简谐横波在t=0时刻的波形如图所示,M为介质中的一个质点,
该波的传播速度为40m/s,则t=s时:
A.质点M对平衡位置的位移一定为负值
B.质点M的速度方向与对平衡位置的位移方向相同
C.质点M的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一定相同
D.质点M的加速度方向与对平衡位置的位移方向相反
【答案】CD
【解析】
试题分析:,t=s时波传播1m,传播距离等于波长.此时,
A.质点M对平衡位置的位移一定为正值,A错误;
B.质点M的速度方向沿y轴负向,对平衡位置的位移方向为正,两者方向不相同,B错误;C.质点M的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一定相同,C正确;
D.质点M的加速度方向与对平衡位置的位移方向相反,D正确。
故选:CD。
考点: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横波的图象.
点评:由波动图象读出,求解周期,根据时间与周期的关系分析质点的振动情况,是常见的
问题,难度不大.
6.假如一辆汽车在静止时喇叭发出声音的频率是300Hz,在汽车向你驶来又擦身而过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当汽车向你驶来时,听到喇叭声音的频率等于300Hz
B 当汽车向你驶来时,听到喇叭声音的频率小于300Hz
C.当汽车和你擦身而过后,听到喇叭声音的频率大于300Hz
D.当汽车和你擦身而过后,听到喇叭声音的频率小于300Hz
【答案】D
【解析】根据多普勒效应规律,当汽车向你驶过来时,听到的喇叭声音的频率大于300Hz,AB错误,当汽车和你擦身而过后,听到的喇叭声音的频率小于300Hz。
7.光学镜头涂一层薄膜叫增透膜,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增透膜的作用是为减小光的反射损失, 增强透射光的强度
B 增透膜的厚度等于入射光在薄膜中波长的1/4
C 增透膜的厚度等于入射光在真空中波长的1/4
D 因为增透膜厚度一般选为适合绿光反射时相互抵消,红光、紫光的反射不能完全抵消, 所以涂有增透膜的镜头呈淡紫色
【答案】ACD
【解析】涂增透膜的目的是成像清晰,所以作用是减小光的反射损失, 增强透射光的强度,A 对;要求增透膜的厚度等于入射光在真空中波长的1/4,C对,B错;因为增透膜厚度一般选
为适合绿光反射时相互抵消,红光、紫光的反射不能完全抵消, 所以涂有增透膜的镜头呈淡紫色,D对。
8.一弹簧振子的振幅为A,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在T/4时间内,振子发生的位移一定是A,路程也是A
B.在T/4时间内,振子发生的位移可以是零,路程可以小于A
C.在T/2时间内,振子发生的位移一定是2A,路程一定是2A
D.在T时间内,振子发生的位移一定为零,路程一定是4A
【答案】BD
【解析】略
9.如图9所示,在一清澈平静的水池中竖着放置一根双色细棒,棒的上部分为绿色,下部分
为红色,上下两部分一样长。
在水面上,沿棒所在竖直线正上方(略偏一点)观察棒的长度,则()
A.红色部分比绿色部分长B.红色部分与绿色部分一样长
C.红色部分比绿色部分短D.不能判断两部分的长短关系
【答案】A
【解析】略
10.某地区地震波中的横波和纵波传播速率分别约为4km/s和9km/s.一种简易地震仪由竖直弹簧振子P和水平弹簧振子H组成(题20图).在一次地震中,震源地地震仪下方,观察到两振子相差5s开始振动,则
A.P先开始振动,震源距地震仪约36km
B.P先开始振动,震源距地震仪约25km
C.H先开始振动,震源距地震仪约36km
D.H先开始振动,震源距地震仪约25km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地震波有关的知识,本题为中等难度题目。
由于纵波的传播速度快些,所以纵波先到达地震仪处,所以P先开始振动。
设地震仪距震源为x,则有解得:
x=36km.
二、实验题
11.(1)(3分)细绳的一端在外力作用下从t =0时刻开始做简谐运动,激发出一列简谐横波。
在细绳上选取15个点,图中第一个图为t =0时刻各点所处的位置,图中第二个图为t =T/4时刻的波形图(T为波的周期)。
在图中第三个图中画出t =3T/4时刻的波形图。
(2)(3分)在利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把单摆从平衡位置拉开30°的摆角,并在释放摆球的同时开始计时
B.测量摆球通过最低点100次的时间t,则单摆周期为 t/100
C.用悬线的长度加摆球的直径作为摆长,代入单摆周期公式计算得到的重力加速度值偏大D.选择密度较小的摆球,测得的重力加速度值误差较小
【答案】
(2)(3分) C
【解析】(1)略(2)单摆运动的摆角小于等于5°,A错;测量摆球通过最低点100次的时
间t,则单摆周期为t/50,B错;选择密度较大的摆球,测得的重力加速度值误差较小,D错;
三、填空题
12.【物理选修3-4】(15分)
(1)(6分)如图(a)所示,细线的上端固定在铁架台上,下端系一个小钢球,做成一
个单摆.测量摆长l和摆的周期T,得到一组数据.改变摆长,再得到几组数据.从中可以
找出周期与摆长的关系.实验过程有两组同学分别用了图(b)(c)的两种不同方式悬挂
小钢球,你认为(选填“b”或“c”)悬挂方式较好.图(d)是某组同学根据实验数据画
出的图线,通过图线得到振动周期T与摆长l的函数关系式是.
【答案】 c;T=2
【解析】
试题分析:图b的悬挂方式在钢球摆动时的摆线长度会发生变化,而c图则不会变化,故c
图的悬挂方式较好;由图d可看出,T2与l是成正比的,且T2=l,即T=(2s/)l。
考点:单摆的周期与摆长的关系
13.如图所示,图甲为一列沿水平方向传播的简谐横波在t=0时的波形图,图乙是这列波中
质点P的振动图线,该波的传播速度为_______m/s;图甲中Q点(坐标为x=2.25 m处的点)的振动方程为________.
【答案】0.5 y=0.2cos (πt) cm
【解析】
试题分析:由甲图知波长等于1.0m,乙图知周期等于2s,所以传播速度;由图知,在t=0时刻,Q点处于波峰的位置,所以振动方程为y=0.2cos (πt) cm
考点:本题考查机械波、机械振动
14.如图所示为一列简谐波在t=O时刻的波形图线,已知当t=3s时质点P第一次到达波峰,那么该波频率为_____Hz,波速为______m/s,从该时刻起,质点N在4s内,经过的路程为
_______m.
【答案】0.25Hz,0.5m/s,8m
【解析】
试题分析:P点此时正向下振动,再经过,到达波峰,所以,故,频率,从图中可得,所以,N在4s内经过的路程为4A,即8m 考点:考查了横波图像
点评:从图像中得出波长,振动方向,根据公式计算波速是要求必备的能力
15.一列横波在向右传播过程中,a和b两个质点在某一时刻处于如图所示的位置,其中b在平衡位置,a在最大位移处,在波的传播方向上,a、b两质点相距35cm,且大于一个波长而小于两个波长,则该波波长可能为。
【答案】20cm或28cm
【解析】由题意可知ab两点相距,或者,即=35cm,所以波长可能为28cm,=35cm,所以波长也可能为20cm,
故答案为:20cm或28cm
16.弹簧振子以O点为平衡位置做简谐振动。
从O点开始计时,振子第一次到达M点用了4秒,又经过1秒第二次通过M点。
则振子第三次通过M点还要经过的时间可能是________s 或__________s。
【答案】5s或17s
【解析】略
四、计算题
17.如图所示,实线是某时刻的波形图像,虚线是0.2 s后的波形图.
(1)若波向左传播,求它的可能周期和最大周期.
(2)若波向右传播,求它的可能传播速度.
(3)若波速是45 m/s,求波的传播方向.
【答案】(1) s(n=0,1,2,3,…)0.27 s
(2)5(4n+1)m/s(n=0,1,2,3,…)(3)向右
【解析】(1)波向左传播,传播的时间为Δt=T+nT(n=0,1,2,…),所以T==4×s =s(n=0,1,2,3,…),最大周期为T
=s≈0.27 s.
m
(2)波向右传播Δt=+nT(n=0,1,2,3,…),
T=s(n=0,1,2,…),
而λ=4 m,
所以v==5(4n+1)m/s(n=0,1,2,…).
(3)若波速是45 m/s,设波向右传播,由v==5(4n+1)得45=5(4n+1),解得n=2.故假设成立,波向右传播.
或Δx=vΔt=45×0.2 m=9 m,因为λ=4 m,所以Δx=2λ+λ.由图像可知波向右传播.
18.某波源s发出一列简谐横波,波源s的振动图像如图所示。
在波的传播方向上有A、B两点,它们到s的距离分别为45m和55m。
测得A、B两点开始振动的时间间隔为1.0s。
由此可知
①波长λ= m。
②当B点离开平衡位置的位移为+6cm时,A点离开平衡位置的位移是 cm。
【答案】①20②-6
【解析】
试题分析:从图中可得AB相距半个波长,所以
因为AB相距半个波长,所以互为反相点,故B在波峰,则A在波谷,所以位移为-6cm
考点:考查了横波图像
点评:关键是知道当两个相距半个波长时,为反相点
19.(15分)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砝码A放置在质量为M的滑块B上,B与弹簧相连,它
们一起在光滑的水平面上作简谐运动,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砝码与滑块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要使砝码与滑块在振动过程中不发生相对运动,问最大振幅等于多少?(设最大静摩
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
【答案】μ(m + M)g / k
【解析】
试题分析:振幅是偏离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在最右端,两物体间的作用力为最大静摩擦力,A的加速度为μg,再以整体为研究对象,加速度与A的加速度相同,由弹簧弹力提供,则弹
簧弹力为μ(m + M)g,则弹簧伸长量为μ(m + M)g / k,即为振幅
考点:考查简谐振动
点评:难度较小,注意本题中两物体不发生相对运动的前提条件,在最大位移处整体加速度
最大,由牛顿定律求解
20.一棱镜的截面为直角三角形ABC,∠A=30°,直角边BC=a.棱镜材料的折射率为n=
.在此截面所在的平面内,一条光线以入射角i=60o的入射角按如图所示方向从AC边的中点D射入棱镜,求光线从棱镜内射出的点的位置(不考虑光线在棱镜的反射光
线).
【答案】出射点在AB边上离A点的位置
【解析】设折射角为r,由折射定律(2分)
得r=30°(1分)
光路图如图所示.设出射点为E,由几何关系可得:
∠AED =90°(2分)
即出射点在AB边上离A点的位置
五、简答题
21.(9分)如右图所示,两面平行的玻璃砖下表面涂有反射物质,一束与上表面成30入射的光线,在右端垂直标尺上形成了A、B两个光斑,A、B间距为4cm,已知玻璃砖的折射率为,画出形成两光斑的光路图,并求此玻璃砖的厚度d.
【答案】光路图如下
【解析】
试题分析:光路图如答案所示,注意在下表面反射上表面折射
光束入射角
根据折射率得
有几何关系得
且
解得
考点:光的折射反射
六、作图题
22.如图所示,入射光经平面镜反射后,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是30°,请根据光的反射定律画出入射光线,并标出入射角的读数。
【答案】如图所示.
【解析】
试题分析:经过入射点作出法线.因为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是30°,所以反射角为90°-30°=60°.根据反射角与入射角相等作出入射光线并标出入射角的度数.如图所示:
考点:考查了反射光路的画法
【名师点睛】根据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作出入射光线并标出入射角及其度数.注意法线要画成虚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