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人文环境PPT课件 人教版(25张)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狼孩的故事》
1920年的一天,在印度加尔格达西南的一个小 城附近,一位牧师救下了两个由狼抚养长大的女孩儿。 这两个女孩,大的大约七、八岁,起名为卡玛娜,活 到了十七岁;小的不到两岁,不到一年后就死在了孤 儿院里。卡玛娜不喜欢穿衣服,给她穿上衣服她就撕 下来;用四肢爬行,喜欢白天缩在黑暗的角落里睡觉, 夜里则像狼一样嚎叫,四处游荡,想逃回丛林。她有 许多特征都和狼一样,嗅觉特别灵敏,用鼻子四处嗅 闻寻找食物。喜欢吃生肉,而且吃的时候要把肉扔在 地上才吃,不用手拿,也不吃素食。牙齿特别尖利, 耳朵还能抖动。她十五岁时的智力水平大致相当于三 岁半的儿童。
卢湾区淮海中路567弄(渔阳里)6号 卢湾区兴业路76号 虹口区四川北路鲁迅公园内 黄浦区老城厢 黄浦区沉香阁路 长宁区宋园路宋庆龄陵园 松江区松江镇中山路小学内 徐汇区南丹路光启公园内 徐汇区龙华路烈士陵园内 松江区松江镇方塔园内 普陀区真如镇后山门5号 上海大厦至延安东路口 虹口区北苏州路276号 徐汇区淮海中路1843号 浦东新区机场镇邓三村北张家宅 青浦区重固镇西福泉山周围
6 7 8
宋庆龄墓 松江唐经幢 徐光启墓
9
龙华革命烈士纪念地
10 11 12 13 14 15 16
兴圣教寺塔(松江方塔) 真如寺大殿 外滩建筑群
上海邮政总局
上海宋庆龄故居
张闻天故居 福泉山古文化遗址
孟母三迁
问:它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孟子是我国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3岁丧父,由母亲抚养长大。 孟母很有教养,非常重视对孟子的教育。 孟家附近有一块墓地,送葬的队伍经常从他家门前走过。孟子经常 模仿队伍中吹鼓手和妇女哭啼的样子,还不时到墓地上玩死人下葬的把戏, 在地上挖一个坑,把朽木或腐草当作死人埋下去。孟母对儿子这样玩耍很 生气,认为不利于他读书,便把家迁到了城里。 到了城里孟母要儿子熟读《论语》,像孔子那样做人。可是他家处于 闹市中,打铁声、杀猪声、叫卖声终日不断,听着听着,他就读不下去了。 接着,他就和邻居家的孩子玩起了做买卖的游戏,孟母觉得这个地方,确 实很难集中心思读书,便再次搬迁到城东的学宫对面居住。学宫那里的环 境很好,书声琅琅,读书的氛围很浓。孟子很快的安下心来读书。有时, 他还向学宫里张望,观看里面的学生是怎样读书,又是怎样跟随老师演习 周礼的,回到家里,也模仿起来。 一天,孟母发现儿子在磕头跪拜,以为他又在玩埋死人的把戏了, 心里很难过,在听儿子说是在演习周礼后,就又高兴起来。 后来孟母把孟子送进了学宫,学习《诗经》、《尚书》。“孟母三迁”教 子的故事流传至今。
是人类创造的物质的,非物质的成果的总和。
人类创造的物质成果
如文物古迹,绿地园林,建筑群落,器具设 施 人类创造的非物质成果 如社会风俗,语言文字,文化艺术,教育, 法律和制度
1、人文环境反映了一个民族的历史积淀
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
历史积淀深厚,文化源远流长。
你知道这些名胜古迹在我国的什么地方吗?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标识的外部 图形为圆形,象征着循环,永不消失;内 部图形为方形,与外圆对应,天圆地方, 表达非物质文化遗产存在空间有极大的广 阔性;图形中心造型为古陶最早出现的纹 样之一鱼纹,鱼纹隐含一“文”字,“文” 指非物质文化遗产,而鱼生于水,寓意中 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源远流长,世代相传; 图形中心,抽象的双手上下共护“文”字, 意 取团结、和谐、细心呵护和保护非物质文 化遗产、守护精神家园 。
2、人文环境反映了一座城市的历史和文化
说一说:
如果有一位国际友人到 上海来旅游,想了解一下上 海的历史和文化,你作为导 游,会带他到哪儿去?向他 介绍些什么?
知道吗?
上海是一座具有优良 革命传统的城市,上海拥 有16处全国重点文物保2 3 4 5
名 称
上海中山故居 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机关 旧址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 会会址 鲁迅墓 豫园(包括湖心亭、荷花池、 九曲桥) 沉香阁(归属全国重点文物保 护单位豫园)
时 期 1918年 1920年 1921年 1956年 明清 明清 1981年 唐 明 1927 年~ 1937年 北宋 元 1906 年~ 1937年 1924年 1948 年~ 1981年 近代 新石器时 代 卢湾区香山路7号
地 点
公布时间 1961年03月04日 1961年03月04日 1961年03月04日 1961年03月04日 1982年02月23日 1996年11月29日 1982年02月23日 1988年01月13日 1988年1月13日 1988年1月13日 1996年11月20日 1996年11月20日 1996年11月20日 1996年11月20日 2001年6月25日 2001年6月25日 2001年6月25日
说一说:
作为上海的小市民,你知道 上海的城市精神是什么吗? 诚实守信、尊老爱幼、艰苦创业、 引领时代、敢为人先、海纳百川、 崇尚科学、恪尽职守……
小结:
有形的人文环境、无形的人文环境,共 同支撑着人类的精神生活。人文环境反映了 一个民族的历史积淀,她是民族的骄傲;人 文环境反映了一座城市的历史和文化,她是 城市发展的见证;人文环境培育熏陶了一个 人的素质,她是个体素养的集中体现。通过 这框的学习,再次让我们牢记人从降临地球 的那一天起,就接受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 馈赠,人类的生存离不开环境。
3、人文环境对人的素质提高 起着培育熏陶的作用
说一说:
你生活的社区在人文 环境方面有什么特色?
3、人文环境对人的素质提 高起着培育熏陶的作用
周围人们的受教育水平、素质修养、社会治 安、制度体制、娱乐休闲等是无形的人文环境。它 能展示城市的价值品位和可贵的风尚。积极向上的 人文环境犹如一面旗帜,主导着人们的思维,决定 着人们的行为模式和生活方式。她能鼓舞人、激励 人去热爱自己的国家,热爱自己的城市,热爱自己 的家园。并且尽力为其做出自己的贡献。一个城市 如果无形的人文环境积极向上,思想解放,尊重知 识,发扬科学精神,城市发展就大有希望。
问:狼孩也是人,为什么不能像人一样生活呢?
关注我们的生存环境
婴儿
(自然环境) 水、阳光、动植物、山川河流……
寺庙、名人故居、制度、精神状态…… (人文环境)
成年人
问:一个婴儿从诞生之
日起是如何成长为一个 成年人的?
(二)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人文环境
问:这一张张画面分别代表哪一个国家?
人文环境
1920年的一天,在印度加尔格达西南的一个小 城附近,一位牧师救下了两个由狼抚养长大的女孩儿。 这两个女孩,大的大约七、八岁,起名为卡玛娜,活 到了十七岁;小的不到两岁,不到一年后就死在了孤 儿院里。卡玛娜不喜欢穿衣服,给她穿上衣服她就撕 下来;用四肢爬行,喜欢白天缩在黑暗的角落里睡觉, 夜里则像狼一样嚎叫,四处游荡,想逃回丛林。她有 许多特征都和狼一样,嗅觉特别灵敏,用鼻子四处嗅 闻寻找食物。喜欢吃生肉,而且吃的时候要把肉扔在 地上才吃,不用手拿,也不吃素食。牙齿特别尖利, 耳朵还能抖动。她十五岁时的智力水平大致相当于三 岁半的儿童。
卢湾区淮海中路567弄(渔阳里)6号 卢湾区兴业路76号 虹口区四川北路鲁迅公园内 黄浦区老城厢 黄浦区沉香阁路 长宁区宋园路宋庆龄陵园 松江区松江镇中山路小学内 徐汇区南丹路光启公园内 徐汇区龙华路烈士陵园内 松江区松江镇方塔园内 普陀区真如镇后山门5号 上海大厦至延安东路口 虹口区北苏州路276号 徐汇区淮海中路1843号 浦东新区机场镇邓三村北张家宅 青浦区重固镇西福泉山周围
6 7 8
宋庆龄墓 松江唐经幢 徐光启墓
9
龙华革命烈士纪念地
10 11 12 13 14 15 16
兴圣教寺塔(松江方塔) 真如寺大殿 外滩建筑群
上海邮政总局
上海宋庆龄故居
张闻天故居 福泉山古文化遗址
孟母三迁
问:它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孟子是我国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3岁丧父,由母亲抚养长大。 孟母很有教养,非常重视对孟子的教育。 孟家附近有一块墓地,送葬的队伍经常从他家门前走过。孟子经常 模仿队伍中吹鼓手和妇女哭啼的样子,还不时到墓地上玩死人下葬的把戏, 在地上挖一个坑,把朽木或腐草当作死人埋下去。孟母对儿子这样玩耍很 生气,认为不利于他读书,便把家迁到了城里。 到了城里孟母要儿子熟读《论语》,像孔子那样做人。可是他家处于 闹市中,打铁声、杀猪声、叫卖声终日不断,听着听着,他就读不下去了。 接着,他就和邻居家的孩子玩起了做买卖的游戏,孟母觉得这个地方,确 实很难集中心思读书,便再次搬迁到城东的学宫对面居住。学宫那里的环 境很好,书声琅琅,读书的氛围很浓。孟子很快的安下心来读书。有时, 他还向学宫里张望,观看里面的学生是怎样读书,又是怎样跟随老师演习 周礼的,回到家里,也模仿起来。 一天,孟母发现儿子在磕头跪拜,以为他又在玩埋死人的把戏了, 心里很难过,在听儿子说是在演习周礼后,就又高兴起来。 后来孟母把孟子送进了学宫,学习《诗经》、《尚书》。“孟母三迁”教 子的故事流传至今。
是人类创造的物质的,非物质的成果的总和。
人类创造的物质成果
如文物古迹,绿地园林,建筑群落,器具设 施 人类创造的非物质成果 如社会风俗,语言文字,文化艺术,教育, 法律和制度
1、人文环境反映了一个民族的历史积淀
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
历史积淀深厚,文化源远流长。
你知道这些名胜古迹在我国的什么地方吗?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标识的外部 图形为圆形,象征着循环,永不消失;内 部图形为方形,与外圆对应,天圆地方, 表达非物质文化遗产存在空间有极大的广 阔性;图形中心造型为古陶最早出现的纹 样之一鱼纹,鱼纹隐含一“文”字,“文” 指非物质文化遗产,而鱼生于水,寓意中 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源远流长,世代相传; 图形中心,抽象的双手上下共护“文”字, 意 取团结、和谐、细心呵护和保护非物质文 化遗产、守护精神家园 。
2、人文环境反映了一座城市的历史和文化
说一说:
如果有一位国际友人到 上海来旅游,想了解一下上 海的历史和文化,你作为导 游,会带他到哪儿去?向他 介绍些什么?
知道吗?
上海是一座具有优良 革命传统的城市,上海拥 有16处全国重点文物保2 3 4 5
名 称
上海中山故居 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机关 旧址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 会会址 鲁迅墓 豫园(包括湖心亭、荷花池、 九曲桥) 沉香阁(归属全国重点文物保 护单位豫园)
时 期 1918年 1920年 1921年 1956年 明清 明清 1981年 唐 明 1927 年~ 1937年 北宋 元 1906 年~ 1937年 1924年 1948 年~ 1981年 近代 新石器时 代 卢湾区香山路7号
地 点
公布时间 1961年03月04日 1961年03月04日 1961年03月04日 1961年03月04日 1982年02月23日 1996年11月29日 1982年02月23日 1988年01月13日 1988年1月13日 1988年1月13日 1996年11月20日 1996年11月20日 1996年11月20日 1996年11月20日 2001年6月25日 2001年6月25日 2001年6月25日
说一说:
作为上海的小市民,你知道 上海的城市精神是什么吗? 诚实守信、尊老爱幼、艰苦创业、 引领时代、敢为人先、海纳百川、 崇尚科学、恪尽职守……
小结:
有形的人文环境、无形的人文环境,共 同支撑着人类的精神生活。人文环境反映了 一个民族的历史积淀,她是民族的骄傲;人 文环境反映了一座城市的历史和文化,她是 城市发展的见证;人文环境培育熏陶了一个 人的素质,她是个体素养的集中体现。通过 这框的学习,再次让我们牢记人从降临地球 的那一天起,就接受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 馈赠,人类的生存离不开环境。
3、人文环境对人的素质提高 起着培育熏陶的作用
说一说:
你生活的社区在人文 环境方面有什么特色?
3、人文环境对人的素质提 高起着培育熏陶的作用
周围人们的受教育水平、素质修养、社会治 安、制度体制、娱乐休闲等是无形的人文环境。它 能展示城市的价值品位和可贵的风尚。积极向上的 人文环境犹如一面旗帜,主导着人们的思维,决定 着人们的行为模式和生活方式。她能鼓舞人、激励 人去热爱自己的国家,热爱自己的城市,热爱自己 的家园。并且尽力为其做出自己的贡献。一个城市 如果无形的人文环境积极向上,思想解放,尊重知 识,发扬科学精神,城市发展就大有希望。
问:狼孩也是人,为什么不能像人一样生活呢?
关注我们的生存环境
婴儿
(自然环境) 水、阳光、动植物、山川河流……
寺庙、名人故居、制度、精神状态…… (人文环境)
成年人
问:一个婴儿从诞生之
日起是如何成长为一个 成年人的?
(二)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人文环境
问:这一张张画面分别代表哪一个国家?
人文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