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颈躯干肌ppt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7
三、颈深肌
(二)内侧群
内侧群在脊柱颈段的前方, 有头长肌和颈长肌等, 合称椎前肌。
椎前肌收缩能屈头、屈颈。 前斜角肌
锁骨
后斜角肌 中斜角肌
斜角肌间隙
第1肋
颈深肌群作用:一侧肌收缩,使颈侧屈;
两侧肌同时收缩可上提第l、2肋助深吸气。
如肋骨固定,则可使颈前屈。
18
第四节 躯干肌 一、背肌 (一)背浅肌
柱靠拢,上部肌束可上 提肩胛骨,下部肌束使 肩胛骨下降。
如果肩胛骨固定,一 侧肌收缩使颈向同侧屈、 脸转向对侧,两侧同时 收缩可使头后仰。该肌 瘫痪时,产生“塌肩”。
20
健 美 从 此 刻 开 始
21
第四节 躯干肌 一、背肌 (一)背浅肌
浅层:2.背阔肌 为全身最大的扁肌
位于背的下半部及胸的后外侧 起自下6个胸椎的棘突、全部腰椎 的棘突、骶正中嵴及髂嵴后部等处, 肌束向外上方集中,经肱骨的内侧至 其前方,以扁腱止于肱骨小结节嵴。
向上止于口角。
胸锁乳突肌
作用:拉口角向下,并使颈部皮肤出
现皱折
颈阔肌
9
一、颈浅肌及颈外侧肌
(二) 胸锁乳突肌
位置: 斜位于颈部两侧,大 部分被颈阔肌覆盖,以两头分 别起自胸骨柄前面和锁骨的胸 骨端,斜向后上方,止于颞骨 乳突。
两侧收缩使头后仰,一侧 收缩使头向同侧倾斜,脸转向 对侧。
胸锁乳突肌
10
作用双侧收缩上提下颌骨,
单侧收缩下颌骨向对侧运动。
由于闭口肌的力量大于张口肌的力量,所以,下颌关节
的自然姿势是闭口。当肌肉痉挛或下颌神经受刺激时,表
现为牙关紧闭或张口困难。
5
6
第三节 颈肌
一、颈浅肌及颈外侧肌
(一)颈阔肌 位于颈部浅筋膜中,薄而宽阔,属
于表情肌。
起自胸大肌和三角肌表面的筋膜,
对维持人体直立姿势起重要作用
竖脊肌 (骶棘肌)
为背肌中最长、最大的肌, 纵列于躯干的背面、脊柱两 侧的沟内,起自骶骨背面和 髂嵴的后部,向上分出三群 肌束,沿途止于椎骨和肋骨, 向上可到达颞骨乳突。
作用:使脊柱后伸和仰头, 一侧收缩使脊上肢肌
位于胸壁的前面及侧面浅层, 为阔肌,止于上肢带骨或肱骨
在腹外斜肌深面。起始于 胸腰筋膜、髂嵴和腹股沟 韧带的外侧1/2,肌束呈扇 形,即后部肌束几乎垂直 上升止于下位3个肋骨, 大部分肌束向前上方延为 腱膜,在腹直肌外侧缘分 为前、后两层包裹腹直肌, 参与构成腹直肌鞘的前层 及后层,在腹正中线终于 白线。
腹股沟镰腹内斜肌下部 起于腹股沟韧带的肌束行 向前下,越过精索前面, 延为腱膜,与腹横肌的腱 膜会合形成腹股沟镰
1.胸大肌
位置表浅,宽而厚,呈扇形, 覆盖胸廓前壁的大部,
起自锁骨的内侧半、胸骨和 第1~6肋软骨等处,各部肌 束聚合向外,止于肱骨大结节嵴。
作用:使肩关节内收、旋内和
前屈
27
胸大肌 胸小肌
(一)胸上肢肌
2.胸小肌 位于胸大肌深
面,呈三角形,起自第3~5 肋骨,止于肩胛骨的喙突。 作用:拉肩胛骨向前下方。 当肩胛骨固定时,可上提肋 以助吸气。
13
二、颈前肌
(二)舌骨下肌群
舌骨下肌群位于颈前部,在舌骨 下方正中线的两侧,居喉、气管、 甲状腺的前方,每侧有4块肌
层:1.胸骨舌骨肌
在颈部正中线的两侧。
2.肩胛舌骨肌
在胸骨舌骨肌的外侧。
层:3.胸骨甲状肌
在胸骨舌骨肌深面。
4.甲状舌骨肌
在胸骨甲状肌的上方, 被胸骨舌骨肌遮盖。 作用:下降舌骨和喉,甲状舌骨肌 在吞咽时可提喉使之靠近舌骨。
34
腹外斜肌 腹内斜肌 腹股沟韧带 腹股沟 管浅(皮 下)环
腹外斜肌 腹内斜肌
腹股沟镰
提睾肌
1、腹外斜肌
位于腹前外侧部的浅层 起点:下8根肋骨的外面 止点:腹白线
腹股沟韧带 腹外斜肌腱膜的下缘卷曲增厚连于 髂前上嵴与耻骨结节之间。
腔隙韧带(陷窝韧带)
腹股沟管浅(皮下)环
腹 外 斜 肌
35
2.腹内斜肌
1.肋间外肌 起自肋骨下缘,肌束斜向前下, 止于下一肋骨的上缘,
作用:提肋,使胸廓纵径及 横径皆扩大,以助吸气。
2.肋间内肌、肋间最内肌 均位于肋间外肌的深面, 起自下位肋骨的上缘, 止于上位肋骨的下缘。 作用:降肋助呼气。
30
肋间外肌
肋间内肌 肋间最内肌
胸横肌
三、膈 胸骨部、肋部、腰部肌纤维向中央移行于中心腱
腹外斜肌
4.腹直肌
位于腹前壁正中线的两旁,居 腹直肌鞘中,上宽下窄,起自耻 骨联合和耻骨嵴,肌束向上止于 胸骨剑突和第5~7肋软骨的前面。
37
腹直肌鞘 (后层) 腹横肌 腹内斜肌 腱划 弓状线
腹直肌
白线
2、 腹内斜肌 在腹外斜肌深面 起点:胸腰筋膜、髂嵴、腹股沟
韧带外侧半 止点:腹白线
3、腹横肌 在腹内斜肌深面 起点:下6位肋骨的内侧面、
2
第二节 头肌
按功能分两群: 面肌、咀嚼肌
一、面 肌(表情肌)
(一)颅顶肌 •枕额肌 帽状腱膜 枕额肌额腹 枕额肌枕腹
(二)眼轮匝肌 (三)口周围肌
颊肌 口轮匝肌
(四)鼻肌
3
枕额肌枕腹
帽状腱膜 枕额肌额腹
眼轮匝肌
口轮匝肌 胸锁乳突肌 咬肌 颊肌
二、咀嚼肌
(一)咬肌
起自颧弓,向后下止于 下颌角。
作用是上提下颌骨。
主动脉裂孔
食管裂孔 腰肋三角
31
腹部脏器若经上的三角区突入胸腔则称为膈疝
三、膈
作用:膈为主要的呼
吸肌,收缩时,膈穹 窿下降,胸腔容积扩 大,以助吸气;松弛 时,膈穹窿上升恢复 原位,胸腔容积减小, 以助呼气。膈与腹肌 同时收缩,则能增加 腹压,协助排便、呕 吐、咳嗽、喷嚏及分 娩等活动。
32
吸气时膈的运动方向
14
胸骨舌骨肌
15
甲状舌骨肌
16
三、颈深肌 颈深肌可分成内、外侧两群。
(一)外侧群
位于脊柱颈段的两侧。由 前向后依次分为: 前、中、后斜角肌 均起自 于颈椎横突
斜角肌间隙 前、中斜角肌与第1肋之 间的空隙,有锁骨下动 脉和臂丛通过。
前斜角肌
锁骨
后斜角肌 中斜角肌
斜角肌间隙
第1肋
作用:当胸廓固定时,双侧收缩可使颈前屈,一 侧收缩可使颈向同侧屈,颈椎固定时可上提肋, 助深吸气。
39
(二)后群
腰方肌 位于腹后壁,在脊柱两侧, 其内侧有腰大肌
起自髂嵴的后部,向上止于第12 肋和第1~4腰椎横突。
作用:下降和固定第12肋,并 使脊柱侧屈。
40
腹外斜肌
腹内斜肌
腹股沟 韧带
腹股沟 管浅(皮 下)环
总结
• 重点: 胸背:斜方肌、背阔肌、竖脊肌 膈 腹肌:腹直肌、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腹横肌 腹直肌鞘、白线、腹股沟管、
斜方肌
位于项部两侧、斜方肌的深面, 起自上4个颈椎的横突,止于肩胛 骨的上角。
作用:上提肩胛骨,并使肩
胛骨下角转向内
背阔肌
4.菱形肌
位于斜方肌的深面,为菱形的扁肌,起自第6、7颈椎和 第1~4胸椎的棘突,纤维行向下外,止于肩胛骨的内侧缘。 作用:牵引肩胛骨向内上并向脊柱靠拢。
25
(二)背深肌:背深肌在脊柱两侧排列,
作用:使肱骨内收、旋内和后伸。 当上肢上举固定时,可引体向上。
22
健 美 从 此 刻 开 始
23
背阔肌移植:突破面部软组织动态整形难关 临床上常利用背阔肌制作成肌皮瓣或肌瓣修复大面积缺 损,或用于心肌成形术,此时不会对正常功能产生严重影响。
24
第四节 躯干肌 一、背肌
深层: 3.肩胛提肌
肩胛提肌 菱形肌
颈阔肌
二、颈前肌 (一)舌骨上肌群
位于舌骨与下颌骨和颅骨之间, 参与组成口腔底
1.二腹肌 前腹起自下颌骨二腹肌
窝,斜向后下方;后腹起自乳突内侧, 斜向前下;
2.下颌舌骨肌二腹肌前腹
深部的三角形扁肌,起自下颌骨, 止于舌骨,与对侧下颌舌骨肌 会合于正中线,组成口腔底。
3.茎突舌骨肌居二腹肌后腹之
前上并与之伴行,起自茎突, 止于舌骨。
(二) 颞肌 起至颞窝,通过颧弓的深面 止于下颌骨的冠突。
作用是上提下颌骨
4
颞肌
翼外肌 翼内肌 咬肌
二、咀嚼肌
(三)翼内肌
位于下颌支内侧面, 起自蝶骨翼突,
止于下颌角内侧面。 作用是双侧收缩下颌骨向前,
协助张口; 单侧收缩下颌骨向对侧运动
颞肌
翼外肌 翼内肌
(四) 翼外肌 位于颞下窝,
咬肌
起自蝶骨大翼和翼突,止于下颌颈。
颈肌:胸锁乳突肌、斜角肌间隙
41
28
(一)胸上肢肌
3.前锯肌 为宽大的扁肌,位于
胸廓侧壁,以数个肌齿起自上8个 或9个肋骨,肌束斜向后上内,经 肩胛骨的前方,止于肩胛骨内侧缘 和下角 作用:拉肩胛骨向前和紧贴胸廓, 下部肌束使肩胛骨下角旋外,助臂 上举,当肩胛骨固定时,可上提肋 骨助深吸气。
损伤时产生“翼状肩”。
29
(二)胸固有肌
4.颏舌骨肌在下颌舌骨肌深面,
起自颏棘,止于舌骨。
11
下颌舌骨肌 二腹肌前腹
12
二腹肌后腹 茎突舌骨肌
二腹肌中间腱
二、颈前肌 (一)舌骨上肌群
作用:当舌骨固定时, 下颌舌骨肌、颏舌骨肌和 二腹肌前腹均能拉下颌骨 向下而张口。吞咽时,下 颌骨固定,舌骨上肌群收 缩上提舌骨,使舌升高, 推挤食团入咽,并关闭咽 峡。
1
《人体解剖学》教学大纲 8
• 了解面肌的配布及功能、咀嚼肌的位置 及功能,了解颈肌的层次、分群。掌握胸 锁乳突肌的起止、功能和斜角肌间隙的 意义。
• 掌握斜方肌、背阔肌、竖脊肌的位置、 形态和功能。熟悉胸上肢肌、胸固有肌 的位置、层次和功能。掌握膈肌的位置、 形态和运动。掌握腹前外侧群肌的层次、 结构特点和功能,熟悉腹直肌鞘、腹股 沟管的组成。
33
四、腹 肌
位于胸廓与骨盆之间, 参与腹壁的组成。 (一) 前外侧群
1.腹外斜肌为宽阔扁肌, 位于腹前外侧部的浅层,
腹股沟韧带:腹外斜肌腱膜 的下缘卷曲增厚连于髂前上 棘与耻骨结节之间。
在耻骨结节外上方, 腱膜形成三角形的裂孔, 为腹股沟管浅(皮下)环。 男性有精索通过,女性有 子宫圆韧带通过。
36
腹外斜肌 腹内斜肌 腹股沟韧带 腹股沟 管浅(皮 下)环
腹外斜肌 腹内斜肌
腹股沟镰
提睾肌
3.腹横肌
在腹内斜肌深面,起自下6 个肋软骨的内面、胸腰筋膜、 髂嵴和腹股沟韧带的外侧1/3, 肌束横行向前延为腱膜,腱 膜越过腹直肌后面参与组成 腹直肌鞘后层,止于白线。 腹横肌最下部的肌束和腱膜 下缘的内侧部分分别参与构 成提睾肌和腹股沟镰。
肩胛提肌
分为两层,均起自脊柱的不同部位, 菱形肌 止于上肢带骨或自由上肢骨。
浅层: 1.斜方肌
位于项部和背上部的浅层, 为三角形的扁肌,左右两侧合 在一起呈斜方形。
起自上项线、枕外隆凸、 项韧带、第7颈椎和全部胸椎 的棘突。止于锁骨的外侧1/3 部分、肩峰和肩胛冈。
19
斜方肌 背阔肌
1.斜方肌
作用:使肩胛骨向脊
胸腰筋膜、髂嵴、腹股沟韧带外1/3 止点:腹白线
腹 内 斜
腹 横 肌
肌
提睾肌
38
(一) 前外侧群
腹前外侧群肌的作用:三 块扁肌肌纤维互相交错, 结构如三合板,薄而坚韧, 与腹直肌共同形成牢固而 有弹性的腹壁,保护腹腔 脏器,维持腹内压。腹内 压对腹腔脏器位置的固定 有重要意义,若这些肌张 力减弱时,可使腹腔脏器 下垂。当腹肌收缩时,可 增加腹内压以完成排便、 分娩、呕吐和咳嗽等生理 功能;能使脊柱前屈、侧 屈与旋转,还可降肋助呼 气。
膈的肌纤维起自胸廓下口的周缘和 胸肋三角
腰椎前面,可分为三部: 胸骨部起自剑突后面;
腔静脉孔
肋部起自下6对肋骨和肋软骨;
腰部以左、右两个膈脚起自
上2~3个腰椎。
膈 中心腱
三个裂孔
腰肋三角
•主动脉裂孔 T12 主动脉和胸导管通过 •食管裂孔 T10 食管和迷走神经通过 •腔静脉孔 T 8 下腔静脉通过
三、颈深肌
(二)内侧群
内侧群在脊柱颈段的前方, 有头长肌和颈长肌等, 合称椎前肌。
椎前肌收缩能屈头、屈颈。 前斜角肌
锁骨
后斜角肌 中斜角肌
斜角肌间隙
第1肋
颈深肌群作用:一侧肌收缩,使颈侧屈;
两侧肌同时收缩可上提第l、2肋助深吸气。
如肋骨固定,则可使颈前屈。
18
第四节 躯干肌 一、背肌 (一)背浅肌
柱靠拢,上部肌束可上 提肩胛骨,下部肌束使 肩胛骨下降。
如果肩胛骨固定,一 侧肌收缩使颈向同侧屈、 脸转向对侧,两侧同时 收缩可使头后仰。该肌 瘫痪时,产生“塌肩”。
20
健 美 从 此 刻 开 始
21
第四节 躯干肌 一、背肌 (一)背浅肌
浅层:2.背阔肌 为全身最大的扁肌
位于背的下半部及胸的后外侧 起自下6个胸椎的棘突、全部腰椎 的棘突、骶正中嵴及髂嵴后部等处, 肌束向外上方集中,经肱骨的内侧至 其前方,以扁腱止于肱骨小结节嵴。
向上止于口角。
胸锁乳突肌
作用:拉口角向下,并使颈部皮肤出
现皱折
颈阔肌
9
一、颈浅肌及颈外侧肌
(二) 胸锁乳突肌
位置: 斜位于颈部两侧,大 部分被颈阔肌覆盖,以两头分 别起自胸骨柄前面和锁骨的胸 骨端,斜向后上方,止于颞骨 乳突。
两侧收缩使头后仰,一侧 收缩使头向同侧倾斜,脸转向 对侧。
胸锁乳突肌
10
作用双侧收缩上提下颌骨,
单侧收缩下颌骨向对侧运动。
由于闭口肌的力量大于张口肌的力量,所以,下颌关节
的自然姿势是闭口。当肌肉痉挛或下颌神经受刺激时,表
现为牙关紧闭或张口困难。
5
6
第三节 颈肌
一、颈浅肌及颈外侧肌
(一)颈阔肌 位于颈部浅筋膜中,薄而宽阔,属
于表情肌。
起自胸大肌和三角肌表面的筋膜,
对维持人体直立姿势起重要作用
竖脊肌 (骶棘肌)
为背肌中最长、最大的肌, 纵列于躯干的背面、脊柱两 侧的沟内,起自骶骨背面和 髂嵴的后部,向上分出三群 肌束,沿途止于椎骨和肋骨, 向上可到达颞骨乳突。
作用:使脊柱后伸和仰头, 一侧收缩使脊上肢肌
位于胸壁的前面及侧面浅层, 为阔肌,止于上肢带骨或肱骨
在腹外斜肌深面。起始于 胸腰筋膜、髂嵴和腹股沟 韧带的外侧1/2,肌束呈扇 形,即后部肌束几乎垂直 上升止于下位3个肋骨, 大部分肌束向前上方延为 腱膜,在腹直肌外侧缘分 为前、后两层包裹腹直肌, 参与构成腹直肌鞘的前层 及后层,在腹正中线终于 白线。
腹股沟镰腹内斜肌下部 起于腹股沟韧带的肌束行 向前下,越过精索前面, 延为腱膜,与腹横肌的腱 膜会合形成腹股沟镰
1.胸大肌
位置表浅,宽而厚,呈扇形, 覆盖胸廓前壁的大部,
起自锁骨的内侧半、胸骨和 第1~6肋软骨等处,各部肌 束聚合向外,止于肱骨大结节嵴。
作用:使肩关节内收、旋内和
前屈
27
胸大肌 胸小肌
(一)胸上肢肌
2.胸小肌 位于胸大肌深
面,呈三角形,起自第3~5 肋骨,止于肩胛骨的喙突。 作用:拉肩胛骨向前下方。 当肩胛骨固定时,可上提肋 以助吸气。
13
二、颈前肌
(二)舌骨下肌群
舌骨下肌群位于颈前部,在舌骨 下方正中线的两侧,居喉、气管、 甲状腺的前方,每侧有4块肌
层:1.胸骨舌骨肌
在颈部正中线的两侧。
2.肩胛舌骨肌
在胸骨舌骨肌的外侧。
层:3.胸骨甲状肌
在胸骨舌骨肌深面。
4.甲状舌骨肌
在胸骨甲状肌的上方, 被胸骨舌骨肌遮盖。 作用:下降舌骨和喉,甲状舌骨肌 在吞咽时可提喉使之靠近舌骨。
34
腹外斜肌 腹内斜肌 腹股沟韧带 腹股沟 管浅(皮 下)环
腹外斜肌 腹内斜肌
腹股沟镰
提睾肌
1、腹外斜肌
位于腹前外侧部的浅层 起点:下8根肋骨的外面 止点:腹白线
腹股沟韧带 腹外斜肌腱膜的下缘卷曲增厚连于 髂前上嵴与耻骨结节之间。
腔隙韧带(陷窝韧带)
腹股沟管浅(皮下)环
腹 外 斜 肌
35
2.腹内斜肌
1.肋间外肌 起自肋骨下缘,肌束斜向前下, 止于下一肋骨的上缘,
作用:提肋,使胸廓纵径及 横径皆扩大,以助吸气。
2.肋间内肌、肋间最内肌 均位于肋间外肌的深面, 起自下位肋骨的上缘, 止于上位肋骨的下缘。 作用:降肋助呼气。
30
肋间外肌
肋间内肌 肋间最内肌
胸横肌
三、膈 胸骨部、肋部、腰部肌纤维向中央移行于中心腱
腹外斜肌
4.腹直肌
位于腹前壁正中线的两旁,居 腹直肌鞘中,上宽下窄,起自耻 骨联合和耻骨嵴,肌束向上止于 胸骨剑突和第5~7肋软骨的前面。
37
腹直肌鞘 (后层) 腹横肌 腹内斜肌 腱划 弓状线
腹直肌
白线
2、 腹内斜肌 在腹外斜肌深面 起点:胸腰筋膜、髂嵴、腹股沟
韧带外侧半 止点:腹白线
3、腹横肌 在腹内斜肌深面 起点:下6位肋骨的内侧面、
2
第二节 头肌
按功能分两群: 面肌、咀嚼肌
一、面 肌(表情肌)
(一)颅顶肌 •枕额肌 帽状腱膜 枕额肌额腹 枕额肌枕腹
(二)眼轮匝肌 (三)口周围肌
颊肌 口轮匝肌
(四)鼻肌
3
枕额肌枕腹
帽状腱膜 枕额肌额腹
眼轮匝肌
口轮匝肌 胸锁乳突肌 咬肌 颊肌
二、咀嚼肌
(一)咬肌
起自颧弓,向后下止于 下颌角。
作用是上提下颌骨。
主动脉裂孔
食管裂孔 腰肋三角
31
腹部脏器若经上的三角区突入胸腔则称为膈疝
三、膈
作用:膈为主要的呼
吸肌,收缩时,膈穹 窿下降,胸腔容积扩 大,以助吸气;松弛 时,膈穹窿上升恢复 原位,胸腔容积减小, 以助呼气。膈与腹肌 同时收缩,则能增加 腹压,协助排便、呕 吐、咳嗽、喷嚏及分 娩等活动。
32
吸气时膈的运动方向
14
胸骨舌骨肌
15
甲状舌骨肌
16
三、颈深肌 颈深肌可分成内、外侧两群。
(一)外侧群
位于脊柱颈段的两侧。由 前向后依次分为: 前、中、后斜角肌 均起自 于颈椎横突
斜角肌间隙 前、中斜角肌与第1肋之 间的空隙,有锁骨下动 脉和臂丛通过。
前斜角肌
锁骨
后斜角肌 中斜角肌
斜角肌间隙
第1肋
作用:当胸廓固定时,双侧收缩可使颈前屈,一 侧收缩可使颈向同侧屈,颈椎固定时可上提肋, 助深吸气。
39
(二)后群
腰方肌 位于腹后壁,在脊柱两侧, 其内侧有腰大肌
起自髂嵴的后部,向上止于第12 肋和第1~4腰椎横突。
作用:下降和固定第12肋,并 使脊柱侧屈。
40
腹外斜肌
腹内斜肌
腹股沟 韧带
腹股沟 管浅(皮 下)环
总结
• 重点: 胸背:斜方肌、背阔肌、竖脊肌 膈 腹肌:腹直肌、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腹横肌 腹直肌鞘、白线、腹股沟管、
斜方肌
位于项部两侧、斜方肌的深面, 起自上4个颈椎的横突,止于肩胛 骨的上角。
作用:上提肩胛骨,并使肩
胛骨下角转向内
背阔肌
4.菱形肌
位于斜方肌的深面,为菱形的扁肌,起自第6、7颈椎和 第1~4胸椎的棘突,纤维行向下外,止于肩胛骨的内侧缘。 作用:牵引肩胛骨向内上并向脊柱靠拢。
25
(二)背深肌:背深肌在脊柱两侧排列,
作用:使肱骨内收、旋内和后伸。 当上肢上举固定时,可引体向上。
22
健 美 从 此 刻 开 始
23
背阔肌移植:突破面部软组织动态整形难关 临床上常利用背阔肌制作成肌皮瓣或肌瓣修复大面积缺 损,或用于心肌成形术,此时不会对正常功能产生严重影响。
24
第四节 躯干肌 一、背肌
深层: 3.肩胛提肌
肩胛提肌 菱形肌
颈阔肌
二、颈前肌 (一)舌骨上肌群
位于舌骨与下颌骨和颅骨之间, 参与组成口腔底
1.二腹肌 前腹起自下颌骨二腹肌
窝,斜向后下方;后腹起自乳突内侧, 斜向前下;
2.下颌舌骨肌二腹肌前腹
深部的三角形扁肌,起自下颌骨, 止于舌骨,与对侧下颌舌骨肌 会合于正中线,组成口腔底。
3.茎突舌骨肌居二腹肌后腹之
前上并与之伴行,起自茎突, 止于舌骨。
(二) 颞肌 起至颞窝,通过颧弓的深面 止于下颌骨的冠突。
作用是上提下颌骨
4
颞肌
翼外肌 翼内肌 咬肌
二、咀嚼肌
(三)翼内肌
位于下颌支内侧面, 起自蝶骨翼突,
止于下颌角内侧面。 作用是双侧收缩下颌骨向前,
协助张口; 单侧收缩下颌骨向对侧运动
颞肌
翼外肌 翼内肌
(四) 翼外肌 位于颞下窝,
咬肌
起自蝶骨大翼和翼突,止于下颌颈。
颈肌:胸锁乳突肌、斜角肌间隙
41
28
(一)胸上肢肌
3.前锯肌 为宽大的扁肌,位于
胸廓侧壁,以数个肌齿起自上8个 或9个肋骨,肌束斜向后上内,经 肩胛骨的前方,止于肩胛骨内侧缘 和下角 作用:拉肩胛骨向前和紧贴胸廓, 下部肌束使肩胛骨下角旋外,助臂 上举,当肩胛骨固定时,可上提肋 骨助深吸气。
损伤时产生“翼状肩”。
29
(二)胸固有肌
4.颏舌骨肌在下颌舌骨肌深面,
起自颏棘,止于舌骨。
11
下颌舌骨肌 二腹肌前腹
12
二腹肌后腹 茎突舌骨肌
二腹肌中间腱
二、颈前肌 (一)舌骨上肌群
作用:当舌骨固定时, 下颌舌骨肌、颏舌骨肌和 二腹肌前腹均能拉下颌骨 向下而张口。吞咽时,下 颌骨固定,舌骨上肌群收 缩上提舌骨,使舌升高, 推挤食团入咽,并关闭咽 峡。
1
《人体解剖学》教学大纲 8
• 了解面肌的配布及功能、咀嚼肌的位置 及功能,了解颈肌的层次、分群。掌握胸 锁乳突肌的起止、功能和斜角肌间隙的 意义。
• 掌握斜方肌、背阔肌、竖脊肌的位置、 形态和功能。熟悉胸上肢肌、胸固有肌 的位置、层次和功能。掌握膈肌的位置、 形态和运动。掌握腹前外侧群肌的层次、 结构特点和功能,熟悉腹直肌鞘、腹股 沟管的组成。
33
四、腹 肌
位于胸廓与骨盆之间, 参与腹壁的组成。 (一) 前外侧群
1.腹外斜肌为宽阔扁肌, 位于腹前外侧部的浅层,
腹股沟韧带:腹外斜肌腱膜 的下缘卷曲增厚连于髂前上 棘与耻骨结节之间。
在耻骨结节外上方, 腱膜形成三角形的裂孔, 为腹股沟管浅(皮下)环。 男性有精索通过,女性有 子宫圆韧带通过。
36
腹外斜肌 腹内斜肌 腹股沟韧带 腹股沟 管浅(皮 下)环
腹外斜肌 腹内斜肌
腹股沟镰
提睾肌
3.腹横肌
在腹内斜肌深面,起自下6 个肋软骨的内面、胸腰筋膜、 髂嵴和腹股沟韧带的外侧1/3, 肌束横行向前延为腱膜,腱 膜越过腹直肌后面参与组成 腹直肌鞘后层,止于白线。 腹横肌最下部的肌束和腱膜 下缘的内侧部分分别参与构 成提睾肌和腹股沟镰。
肩胛提肌
分为两层,均起自脊柱的不同部位, 菱形肌 止于上肢带骨或自由上肢骨。
浅层: 1.斜方肌
位于项部和背上部的浅层, 为三角形的扁肌,左右两侧合 在一起呈斜方形。
起自上项线、枕外隆凸、 项韧带、第7颈椎和全部胸椎 的棘突。止于锁骨的外侧1/3 部分、肩峰和肩胛冈。
19
斜方肌 背阔肌
1.斜方肌
作用:使肩胛骨向脊
胸腰筋膜、髂嵴、腹股沟韧带外1/3 止点:腹白线
腹 内 斜
腹 横 肌
肌
提睾肌
38
(一) 前外侧群
腹前外侧群肌的作用:三 块扁肌肌纤维互相交错, 结构如三合板,薄而坚韧, 与腹直肌共同形成牢固而 有弹性的腹壁,保护腹腔 脏器,维持腹内压。腹内 压对腹腔脏器位置的固定 有重要意义,若这些肌张 力减弱时,可使腹腔脏器 下垂。当腹肌收缩时,可 增加腹内压以完成排便、 分娩、呕吐和咳嗽等生理 功能;能使脊柱前屈、侧 屈与旋转,还可降肋助呼 气。
膈的肌纤维起自胸廓下口的周缘和 胸肋三角
腰椎前面,可分为三部: 胸骨部起自剑突后面;
腔静脉孔
肋部起自下6对肋骨和肋软骨;
腰部以左、右两个膈脚起自
上2~3个腰椎。
膈 中心腱
三个裂孔
腰肋三角
•主动脉裂孔 T12 主动脉和胸导管通过 •食管裂孔 T10 食管和迷走神经通过 •腔静脉孔 T 8 下腔静脉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