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针配合运动疗法治疗肩关节周围炎50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火针配合运动疗法治疗肩关节周围炎50例
张玲丽
【摘要】目的探究火针配合运动疗法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收治的50例肩关节周围炎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均25例.对照组给予口服芬必得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以火针配合运动疗法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6.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火针配合运动疗法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疗效确切,可有效减轻疼痛,改善肩关节功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期刊名称】《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年(卷),期】2016(014)001
【总页数】3页(P103-105)
【关键词】火针疗法;运动疗法;肩关节周围炎;痹证
【作者】张玲丽
【作者单位】江西省九江市中医院针灸科,江西332000
【正文语种】中文
肩关节周围炎又称“冻结肩”“漏肩风”“五十肩”,是肩关节周围软组织的一种慢性无菌性炎症,并由此引发一系列病理变化、疼痛及关节运动功能障碍。

此病主要侵及40~70岁的中老年人,患病率2%~5%左右,主要表现为肩部疼痛、肩部关节外旋、外展、后伸、内旋等活动明显受限,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中医上认为肩关节周围炎是因肾精亏损、肝血亏虚而使气血化生缺失以至无法滋养筋
脉,又伴有长期劳累损伤,肩部筋脉有损,气血运行受阻,津液不畅,导致肩关节疼痛及功能障碍[1]。

为探究火针配合运动疗法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临床疗效,选
取我院确诊并收治的50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具体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于2014年1月—2015年1月确诊并收治的50例肩关节周围炎患者,男23例,女27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均25例。


照组男12例,女13例;年龄41~65岁,平均(55±4.3)岁;病程1~13个月,平均(6±2.4)月;其中左侧肩周炎11例,右侧14例,轻度疼痛8例,中度疼
痛9例,重度疼痛7例。

对照组男11例,女14例;年龄40~66岁,平均
(56±4.1)岁;病程1~14个月,平均(6±2.9)月;其中左侧肩周炎12例,
右侧13例,轻度疼痛7例,中度疼痛10例,重度疼痛7例。

所有患者均未患有
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无因颈椎病、肩关节脱位、神经病变等引起疾病疼痛者,无感染性疾病并对本研究知情同意。

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疼痛程度等一般情况及其他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依据根据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诊断疗效标准》有关规定:慢性疾病,50岁左右发病,女性多于男性;肩周疼痛,夜甚,可痛醒,可因劳累或天气变化诱发,多无肿胀;肩关节功能障碍,活动明显受限,以上臂上举、内旋、外旋、后伸受限为主;肩峰、肩前处压痛,病程长者可见肩部肌肉萎缩;X线检查无异常,偶尔可见骨质疏松[2]。

1.3 治疗方法治疗前对所有患者完善一般检查。

对照组患者给予口服芬必得治疗,1粒/次,2次/天;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方法基础上加以火针配合运动疗法治疗,将
2.0寸火针常规消毒,取穴肩骼、肩贞、肩髑进行针灸,选择后溪、外关、丰隆、手五里配穴,将针在酒精灯上烧红至白亮,对准取穴点迅速刺入,进针1
寸左右,用干棉球按压针孔片刻。

患者以局部酸胀感为得气,留针20分钟,1次/
天,同时以运动疗法配合,主要包括牵拉运动、助力运动及抗阻力运动等对肩锁关节、胸锁关节、盂肱关节等各关节进行旋转、摆动、滑动、滚动等运动练习。

10
次1疗程,1疗程后休息3天,治疗2个疗程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疼痛及关节活动恢复情况。

1.4 疗效评判标准治愈:患者肩部疼痛完全消失,肩关节功能恢复,活动范围正常;显效:患者肩部疼痛基本缓解,肩关节活动范围显著改善;有效:患者肩部疼痛有所减轻,肩关节活动范围部分好转;无效:患者肩部疼痛无好转甚至加重,肩关节功能未改善,活动范围无改变。

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总例数
×100%[3]。

1.5 统计学方法将所有数据录入SPSS15.0进行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比较以均
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对比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比较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检验标准P=0.05,当P<0.05时差异
具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6.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观察组患者的疼痛缓解
情况、肩关节功能及关节活动范围恢复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两组临床疗效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肩关节周围炎是一种临床常见中老年疾病,是肩关节及其周围韧带、肌腱、滑膜的慢性特异性炎症。

简称肩周炎,中医又称“肩痹”“冻肩”“肩凝症”,多因患者素体虚弱、正气不足、腠理不密、卫外不固,长期以至肝肾亏虚,血气不固,筋失所养,而又外感风寒湿邪留滞经络,阻痹气血而引起关节疼痛、屈伸不利;或偶因肩部外伤或慢性劳损以至气血淤阻,经络不畅,使肩部疼痛,行动受限。

火针古称焠针、燔针,可温通经络、散寒助阳、散结除湿,使活血行气,通畅经络。

凡身犯淫邪,或水或风,溢于机表,滞而未可通关节,淤阻为病者可以此为治。

火针医治肩周炎,主要是借助火烧灼患处,以针穿刺皮肤之力,开通阻滞,祛邪顺气,
通经行络,促进气血运行,以镇痛消炎[4]。

运动疗法则可有效避免制动的不利影响,促进组织的适应性改变,通过增强肌肉的耐力和力量、牵拉粘连和挛缩的软组织以改善关节功能及活动范围。

主要加强运动肩关节各个轴面,通畅肩部各处的经络气血。

两种方法联合使用可有效散寒祛风,通络止痛,疏通气血经络,改善关节功能,有效治疗疾病。

本研究在临床常规芬必得治疗基础上给予观察组患者配合运动疗法,手三阳经交汇于肩部,因此肩周炎属手三阳经病变所致,取穴肩骼、肩贞、肩髑进行针灸,选择后溪、外关、丰隆、手五里配穴,可有效疏通颈肩部气血经络,舒筋利窍,兼治内外[5]。

本研究中,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组治疗的总
有效率为9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患者经火针配合运动疗法治疗后,肩部的疼痛缓解程度、肩关节功能及活动范围的恢复明显好于对照组患者,两组对比差异明显。

火针配合运动疗法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疗效确切,可有效缓解肩部疼痛,改善肩关节功能及关节活动范围,利于患者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但本研究样本量较小,不具有广泛代表意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关文献】
[1]孙兴亮.中医辨证分型分经综合疗法治疗肩周炎临床疗效观察[J].新中医,2011,43(10):39-40.
[2]刘军.火针配合关节松动术治疗肩周炎疗效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5,7 (15):76-77.
[3]林景雄.针刺结合运动疗法治疗肩周炎临床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4,6 (32):23-24.
[4]毛伟欢,孙成长,吴祥,等.小针刀结合火针治疗顽固性肩周炎57例疗效观察[J].浙江中医杂志,2011,46(5):363.
[5]刘敏娟,周立志,杨金霞,等.温针灸配合穴位注射治疗肩关节周围炎60 例[J].陕西中医,2012,33(3):350-35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