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2020版高三上学期语文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卷B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徽省2020版高三上学期语文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卷B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1题;共4分)
1. (4分) (2019高二上·虹口期中) 选择最恰当的一项填入下列语段的空缺处。

(1)真正的修养不追求任何具体的目的,一如所有为了自我完善而作出的努力,本身便有意义。

________________因此,真正的修养一如真正的体育,同时既是完成又是激励,随处都可到达终点却从不停数,永远都在半道上,都与宇宙共振,生存于永恒之中。

()
①对于“教养”也即精神和心灵的完善的追求
②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享受更多更大的幸福
③而是我们的自我的意识的増强和扩展
④并非是向某些狭隘目标的艰难跋涉
A . ①④②③
B . ①④③②
C . ①②④③
D . ②④③①
(2)下面是某班主任在班会课上的讲话,以下表达最得体的一项是()
A . 男生寝室昨晚熄灯后聊天,希望你们既往不咎,改正错误。

B . 本周艺术节大家群策群力取得年级第一好成绩,可喜可贺。

C . 小刘同学尽管早晨迟到,但原因是他帮助邻居,值得见谅。

D . 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有问题尽管提出,我定会鼎力相助。

二、句子默写 (共1题;共8分)
2. (8分) (2019高三上·房山开学考) 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1)人生中难免遇到风雨,在风雨面前,苏轼的心态很值得学习。

他曾在词中写道:“________,________,谁怕?。


(2)看到蓝天白云、黄叶满地的景象,范仲淹描绘道:“碧云天,黄叶地,________,________。


(3)王安石认为一个人要想实现高远的目标,需要具备很多因素,比如“志”“力”“物”。

所以只要“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就“________,________?”
(4)语文学习离不开平时的积累。

对于积累的重要性,可以借用古诗文中的名句来阐述:“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49分)
3. (18分) (2016高二上·鸡泽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记住北大有个叫王瑶的教授
钱理群
王瑶教授去世,我们弟子献了一副挽联:“魏晋风度,为人但有真性情;五四精神,传世岂无好文章。

”我们把先生看作是“魏晋风度”和“五四精神”的一个传人。

鲁迅对魏晋风度有个概括,就是“清峻、通脱”。

鲁迅也说:“我有时候很峻急,有时候很随便。

”因此可以说魏晋风度与鲁迅所代表的五四精神是相似的。

先生对他所生活的时代,对知识分子境遇的严峻的判断,也有鲁迅式的清醒、冷峻,敢于直面现实。

先生说他“出语多谐”,面对那个时代严酷的事实,他却用幽默的语言来表达,这表现了一种心态,即看穿、看透了一切以后的坦然自如。

先生这种危难中的坦然,给人的印象是难忘的。

他去世后,林庚曾撰文回忆他在文革时的表现:他们被打成“反动学术权威”,并且被勒令在公共场所扫地,以示“斯文扫地”。

林庚说我们都觉得非常窘迫、难堪,但王瑶却泰然处之,他“游刃有余,如入无人之地,穿过无数杂乱的脚下,就这么不急不慢地一路扫去”。

先生从来不给我们上课,第一次见面就打招呼说,你们平时没事不要来找我,一个星期只准去我家一次。

我们一般都是下午四点以后去跟他闲聊,想到什么就谈什么:政治、思想、文化、人生等等,很少谈学术。

他平时对我们放任不管,一入学开一个书单,你怎么读、怎么弄他通通不问。

其实这个放任不管,我倒觉得正是抓住了学术研究的特点。

学术研究是个人独立的自由的精神劳动,因此它从根底上就应该是散漫的。

散漫,并不是无所事事,一个真正的学者,一个有志于学术的学生,学术研究是他内在生命的需要,根本不需要督促,看起来他在闲荡,读闲书,其实总在思考。

看起来漫不经心,其实是潜入生命与学术的深处,进行自由无羁的探讨与创造。

这是不能管的,更不能乱管。

搞学术就是得无为而治,先生深谙无为而治的奥妙。

但关键时候,先生也会点醒你,一点就让你终生难忘。

在学术上,他只抓毕业论文,而且先要求学生提出两个论文选题,向他汇报设想,然后他给定一个题目,并点醒你做这个题目应该注意什么。

比如我当初毕业论文就准备了两个题目:一个写鲁迅的思维方式、心理结构、艺术世界;另一个是鲁迅和周作人发展道路的比较。

先生听了我的汇报以后说,你的第一个题目很有新意,但你自己还没有想清楚,短时间内也不容易想清楚,在不成熟、没有把握的情况下急于写成论文,会有很多漏洞,答辩时很可能通不过,反而糟蹋了这个题目,不如放起来,多酝酿几年以后再做,一做就把它做好。

于是就定了做“鲁迅和周作人发展道路的比较”这个题目。

更重要的,是先生给我们思想上的点醒,治学态度、人生道路上的启迪。

先生曾经找我谈话,告诫我“不要急于发表文章”。

他说:“我知道,你已经三十九岁了,你急于想在学术界出来,我很能理解你的心情。

但是,我劝你要沉住气,我们北大有个传统,叫做‘后发制人。

有的学者很年轻,很快就写出文章来,一举成名,但缺乏后劲,起点也就是终点,这是不足效法的。

北大的传统是强调厚积薄发,你别着急,沉沉稳稳地做学问,好好地下功夫,慢慢地出来,但一旦出来就一发不可收,有源源不断的后劲,这才是真本事。


我研究生毕业留校以后,先生又找我谈了一次话,使我终身受益。

他说:“你现在留校了,处于一个非常有利的地位,因为你在北大,这样,你的机会就非常多,但另一方面诱惑也非常多,你的头脑要清醒,要能抵挡住诱惑。

很多人会约你写稿,要你做这样那样的有种种好处的事,你自己得想清楚,哪些文章你可以写,哪些文章你不可以写,哪些事可以做,哪些事不可以做,你要心里有数,要学会拒绝,不然的话,在各种诱惑面前,你会晕头转向,看来什么都做了,什么都得了,名声也很大,但最后算总账,你把最主要的,你真正追求的东西丢了,你会发现你实际上是一事无成,那时候就晚了,那才是真正的悲剧。


现在仔细想想,先生的师训其实都是一个意思,概括地说就是“沉潜”二字。

要沉得住,潜下来,沉潜于学术的深处,生命的深处:这是做学问与做人的大境界。

而急功近利,浮躁虚华,是做学问、做人的大敌。

我回顾自己的学术生涯,唯一可取之处,也是可以告慰先生的,就是我一直牢记师训,并身体力行。

我从1960年大学毕业就雄心勃勃想做一个学者,直到1985年,才开始发出自己的独立的声音。

可以说做了二十五年的准备,练了二十五年的内功,我的治学之路、人生之路就是这么走过来的,很艰苦,但也很充实,没有虚度。

(节选自2011年11月5日《文汇报》)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 . 王瑶教授曾被打成反动学术权威,被勒令在公共场所扫地,但他却坦然处之,一点也不觉得窘迫难堪,这种危难中的坦然自如令人感叹。

B . 王瑶教授认为那些一举成名之后就缺乏后劲的年轻学者没有真本事,他批评已经三十九岁的钱理群急功近
利,急于出名,违背了北大厚积薄发的传统。

C . 作者当初写毕业论文时,本来准备了两个跟鲁迅有关的题目,但王瑶教授听完他的汇报后,否定了前一个题目,建议他做“鲁迅和周作人发展道路的比较”这个题目。

D . 钱理群是王瑶教授的学生,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所取得的成就,侧面描写了王瑶对自己一生的深远影响,更显得真实可信。

E . 本文追忆了王瑶教授峻急通脱的精神气质和独特的教学方式,在经济繁荣和变革的年代,面对着种种利益和诱惑,记住王瑶教授是很有意义的。

(2)王瑶教授的弟子为什么把他看作是“魏晋风度”和“五四精神”的一个传人?请简要分析。

(3)王瑶教授指导学生的方法很特别,文本中有哪些体现?请简要概括。

(4)作者把王瑶教授的师训概括为“沉潜”二字,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沉潜”作用的理解。

4. (20分)(2018·浙江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习惯
刘国芳
老人挑一担莴笋上街去卖,老人早上四点出门,天蒙蒙亮的时候,老人到街上了。

路上落了雨,老人身上淋湿了,天还凉,老人在风中冷得发抖。

有人上街买菜,看见老人在发抖,就说:“落雨就不要出来呀。


老人说:“不要紧。


买菜的又问:“莴笋几多钱一斤?”
老人说:“五角。


买菜的没讨价还价,称了三棵,把钱給老人时,买菜的又说:“你这是何苦呢,五角钱一斤的莴笋,你这一担总共也卖不了几个钱,淋病了划不来。


老人说:“劳惯了,不要紧。


买菜的不再说了,走了。

天完全亮了,街上人也多了。

一个孩子跟着大人过来买菜,孩子也看见老人在寒风中冷得发抖,孩子于是跟大人说:“我们买莴笋吧?”
大人说“你不是不喜欢吃莴笋吗?”
孩子说,“你看那老奶奶,一身都湿了,我们买了她的莴笋让地早点回家。


大人听从了孩子,过去问着老人说:“莴笋几多钱一斤?”
老人说:“五角。


大人和孩子也没还价,拿了几棵给老人称,老人称着时,孩子问着老人说:“奶奶,你冷吗?”
老人说:“不冷。


孩子说:“下雨就不要出来呀?”
老人说:“不要紧。


孩子和大人走开后,孩子跟大人说:“我觉得这奶奶好可怜。


孩子说着时,到处看,忽然,孩子发现街两边除了一些菜贩子外,卖菜的全是一些老人。

孩子惊讶于自己的发现,孩子说:“妈妈,街两边卖菜的怎么全是老人呀?”
大人说:“现在乡下年轻人都不愿作田,只有老人作田。


孩子说:“为什么只有老人作田?”
大人说:“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


孩子说:“所以,这上街卖菜的都是老人。


大人点头。

卖菜的老人还在那儿,一个人过来买莴笋,又一个人过来买莴笋,他们都看见老人淋得一身,看见老人冷得发料,瑟瑟发抖,如同一头孤独地站在寒风中的老牛。

他们就很同情老人了,他们说:“落雨就不要出来呀,一担莴笋又卖不了几个钱。


老人说:“习惯了,不出来倒不晓得做什么?”
买菜的就不作声,买了莴笋走人。

很快,老人挑来的莴笋卖完了,老人挑了空担子往回走。

街边有人卖包子,老人摸摸索索掏出一块钱买了两个包子,然后边吃边往回走。

半路上又落起雨来,老人到屋檐下躲雨,躲着时,一辆汽车停在老人跟前。

随后,车上走下来一个人,这人跟老人说:“娘呀,你怎么又出来了,跟你说了多少次了,别出来卖菜,你怎么不听?”
明显,这人是老人的儿子,老人回答儿子说:“不出来卖菜,你叫我做什么?”
老人的儿子说:“淋病了怎么办?”
老人说:“哪那么容易生病。


老人的儿子让老人上车,老人不上,老人说:“过一会就不下了,你走吧,我不习惯坐车,我喜欢走,我还是走回去。


老人的儿子抬头看看天,雨小了,老人的儿子便摇摇头,开车走了。

儿子把车开走后不久,老人也往家里去。

半个小时或一个小时后,老人到家了。

一到家,老人便放下担子,然后往地里去。

落了雨,地里的菜青翠碧绿,面对一地的青青翠翠,老人笑靥如花……
(本文有删改)
(1)概括本篇小说的语言特点。

(2)本篇小说在故事情节的叙述上有何特点?请简要分析。

(3)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4)小说以“习惯”为题在文中有什么意蕴?请你谈谈对此的理解与思考。

5. (11分) (2018高一上·吉林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辛弃疾,字幼安,齐之历城人。

少师蔡伯坚,与党怀英同学,号辛、党。

始筮仕,决以蓍① ,怀英遇《坎》,因留事金,弃疾得《离》② ,遂决意南归。

耿京聚兵山东,称天平节度使,节制山东、河北忠义军马,弃疾为掌书记,即劝京决策南向。

僧义端者,
喜谈兵,弃疾间与之游。

及在京军中,义端亦聚众千余,说下之,使隶京。

义端一夕窃印以逃,京大怒,欲杀弃疾。

弃疾曰:“丐我三日期,不获,就死未晚。

”揣僧必以虚实奔告金帅,急追获之。

义端曰:“我识君真相,乃青兕③也,力能杀人,幸勿杀我。

”弃疾斩其首归报,京益壮之。

绍兴三十二年,京令弃疾奉表归宋,高宗劳师建康,召见,嘉纳之,授承务郎、天平节度掌书记,并以节使印告召京。

会张安国、邵进已杀京降金,弃疾还至海州,与众谋曰:“我缘主帅来归朝,不期事变,何以复命?”乃约统制王世隆及忠义人马全福等径趋金营,安国方与金将酣饮,即众中缚之以归,金将追之不及。

献俘行在,斩安国于市。

乾道六年,孝宗召对延和殿。

时虞允文当国,帝锐意恢复,弃疾因论南北形势及三国、晋、汉人才,持论劲直,不为迎合。

作《美芹十论》献于朝,言逆顺之理,消长之势,技之长短,地之要害,甚备。

以讲和方定,议不行。

辟江东安抚司参议官,留守叶衡雅重之,衡入相,力荐弃疾慷慨有大略。

召见。

寻知潭州兼湖南安抚。

盗连起湖湘,弃疾悉讨平之。

遂奏疏曰:“今朝廷清明,比年李金、赖文政、陈子明、陈峒相继窃发,皆能一呼啸聚千百,杀掠吏民,死且不顾,至烦大兵翦灭。

田野之民,郡以聚敛害之,县以科率害之,吏以乞取害之,豪民以兼并害之,盗贼以剽夺害之,民不为盗,去将安之?夫民为国本而贪吏迫使为盗欲望陛下深思致盗之由讲求弭盗之术无徒恃平盗之兵”诏奖谕之。

(选自《宋史·辛弃疾传》,有删改)
【注】①蓍(shī):一种草,古人用来占卜。

②坎、离:均为卦名。

③青兕(sì):传说为太上老君的坐骑。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 夫民为国/本而贪/吏迫使为盗/欲望陛下深思致盗之由/讲求弭盗之术/无徒恃平盗之兵
B . 夫民为国本/而贪吏迫使为盗/欲望陛下深思致盗之由/讲求弭盗之术/无徒恃平盗之兵
C . 夫民/为国本而贪/吏迫使为盗/欲望陛下深思/致盗之由讲求弭盗之术/无徒恃平盗之兵
D . 夫民为国本/而贪吏迫使为盗/欲望陛下深思/致盗之由/讲求弭盗之术无/徒恃平盗之兵
(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节度使,唐朝为了巩固边防而设置的一种类似军区的单位,长官称“节度使”。

B . 掌书记,全名为节度掌书记,类似记室参军,为掌管一路军政、民政的机要秘书。

C . 行在,皇帝所在的地方。

行同音行营,指皇帝出巡临时建立的住所,又名御营。

D . 美芹十论中的“美芹”是敬辞,古人对别人的上书、建议,称“芹献”。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辛弃疾年轻时师从蔡伯坚,与党怀英一起学习,他曾经占卜自己的仕途,自己得《离》卦,于是决定南归。

B . 偷窃耿京大印而逃的义端,是在辛弃疾劝说下才投靠耿京的,所以耿京迁怒于辛弃疾,辛弃疾斩其首归报,耿京的队伍就更加壮大了。

C . 辛弃疾写《美芹十论》的起因是孝宗帝在恢复中原的问题上态度坚决,但因为朝廷与金讲和刚成定局,所以他的建议不被实行。

D . 盗贼连起,辛弃疾在全部铲平了盗匪之后,上书朝廷,分析盗贼起因,因此受到了皇帝的褒奖。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我缘主帅来归朝,不期事变,何以复命?
②弃疾因论南北形势及三国、晋、汉人才,持论劲直,不为迎合。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7分)
6. (7分) (2019高三上·西安月考)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将进酒·城下路
贺铸
城下路,凄风露,今人犁田古人墓。

岸头沙,带蒹葭,漫漫昔时流水今人家。

黄埃赤日长安道,倦客无浆①马无草。

开函关,掩函关,千古如何不见一人闲?
六国扰,三秦扫② ,初谓商山遗四老③。

驰单车,致缄书,裂荷焚芰④接武曳长裾⑤。

高流⑥端得酒中趣,深入醉乡安稳处。

生忘形,死忘名,谁论二豪⑦初不数刘伶?
【注释】①浆:茶水。

②六国:指秦末趁乱复起的齐、楚、燕、韩,赵、魏。

三秦扫:指刘邦灭项羽,建立汉朝。

③商山遗四老:又称“商山四皓”。

西汉初立,他们四人隐居商山,不为汉臣,后来在名相张良的劝说下,入世辅佐太子刘盈。

④“裂荷焚芰”,是指四皓应聘出山自毁高洁。

⑤接武:犹言接踵。

武:足迹。

曳长裙:指依附
于王侯权贵。

⑥高流:这里指好饮酒的高洁名士。

⑦“二豪”:指贵介公子、缙绅处士。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 本词起句写景,描绘了凄风冷露之中古人坟墓成耕田之景,写出了历史的沧桑巨变和词人的黍离之悲。

B . 函谷关时平则开,时乱则闭,对于这一现象词人用“开函关,掩函关”代指朝代的更替,写出了时间的悠长。

C . “裂荷焚芰接武曳长裾”这一句是对商山遗四老的细节描写,展现了他们表面恬淡,实则热衷权势的丑态。

D . 本词虽怀古伤今,但所咏史事、人物的时间跨度很大,表现的是一种在古代社会中带有普遍性的历史现象。

(2)这首诗表现了作者哪些感情?请简要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
7. (11分) (2019高三上·大理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孙居相,字伯辅,沁水人。

万历二十年进士。

除恩县知县。

征授南京御史。

负气敢言。

尝疏陈时政,谓:“今内自宰执外至郡守县令无一人得尽其职政事日废天变人怨纵珠玉金宝亘地弥天何救危乱”帝不省。

诚意伯刘世延屡犯重辟,废为庶人,锢原籍。

不奉诏,久居南京,益不法。

居相疏发其奸,并及南京勋臣子弟暴横状。

税使杨荣激变云南,守太和山中官黄勋嗾道士殴辱知府,居相皆极论其罪。

时中外多缺官,居相兼摄七差,事皆办治。

大学士沈一贯数被人言,居相力诋其奸贪植党,一贯乃去,居相亦夺禄一年。

连遭内外艰。

服阕,起官,出巡漕运,还发汤宾尹、韩敬科场事。

廷议当褫官,其党为营护,旨下法司覆勘。

居相复发敬通贿状,敬遂不振。

居相再疏劾尚书赵焕,焕引退。

及郑继之代焕,复以私意出宋槃、潘之祥于外,居相亦据法力争。

当是时,朋党势成。

言路不肖者率附吏部,以驱除异己,势张甚。

居相挺身与抗,气不少沮至四十五年,以年例出居相江西参政,引疾不就。

天启改元,起光禄少卿。

改太仆,擢右佥都御史,巡抚陕西。

四年春,召拜兵部右侍郎其冬,魏忠贤盗柄,复引疾归。

崇祯元年,起户部右侍郎,寻改吏部,进左侍郎,以户部尚书总督仓场。

转漕多雇民舟,民惫甚,以居相言获苏。

高平知县乔淳贪虐,为给事中杨时化所劾,坐赃二万有奇。

淳家京师,乞移法司覆讯。

时化方忧居,通书居相,报书有“国事日非,邪氛益恶”语,为侦事者所得,闻于朝。

帝大怒,下居相狱,谪戍边。

七年,卒于戍所。

(节选自《明史·孙居相传》)
(1)下列对文中划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 今内自宰执/外至郡守/县令无一人得尽其职/政事日废/天变人怨/纵珠玉金宝亘地弥天/何救危乱/
B . 今内自宰执/外至郡守县令/无一人得尽其职/政事日废/天变人怨/纵珠玉金宝/亘地弥天何救危乱/
C . 今内自宰/执外至郡守/县令无一人得尽其职/政事日废/天变人怨/纵珠玉金宝亘地/弥天何救危乱/
D . 今内自宰执/外至郡守县令/无一人得尽其职/政事日废/天变人怨/纵珠玉金宝亘地弥天/何救危乱/
(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疏,是专门的一种文体,主要指臣民给君主上呈的关于议论朝政的呈文。

如贾谊的《陈政事疏》、《论积贮疏》。

B . 内外艰,丁内艰就是父亲死了守制。

丁外艰就是母亲死了守制。

古人在父母去世后要守丧,断绝一切娱乐活动。

C . 党,即朋党、党羽。

是指集团或派别,多为争夺权力、排斥异己互相勾结而成在明朝晚期,朋党制度尤其活跃。

D . 法司,官署名,是古代掌司法刑狱的官署。

《魏书·甄琛传》就有记载:“复仍踵前来之失者,付法司科罪”。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孙居相为人正直,敢于直言。

他曾经上疏发表对时事的看法。

直言当今朝廷无人尽职尽责,可是皇帝并没有听取他的建议。

B . 孙居相执政严厉,不留情面。

他上疏揭发诚意伯刘世延、税使杨荣、官员黄勋的罪过。

他还揭发南京功勋子弟暴虐蛮横的情况。

C . 孙居相洁身自爱,不畏权贵。

天启四年冬天,魏忠贤夺取权柄后,任命他出京担任江西参政。

他声称身体患病,没有就任。

D . 孙居相体恤百姓,为民说话。

朝廷漕运大多雇佣百姓的船只,百姓深感疲惫。

因为孙居相替他们说话,使
得百姓的状况得以缓解。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当是时,朋党势成,言路不肖者率附吏部,以驱除异己,势张甚。

②高平知县乔淳贪虐,为给事中杨时化所劾,坐赃二万有奇。

六、材料作文 (共1题;共5分)
8. (5分) (2018高三下·扬州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一些人在黑夜里打手电筒,他们不是谦卑地把光打到远处,照亮道路、田野与山峦,让你自己判断该往哪儿走,而是对着你的眼睛照射,告诉你这就是你需要的一切光明。

那一刻在你眼中,除了他们手电里射出的光亮外,你什么也看不见。

这种现象称之为“在光明中失明”。

要求: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②自选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

③不少于800字。

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共1题;共4分)
1-1、
1-2、
二、句子默写 (共1题;共8分)
2-1、
2-2、
2-3、
2-4、
三、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49分)
3-1、
3-2、
3-3、
3-4、
4-1、
4-2、
4-3、
4-4、
5-1、
5-2、
5-3、
5-4、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7分)
6-1、
6-2、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
7-1、
7-2、
7-3、
7-4、
六、材料作文 (共1题;共5分)
8-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