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茂名市高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 语文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州市2023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
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
1.D(D项,"而且使今日符号学在中国颇为兴盛"错误,原文表述为"这些富厚的意义理论遗产,使得今日符号学在中国颇为兴盛”,“这些富厚的意义理论遗产”不只是“佛理”。


2.D(D项,"因而首要考虑利润成为当代艺术研究的新课题"错误,根据原文"’艺术'增加商品自身价值,增添生活意义,但无法否认利润是首要的考虑,这点无法回避,也不需要遮掩。

这也给当代艺术研究提出了新的课题,其重要性不亚于上文讨论的‘纯艺术’”可知,原文是说“但无法否认利润是首要的考虑,这点无法回避,也不需要这遮掩"给当代艺术研究提出新了的课题,而非"首要考虑利润成为当代艺术研究的新课题"。


3.B(材料一第一段的观点为"追求真善美是文艺的永恒价值"。

A、C、D三项符合此观点,而B项论述的是文艺创作要精益求精。


4.这句话说明了要想事物长远发展,必须使其基础牢固和源流丰沛;文艺创作要想长远发展,不仅要有当代生活底蕴,而且要有文化传统血脉。

(2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是我国文艺创作的坚实根基与重要源泉,我们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在传承中创新,才能使我国的文艺创作根深叶茂、源远流长。

(2分)(意思对即可)
5.①符号学的目标与当代艺术学要解决的问题非常契合。

用符号学研究艺术,就是追问艺术令人眼花缭乱的形式究竟有什么意义,艺术处理意义有什么共同规律。

②艺术渗入当代社会的方方面面,符号学注视社会文化,只有用符号美学的意义发生与阐释理论,才能仔细分析艺术意义渗入社会的具体途径。

(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6.D(A项,"父亲和他的学生们都满怀激动的心情出来观望"错误,由原文第四段"学校被拆重建,父亲的心总有些不舍"可知,父亲此时的心情是不舍,而不是激动。

B项,"……因此学生们个个好像枝头上的鸟儿,高兴得欢蹦乱跳”强加因果。

C项,“父亲……走东家串西家”无中生有,文中没有父亲“走东家串西家”的描述,只是说"父亲在心里盘算着,要不要去给村里将孩子转走的家长做做工作"。


7.C(C项,“另一方面也凸显了小说的主题-革命的胜利离不开人民的支持”错误,通读全文可知,“革命与人民的关系”不是这篇小说要表现的主题。

8,①惊讶。

听到村长说要把老学校拆掉重建,父亲感到不可思议。

②不舍。

因为学校是爷爷亲手建立的,父亲仍在执教,父亲对这所学校充满了深厚的情感。

③难受。

父亲认为花一个人一生的积蓄去建一所没用的学校,父亲为之痛心:④煎熬。

暑假期间学生的流失让父亲惶恐不安,内心充满焦虑,备受煎熬。

⑤欣喜。

父亲见到了在电视上才能看到的崭新的学校,希望以新学校的好环境留住学生。

⑥失望和无奈。

村长打算借学生撑场面的虚假行为,让父亲内心不满,父亲想说什么,张了张嘴,终究没有说出来。

(每点1分)
9.含义:①“美丽的学校”指爷爷在那里执教了一辈子,且村民们在那里救助过小战士的破庙。

②“美丽的学校”指爷爷亲手建立,父亲执教至今,倾注了两代人心血的那所旧学校,以及父亲在家中安置的临时学校。

③“美丽的学校”还指用小战士捐款建设的、设计精美而学生稀少的那所现代化的学校。

(每点1分,共3分)
写作意图:①通过介绍爷爷和父亲执教过的学校,赞扬了爷爷和父亲对教育事业的坚守。

②通过讲述小战士的故事,肯定了小战士知恩图报的美好品德。

③通过写村长不顾生源减少这一现实拆除旧学校建新学校、借学生举行盛大的开学典礼等事,批判了某些基层领导罔顾实际情况,弄虚作假,只重形式,不讲求实效的工作作风。

(每点1分,共3分)
10.D(“甚”是用来修饰“病”的程度的,故“及病甚”中间不可断开,排除A、C两项。

“公年尊”的意思是父亲年纪大了,表意完整,故应在“公年尊”之后断开,排除B项。


11.B(B项,“通常表示兼任较高的职务”错误,“领”通常表示兼任较低的职务。


12.A(A项,"王蕴对于让自己接管徐州一事很不满"于文无据,由原文"王蕴固让徐州……
蕴乃受命"可知,王蕴只是推辞接管徐州,并没有对让自己接管徐州感到不满。


13.(1)这时朝廷正把秦国的敌军当作忧患,下诏寻求能够镇守保卫北方领土的文武双全的良将。

(“方”“镇御”、定语后置句各1分,句意1分)
(2)谢安不能改变王彪之的意见,所以王彪之在世期间,什么宫室也没有营建。

(“夺”“终”各1分,句意2分)
14.①现在的宫室与刚渡过长江时相比已经算奢侈了,不用再建。

②如今敌军势力强盛,修建宫室会须扰百姓生活,不利于国家安定。

③承担天下重任的人应该努力使国家安定、政事光辉,不应过于看重修建宫室。

(每点1分)
【参考译文】
秋季,七月,丁未,(朝廷)命尚书仆射谢安担任司徒,谢安辞让没有接受;又任命谢安担任侍中,统领扬州、豫州等五州的军队事务。

冬季,十月,辛丑,任命桓冲统领江州、荆州等七州的军队事务,兼任荆州刺史。

桓冲认为秦国人强势威盛,想转移军队守卫长江以南的地区,奏请从江陵转移到上明镇,派冠军将军刘波戍守江陵,咨议参军杨亮戍守江夏。

王蕴坚持辞让徐州的职务,谢安说:"你居于皇后父亲的重要地位,不应该过分看轻自己,而损害一时的恩遇。

”王蕴于是接受任命。

当初,中书郎郗超自认为他的父亲郗愔的职位待遇应该在谢安之上,然而谢安入朝掌握了枢纽站机大权,郗愔(却)在一些闲散的职位上悠闲无事,郗超时常在言辞和神色上表现得愤恨忧郁,因此和谢家产生了嫌隙。

这时朝廷正把秦国的敌军当作忧患,下诏寻求能够镇守保卫北方领土的文武双全的良将。

谢安荐举兄长的儿子谢玄接受诏命。

郗超听说这件事后,慨叹道:“诸安贤明,才能够违背常规荐举亲人;谢玄的才能,凭全可以不嘉负谢安的举荐。

"众人都不这么认为。

郗超说:"我曾经和谢玄同在桓温的幕府做事,见他施展才能,即使是细小的事务也能安排妥当,所以我了解他。

”谢玄招募勇猛的士兵,招到了彭城的刘军之等五人。

诸玄任命刘牢之担任参军,他经常统领精锐部队作为军队先锋(出战),战事没有不胜利的。

当时的人称他们为“北府兵”,敌人害怕他们。

壬寅,散骑常侍王彪之去世。

当初,谢安想要增建宫殿,王彪之说:"朝廷由衰复盛初期,就把东府作为宫廷,很是简陋。

苏峻叛乱,成帝居住在御史台官吏商议政事的地方,(那里)几乎不能遮挡寒风暑气,所以又营造了新的宫殿。

与汉、魏时期相比算简陋,与渡过长江时相比却算奢侈了。

如今敌军正强盛,怎么能大兴土木的劳役,烦劳打扰百姓呢!”谢安说:“宫殿粗劣简陋,后人会说住在这里的人没有能力。

”王彪之说:“凡是承担天下重任的人,应当使国家安定,使政事光辉显赫,怎么能把修建宫室房屋当作能事呢!"谢安不能改变王彪之的意见,所以王彪之在世期间,什么宫室也没有营建。

十二月,临海太守郗超去世。

当初,郗超与桓氏结为同党,因为父亲郗惜对朝廷很忘诚,没有让父亲知道这件事。

等到病重,(郗超)拿出一箱书信交给门下弟子说:“父亲年纪大了,我死了以后,如果父亲因为悲哀痛惜妨碍了饮食起居,可以把这个箱子呈送给他;(如果)没有这样,就烧掉箱子。

”不久郗惜果然悲哀痛惜以致患病,弟子呈上箱子,里面全是(郗超)和桓温秘密谋划的往来信件。

郗惜大怒说:“这小子死得已经晚了!”于是不再悲痛流泪。

15.D(D项,"兼用夸张的表现手法"错误,上阕没有用夸张的手法。


16.①比喻。

以"青山"自比,抒发了纵使困难打击再多,也会像青山那样坚贞不屈、傲然挺立的情怀。

②用典。

借用段浩的典故,表达了词人追求真我、独立不阿、绝不屈服于小人的决心。

(每点3分,意思对即可)
17.(1)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
(2)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3)示例:新姑绣罗襦双双金鹧鸪/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每空1分,错字、漏字、添字该空不得分)
18.①一丝不苟②寒风凛冽③瑟瑟发抖(每空1分,意思对即可)
19.大学毕业后,关改玉进农中铁十七局集团铺架分公司海东项目部办公室工作,由于公司急缺探伤工,她转而成为铺架分公司的探伤工,她是第一批且是唯一的女探伤工。

(4分)20.①“风像刀子一样”,这一明喻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寒风的凛冽刺骨;“疼痛不停喧嚣”,将感觉化为听觉,突出了疼痛的程度之深。

②二者渲染了工作环境的恶劣,体现了关改玉的坚强勇敢、尽职尽责、无私奉献,表达了作者对她的赞美之情。

(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21.A(画横线句中“像”表示举例。

A项,“像”表示举例。

B项,“像”表示与某人在行为上有共同点。

e项,“像”表示打比方。

D项,"像"表示推测。


22.①他像源泉(他像甘露)②他的眼界越来越开阔③鲁迅是文学家(每处2分,意思对即可)
23.【写作指导】材料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写中国古代兵法中的两个术语“奇”与“正”,并对“奇”与“正”分别进行了阐释,指出“依规依矩,循序渐进,正面临敌”为“正”,“打破常规,避实就虚,出其不意”为“奇”。

第二部分引用《孙子兵法·势篇》的理论,说明了善用“奇”“正”是克敌制胜的关键。

第三部分通过列举李靖对战东突厥大胜的故事告诉我们:守“正”是基础,是保障,而用“奇”是打破平衡、让形势有利于自己的重要策略。

简而言之,为将者要立足于"正",适时出"奇"。

材料以军事术语中的“奇正”为引,为考生指明了写作方向,可以使其联想到“奇正之道”对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的意义。

由此可将材料中的“正”引申为恪守道德准则、遵守社会规范、遵循成长规律、务实奋进等,“奇”可理解为打破常规求突破、勇于创新等,写作时可从以上角度立意。

【参考立意】圆守人心之“正”,善出“奇”招;成就“制胜”人生。

②磨弱道德品质,坚守行为底线,而又不固守成见,成就非凡自我。

③遵循成长规律与社会规范,踏实奋进,巧出奇思,把握机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