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生猪养殖业产业集聚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引用格式:钟搏•湖南生猪养殖业产业集聚特征及影响因索研究[几湖南农业科学,2020(12):83-87.
DOI:10.16498/ki.hnnykx.2020.012.023
湖南生猪养殖业产业集聚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钟搏
(衡阳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南衡阳421002)
摘要:基于2003—2018年湖南14个城市生猪养殖的统计数据,运用生产格局指数、区位基尼系数和产W集中率考察全省生猪养殖产业集聚情况,并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资源禀赋、技术、市场、政策和区位等因素对生猪养殖产业集聚的影响。

结果表明:湖南牛猪养殖业产业集聚不高且平稳;稳定发展区产业集聚最高,创新发展区和潜力增长区产业集聚偏低;各城市牛.猪养殖产业集聚分异显著,正向湘南和湘西转移,且呈连片化的趋势;粮食资源、畜牧业比较优势、人力资本、农业机械化对产业集聚影响显著为正,劳动力资源、人口规模、人均收人、交通条件对产业集聚影响显著为负。

鉴于此,湖南生猪养殖业应优化布局,强化产业基础,促进技术创新,增加财政扶持°
关键词:生猪养殖业;产业集聚;区域特征;影响因素;湖南
中图分类号:F32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60X(2020)12-0083-05
Hunan Hog Industry Agglomeration Features and Tts Influencing Factors
ZHONG Bo
(College of E conomics and Management,Herigyang Normal University,Herigyang421002,PRC)
Abstract:Based on the statistical data of Hunan's14cities fi'om2003to2018,this research used production pattern index,location Gini coefficient and industry concentration rate to analyze the hog industry agglomeration features in Hunan Province.With the application of the fixed effects panel data model,this research inspected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Hunan hog industry agglomeration from resource endowments,technology,market,policy and location.The results show that:Hunan hog industry had a stable and low agglomeration situation.The stable development area had the highest degree of industiy agglomeration,while the innovation development area and the potential growth area had low degrees of industry agglomeration.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industry agglomeration amon莒cities, and the agglomeration area moved towards southern and western Hunan.Grain resources,comparative advantage of animal husbandry, human capital and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 had significant positive effects on industiy agglomeration,while labor resouices,population size,per capita income and the transportation condition had significant negative effects on industry agglomeration.In view of this,Hunan hog industiy should optimize the layout,strengthen the industrial base,promote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and increase financial support. Key words:hog industry;industry agglomeration;region feature;influencing factors;Hunan
湖南地处中南腹地、交通便捷、水资源丰富,是我国传统生猪养殖大省和生猪调出大省,生猪养殖量长期位居全国前列,具备优良的生猪养殖产业发展基础。

2019年湖南生猪出栏4812.9万头、生猪年末存栏2698.3万头、猪肉产量348.5万t,分别占全国的&84%、&69%和8.19%。

然而,湖南生猪养殖业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如养殖效率不高、资源环境承载压力大、疫病防控形势严峻、质量安全风险仍然存在等。

合理布局生猪养殖业、推动生猪养殖业产业集聚,是促进生猪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农业产业集聚有利于各地区依据自身资源禀赋发展专业化生产,有效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产品竞争力,是农业经济增长和农业现代化的重要路径湖南生猪养殖业产业集聚呈现哪些特征?湖南生猪养殖业产业集聚受
收稿日期:2020-08-23
基金项目:濒南省社会科学成果评审委员会课题(XSP19YBC262);衡阳师范学8®学基金18D32>
作者简介:钟搏(1989—),男,江西吉安市人,讲師,主要从事区域罐蒜可持续发展研究"哪些因素影响?研究这些问题可为促进湖南生猪养殖业合理布局和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已有不少文献深入研究了农业集聚特征及影响因素,但针对湖南生猪养殖业的相关研究尚不多见。

雷仙云等[5]的研究发现,我国生猪养殖业集聚程度较低,影响产业集聚的因素包括技术、成本和规模经济等。

王国刚等m的研究发现,我国不同畜产品地理集聚过程差异明显,受自然资源禀赋、农业生产力以及市场与政策的综合影响。

赵娜等“认为效益是产业集聚的推手,农业补贴等政策是影响产业集聚的重要因素。

张园园等M对山东生猪养殖业的研究发现,产业格局主要受资源、经济、市场、技术和政策等因素的影响。

姚成胜等P]研究发现中国水产养殖产业集聚东西分异和南北分异明显,资源禀赋决定了集聚的基本格局,技术、市场、政策等是集聚演化的驱动因素。

毕尧昕等[1°]认为,中国肉鸭产业集聚演变主要受技术、成本、消费市场和政策等因素影响’基于已有研究,笔者首先运用相关统计指标考察湖南生猪养殖业产业集聚特
农业经济与管理83
征,然后构建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湖南生猪养殖业产业集聚的相关因素,最后提出优化湖南生猪养殖业产业集聚、实现生猪养殖业产业共生和清洁可持续发展的相关建议。

1湖南生猪养殖业产业集聚特征
1.1指标选择
参考邓宗兵等口、张园园等冏的研究,结合数据可得性,运用生产格局指数(I)、区位基尼系数(GINI)和产业集中率(CR)等指标考察湖南生猪养殖业产业集聚特征:
生产格局指数(D指某城市生猪养殖量占同年全省生猪养殖量之比,该指数越高则该城市生猪养殖业产业集聚程度越高,计算方法为:
IrPJP(1)
式中:R代表某城市生猪养殖量,P代表全省生猪养殖量,i代表城市序号。

区位基尼系数(GINI)用于考察产业空间分布的不平衡程度,取值介于0到1之间,取值越大则表明空间集聚程度越高。

计算公式为:
式中:n代表城市数量,代表各城市平均生猪养殖份额,i、j代表城市序号。

产业集中率(CR)表示生猪养殖量排名前几位城市的产量占全省生猪养殖量之比,计算公式为:
g严丈厶灯00%(3)i
式中:m为生猪养殖量排名靠前的城市数量,该研究中w=3o
1.2数据分析
研究考察2003—2018年湖南14个城市生猪养殖业的产业集聚特征,基于数据可得性,选择生猪年出栏量作为生猪养殖量的衡量指标,数据来源于《湖南统计年鉴》和湖南省各市州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由表]可知"湖南生猪养殖业产业集聚呈现以下特征。

第一,湖南各城市生猪养殖业产业集聚差异明显,2018年衡阳、邵阳和永州的生猪生产格局指数都超过了0.100,产业集聚程度较高,其中永州为全省最高的0.121;湘西州、张家界的生猪生产格局指数较低,其中张家界2018年生猪养殖业生产格局指数仅为0.015。

第二,湖南生猪养殖业产业集聚呈现连片化的态势,湘南地区(包括衡阳、郴州和永州)的生赭生产格局扌旨数普遍较髙”第三洼湖南各城市生猪养殖业产业集聚呈明显的分化态势。

2003—2018年8个城市的生猪生产格局指数上升,6个城市的生猪生产格局指数下降,其中益阳和永州的生猪生产格局指数上升幅度最高,均达35%以上;长沙、湘潭和岳阳的生猪生产格局指数下降明显,其中岳阳的降幅最大,为-29.63%匚
表12003—2018年湖南省各城市生猪养殖业的
生产格局指数
城市200320082013年201名年2003—2018年变化(%)长沙0.1030.1120.1040.073-29丄3
株洲0.0560.0570.0550.057 1.79
湘潭0.0680.0660.0660.061-10.29
衡阳0.1210.1230.1210.112-7.44
邵阳0.1090.1140.1200.1177.34
岳阳0.1080.0940.093{).076-29.63
常德0.0760.0770.0760.0827.89
张家界0.0160.0130.0130.015-6.25
益阳0.0480.0580.0600.06739.58
郴0.0770.0680.0700.078 1.30
永州0.0880.0990.1020.12137.50
怀化0.0510.0400.0420.06221.57
姿底0.0610.0640.0650.059-3.28
湘西州().0180.0140.0140.02116.67
《优质湘猪产业发展规划(2019—2023年)》将湖南生猪养殖区域划分为稳定发展区、约束发展区、创新发展区和潜力增长区,其中稳定发展区包括衡阳、娄底、永州、郴州4市,约束发展区包括岳阳、益阳、常德、张家界4市,创新发展区包括长沙、株洲、湘潭3市,潜力增长区包括邵阳、怀化、湘西州3市"由图]可知,2003—2018年各区域生猪养殖业产业集聚情况相对稳定,差异明显。

稳定发展区的生猪生产格局指数始终最高且稳步上升,达0.35左札约束发展区生猪生产格局指数始终排名第二,为0.25左右, 但2017年以来趋于下降。

创新发展区生猪生产格局指数不断下降,由2003年的0.23左右下降至2018年的0.19左右。

潜力增长区生猪生产格局指数稳步上升,由2003年的0.18缶右丄升至2018年的0.20桶,
年份(年)
图12003—2018年湖南省分区域生猪养殖业生产格局指数
84—
农业经济与管理
钟搏:潞南生猪养殖业产业.集聚特征殳影响因素研究
超过了创新发展区”卫述结果表明湖南生猪养殖业正 由约束发展区和创新发展区向稳定发展区和潜力增长 区转移。

从图2可以着出,2003—2018年间,匿位基尼
系数的最大值仅为0.25左右,表明湖南省生猪养殖 业的产业集聚位于较低水平,集聚经济还未发挥岀 来。

具体而言,区位基尼系数的变动可分为4个阶段,
即2003—2007年的下降阶段、2007—2008年的上升
阶段、2008—2016年的平稳阶段和2016—2018年的 下降阶段。

.2
O.卫
O.卫.2卫
o
o.a
蘇喺咚期⑨
凶9

年年
图2 2003—2018年湖南省生猪养殖业的区位基尼系数
由图3可知"2003—2018年间,湖南省生猪养 殖业排名前三城市的生猪出栏量占全省的30%以上,
高未超过35%「表明产业集聚态势相对稳定”
.5.O .5.O .5.05.5.4 43.3.3 3 3 3 3 3
3)
褂--(探芋K
32.5 ----------------------------------------------------------------------------------2003 2005 2007 2009 2011 2013 2015 2017 2019
图3 2003—2018年湖南省生猪养殖业的产业集中率
2湖南省生猪养殖业产业集聚的影响因素分析
2.1 理论分析
农业生产的演化发展受自然条件和经济社会条件 的影响农业集聚演化是由口然集聚向社会集聚过
渡的过程问,基于产业布局相关理论和已有的研究成 果,笔者认为生猪养殖业产业集聚受资源禀赋、技术、 市场、政策和区位等因素的影响:资源禀赋对生猪养殖业产业集聚有基础性的影 响。

生猪养殖业属于第一产业,资源禀赋直接制约着
生猪养殖业空间布局。

影响生猪养殖业产业集聚的资 源禀赋因素包括:劳动力资源(1)、粮食资源(g )、 畜牧业比较优势(b )。

劳动力是发展生猪养箱业等农
业的重要资源,粮食资源丰富的地区能降低饲料生产 加工和运输成本,饲料成本是生猪养殖主要成本,因
此粮食资源充足的地区便于发展生猪养殖业。

畜牧业 比较优势反映了畜牧业在当地农业中的竞争优势,畜
牧业比较优势强的地区存在发展畜牧业的“路径依 赖”,从而推动畜牧业集聚。

技术是促进生猪养殖业规模化、集约化和标准 化的重要因素,会影响生猪养殖业产业集聚情况。

农 业经营主体素质的提高,能有效推广现代化的农业生 产模式。

农业机械化等农业生产力提升的因素则促进
了粮食增产增收,并降低了饲料成本叫因此,笔者
认为反映地区农业技术水平的因素包括人力资本(h ) 和农业机械化(;m )6
市场决定了猪肉消费潜力,市场容量大的地区生 猪养殖业产业集聚程度往往较高。

反映市场的因素包 括人口规模(p )、城镇化率(u )、人均收入(e )和
对外开放程度(o )c 人口规模影响猪肉消费总量。


镇居民人均猪肉消费量高于农村居民,提高城镇化率 能增加猪肉消费总量。

提高人均收入能促进食品消费
升级"从而增加猪肉消费量。

对外开放程度髙的地区 拥有较广泛的外部市场"扩大了当地生猪销路,从而 有利于生猪养殖业产业集聚。

政策(f )决定了政府对生猪养殖业的扶持力度,
是调整生猪养殖业布局的“有形之手”,政策扶持力
度越大,则越有利于生猪养殖业集聚。

区位也是决定生猪养殖业产业集聚的重要因素, 其中交通条件(r )是重要的区位因素,交通条件优
越的地区能降低运费,从而影响生猪养殖业布局。

基于上述分析”构建如下回归方程:4 =a + 仰” + Pl&it + 03万” + 04% +
05 叫 + 06必 + 07岛 + 0屆 + 09。

% + (4)Ao A +^11^7 + <7
式中:a 和卩代表待估计的回归系数,数字角标 代表序号,£为随机误差项,t 为年份。

2.2变量选择与数据来源
被解释变量和解释变量的定义和统计描述如表2 所示,相关数据来源于《湖南统计年鉴》、《中国统计 年鉴》及湖南省各市州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3实证结果分析
对公式(4)进行估计,结果见表3 c,根据Hausman 检验结果,选择固定效应估计方法,F 检验结果表明,
模型估计效果较好。

由各变量冋归系数的方向和显著
性,可得以下结论。

劳动力资源对产业集聚有显著的负向影响。

在其 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劳动力资源增加1%将平均降
农业经济与管理
85
湖南农业科学(HUNAN AGRICULTURAL SCIENCES )2020年12月
表3回归结果
表2变量定义与统计描述
变量类别变量名称、单位
变量定义
均值标准差
被解释变虽
产业集聚各城市生猪养殖W 生产格局指数
0.071 40.032 1劳动力资源各城市农村从业人数占全省之比
0.071 40.025 1粮食资源
各城市粮食产量占全省之比0.071 40.029 3
畜牧业比较优势各城市牧业产量与农业产值之比
0.373 60.084 2人力资本(万人)各城市高校教师数量0.414 2
0.716 9
农业机械化(亿kW )
各城市农业机械总动力
0.033 4
0.015 4
解释变量人口规模(百万人)
各城市年末常住人口数量
4.819 2 1.705 0
城镇化率
各城市年末城镇人n 与年末常住人n 之比
0.436 60.109 5
人均收入(万元)各城市人均GDP
2.006 2
1.545 1对外开放程度各城市进出口总额占GDP 比重
0.055 4
0.045 9
政策因素
各城市财收支出占GDP 比重0.168 8
0.084 2
交通条件(km/km 2 )各城市等级公路里程与各城市面积之比
0.752 30.407 9
注:*** **和*分别表示1%、5%和io%显著性水平r 显著。

变量回归系数稳健标准误
/ft.
P 值劳动力资源
-0.515 T**0」63 2-3.16
0.006粮食资源0.128 (T*
0.042 1 3.04
0.008
畜牧业比较
优势0.03() 2”0.014 7
2.05().058
人力资木0.009 9**
0.003 5
2.80
0.013农业机械化
0.231 7如
0.066 7 3.47
0.003人口规模-0.015 6如
0.004 7
-3.30
0.005城镇化率0.064 8
0.041 7 1.56
0.141
人均收入-0.002 6"0.001 2
-2.16
0.047对外开放程

0.001 7
0.008 6
0」9
0.850政策因素-0.003 3
0.010 3
-0.320.756交通条件一 0.010 广
0.004 1-2.46
0.026常数项0.136 2*
0.024 5 5.56
0.000F
262.59——0.000
0.459 0
———
Hausman 38.77
——
0.000
观测值数224



低产业集聚约0.52%,表明劳动力资源存在冗余问题,
增加劳动力反而不利于生猪养殖业产业集聚。

粮食资源对产业集聚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在其他
因素不变的情况下,粮食资源增加1%将平均提高产
业集聚约0.13%,表明粮食资源禀赋丰富的地区能降
低生猪饲料成本,从而促进生猪养殖业产业集聚。

畜牧业比较优势对产业集聚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畜牧业比较优势提高1% 将平均提高产业集聚约0.03%,表明畜牧业比较优势
明显的地区存在发展生猪养殖业的“路径依赖”,导 致生猪养殖业不断向该区域集中。

人力资本对产业集聚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在其他 因素不变的情况下,高校教师数量每增加100人将平 均提高产业集聚约0.01%,表明在人力资本存量大的 城市,劳动者的知识水平和技能水平更高,能带来农
业技术创新,引人高效的现代化生产方式,从而促进 了生猪养殖业集聚。

农业机械化对产业集聚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在其
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农业机械总动力每增加100万
kW 将平均提高产业集聚约0.23%,表明提高农业机
械化水平能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农业生产成本,
从而促进生猪养殖业集聚”
人口规模对产业集聚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在其他 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年末常住人口数量每增加1万将 平均降低产业集聚约0.02%,与预期不符。

可能的原
因是:生猪养殖场是重要的农业污染源,人口增加导 致区域资源环境约束增强,人居环境与养殖场矛盾加
剧,从而不利于生猪养殖业集聚”
人均收入对产业集聚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在其他 因素不变的情况下,人均收入每增加100元将平均降 低产业集聚约0.003%,与预期不符。

可能的原因是:
随着人均收入的提升,猪肉等传统食品消费占收入的
比重将逐渐下降,因而不利于生猪养殖业集聚。

交通条件对产业集聚有显著的负向影响。

在其他
因素不变的情况下,交通条件每提高0.01将平均降低
产业集聚约0.01%,表明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地区
间的运输成本降低,削弱了产业集聚带来的运输成本 优势,导致生猪养殖业分散布局。

城镇化率对产业集聚的影响不显著,说明提高城 镇化率并不能显著扩大猪肉消费市场容量,从而不能
促进产业集聚。

原因在于:当前湖南大多数城市的城 镇化率不高,城镇人口增加带来的猪肉消费规模扩大
效应并不明显。

对外开放程度对产业集聚的影响不显
著,原因在于中国目前仍然是生猪“生产大国、岀口
小国”,生猪养殖效率与畜牧业发达国家存在明显差 距冋,猪肉贸易存在逆差问,提高对外开放程度目 前并不能显著促进生猪养蒂业向优势区域集聚。

政策
因素对产业集聚的影响不显著,表明当前湖南省财政 支农的力度还有待加强,财政扶持资金还需进一步向 生猪养殖业及相关配套产业倾斜,以促进生猪养殖业
的集聚经济效应。

86 —农业经济与管理
钟搏:潞南生猪养殖业产业.集聚特征殳影响因素研究
3研究结论与建议
3.1研究结论
从全省层面看,2003—2018年湖南生猪养殖业产业集聚态势相对稳定,产业集聚不高。

从各区域层面看,湖南生猪养殖业4大区域的产业集聚差异明显,稳定发展区的产业集聚始终最高,且趋于上升;约束发展区的产业集聚排名第二,且保持平稳;创新发展区的产业集聚趋于下降;潜力增长区的产业集聚趋于上升。

从各城市层面看,湖南各城市生猪养殖业产业集聚差异明显且呈分化态势,由约束发展区和创新发展区向稳定发展区和潜力增长区转移,集聚区域呈连片化的趋势。

湖南生猪养殖业产业集聚主要受资源禀赋、技术、市场和区位等因素的影响。

资源禀赋因素中,粮食资源和畜牧业比较优势能显著促进产业集聚,但劳动力资源反而抑制了产业集聚;技术因素中”人力资本和农业机械化对产业集聚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市场因素中,人口规模和人均收人均显著降低了产业集聚,与预期不符;反映区位因素的交通条件对产业集聚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政策園素对产业集聚的促进作用不明显。

3.2建议
第一,基于湖南各城市资源禀赋和环境承载力,进一步引导生猪养殖业向湘西、湘南转移,健全育种、饲料、屠宰、制革、物流的产业共生集群,努力发展清洁养殖和特色养殖。

依托各地区产业优势,促进各区域协同发展。

稳定发展区应成为生猪供应和调出的核心区域,努力提高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水平,发展屠宰加丁、冷链物流等配套共生产业;约束发展区应调减产能,推进清洁循环养殖;创新发展区应发展种猪业,形成猪肉加工产业共生集群,打造高端特色品牌,推动生猪养殖业技术创新;潜力增长区应承接生猪养殖产能转移,发展规模养殖、特色养殖和清洁养殖。

第二,强化生猪养殖业资源禀赋优势区域的产业基础。

鼓励粮食资源丰富的地区发展饲料产业,推进屠宰加工业向生猪养殖集聚区域转移。

对于畜牧业比较优势明显的娄底、湘潭、衡阳等城市,应打破传统养殖模式的“路径依赖”,推进养殖规模化、集约化,培育一批龙头企业,促进生猪养殖全产业共生协同发展,增加生猪养殖业附加值和竞争力。

劳动力资源冗余地区应大力发展猪肉精深加工业,增加就业机会,引导劳动力转移。

第三,促进技术进步和创新,提升养殖户素质和技能,加大生猪养殖场物质装备投资力度。

一是要大力引进和培养畜牧业专业技术人才,鼓励大学生返乡创业。

二是要引导科研院所与龙头企业和广大养殖户合作,建立健全生猪清洁养殖技术推广平台和产业孵化基地。

三是生猪养殖场要增加现代化物质装备投入,提高生猪养殖效率,实现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努力做到生猪养殖全产业链清洁无污染”
第四,增加生猪养殖业财政资金扶持力度和扶持项目。

一是要加大力度补贴清洁养殖项目,建设生猪清洁养甫小区,实现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降低湖南各地区发展生猪养殖业的环境风险。

二是要扶持生猪养殖产业共生,升级改造層宰加工厂和物流配送体系。

三是要扶持本地生猪特色品种,打造"三品一标",鼓励产地直销,提升市场容量。

参考文献:
[1]郑程郁、从农业产业化到农业产W区:竞争型农W产业化发展的可行性分析[J].管理世界,2005,(7):64-73,93.[2]邓家琼.世界农业集中:态势、动因与机理[J],农业经济问题, 201(1,31(9):T7-25.110.
[3]杜建军,张军伟,邵帅.供给侧改革背景下中国农业产业集聚的形成演变研究[J].财贸研究,2017,28(5):3346,99.
[4]吕超,周应恒.我国农W.产W集聚与农W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基于蔬菜产业的检验和分析[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1112*72-78.
[5]雷仙侯思远,常毅,等./国牛猪产W.集聚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申国畜牧杂志,2013,49{10):7-9,14.
[6]王国刚,王明利,杨春.中同畜牧业地理集聚特征及其演化机制[J].向然资源学报,2014,29(12):2137-2146.
[7]赵娜,尤飞,林宪生.江苏省种植业空间集聚研究[J].中国农业资療与区划,2014,35(4):81-88.
[8]张园园,孙世民.山东省牛猪牛产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14,19(1):193-199.
[9]姚成胜,李政通,王维,等.中国水产养殖业地理集聚特征及牢间演化机制口经济地理"2016,36(9):11X-127.
[10]毕尧昕,刘灵芝.我国肉鸭产业的集聚演变特征分析[J]冲国畜牧杂志,2020,56(7):176-180.
[11]邓宗兵,封永刚,张俊亮,等.中国种植业地理集聚的时空特征、演进趋势及效应分析[J].小国农业科学,2013,46(22):4816-4S2S.
[12]王辉,彭邦文,王大力.云南省经济作物地理集聚的时空演变研究[J],乂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36(2):67-73.[13]李二玲,庞安超,朱纪广.中国农业地理集聚格局演化及其机制[J],地理究,2012,31(5J:885-898.
[14]韩洪乂,舒朗山.屮国生猪产W演进趋势及诱因分析[J]』国畜牧杂志,2010,46(12):742.
[15]赵亮,徐译华,陶红军,等.中美猪肉产业互补性对双边猪肉贸易的影响分析[J].屮国畜牧杂志,2020,56(3):111-116.
(责任编辑:成平)
农业经济与管理8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