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基础知识法律部分-宪法讲义-1-宪法基本理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共基础知识(法律部分)讲义
第二章宪法
第一节宪法基本理论
一、宪法的概念、特征
(一)宪法的概念
宪法是集中体现统治阶级建立民主国家的意志和利益,集中表现各种政治力量的对比关系,调整国家根本社会关系,确认和规定国家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保障公民基本权利,具有
最高法律效力的国家根本法。
宪法只反映统治阶级的利益。
我国的统治阶级是人民,无产阶级是我国的领导阶级,我国的被统治阶级是敌人。
人民(政治概念)V.S.公民(法律概念)
公民只看国籍,公民不一定是人民。
人民是整体概念,但公民强调个体。
我国的根本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而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现阶段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进行现代化建设。
(二)宪法的特征
1.宪法是国家根本法
(1)在内容上,宪法规定国家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
我国宪法包括:序言、正文(1.总纲;2.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3.国家机构;4.国
歌、国旗、国徽、首都等国家标志)。
注:我国宪法无附则。
(2)在法律效力上,宪法的法律效力最高。
制定、修改程序更严格。
修改程序:(全人常、1/5以上的全国人大代表)提出修改——修改主体(全人大)
——表决(全体人大代表的2/3以上)
(3)宪法在制定和修改程序上,比普通法律严格。
修改宪法——全国人大;
宪法修正案提案——全国人大常委会或1/5 以上的全国人大代表;
宪法修正案表决——全国人大全体代表的2/3以上多数通过。
2.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
3.宪法是民主事实法律化的基本形式。
二、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
(一)人民主权原则
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二)基本人权原则
生存权和发展权
(三)法治原则
法制:法律制度
法治:法律治理(依法治国)
(四)权力制约原则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主要表现为权利制衡,如三权分立
我国是权利监督(人民——人大代表;人民代表大会——其他机关),实行民主集中制。
三、宪法的历史
(一)世界宪法
在资本主义国家中,英国是最早实行宪政的国家。
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1787年美国宪法。
欧洲大陆第一部成文宪法——法国 1791 年宪法。
世界上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1918 年《苏俄宪法》
(二)中国宪法的历史
1.旧中国:
清政府,1908 年的《钦定宪法大纲》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宪法性文件。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它是中国历史上惟一的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宪法性文件。
2.新中国:
一个宪法性文件:《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1949 年,起到临时宪法的作
用。
四部宪法:1954 年宪法(第一部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1975 年宪法、1978 年宪法、1982 年宪法(现行宪法)。
12月4日为我国国家宪法日。
(2014年开始第一个国家宪法日
对现行宪法的五次修改:1988 年修正案、1993 年修正案、1999 年修正案、2004 年修正
案、2018 年宪法修正案。
(修改间隔6、5、6、5、14年)
时间指导思想基本制度国家经济政策具体制度
1988 土地使用权可依法转
让
私营是补充,对其引
导、监督、管理
1993 处于初级阶段、建
设有中国特色理
论、改革开放;
多党合作与政治
协商
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加强经济立
法、完善宏观调控
①“国营”改“国有
②联产责任制是集体
经济
县级政权“三改
五”(人
大换届)
1999 长期处于初级阶
段,邓小平理论,
沿着建设有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的
道路
①公有制为主体、多种
所有制共同发展与按劳
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
方式并存,发
展市场经济
②依法治国,社会主
义法治国家
①非公有制是(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的)重
要组成部分,引导、
监督和管理
②农村集体经济是双
层经营体制(家庭
承包和集体经营)
“反革命”修改
为“危害国家安
全”
2004
①统一战线中增
加:社会主义事业
的建设者;
②三个代表,沿着
有中国特设社会
主义道路,政治文
明。
①保护公民(合法)
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
其合法私有财产不受侵
犯,国家依法征收、征
用并补偿;
②国家对土地依法征
收、征用并补偿;
③建立健全社保制度
国家鼓励、支持、引
导非公有制经济,并
对其依法实行监督和
管理。
①人权入宪
②特区人大代表
③“戒严”改“紧
急状态”
④国家主席代表
国家从事国事活
动、接受外国使
节。
⑤乡政权任期
“三改五”
⑥国歌
2018 1.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新发展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对应五位一体: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已经确立,并将继续加强。
3.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坚持互利共赢开放战略,发展同各国的外交关系和经济文化交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4.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最大优势)
5.国家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层面: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
会层面:自由、平等、公正、法制;个人层面:爱国、精液、诚信、友善)
公有制:国有、集体、混合所有
非公有制:个体、私营(存在雇佣)、三资(中外合作、中外合资、外商独资)1992年十四大
国营:国家经营
国有:国家所有
注:以上为本节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