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人上边上》读后感(二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写在人上边上》读后感
一向想读钱钟书的《写在人上边上》,起因是读了他的《围城》,被他诙谐幽默的语言,深邃的思想所吸引;遂想多读他的作品,首选就是这本《写在人生边上》了。
事实证明,没有选错;里面很多观点让我豁然。
此刻写着书评只是些许自我的见解,至于大师原意我就不多揣摩了,当然也不是我能够轻易揣摩出来的。
书里主要的文章有《魔鬼夜访钱钟书先生》、《窗》、《论快乐》、《说笑》、《吃饭》、《谈伊索寓言》、《谈教训》、《一个偏见》、《释文盲》、《论文人》等十篇。
《魔鬼夜访钱钟书先生》中,作者天马行空般将神话、中外名著糅合一齐,用一个想象出的魔鬼的口吻说出自我心中所想。
而丰富的资料也体现出作者的博闻。
《窗》一文,也是多引用。
讨论门与窗的关系更是妙,用趣味的例子举出门窗的区别,让人读来不禁失笑。
门进来的是客人,光明正大的进来;而窗进来的,却是不顾及你的感受,而且会暂时成为屋子的主人。
现实生活也是如此,你表面上的工作不必须是你所喜欢的,但是你下班后却孜孜不倦投入其中的工作却会是你的所爱。
《吃饭》一文更是说出很多日常常见道理。
如:“吃饭还有许多社交的功用,譬如联络感情、谈生意经等等,那就是“请吃饭”了。
社交的吃饭种类虽然复杂,性质极为简单。
把饭给自我有饭吃的人吃,那是请饭;自我有饭可吃而去吃人家的饭,那是赏面子。
交际的微妙不外乎此。
反过来说,把饭给予没饭吃的人吃,那是施食;自我无饭可吃而去吃人家的饭,赏面子就一变而为丢脸。
这便是慈善救济,算不上交际了。
”把吃饭和交际这种国内常见的现象说得如此透
彻。
吃饭本是一件简单的事,但是和交际混在一齐,就变得复杂了,种种微不可言的关系。
但是作者用一个简单例子就把这事说得清晰透彻。
一本《伊索寓言》,我们读大多会说出和教科书上给的道理,但是作者却从另一个角度说出了自我的见解,就如凡事都是两面的,想多一步,或许好事就变成坏事了。
如:“牛跟蛙的故事:母蛙鼓足了气,问小蛙道:“牛有我这样大么?”小蛙答说:“请你不要涨了,当心肚子爆裂!”这母蛙真是笨坯!她不该跟牛比伟大的,她就应跟牛比娇小。
()所以我们每一种缺陷都有补偿,吝啬说是经济,愚蠢说是诚实,卑鄙说是灵活,无才便说是德。
因此世界上没有自认为一无可爱的女人,没有自认为百不如人的男子。
这样,彼此各得其所,当然不会相安无事。
”这是一个扬长避短的做法,但大多数却总是忽略自我的长处,用自我的短处去和人比,结果只会是自我吃苦头。
当然还有很多有新颖的想法,篇幅所限就不多说。
我们总是说那些抨击别人的人,说他们自我没做好却去抨击别人,说他们这样不好,但是钱先生却给了我们另一个说法,就应让这些人去抨击其他人。
“所以不配教训人的人最宜教训人;愈是假道学愈该攻击假道学。
假道学的特征能够说是不要脸而偏爱面子。
依照莎士比亚戏里王子汉姆雷德(Hamlet)骂他未婚妻的话,女子化妆打扮,也是爱面子而不要脸。
假道学也就是美容的艺术。
”就如最厉害的敌人应是最了解自我的人,这样攻击起来,招招致命。
里面也有关于道德的说法,听起来让人茅塞顿开。
“没有道德的人犯罪,自我明白是罪;真有道德的人害了人,他还觉得是道德应有的代价。
”就如同懂法律
的人犯起法来,总会觉得自我是在做正义的事一样。
书中还有很多经典的例子,它们生动搞笑,而又将深刻的道理说得浅显易懂。
这就是一本好书所该有的。
《写在人上边上》读后感(二)
《写在人上边上》是由钱钟书先生撰写的一本散文集,共收录了他的19篇作品。
本书内容涵盖了钱钟书的生活见闻、学术思考、文化观察等多个方面,展示了钱先生独特深邃的思想和出色的文笔。
在阅读完这本书之后,我不禁被钱先生的智慧和思想所触动,深深地感受到了他对人性和社会的深刻洞察力,同时也对他高雅细腻的文学风格印象深刻。
在本书的开篇处,钱钟书以深沉的笔调写道:“世界上许多事情的真相就相等于每特定人过分关心的异常部分。
真相愈重要,愈是一个特定部分,也愈是一般人之不关心”。
这段开篇的话语既是对书中内容的预示,也表达着作者对真理和人性的理解。
钱钟书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观察和思考问题,总结出了许多有关人性和社会的深刻见解。
书中的一篇《正经与别有用心》引起了我的极大兴趣。
这篇文章以“正经与别有用心”为题,以作者的一次参观万寿寺开示大厅的经历为线索,对人们在做事上是否真正正经和诚实进行了深入思考。
作者通过观察寺中信众的行为以及自己对这种行为的反思,得出了一些有关人性的思考。
他写道:“真正正经的事是为着别的事”的观点,让我产生了深深的共鸣。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选择,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是否真正正经和诚实,是否为着更高尚的目标而努力,这是每个人都应该思考的问题。
《小人与君子》这篇文章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文章以作者与一个被称为“君子”的学者的讨论为线索,探讨了君子与小人之间的区别。
通过对君子的不同定义和对小人行为的分析,作者得出了一个很重要的结论,那就是一个人的品格并非一成不变的,而是与其所处的时间、环境和人际关系紧密相关的。
这个观点让我意识到,人的品德和修养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与我们所处的环境和人际关系密切相关。
作为一个有良好修养的君子,我们应该时刻保持警惕,独立思考,努力成长和进步。
此外,作者对文化和传统的思考和洞察也是本书的一大亮点。
《文化观察的方法》这篇文章从作者参观徐悲鸿纪念馆的经历出发,全面展示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思考以及对传统文化发展的期望。
他写到:“我希望我们以我们的传统为荣,但不必抱以盲目自大的态度,更不可抱怨‘传统太多,落后已经太远’”。
这种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批评精神让我深受鼓舞。
我也认同作者所说,既要传承和尊重我们的传统文化,又要敢于面对和改变不足之处,以使传统文化能够与时俱进、继续发展。
另外,作者对教育的思考也颇具启发。
《教育问题的实质》一文中,作者以故宫博物院的参观经历为背景,对教育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他认为,教育的目的不应仅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人格、品格和道德素养。
作者写道:“我们希望自己的后代才能既聪明,又善良;既有傲骨,又有风度”。
这个观点让我深受启发,我认为教育应该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注重培养学生的品格和道德修养,而不仅仅是应试教育。
在阅读《写在人上边上》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不仅受到了作者的思想启发,也感受到了他高雅细腻的文学风格。
从开篇的深远哲思到对人性和社会问题的剖析,钱钟书的文字带有一种独特的艺术感和文化底蕴。
他以细腻深邃的笔触描绘了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多样,让人在阅读的过程中感受到了一种深深的共鸣和震撼。
总的来说,钱钟书的《写在人上边上》是一本富有思想深度和艺术魅力的作品。
其中的每篇文章都能引发人们对人性和社会问题的深入思考。
通过作者细腻的描摹和深刻的洞察,读者能够更加真实地感受到生活的复杂和社会的多样。
同时,他高雅细腻的文学风格也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相信,《写在人上边上》这本书将会对每一个读者产生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