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六个“基准”——访中共中央党校经济学部主任韩保江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六个“基准”——访中共中央党校经济学部主任韩保江
作者:徐天宝
来源:《山东国资》 2020年第12期
本刊浙江绍兴报道记者徐天宝
如何全面理解“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提出的“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如何深刻认识新发展阶段、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构建新发展格局?这是当前
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话题。

11月28日,在浙江绍兴召开的2020中国经济传媒大会上,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主任韩保江认为,构建新发展格局,必须遵循科学发展规律,坚持守正创新。

要努力
践行“人民至上”“新发展理念”“高质量发展”“循环畅通”“安全发展”“现代化经济体系”六大基准,进而凸显“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
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格局。

“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党中央根据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的阶段、经济发展面临新的条件和挑
战而做出的战略抉择。

战略如何落实、如何落地生根,就跟盖房子一样,如果这个格局结构不
平稳、不牢固,这个格局、这个房子必然起不到遮风挡雨的作用。

怎么样才能把这个格局、房
子建得更牢固,这个大厦建得更坚实,我想有6个基准是必须牢牢守住的。

”先后出版《刀尖
上的舞者——关于中国职业经理人制度建设的案例研究》等个人专著和编著20多部经济专著的韩保江教授,接受媒体采访时特别强调。

第一,“人民至上”基准。

韩保江认为,构建新格局不是为了新格局而新格局,恰恰是更
好地适应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这个大势,满足新时代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

习近平总
书记讲,不论我们的改革还是我们的发展、我们各项事业的谋篇布局,都要从人民群众普遍关
心的问题出发。

人民关心什么?无非是就业、教育、社保、住房、养老、食品安全等等。

换句
话说,这个新格局的构建,应该以满足人民群众的新需求、回应群众的呼唤作为我们的基点。

所以说,谋划新的布局必须同人民群众反应强烈的经济发展本身、社会发展本身相结合,对我
们事业的方方面面提出了更新的要求。

只有把这个根抓住了,抓住了发展为了人民这个根本目的,人民群众的拥护才使得这个格局充满生机和活力。

“如果说‘人民至上’是‘正’字的上面一横,我觉得这个脉、这个根本就是‘新发展’。

” 韩保江认为,第二个基准就是“新发展理念”。

因为新发展理念恰恰是习近平总书记根据新时代人民群众的期盼和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客观问题、客观矛盾而做出的一种思想转折,也可以叫战略,实际上是这个新发展格局的轮廓。

让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成为引领
我们新发展格局的价值取向和战略选择,让供给侧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打通供给和需求,才能实现国民经济的气血畅通。

通则不痛,痛则不通。

新发展格局的一个很重要的核心,
就是要把供给和需求这个梗阻打通,实现供给创造需求、需求牵引供给的动态平衡。

第三,“高质量发展”基准。

韩保江认为,高质量发展跟新发展理念是一个硬币的两面。

如果说新发展理念是我们说的硬币的数字,背面就是国徽,它是我们新时代这个新发展格局另
外一种要求,也只有认真落实了新发展理念,实现了国民经济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
共享的轨道去发展,高质量发展才能实现。

新格局要体现出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从供给看就是
要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调发展的产业体系,生产组织方式网络化、智能化,实现创新力和需求捕捉力、品牌影响力、核心竞争力和产品的高质量完善。

从需求看
就是要不断体现人民需求的个性化、多样化。

从投入产出看体现在资本效率、土地效率、资源
效率、环境效率和不断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上,不断提高全要素生产。

“就像一个行书的‘正’字,必须把人民的需求、生产的供给和连通生产、供给、需求的
市场体系把住,继而形成一气呵成、上下贯通、左右顺畅的国民经济运行。

”韩保江这样形象
地比拟,第四个基准是“循环畅通”。

为此,首先要扭住扩大内需这个战略机遇。

现在不是我
们的生产能力不足了,恰恰因为需求端由于收入分配、供给尤其是疫情的影响,中低收入群体
还是我们整个社会的主体,所以导致需求不畅,供给不能充分实现有效性,进而导致国民经济
运行成本、运行风险普遍增加。

而畅通需求,最根本的还是要紧紧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
做大蛋糕作为第一使命。

提高供给效率,提高供给侧适应需求侧的捕捉能力,才能更好地为满
足需求、牵引需求、创造需求提供条件。

“贯通供给和需求,最关键的还是要靠改革。

现在阻碍供给和需求的,既有需求不足的问题,更有供给和需求之间通道不畅的问题。

如我们的市场体系还不完善,如我们的交通物流的
基础设施还不够现代,又如我们中间这个制度性的交易成本还居高不下。

打通需求中间的堵点
和淤点,必须继续深化改革,尤其是扩大对外开放,通过对外开放倒逼国内改革,这仍然是我
们推进市场化改革、建设高水平市场体系的不二之选。

”韩保江分析说。

习近平总书记告诫我们:“实践反复告诉我们,核心技术是买不来、要不来也讨不来的,
唯一要靠的就是我们自己。

”韩保江认为,第五个基准就是“发展安全”。

集中力量办好自己
的事是新发展格局的根本初衷,也是一个终极目标。

我们的新发展格局,除了应对我们自身资源、环境可续发展中的困难之外,更重要的还是大国经济安全。

现在“卡脖子”问题,制约我
们安全发展的瓶颈还是有的。

就像我们的高铁成为世界上最发达的高铁,但是主要的资源还要
依赖进口,所以无论在材料上还是很多新技术上,短板还很多。

“哪些领域西方卡我们最紧,哪些领域我们离前沿的发达水平、先进水平越近;哪些领域
越容易在市场上买到,我们恰恰离国际上的先进水平距离越远。

中国人不笨,只要我们的体制
机制能够把作为科学研究、科学技术先进生产力的科研人员、研发人员的积极性调动起来,通
过激励机制、容错机制把他们的后顾之忧解决掉,我觉得我们是可以很快地去弥补这些短板的,防止我们的产业链关键时候掉链子,从而确保国家经济安全。

”从2012年12月就担任中央党
校国际战略研究所所长的韩保江对此感触颇深。

第六个基准就是“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

韩保江认为,现代化经济体系和新发展格局不
是两回事,是一回事。

构建新发展格局不是另起炉灶,而是要把现代化经济体系内置到新发展
格局中去,从而使新发展格局与现代化经济体系能够实现内在的辩证统一,这样的新格局才是
扎扎实实、实实在在地能够满足上述发展要求的,能够带动中国走入现代化的根本路径。

责任编辑张小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