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全册 第17章 第1节 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通过实验探究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2.能说出电流与电压、电阻的正比、反比关系。
过程与方法
经历科学探究过程,进一步熟悉控制变量法,学会观察、收集、分析和处理实验数据,并尝试采用图像法分析实验数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体验和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注重养成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关注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提高。
【教学重点】
1。
运用“控制变量”的实验方法设计和完成实验探究过程.
2。
实验的评估和交流。
【教学难点】
1.运用“控制变量”的实验方法设计和完成实验探究过程.
2。
利用图像法进行数据分析。
【教学准备】
教师用:教学课件、演示实验电路、电源、开关、导线、定值电阻、规格不同的小灯泡。
学生分组用:电源、开关、导线、定值电阻(5Ω、10Ω、15Ω)、滑动变阻器、电压表和电流表等。
展示电路:(设计意图:以光束强度的迅速变化和声音大小的变化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
发学生产生进一步的思考,体现从生活
到物理的认识过程。
)
二、教师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实验现象:
展示电路演示板:用两个完全相同的电
路(如图一所示),其中右边电路作为
对比电路,完成下列操作:强度以及乐曲声音大小变化的原因?根据电路元件的变化,分析电流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图一图二
图三图四
1.如图一两个电路中接入两个标有“
2.5V,0。
3A"规格的小灯泡。
闭合开关,观察两个小灯泡的亮度,现象如图二所示;
2.将左边电路中的小灯泡更换为
“3.8V,0。
3A”规格的小灯泡,观察两个灯泡的亮度,现象如图三所示;
3.在第2步的左边电路中再串联接入一节干电池,再次观察两个灯泡的亮度,现象如图三所示.
引导学生根据灯泡亮度的变化分析电路中电流大小的变化,结合电路中的元件,提出问题:
通过导体的电流大小与导体电阻和导体两端电压的定量关系?
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利用更换电路中元件的方式,引导学生分析出电流大小与电压和
电阻有关,及时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
二、新课讲授:1。
探究实验:
电流与电压的关系一、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1、提出问题:通过导体的电流跟电压
有怎样的关系?
2、猜想与假设:
它们之间可能存在何种关系,说出猜
想依据.
猜想1:导体两端的电压越大,通过
的电流越大。
猜想2: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
的电压成正比。
3、设计实验:
选择合适的器材设计探究方案,并
画出电路图。
设置以下问题引导学生设计合理的
实验:
①。
你采用实验方法
是。
②。
实验中要记录的数据
是.
③.你设计的电路图
是。
④。
选择的实验器材
是。
⑤。
怎样才能改变电阻两端的电
压?
4、展示学生关于改变电阻两端的电压
设计的电路图:
①。
部分学生会通过改变干电池的节
数来实现或通过学生电源来提供不同
电压。
根据已掌
握的电学
知识猜想
电流大小
与电压的
定量关系。
小组讨论
分析问题,
设计探究
方案,画出
电路图
分析讨论:
这两种设
计方案如
何完成实
验探究,并
比较两种
设计方案
的准确性
和操作难
易度。
②。
部分学生是通过滑动变阻器调节电压分配,从而达到改变电阻两端的电压.
分析两种设计电路的如何改变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比较两种设计方案哪一
种更容易成倍改变电阻两端的电压,更容易操作,选择合理的设计方案。
(设计意图:低起点、小坡度、阶梯式设计问题,适当降低思维难度,增加学生课堂思维密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
5、进行实验:
屏展动画:根据电路图连接电路。
学生实验操作前出示以下“温馨提示"的内容,提醒学生实验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
温馨提示:
①。
小组成员分工合作;
②。
及时记录测量数据;
③。
连接电路时开关应断开;
④。
开关闭合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置于阻值最大端。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分析理解如何根据电路图连接电路,并强调实验中应注意的问题。
)
6、打开《探究学习活动卡》(见附件1),明确实验操作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借助《探究学习活动卡》完成实验探究。
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2、探究实验:
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开始实验探究:
动画展示实验操作过程:闭合开关
后,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R两端
的电压成整数倍地变化(便于测量),
读出每次电阻R两端的电压值和通过
的电流值,并记录数据。
(学生分为若干探究小组,组内成员分
工合作进行实验探究。
教师巡回指导,
注意观察学生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作为评估实验的参考。
)
7、分析与论证: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学生实验数据
见附件2),得出电流与电压之间的定量
关系:
在电阻一定的情况下,通过导体的电
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
进一步提出问题:还可以用什么方法分
析处理实验数据?
提出利用图像法分析实验数据的方法。
在坐标系中描点并画出函数图像,分析
图像特点,确定结
论的正确性。
(学生图像见附件2)
8、评估与交流:
小组交流讨论不同实验小组数据进行
综合比较,得出实验
在坐标系
中描点并
画出函数
图像,结合
图像特点
确定结论
的正确性。
引导学生
对不同小
组的实验
数据进行
综合比较,
分析实验
过程中的
得与失。
根据已掌
结论是本实验的关键点之一,因此应引导学生对整个实验
操作过程、实验现象及实验结论做出客观的评估。
(以下作为参考问题)
①。
你在实验过程中有哪些成功与不足之处?
②。
比较你所在小组得出的实验结论与其他小组的实验结论有什么差别?
③.分析实验结论与开始的假设有什么差异。
④。
分析产生实验误差的原因。
是关键点之一,教师引导学生对探究的全过程进行评估.
(设计意图:通过探究活动,一方面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另一方面让学生通过对数据更深入的分析,得出电流与电压的定量关系.)
二、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1、提出问题:通过导体的电流跟导体电阻有怎样的关系?
2、猜想与假设:
它们之间可能的数量关系是什么?猜想1:导体的电阻越大,通过的电流越小。
猜想2: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3、设计实验:
以提问方式进行引导:
①。
控制哪些量改变哪些量?
②。
如何改变电阻?握的电学知识猜想电流大小与电阻的定量关系.分析讨论:改变接入电路的电阻值时如何控制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认识到滑动变阻器在电路中控制电压的重要作用。
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数据得出
3.学以致用:
③。
怎样才能控制电阻两端的电压
不变?
根据讨论的结果确定设计方案,如下
图:
4、进行实验:
实验操作过程:
(1)闭合开关后,调节滑动变阻器的
滑片,使R两端的电压为适当值。
(2)更换不同电阻(成整数倍地变化),
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R两端的电
压保持不变.记录通过的电流值。
5、分析与论证: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学生实验数据
见附件3),得出电流与电阻之间的定量
关系:
在导体两端电压一定的情况下,通过导
体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
在坐标系中描点并画出函数图像,分析
图像特点,确定结
论的正确性。
(见附件3)
实验结论,
并画出函
数图像
引导学生
对不同小
组的实验
数据进行
综合比较,
分析实验
过程中的
得与失.
分析讨论:
电阻
R与
的关系
6、评估与交流:
学生对自己的探究过程进行回顾、反思,思考在探究中哪些问题不清楚,实验设计是否科学合理,操作中会造成误差的因素可能有哪些——通过评估,能使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及时总结,不断提高.
(设计意图: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思维能力,而且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体会欧姆定律发现的逻辑过程,感受实验成功的喜悦。
)
三、想想议议:
利用“探究电压与电流的关系"
的实验数据计算
并与电阻R比较,看看电阻R与有什么关系?
(设计意图:理解并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为欧姆定律的学习做好准备。
)
三、盘点收获
梳理、巩固节课所学的知识组内讨论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还有
什么困惑?
(设计意图:及时总结在知识与学习方法
上的收获,使知识内化形成学生的能
力。
)
学生交流
讨论做合
理有效的
整理。
四、课堂
检测
见附件2.(教师巡视指导)完成练习。
五、布置作业1.查阅相关资料,分析如何改进实验才
能减小误差?
课后完成
【板书设计】:
一、通过导体的电流大小与导体电阻和导体两端电压的定量关系?
1. 在电阻一定的情况下,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
压。
2. 在导体两端电压一定的情况下,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
【教学反思】:
一、本案例的“亮点”:
1。
导入实验步步推进,具有明确的指向性:由小灯泡亮度的变化分析出电流大小的变化,根据电路中元件的变化引出电流大小与电压和电阻有关。
此时再提出要探究的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定量关系这个重要问题,起到以疑生趣,以趣激趣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强烈的求知欲望。
2.教师合理启发学生选择实验器材,设计实验电路,亲自动手实验,分析数据,归纳得出结论,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3。
动画展示实物电路的连接过程及实验操作过程,降低实验操作中的难度,让学生更容易完成实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二、教学中易出现的问题:
1。
在实验探究过程环节,由于对学生操作能力估计过高,实验时间过长,实际完成的实验并不是很理想。
2.时间分配不是很合理,授课环节过长,反馈练习环节有些仓促,没有起到很好巩固的效果.
附件1:
探究学习活动卡
一、实验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大小与导体电阻和导体两端电压的定量关系?
1.实验电路图:
2.根据电路图进行实验,并记录数据:
表一:保持电阻不变时,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请注意:调节滑动变阻器可以改变电阻两端的电压,及时记录电压、电流的值。
实验次数电阻R/Ω电压
U/V
电流
I/A
1
R =
2
3
表二:保持电压不变时,研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请注意:更换阻值不同的电阻后,要控制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应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压表示数保持个定值,观察电阻并记录电流的值。
实验次数电压U/V电阻
R/Ω
电流
I/A
1
U = 5
210
315
3.实验结论:
①在电阻一定的情况下,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
压。
②在导体两端电压一定的情况下,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的电
阻.
4.图像法处理数据:
附件2:
附件3:
附件4:
反馈练习:
1.根据欧姆定律,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A.通过导体的电流越大,这段导体的电阻就越小
B.导体两端的电压越大,这段导体的电阻就越大
C.导体的电阻与电压成正比,与电流成反比
D.导体两端的电压越大,这段导体中电流就越大2.某导体两端的电压为5V,通过它的电流是0.1A,该导体的电阻是Ω;若它两端的电压为2。
5V,则通过它的电流变为;电阻是Ω。
3 。
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恒定,R1为定值电阻,闭合开关S滑动变阻器R2的滑片P由b端移到a端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都变大
B.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都变小
C。
电压表的示数变大,电流表的示数变小
D。
电压表的示数变小,电流表的示数变大
4.下列图象中,能正确表示定值电阻上的电流与两端电压关系的是
5.如图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关S后,将滑动变阻器R的滑片P向左移动,在此过程中()
A。
电压表V1示数变小,电压表V2示数变大
B。
电流表A示数变小,电压表V1示数不变
C. 电流表A示数不变,灯泡L亮度变亮
D。
电压表V1示数不变,灯泡L亮度变暗
6.在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的实验过程中:
(1)连接电路时,开关应处于(选填“断开”或“闭合”)状态.
(2)小明按左图连好电路后,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发现电流表无示数,电压表有示数,其原因可能是(只填序号) A.电流表断路
B.R断路
C.R短路
(3)排除故障后,小明将5Ω的电阻接入电路,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压表示数为1.5V,电流表示数(如右图所示)为A.(4)小明再分别换接10Ω、15Ω的电阻,重复实验,得到表一中另两组数据。
分析表一数据,可得出结论:保持电压不变时,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
比.
表一:
电阻R/Ω51015
电流I/A0。
150.10
(5)小丽在做此实验时,每次只更换电阻,测得相应的电流值,如表二所示,根据表中数据,她无法得到与小明相同的结论,其原因
是。
表二:
电阻R/Ω51015
电流I/A0。
30.20。
15
7。
做探究“电阻一定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的实验。
实验中可供使用的器材有:
A.电流表(量程0~0。
6A,0—3A)
D.电压表(量程0~3V,0—15V)
C.定值电阻R1 (阻值为30Ω)
D.定值电阻R2(阻值为10Ω)
E.滑动变阻器R l’ (10Ω,2A )
F.滑动变阻器R2’(100Ω,1A)
G.干电池二节(一节电压为1.5V)
H.开关S一个,导线若干。
则:学
现利用以上部分器材,操究“电阻一定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要求实验
过程中电流表的最大示数能超过电流表量程的一半,同时又考虑操作的方便,则:
(1)用来探究的定值电阻R应选,滑动变阻器R'应选
(选填实验器材前的字母代号),电流表的量程宜选。
(2)、根据实验要求,在如图所示的虚线框内,正确画出实验所需的电路图。
(其中,部分电路已画出)
(3)、根据所画的电路图,用笔代替导线将实物图连接起来,要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左滑动阻值变小,使之成为符合实验要求的电路。
(其中,部分导线已连好)
(4)某小组的同学还想通过此连接好的电路测量所选定值电阻的阻值.如果要比较精确测量所选定值电阻的阻值,要求电表的指针至少达到量程的三分之一,同时又要防止损坏电表,那么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的阻值变化范围是Ω.
附:反馈练习答案:
1.D;2。
50,0。
05,50;3。
A; 4.A; 5.A;
6. 断开,B,0。
3,反,没有控制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
7。
D,E,0——0.6A,0-5
新课标第一网系列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