尝试学习 自主发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尝试学习自主发展
在众多的教学方法中,各有各的特点,邱学华老师的尝试教学法特点是:不是教师先讲,而是让学生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先尝试练习,在尝试的过程中指导学生自学课本。

在学生尝试练习的基础上教师再进行讲解。

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表明,此方法对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发挥其主体地位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结合个人教学实践和学生的自主发展的情况,笔者谈几点体会。

1两个明确
1.1明确本堂课的学习内容
通过师生的“讨论”或直截了当地引出新课题,让学生自己说出本堂课将要学习的知识内容。

例如当笔者出示课题三、四位数的笔算加法时,也可启发学生“看到这个课题,你知道我们这堂课要学习什么内容?”学生会回答:“我们要学习三位数和三位数或加四位数的笔算方法。

”从教育心理学角度看,学生就有了注意方向,才能提高学习效率。

1.2明确学习目标,根据课题,使学生知道本节课学习任务、学习方向,及要达到的效果。

2尝试学习的“四动”
2.1动手
笔者喜欢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学具和操作学具。

一年级时笔者让学生剪圆片、三角形、木棒(可用硬纸皮剪成条形)。

并在图片写上数字,在三角形上写上各种常用符号。

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好动的特点,时常让他们摆摆学具,摆出算式。

既培养了学生的操作能力,又调动了学生的思维,学生都非常乐意参与。

2.2动脑
在操作学具的过程中,学生积极开动脑筋,积极尝试。

例如让学生摆出9-8=1。

学生要迅速地从许多的数字和符号中找出相应的卡片⑧、⑨等等,找出后怎样摆,这些活动可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

2.3动口、动笔
学生尝试操作或练习后,要让他们动口说出理由,如一题多解的应用,只要学生的理由充分,都应给予肯定。

方法很多的情况下,提倡学生用最简便的解答方法,动笔写下正确的解题方法,并尝试用不同方法验算。

3大胆质疑,掌握学法
学生能够提出问题,是学生主动参与的表现,是他们积极思维的结果。

首先要给他们提问的机会,并鼓励他们敢提出问题,并养成“不懂就问”的习惯。

学生提出的疑难在无法得出结论的情况下,教师帮助解决疑难,出些与疑难有关的习题,让学生通过对比、分析、综合,把感情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自己去发现学习的规律,归纳出学习的方法,从“学会”过渡到“会学”产生新的认识飞跃。

例如在教学第三册的《有余数除法的应用题》时。

学生在动手尝试分铅笔过程中,知道不能分尽,还有余下。

在教完例3或例4后,一个学生忽然问道:“老师,这两道题都是有余数除法应用题,为什么例3后面的单位相同,而例4答案后面单位不同?”学生的一问,笔者并没有及时给出正面回答,而是引导全班思考:“这两道题的分法一样吗?”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得出例3是除法意义中的第一种分法(即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例4是属于第二种分法(即一个数,每几个分成一份,可以分几份)。

经过这一归纳,学生初步有了答案。

紧接着笔者马上让学生思考做一做第3题,看图说题意,再写算式。

4练习要有针对性和趣味性
4.1针对性
针对学生实际情况设计练习题立足于中等生,以中等生的接受能力为基础,兼顾两头,既要让差生能够接受基础知识,又要对优生进行提高练习,鼓励优生尝试练习课后的思考题和带星号题。

这样能促进好、中、差学生智能,在不同程度中特别发展。

4.2趣味性
上课首先要有趣,学生主动参与是他们的自主行为,如果学生没有兴趣,“无动于衷”就不可能主动,参与也变成一句空话。

根据儿童心理特点,上课有趣,才能使儿童精神饱满,兴趣盎然,全神贯注积极参与。

组织教学对低年级学生来说显得特别重要,笔者采用以组为单位,上课认真思考,回答问题积极正确,奖给一朵小红花,一个小动物(磁性)或奖励1分,最后课堂小结时,表扬获奖最多的小组,学生兴趣最高。

另外,练习设计要有一定的趣味,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乐于主动参与。

例如:“摘果子”,一棵树上结满果子,谁能把果子上两个数的和与差算出,谁就能摘走一个果子。

“找门牌号”,黑板上贴出各式各样的“小房子”,请五、六个学生上讲台前,统一时间看谁找得快又对(每人拿一张卡片“ 45÷9”、“5的7倍是多少”,他们的门牌号是“5”、“35”、这种“夺旗”、“找朋友”等生动有趣的游戏题,对低年级的学生是非常有趣的事,从而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5大胆尝试,自主发展
在近几年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虽然教师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中教学方
法有所改革,但受传统教学原则和方法的影响,仍存在教师不放心,层层剖析,讲得太多,束缚学生的独立思考的现象;教师不放手,表现在将现在知识、现成结论和程序化的步骤、方法,硬塞给学生,使学生只能在教师划定的圆圈中演算解题。

教师这种讲授代替学生获取知识思维过程的做法,事实上是不可取的。

由于知识基础的差异、智力发展水平的差异、生活环境与生活经验的差异,遇到相同的问题,他们所采取的解决方法和思维方式是不尽相同的。

再者,学生智力潜能是各种有所异的,如果在数学教学中不开发学生的智力潜能,学生的这种潜能就可能萎缩、消失。

教师只有合理引导,让学生大胆尝试,让学生的潜能喷发出来,才能使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创造出高效益的学习成果。

因此,在日常教学中,笔者总是放开手脚,让学生在先进行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大胆子去尝试探求新知识,坚持凡是学生能发现的知识就让学生自己发现,教师决不包办代替;凡是学生能独立解决,教师决不越俎代庖;凡是学生能独立找出规律的就让学生自己分析、比较、推理,大胆地去猜想,大胆去验证,教师决不平铺直叙,决不直接给出答案。

以上是笔者在“尝试教学”实践中的几点体会,当然它的作用和提倡的方法还很多,这些都有待于我们今后继续逐步推广,寻求一种既适合时代的要求,符合学生的实际,又能发挥教师自身素质水平和特长的新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积极尝试,促进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