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家校合作边界、行动与方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7
EDUCATION TODAY
June 2021
今日教育
家庭是学生教育启蒙的摇篮,学校是学生接受教育的主要阵地,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在学生的教育和成长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在创新德育工作“协同育人”中指出:“要积极争取家庭、社会共同参与和支持学校德育工作,引导家长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营造积极向上的良好社会氛围。

”由此可见,对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具体概念和相互关系的深入认识,不仅是奠定家校合作的基础,而且还是形成家校教育合力,彰显育人价值的关键。

基于此,立足时代发展和教育改革背景,探索新时期家校合作的有效路径,既具有现实意义,更具有时代价值,不断指向家校育人信念的一致,提高家庭教育水平,发挥学校教育效果,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一、边界上厘清,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放在并举并重的位置
相比于家庭教育,我们看到了学校教育历来备受重视,被赋予了众星捧月般的重要地位。

毋庸置疑,学校教育是当今社会至关重要的教育存在,其明确的育人目标、系统的教育内容,乃至于环环相扣的丰富的学历体系,都关系到每一名学生自身的成长和在社会上的立足。

在此作用下,
学校教育的指挥棒牵动着整个社会的敏感神经。

但是,我们更应该看到家庭教育也并不是可有可
无的“附属品”。

诚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给孩子讲好‘人生第一课’,帮助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前提和
“21天好习惯打卡”之光盘行动
48基础。

学校教育光鲜亮丽的外表少不了家庭教育在背后的默默付出和鼎力支持。

所以,要厘清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关系和边界,将二者放在并举并重的位置,是新时期家校合作的基础。

那么,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边界在哪里呢?细细想来,其实可以从它们彼此的责任中窥探一二。

教书和育人是学校的主要责任,也是学校的专长,学校履行这两种责任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也是符合学生成长和发展规律的,家庭教育要支持与配合好学校教育,为学校教育的发展和孩子的进步积蓄更大的能量。

而家长也担任着孩子“终身导师”的角色,家庭教育可以在孩子全面发展、个性化发展以及身心健康等方面做有针对性的教育和提升,既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也促进孩子有个性的成长和发展。

正如笔者所在的学校,其家校合作的开展正是基于对家校合作边界的把握与探索。

学校一贯重视家校合作工作,并一以贯之地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作为教育发展的两翼,放在齐头并进的整体思考与架构之中。

在学校教育中,依托丰富多彩的学科和育人课程,将学生放在了学习和教育的中央。

国家课程扎实有效的开展,校本课程稳步有序的推进,俱乐部、项目学习以及各类德育实践活动更是牢牢地将学生团聚在一起,让每一名学生参与其中,收获其中,成长其中。

这是学校教育诠释的责任担当和传递的教育魅力。

在家庭教育中,依托校级层面的“三会一课一岗一开放”,即家长委员会、膳食委员会、家长会,“魅力爸妈进校园”课程授课,家长护学岗,家长开放日等参与形式和班级层面的家校
沟通平台,在学校和家庭之间架起了一座坚实的桥梁,让家庭教育得以在整个教育全局中发挥重要的支撑作用。

这是家庭教育支持与配合学校教育的有力举措,更是家庭教育绽放的教育价值。

由此可见,无论是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其在教育中所处的位置应该都是一样的。

学校要做好学校的事情,家庭要做好家庭的事情,二者或许扮演的角色有所不同,但是它们发挥的作用和彰显的价值一定是相同的。

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合作,所实现的必定是教育的共赢。

新时期的家校合作,要坚守住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同命运,共发展”的教育理念。

既要延续以往的教育价值导向,取其精华,夯实学校教育的根本,也要辩证地看待教育事物的更新和发展,明确边界,汲取家庭教育的积极力量。

二者的有机融合,正是推动教育前进和发展的不竭动力。

二、行动上贯彻,将学校走出去与家庭请进来落实在教育实处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我们的教育也同样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新时期。

各种时髦的教育理念层出不穷,各种新颖的教育行动此起彼伏,教育的快车道上风景如画。

对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深刻内涵和相互关系的正确认识,更是将家校合作推到了教育发展的最前列。

基于此,作为教育工作中极为寻常但又富有重要使命的家校合作,该如何乘着这场教育的东风阔步前行呢?其实,细细思量,于寻常处找妙法,从行动上谋落实,让学校走出去,将家庭请进来,正是家校合作的务实之举。

以笔者所在学校的家校合作学校走出去和家庭请进来开展情况为例,学校走出去,主要侧重于三个层面:一是从空间上走出校园。

借助家访的形式,班主任和科任教师深入到学生的家庭中开展实地走访,了解学生在家庭里的学习情况和实际的家庭情况,增进家校之间的情谊,夯实相互合作的基础,为进一步深化对学生的教育提供保障;二是借助媒介“走”出校园。

依托手机、短信、QQ、微信等通信设备和网络媒介与家庭展开互动和交流,大大节约联络成本,既便捷,又高效,
样本
STRATEGY 魅力爸妈进校园之“七步洗手法”卫生知识讲解
49
EDUCATION TODAY
June 2021
今日教育
是当下炙手可热的家校沟通形式,也是建立家校合作关系的重要媒介;三是依托学生“走”出校园。

在特定时期,如“父亲节”“母亲节”“十岁成长仪式”“毕业典礼”等,引导学生给爸爸妈妈写一封信,介绍学校和家庭的学习与生活,袒露真实感情。

用好学校“21天好习惯打卡”,紧扣其中的学生栏、同伴栏、家长栏和教师栏,让家长能深入了解学生在家、在校的学习和表现,有助于家校齐心协力规范学生的言行,帮助学生更好地成长。

家庭请进来,主要侧重于两个层面:一是有意愿的家长参与学校管理。

建立家长委员会、膳食委员会和家长护学岗,将有意愿和具备相关专业知识的家长吸纳到学校管理队伍中来。

作为全体学生和家长的代言人和守护者,他们的加入,不仅为学生更好地接受教育和健康成长尽了一份力,而且还用实际行动将家校合作落地生根;二是有特长的家长参与学校课程。

学校开设“魅力爸妈进校园”课程,邀请有特长和专业技能的家长参与授课。

家长的身份一下子变成了“教师”,亲身参与到了学校的课程建设,不仅放大了自身的专业价值,而且还弥补了学校教育的不足,拓宽了学生的思维和眼界,让家校合作真正造福学生的发展。

凡此种种,才应该是家校合作最本真的呈现形式,更是书写教育育人之美的有效路径。

新时期的家校合作,要重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实实在在的“牵手”。

学校要走出高大的围墙阻碍和隐形的门槛羁绊,走进家长和学生的心中,用温暖滋润他们的心田。

家庭要勇挑重担,积极参与学校建设和发展,献计献策,出人出力,用合作的眼光谋求共赢。

这样的家校合作,才真正走向了教育的实处,才能形成教育的合力,促进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良性发展。

三、方法上引领,将对学校与家庭的培训作为积蓄力量的源泉
面对教育,学校和教师自然更有发言权,因为他们是专业机构和专业人士。

然而,家庭和家长显然是“门外汉”。

纵使他们有高学历和高知识,但是依然难免会陷入到教育的迷茫和困扰中。

家校合作,亦是如此。

所以,从家校合作的实际情况和长远效益来考虑,既要定期对家庭进行教育指导,也要不定期对学校进行教育提升,加大对二者的培训力度,以达成彼此在教育理念上的认同和教育行动上的一致,为后续家校合作的深入推进和增强效益提供坚实的保障。

以笔者所在学校对学校与家庭的培训为例,结合学校家校合作实际,紧扣“互联网+”信息化媒体优势,笔者学校对教师和家长分“线下”和“线上”两种形式开展了丰富的教育培训。

先说“线下”培训,教师的提升主要依托于日常的教育研训活动,各类教育专家、学者云集,各种教育思想碰撞,不断地刷新教师们对教育的认识和理解,内化于心,铭刻于脑,很好地指导了教师们的教育实践。

家长的培训则主要依托于学校的“家长学堂”,其筹办的初衷正是为家庭教育提供专业化的指导和培训。

“家长学堂”邀请的授课教师主要涵盖家庭教育方面的专家,一线名特优教育工作者以及学校校长,甚至是邀请特别出色、学有专长的家长分享育儿经验等,用紧追时代教育潮流的新思想与新观念,将家长塑造成具有教育素养的“门内汉”,为开展家校合作创造更多的教育契机。

再说“线上”培训,在互联网普遍盛行的当下,信息化的高速发展和高科技力量的支持,一部手机都可以成为开展“线上”培训的载体。

无论是对教师的教育提升,还是对家长的教育指导,各大微信公众平台和网络课程资源都能收获专业化的培训效果。

正如南京市“名师公益大讲堂”栏目,就可以通过线上视频观看的形式,获取到涉及社会、家庭、学校等各种要素的教育信息,更好地确立自己的社会价值取向和教育价值观念。

两种培训,两类受众,虽然形式不同,但是都为相互间的教育磨合奠定了基础,都为更好地发展教育积蓄了力量。

新时期的家校合作,既要关注合作的形式,也要强调合作的效果,更要注重合作的方法。

对学校与家庭开展长期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家校合作方法的培训、指导和引领,是积蓄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前进动力的源泉,是家校合作有序开展的重要保障。

家校合作,是实现教育价值的重要保证。

只有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和谐发展,才能创造教育的奇迹,铸就教育的辉煌。

新时期的家校合作,就是要在认知上厘清二者关系,在行动上贯彻实践路径,在方法上强化培训引领,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紧密地团结在一起,推动教育的车轮滚滚向前,指向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雨花外国语小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