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复习卷2带详细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期末物理复习卷2
一、单选题(共25题;共50分)
1、如果用手按在正在发声的自行车车铃的金属盖上,你将不再听到铃声。

这是因为手按在车铃上时()
A、此时发出的是超声波
B、车铃停止了振动
C、此时发出的是次声波
D、车铃周围没有了传声介质
2、一定质量的封闭气体被压缩后,它的质量、体积和密度的变化是()
A、质量不变,体积缩小,密度增大
B、质量减小,体积减小,密度不变
C、质量增大,体积减小,密度增大
D、质量不变,体积减小,密度不变
3、小华在用弹簧测力计的大小时,归纳了下面几条使用弹簧测力计的方法,其中错误的是()
A、所测力的大小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刻度的最大值
B、进行物体受力的测量时,弹簧测力计必须水平放置
C、应避免弹簧测力计指针、挂钩与外壳摩擦
D、使用前,要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线位置
4、某同学在完成“探究平面镜成像”实验后撰写了一份实验报告.下面是报告中的部分内容,其中错误的是()
A、需要器材:刻度尺,平面镜、相同的两只蜡烛,白纸
B、将蜡烛逐渐靠近镜面,观察到像也逐渐靠近镜面
C、改变蜡烛到镜面的距离,观察到像的大小保持不变
D、改变蜡烛到镜面的距离,通过多次实验来总结规律
5、如图所示,小明将悬挂的轻质小球紧靠音叉,用小锤轻敲和重敲音叉时,小球弹开的角度不同.比较角度的大小是为了探究()
A、声音产生的原因
B、响度和振幅的关系
C、音调和频率的关系
D、声音的传播是否需要时间
6、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雨后彩虹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B、光从空气进入水中,传播方向一定改变
C、人能通过平静的湖面看到自己的脸是光的折射现象
D、同学们发现路灯排列整齐,可以通过光沿直线传播来判断
7、过春节时贴年画是我国的传统习俗.在竖直墙壁上贴长方形年画时,可利用重垂线来检查年画是否贴正.如图所示的年画的长边与重垂线不平行,为了把年画贴正,则下列操作方法中正确的是()
A、换用质量大的重锤
B、上下移动年画的位置
C、调整年画,使年画的长边与重垂线平行
D、调整重垂线,使重垂线与年画的长边平行
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乐音就是乐器发出的声音,它不可能是噪声
B、打开门窗,加快空气的流动,可以减弱马路上的噪声
C、噪声可以影响人们的休息和学习,但不会影响健康
D、植树造林可以保护环境,减弱噪音
9、下列各图中,正确的是()
A、光的反射
B、光的折射
C、平面镜成像
D、近视眼矫正
10、用绳子系住水桶,手握住绳子从井里提水,手受到竖直向下的拉力,这个拉力的施力物体是()
A、地球
B、水桶
C、绳子
D、水
12、往保温瓶里灌开水的过程中,听声音就能判断瓶里水位的高低,因为()
A、随着水位升高,音调逐渐升高
B、随着水位的升高,音调逐渐降低
C、灌水过程中音调保持不变,响度越来越大
D、灌水过程中音调保持不变,响度越来越小
13、光线从空气斜射入水中,若入射角为45°,则折射角为()
A、0°
B、45°
C、32°
D、58°
14、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
B、用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小石头”,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
C、城市某些路段禁鸣喇叭,这是在声音传播的过程中减弱噪声
D、“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
15、下列四种情形中,属于二力平衡的是()
A、B、C、D、
16、如图,图中甲、乙所示是物体甲和乙的s一t图象,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
B、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
C、甲的速度等于乙的速度
D、甲、乙的速度无法比较
17、长途汽车经过长时间行驶后,驾驶员常常会停下车,拿根铁棒敲打车轮,凭借声音可以判断轮胎内的空气是否充足.这主要是因为敲击的轮胎内空气充足时发出声音的()
A、响度较大
B、音调较高
C、音调较低
D、响度较小
18、如图所示,在小桶内装入适量的沙子后,滑块在水平拉力的作用下,恰好在水平桌面上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已知滑块质量为M,小桶和沙子的总质量为m.不计滑轮摩擦及绳子自重,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滑块对桌面的摩擦力方向为水平向左
B、滑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Mg
C、细绳对滑块的拉力大小为(M﹣m)g
D、细绳对滑块的拉力大小为mg
19、某学习小组对一辆在平直公路上做直线运动的小车进行观测研究。

他们记录了小车
在某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并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了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

根据图象可以判断()
A、0 ~5s内,小车的平均速度是0.4m/s
B、0~7s内,小车的平均速度是1.5m/s
C、2s~5s内,小车通过的路程是2 m
D、5s~7s内,小车通过的路程是6 m
20、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红色的牡丹花看上去呈红色,这是由于它吸收红光,反射其他色光引起的
B、浓密的树荫下出现很多圆形的光斑,这是由于光的反射引起的
C、路边建筑物的玻璃幕墙造成光污染,这是由于光的漫反射引起的
D、池水看起来比实际浅,这是由于光的折射引起的
21、分别由不同物质a、b、c 组成的三个实心体,它们的体积和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由图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物质的密度最大
B、b 物质的密度是1.0×103kg/m3
C、c物质的密度是a的两倍
D、b、c的密度与它们的质量、体积有关
22、下列现象中,能利用惯性来解释的是()
A、搬运笨重货物时,在地面铺几根圆木就容易移动了
B、用手将乒乓球按入水中,放开手后,乒乓球迅速上浮
C、汽车行驶时要保持车距,防止刹车时造成的追尾事故
D、重物从高处下落时,越落越快
23、下列是不同量筒的量程和分度值,大明同学要测量出密度是0.8g/cm3的酒精100g,则应选择()
A、50mL,5mL
B、100mL,2mL
C、250mL,5mL
D、400mL,10mL
24、“五一”期间,小明和爸爸第一次乘坐如图所示动车.小明在行驶的动车上透过窗户看到路旁的风景树疾速向车后退去.这是因为小明所选的参照物是()
A、路旁风景树
B、路旁的房子
C、小明乘坐的动车
D、铁轨
25、小明的发言声音太小,老师要他大声重复一次,老师是要求小明提高声音的()
A、音调
B、频率
C、响度
D、音色
二、填空题(共12题;共28分)
26、元旦节,小明在美丽的九龙滨江公园玩耍时,捡到一小块漂亮的大理石,他想知道大理石密度的大小,就利用托盘天平和量筒对这小块大理石进行测量.
(1)小明把天平放在________ 桌面上,将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________ 处,
发现指针指在分度盘中央刻度线的左侧,小明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__ (选
填“左”或“右”)调节,使天平横梁平衡.
(2)小明把小大理石块放在天平的左盘,当天平再次平衡时,右盘中的砝码
及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则这块大理石的质量为________ g.
(3)小明用细线拴好大理石块,把它浸没到盛有适量水的量筒中,水面位置如图乙、丙所示,则大理石块的体积为________ cm3,由此可算出大理石的密度为________ kg/m3.这里“适量水”的含义是________
(4)小明发现:大理石放在水中时会吸水,由此判断,小明测得大理石的密度值与它的真实值相比________ (选填“偏大”、“偏小”或“一样大”),理由是________
27、看物体时间较长而又不容易疲劳的距离明视距离,正常眼的明视距离为25cm.某人眼睛正常,当他用平面镜仔细观察自己的脸部时,应当把镜子拿到离眼睛________cm处最合适.
28、广场舞作为一种新的休闲娱乐方式,近几年在全国“遍地开花”。

但巨大的噪声使得广场舞变成了让人头疼的“扰民舞”,主要是因为它发出声音的________(填声音的特性)大,影响附近居民的休息和学习。

针对这一现象,请你提出一条合理的建议________。

29、医生用听诊器为病人看病,听诊器运用了 ________的道理(选填“声音具有能量”或“声音能够传递信息”);来自患者体内的声音通过橡皮管传到医生的耳朵中,从物理学的角度分析利用听诊器可以 ________
30、静止在水平桌面上的一本书,下列各对力中,(1)属于物体间相互作用的两个力的是________;(2)属于一对平衡力的是________.①书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书的支持力②书受到的重力和桌面对书的支持力
③书受到的重力和书对桌面的压力④课桌受到的重力和桌面对书的支持力.
31、观察图中左图,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不仅跟力的大小、方向有关,还跟力的________有
关;观察图中右图发现,用手指向下压铅笔尖,手感到疼痛,此事实说明________;
32、狂风把小树吹弯了腰,把落叶吹得漫天飞舞。

从力的作用效果分析,风力不仅使小树发生了________ ,还使落叶的________发生了改变。

33、如图甲所示,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受到方向不变的水平推力F的
作用,F的大小与时间t的关系和物体运动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乙所
示.由图象可知当t=1s时,物体处于____状态.t=5s时,物体受到的摩擦
力为__N.
34、月球引力只有地球的1/6,地球上质量60kg的物体在月球上的质量是________ kg,在月球上的重力是
________ N.
35、恐龙的质量可达50t,则它的体重为________N,相当于________个质量为50kg的同学的体重.
36、甲、乙两同学分别拉住弹簧测力计的两端,各用10N的力将弹簧测力计拉成水平,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___N.
37、新邵县寸石镇的何芹姣同学,四年如一日,坚持背着患病女孩何颖慧同学上学,被誉为“最美少年”.在何芹姣同学背着何颖慧同学上学的途中,若以何芹姣同学为参照物,何颖慧同学是___ (选填“静止”或“运动”)的.
三、作图题(共3题;共15分)
38、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在图中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MN中所成的像.
39、如图所示,从光源S发出的两条光线,其中一条平行于凸透镜的主光轴,另一条过凸透镜的焦点,请画出这两条光线透过凸透镜后的折射光线。

40、如图,滑块沿粗糙斜面匀速下滑,试画出滑块的受力示意图.
四、实验探究题(共4题;共18分)
41、小宇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时将一块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张硬纸板竖直放在平面镜上,让一束光线贴着纸板沿EO方向入射,如图甲所示;
(1)本实验中需用到的测量器材是:___;硬纸板在本实验中的作用是
__.
(2)小宇想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应将纸
板________(选填“A”或“B”)绕ON向前弯折或向后折.
(3)改变入射角大小做三次实验后将测得的数据记录在上表格中,小宇根据数据得出结论:发生光
反射时,反射角不等于入射角.你认为小宇存在的问题是________.
(4)另一同学也把一束光贴着纸板A射到O点(如图乙所示),但纸板并未与平面镜垂直,他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在纸板B上看到反射光线,此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________(选填“是”或“不是”)在同一平面内.42、如图所示,探究小车从斜面下滑过程中速度的变化实验,小车从带刻度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
是小车到达A,B,C三外电子表的显示(数学分别表示“小时:分:秒”)
(1)该实验的实验原理是:________.
(2)为了便于测量,应使小车在斜面运动的时间长此,因此应使斜面保持较
________(填“大”或“小”)的坡度;
(3)小车在AB段平均速度v1,BC段的平均速度v2,和在AC段平均速度v3
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
(4)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偏________(填“大”或“小”).
4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实验装置正确安装并调节后,小芳同学某次实验情景如图所示,此时她在光屏
上看到了烛焰清晰的像,生活中的________ 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
(2)实验过程中,如果用不透明的硬纸板档住凸透镜的上半部分,则光屏上的像
_____;
A.只出现烛焰像的上半部分B.只出现烛焰像的下半部分
C.出现烛焰完整的像,但像更小了D.像仍然是完整的,且大小不变,只是变暗了
(3)如果保持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把光屏向右移一小段距离后,要想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可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放一个________ (选填“近视眼镜”或“远视眼镜”);
(4)实验过程中,燃烧的蜡烛在不断缩短,导致光屏上的像向上移动,为了使烛焰的像能成在光屏中央,在不更换实验器材的情况下,请写出一种可行的方法:________ 。

44、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
(1)如图甲所示是小明通过实验得到的凸透镜的像距v和物距u
关系的图象.由图象可知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___ cm.
(2)把蜡烛放在距凸透镜16cm处时,如图乙所示,在凸透镜另一
侧前后移动光屏,会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________的实
像.
(3)实验完成之后,小明把自己的近视眼镜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如图丙所示,因为近视眼镜对光有________作用,所以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得模糊了,若想在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烛焰像,在不改变蜡烛和凸透镜位置的情况下,应将光屏________凸透镜.
五、计算题(共4题;共20分)
45、汽车出厂前要进行测试.某次测试中,先让汽车在模拟山路上以8m/s的速度行驶500s,紧接着在模拟公路上以20m/s的速度行驶100s.求:
(1)该汽车在模拟山路上行驶的路程;
(2)汽车在这次整个测试中的平均速度.
46、体积为0.4m3,密度为2.5×103m3的石块,其重力是多大?画出重力的示意图,能否用最多承受5×105 N的钢绳吊起?
47、有一质量为5.4千克的铝球,体积是3000厘米3,试求这个铝球是实心还是空心?如果是空心,则空心部分体积多大?如果给空心部分灌满水,则球的总质量是多大?(ρ铝=2.7×103千克/米3)
48、从甲地到乙地的距离为200km,一辆小车以50km/h的速度行驶前的路程后,又以100km/h的速度行驶完后面的路程,求该小车从甲地到乙地的平均速度是多大?
六、综合题(共2题;共30分)
49、在火车站,通常可见到列车运行时刻表,其中T114次列车时刻表如下:
由表中可知:
(1)从上海到蚌埠的路程是多少千米?
(2)列车从上海出发经多长时间到达蚌埠?
(3)在此过程中的平均速度约为多少km/h?
(4)从上海到北京共经历多少小时?
50、一个容积为500cm3、质量为0.5kg的圆柱形容器,装满水后放入一金属块后,溢出一些水,这时总质量为1150g,取出金属块后,容器和水的总质量为950g,求:
(1)容器装满水后的总质量;
(2)金属块的密度.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B
【考点】声音的产生
【解析】【解答】用手按在正在发声的自行车车铃的金属盖上,车铃停止了振动,振动停止了,发声也就停止了。

故选B
【分析】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了,发声也就停止了。

2、【答案】A
【考点】质量及其特性,密度公式的应用
【解析】【解答】解:一定质量的封闭气体被压缩,体积减小,含有物质的多少不变,气体的质量不变.
根据ρ=得,质量不变,体积减小,气体的密度增大.
故选A.
【分析】根据质量定义分析,封闭的气体的质量不变;气体被压缩之后,体积减小;气体的质量不变,体积减小,根据密度公式可以判断气体密度的变化.
3、【答案】B
【考点】弹簧测力计的使用与读数
【解析】【解答】解:A、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时,加在弹簧测力计上的力,不能超出最大刻度值.此选项正确;
B、弹簧测力计的测量方向没有明确的限制.此选项错误;符合题意;
C、测量时,要使测力计内的弹簧轴线方向跟所测力的一致,避免弹簧测力计指针、挂钩、与外壳摩擦.此选项正确;
D、测量前要检验指针是否指在0刻线,必要时要把指针调到零点.此选项正确.
故选B.
【分析】弹簧测力计的正确使用方法:
(1)首先看清弹簧测力计的量程,也就是弹簧测力计上的最大刻度即弹簧测力计的测量范围.加在弹簧测力计上的力,不能超出这个范围.
(2)认清弹簧测力计上最小刻度值,即每一小格表示多少N,以便用它测量时可以迅速读出测量值.
(3)测量前要把指针调到零点,读数时,视线要与指针相平.
(4)测量时,要使测力计内的弹簧轴线方向跟所测力的一致,不可用力猛拉弹簧或让弹簧测力计长久受力,以免损坏.
4、【答案】A
【考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
【解析】【解答】解:A、平板玻璃是透明的,用平板玻璃代替平面镜是为了能看到镜后的物体,便于确定像的位置,因此需要的器材是平板玻璃,不是平面镜,故A错误;
B、平面镜成像特点中像距等于与物距;所以将蜡烛逐渐靠近镜面,观察到像也逐渐靠近镜面;故B正确;
C、平面镜成的像是与物体等大的虚像,所以不管怎么改变蜡烛到镜面的距离,观察到像的大小保持不变;故C正确;
D、一次实验具有很大的偶然性,因此改变蜡烛到镜面的距离,通过多次实验来总结规律,说故D正确;
故选A.
【分析】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过程中要注意:①用平板玻璃代替平面镜;②平面镜成像特点中像距等于与物距;③平面镜成的像是正立等大的虚像;④一次实验具有很大的偶然性.
5、【答案】B
【考点】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解析】【解答】解:由题意可知,用小锤轻敲和重敲音叉时,小球弹开的角度不同.这是因为用力不同时,音叉的振动幅度不同,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因此比较角度的大小是为了探究响度和振幅的关系.故选B.
【分析】声音由物体的振动产生,当发声体的振幅越大时,发出声音的响度也越大.
6、【答案】D
【考点】光直线传播的应用,光的反射,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光的色散
【解析】【解答】解:A、雨后彩虹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故A错误;
B、当光从空气垂直进入水中,传播方向不变,故B错误;
C、人能通过平静的湖面看到自己的脸是光的反射现象,故C错误;
D、同学们发现路灯排列整齐,可以通过光沿直线传播来判断,故D正确;
故选D.
【分析】(1)光在同种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如:激光准直、小孔成像和影子的形成等;
(2)当光照射到物体界面上时,有一部分光被反射回来发生反射现象,例如:平面镜成像、水中倒影等;
(3)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的会偏折,发生折射现象,如:看水里的鱼比实际位置浅,凸透镜成像,凹透镜成像等.
7、【答案】C
【考点】重力的方向
【解析】【解答】解:根据重力方向竖直向下,如果画框和重垂线是平行的,画框是竖直的,否则画框不竖直.所以为了把年画贴正,应调整年画,使年画的长边与重垂线平行.故选C.
【分析】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重垂线是利用重物静止时线总是竖直下垂的原理制造的仪器.
8、【答案】D
【考点】噪声及来源,声音的等级和噪声的危害
【解析】【解答】解:A、乐器发出的声音,如果影响了人们的生活、休息、学习,也成为噪声.不合题意.
B、把门窗关上,是在传播过程中处减弱噪声.打开门窗,不能减弱噪声.不合题意.
C、噪声不仅影响人们的学习和休息,严重的还影响健康.不合题意.
D、植树造林不仅可以改善空气,美化和保护环境,同时在传播中减弱噪音.符合题意.
故选D.
【分析】从环境保护角度凡是妨碍人们正常工作、学习和休息的声音都是噪声;从物理学角度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是噪声.声音从产生到引起听觉有这样三个阶段:声源的振动产生声音;空气等介质的传播;鼓膜的振动.控制噪声可从这三个方面着手.
9、【答案】D
【考点】作光的反射光路图,平面镜成像的相关作图,作光的折射光路图,透镜的光路图
【解析】【解答】解:A、由图可知,入射角等于90°﹣40°=50°,光的反射定律可知,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也等于50°,而图中的反射角等于40°,故A错误;
B、当光线从其它介质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应大于入射角,而图中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故B错误;
C、由图可知,像物关于平面镜不对称;故C错误;
D、如果我们长期不注意用眼卫生,就会使晶状体的凸度增大,或眼球前后径过长,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形成近视眼.近视眼可以佩戴凹透镜加以矫正,故D正确.
故选D.
【分析】(1)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2)光的折射定律的内容:入射光线、法线、折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当光线垂直入射时,折射光线、法线和入射光线在同一直线上.当光线从空气斜射入其它透明介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线从其它介质斜射入空气时,则折射角大于入射角.(3)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像物大小相等、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连线与镜面垂直、左右互换,即像物关于平面镜对称;(4)近视眼的成因是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长,因此来自远处点的光会聚在视网膜前,到达视网膜时已经不是一点而是一个模糊的光斑了,应佩戴凹透镜矫正.
10、【答案】C
【考点】力的概念
【解析】【解答】解: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相互作用,拉力是绳子和手之间的相互作用.受力物体是手,施力物体是绳子.
故选C.
【分析】力是物体对物体的相互作用,分析拉力的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就可以得出答案来.
11、【答案】D
【考点】控制变量法与探究性实验方案,物理学方法,比热容的概念
【解析】【解答】因为两种液体的质量相同,并用同一热源分别加热,由于甲乙的t-T图象不同,看出甲液体的比
热容小于乙液体的比热容。

C错在加热时间相同,并用同一热源分别加热,故甲液体吸收的热量等于乙液体吸收的热量,因为甲液体的比热容小于乙液体的比热容,甲液体吸收相同热量时,温度比乙要高,不要爱温度的影响。

故选:D
12、【答案】A
【考点】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解析】【解答】解:音调是由振动频率决定的,水越多,瓶内的空气柱越短,频率越高;因此根据音调的高度就可以判断水位的高低.
故选A.
【分析】解决此题要知道,保温瓶里发出的声音是上方空气柱的振动产生的;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
13、【答案】C
【考点】光的折射规律
【解析】【解答】解:由光的折射定律可知: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由于入射角等于45°,所以折射角小于45°,故BC选项错误;又因为当光线垂直射入时,入射角等于折射角,都为0°,故A选项错误,C 选项正确.
故选C.
【分析】根据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光从一种透明介质垂直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不变.
14、【答案】B
【考点】声与能量,声音的综合利用
【解析】【解答】解:A、“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故A错误;
B、因为声音可以传递能量,而超声波具有很强的能量,声音可以用来击碎身体内的结石,故B正确;
C、喇叭禁鸣是在噪声的产生处减弱噪声,故C错误;
D、“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响度大,故D错误.
故选B.
【分析】(1)声音需要介质来传播,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是不同的,;
(2)声音可以传递能量,超声波具有很强的能量;
(3)防治噪声污染可以从噪声的产生、噪声的传播及噪声的接收这三个环节进行防治;
(4)声音三个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音色跟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
15、【答案】B
【考点】平衡力的辨别
【解析】【解答】解:A、图中两个力虽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同一直线上,但是两个力是作用在两个物体上,故不是平衡力;B、图中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同一直线上,还作用在同一物体上,故是一对平衡力.
C、很显然,图中两个力大小不等,故不是平衡力;
D、图中两个力虽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物体上,但两个力不在同一直线上,故不是平衡力;
故选B.
【分析】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进行解答:即两个力必须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四个条件缺一不可.
16、【答案】A
【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解:由图象可知,甲、乙两物体所通过的路程和时间成正比,所以甲、乙两物体均做匀速直线运动,
在相同的时间内甲物体通过的路程较大,根据v= 可知,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分析】根据图象的特点结合速度的公式可以判断该物体做什么运动,进而判断甲、乙两物体速度的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