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医学论文医学影像论文医学影像学论文:“医学影像技术”特色专业建设的体会与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影像医学论文医学影像论文医学影像学论文:
“医学影像技术”特色专业建设的体会与思考
[摘要] 目的:对“医学影像技术”特色专业建设情况进行回顾性思考。
方法:从弄清“特色”的内涵、师资队伍建设、与附属医院的合作、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特色专业建设取得的成效五个方面对“医学影像技术”特色专业建设进行全面回顾思考,探讨特色专业建设工作的主要内容和着重点。
结果:在特色专业建设过程中通过正确理解“特色”二字内涵及认真落实建设规划书中各项建设的任务,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结论:正确理解“特色”内涵,在学科交叉和融合上下功夫是“医学影像技术”特色专业建设成功的关键。
[关键词]医学影像技术;特色专业建设;学科交叉融合山东万杰医学院的“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是2007年由山东省教育厅批准的特色专业建设点,在学习和体会上级有关部门下达的特色专业建设相关文件精神基础上,在校、系两级领导的关怀支持下,通过四年的建设,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和成效,有的成果获得了上级管理部门及学术界的认可。
今将特色专业建设的探索和体会叙述于后。
一、弄清“医学影像技术”特色专业建设的“特色”二字内涵,保证建设不偏离正确方向
特色专业建设的“特色”二字,是学校专业建设自身文化积淀与客观社会环境结合的产物,有其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并
有一定社会声誉而形成的。
本特色专业建设的特色内涵体现在三个方面:
1.淄博万杰肿瘤医院特色专科是特色专业建设的基础。
山东万杰医学院的附属医院,冠名淄博万杰肿瘤医院,它是民办的,但它抓住了改革机遇,斥巨资引进安装了我国首台伽马刀、PET;又引进了继美国、日本之后世界第四台、中国第一台质子肿瘤治疗系统。
与此同时引进国内外相关技术人才,使这家民营肿瘤医院,成功地得到快速发展。
在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培养了大量的放射检查、诊断和治疗高水平人才,不少已成为上海、广州等大城市相关医院的业务骨干。
万杰肿瘤医院也因此被淄博市政府批准为特色专科医院[1]。
这一得天独厚的条件,为医学影像技术特色专业奠定了特有的物质基础、人才基础和社会客观认可的环境基础[2]。
2.引进专业学科带头人与特色专科附属医院优势相结合,形成了教学与实践相长的特色。
高等医学院校专业建设目的是培养人才的,为将特色专业建设好,必须具有既懂高等医学教育教学规律和先进教学理念的专业学科带头人,又要有培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的附属医院教学基地条件,而且二者紧密结合方可奏效。
为此,在本特色专业建设中,从教育部的医学影像学专业特色专业建设点引进了二位专业学科带头人。
3.医、工、理学科交叉融合形成医学影像技术的特色。
众所周知,理、工、医、农等学科间严格分界曾视为现代科学发展到较高水平的标志。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电子技术飞速发展及向各学科的渗透,使学科间的严格分界逐渐被打破,不仅促进了各学科的发展,而且新的交叉学科不断问世。
上世纪70年代出现的带有划时代意义的计算机X线体层成像设备(CT)的出现,使X线模拟影像进入到数字X线影像时代,医学影像检查设备更新换代周期缩短,新的大型数字化医学影像检查设备不断问世,如磁共振设备(MRI)、计算机X线摄影设备(CR)、数字X线摄影设备(DR)、ECT、PET等,逐步形成了医学影像技术学科。
显然,这一新交叉学科是理、工、医交叉融合的产物,是应用性很强的学科。
在高等学校中设立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就是为了培养能够驾驭这些先进数字化医学影像设备,更好的为临床诊断服务的人才。
通过教学研究实践探讨,使我们认识到虽然该专业设有理、工、医学等课程,但结合的主体是医学,其他课程是服务于医学影像检查和诊断治疗的。
因而,医、工、理学科交叉的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理论知识交汇区域主要集中于专业基础理论课医学影像成像原理之中,主干课程应是放射物理与防护、医学影像设备学、医学影像成像原理、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和医学影像诊断学等课程。
培养人才的着力点和落脚点是培养具有驾驭这些
先进的现代化的医学影像设备、为病人进行检查、治疗的专业操作能力上。
基于这一认识,使这一特色专业建设的教学计划和骨干课程组成更加科学、更加合理。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为特色专业建设提供最大的支撑力
师资队伍是高等教育的主体,也是保证教学质量的主体,更是特色专业建设的主体和最大支撑力。
然而,因我校创办时间较短,师资队伍结构以“一老一少”为主体,这种师资队伍组成不适应本特色专业的要求。
为此,在师资队伍建设中采取了以下三项有力的举措:
1.建立“以老带新”的培养年轻教师制度。
主要包括: (1)老教授带新教师撰写教案、听课指导、帮助做预示实验。
学校每年给每位带教年轻教师的老教授30学时工作补助以示鼓励,现已有7名年轻教师获得了“以老带新”机会;(2)具有主编教育部规划教材资格的教授带年轻教师参与教材编写活动,引进的二位学科带头人是国家教育部和卫生部“十五”、“十一五”《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和《医学影像成像原理》两本本科、专科教材主编(第一版、第二版),利用这一得天独厚的条件,学校出资让两位年轻教师当两位主编的教材编写秘书,参加教材整个编写过程,提高年轻教师的教材编写能力;(3)学科带头人承担的省级教学研究课题及省级精品课程
建设项目,吸收年轻教师参加锻炼,提高其研究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2.有计划地送出临床课年轻教师到山东省医学影像研究所带薪进修,专业基础课教师到泰山医学院放射学院做短期进修。
3.鼓励年轻教师报考研究生(含在职培养)。
鼓励年轻教师报考研究生,提高专业理论、实践水平。
学校人事处签订读研协议,研究生毕业后返回学院工作的,连续计算工龄,报销部分费用,现已有6名年轻教师攻读研究生。
三、与附属医院共建实验、实训中心
民办高校的投资是企业集团的作为,最大的特点之一是经济核算意识强、投资效益要求高。
而医学影像技术特色专业是以培养学生在理论指导下的专业操作能力所需要的设备,大都是先进的数字化医学影像设备,价格昂贵。
为此确立了购买用于特色专业建设的大型设备时,树立学校与附属医院兼顾的思想。
这样的思维满足了投资方的要求,又使培养学生专业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目标落到了实处。
四、探索专业课程考试内容与方法改革途径,加强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医学影像技术这一特色专业培养的学生必须具有驾驭现代化的数字化医学影像设备,为病人检查、诊断和治疗显示
出清晰、准确病灶影像的能力。
特色专业建设既重视理论教学、又重视培养学生临床专业实践能力。
传统的课程考试形式单一、用一张试卷简单评价学生成绩,存在着闭卷考试多、开卷考试少;笔试多,口试答辩少;理论考试多,技能操作实践考察少的弊端。
因此,对课程考试内容与方法进行了改革,特别是对学生毕业后专业操作能力影响大的专业课进行探讨。
以医学影像检查技术专业课程为例,这一改革,评价学生成绩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期末理论考试,其成绩占总成绩的40%,培养学生专业技能成绩占总成绩的60%,激发了学生掌握专业技能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3]。
除此以外,在学生实训和专业技能测试中,培养学生与被检查者的沟通能力,使用文明礼貌用语,实现了专业道德实践,达到结合专业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教育的目的[4]。
五、特色专业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1.毕业生的就业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招生数量逐年增加。
在学校和影像系组织的座谈会上,实习学生普遍反映,到实习医院实习一周左右,即可在上级医师、技师指导下完成医学影像检查技术操作,医院放射科评价学生的专业操作能力比以往的实习生有明显的提高。
应届毕业生的就业率也有所增加,毕业生就业率达81.2%,随着学生就业能力的提高,本专业招生数量也不断增加,由2005年的74人增加到2009年的
206人。
2.承担了省部级教研课题教学内容与方法改革的效果得到学术界的认可。
2010年,本专业被山东省认可为省级教学团队建设,2010年山东省教育厅批准“医学影像检查技术课程考试内容与方法改革探讨”为省级教研课题。
3.教材和精品课程建设取得的成果。
专业的二位学科带头人,分别承担了“十一五”期间国家教育部高职高专规划教材《医学影像成像原理》(第二版)、《医学影像检查技术》(第二版)的主编,并于2009年5月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其中一位学科带头人承担了医学影像成像原理省级精品课程建设任务。
4.教科研成果获得了省级奖励。
由学科带头人主编的教育部高职高专规划教材《医学影像检查技术》(第一版)被评为2008年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一等奖;撰写的论文“拓展民办高校大学生思想教育有效途径———浅谈医学影像检查技术专业课程进行道德实践的一点体会”,在《中国高等医学教育》杂志被山东省高工委评为2009年度山东省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
在医学影像技术特色专业建设中,体悟到只有紧紧抓住“特色”二字的内涵,在理、工、医学学科交叉中注意在融合上下功夫,特别是在学科交汇地带寻找发展空间,构建骨干课
程体系,在办学思想上变学科应试体系为技能应用体系,在教课过程中变单纯认知过程为技能应用过程,在质量评价标准上变学过什么课程为做过什么事情,方能使医学影像技术特色专业建设得到健康发展。
但又深知,水平受限,肯定存在不少问题,欢迎指正!
[参考文献]
[1]唐一科.依托行业背景走新建院校特色发展之路[J].中国高等教育,2007,6:52-54.
[2]郑骊君.创特色打品牌入主流[J].中国高等教育,2008,12:47-49.
[3]袁虎,王哲,陈海岩,等.民办高校医学生专业操作技能教学改革探讨[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09,29(1):91-92.
[4]袁聿德,刘翠兰,袁虎,等.拓宽民办高校大学生思想教育有效途径[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12: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