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负压技术联合湿性敷料在慢性伤口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究负压技术联合湿性敷料在慢性伤口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发布时间:2022-11-11T00:55:16.228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2年6月6期作者:王映霞[导读]
王映霞
(凉山州会理市人民医院;四川会理615100)【摘要】目的:观察分析负压技术联合湿性敷料在慢性伤口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以我院在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慢性伤口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5例。
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增加负压技术联合湿性敷料护
理,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
结果:研究组患者护理后换药次数以及伤口愈合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负压技术联合湿性敷料在慢性伤口护理中的应用能够有效提升护理质量,缓解患者痛苦,缩短伤口愈合时间,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湿性敷料护理;负压技术;慢性伤口
对于慢性伤口来说,在愈合中受到患者、治疗、护理等多方面的因素干扰,一般是指伤口无法通过有序及时的正常修复过程,进而不能恢复到功能与解剖的完整状态[1]。
尤其是外科伤口中的感染伤口,会有较长的感染愈合时间,且伤口感染中不易愈合的特点,也会增加病人的痛苦,使得疾病治疗的费用增加,加大病人在精神上、经济上的双重压力。
且病人伤口的不易愈合还会造成患者住院时间的增加,容易引发医疗纠纷。
负压技术是通过负压吸引设置,使伤口表面形成一层有效保护膜,以免伤口过久暴露发生感染。
湿性敷料是按照湿性愈合理论,创造一个湿性的适宜环境,使得肉芽能够快速增长[2]。
本研究中对负压技术联合湿性敷料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并探究治疗中的临床效果,现将治疗结果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以我院在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慢性伤口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5例。
其中,对照组男女比例为24:21,年龄区间为19至68岁;观察组的男女比例为23:22,年龄区间为20至66岁。
所有患者均未合并其他严重疾病,可正常沟通,资料齐全。
研究前,为患者及其家属讲解了有关内容,征得了他们的同意。
通过对患者年龄等基本资料的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治疗方式,定期对其伤口处进行清洗、消毒、去除腐肉及碎组织,并根据患者伤口创面的实际情况选取大小合适的湿性敷料进行覆盖包扎。
研究组采用负压湿敷结合负压疗法对病人进行干预,护理方法如下:
1)材料与设备。
护理人员必须准备好负压设备,主要有梯形接头、吸力连接器、吸液夹钳、空气过滤器、Y型接头、泡沫敷料等。
患者的伤口首先要进行检查,创面评估具体包括:创面愈合较差多见于营养不良、水肿、血管功能障碍、免疫力下降、依从性差、喜烟嗜酒、老年偏大等。
伤口评估记录项目包括伤口位置、伤口面积、伤口颜色、愈合时间、渗液性质、体味、渗液与敷料的关系以及伤口肉芽组织的苍白。
另外,还要对患者伤口高危因素进行评估,了解局部伤口的现状,并对现阶段伤口的面积、深度等进行测量、冲洗,利用机械清除技术将组织碎片与腐肉一起清除。
术后将敷料裁剪成患者伤口大小的片状,直接用湿敷料包扎于创面,确保材料与伤口充分接触,避免无效切口。
2)操作过程。
护理人员需要评估病人的情况,评估局部伤口的症状和表现,以及伤口的大小、深度和面积。
创面彻底清创后,再次进行负压操作,具体方法如下:用0.9%生理盐水清洗创面,根据患者创面的形状,对湿敷料的大小进行裁剪,以保证湿敷料的大小能够完全覆盖创面,然后在患者创面上盖上湿敷料,在此过程中,需确保敷料与患者创面充分接触,不出现创面无效的情况。
其手术切口为内置梯形连接管的远端,在湿性敷料中留置有导流孔,保证能够从伤口的边缘向心脏方向引流,并用透明薄膜将敷料的管道和伤口位置覆盖,以粘附于患者的伤口边缘和放置的敷料。
敷料边缘密封后,可进行负压装置的连接,负压装置的三通管两侧均设有接触器,接触器与引流瓶连接形成封闭环境。
3)负压吸引。
负压吸引过程中,护理人员要对病人的伤口情况进行观察,合理地调整负压值,保证负压值最小为-30 mmHg,最大为-120 mmHg,以确保敷料在塌陷状态,以便更好的吸引病人的创面,控制细菌的滋生。
而间接吸引主要是为了观察病人的伤口渗液情况,及时地给病人换药,持续约5天的治疗,使病人伤口处的肉芽组织大部分增生,停止负压吸引。
所以,护理人员必须密切观察患者负压吸引的情况,一旦发现患者有不良反应,应立即与主治医生联系,采取相应措施。
1.3观察指标
详细统计两组患者护理后换药总次数以及伤口愈合时间,分组计算两组患者各时间均值后进行组间对比。
1.4统计学处理
统计本次研究相关数据,以(x±S)和n(%)形式表示计量资料、计数资料,有效数据输入至SPSS22.0软件中处理,行T值和X2检验对比,P值<0.05时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研究组患者护理后平均换药次数以及愈合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讨论
负压力状态下的局部组织可增加微循环灌洗量,促进肉芽组织生长,防止组织膨胀,缩小伤口。
湿性敷料一般是用羧甲基钠微粒提炼海藻纤维而成,吸湿性较强,使局部伤口处于潮湿环境,抑菌效果好,为肉芽组织的健康生长提供了条件。
在使用湿敷料之前要清理伤口,然后根据伤口的大小选择合适的敷料。
慢性伤口会对患者的正常生活产生严重影响,采用负压技术对患者病症进行干预,能够通过负压吸引装置,给患者伤口表面形成保护膜,减少了伤口与外界的接触,从而有利于减少患者伤口感染的情况出现。
采用湿性敷料对伤口进行干预,符合湿性愈合理论的相关内容,能够为患者的伤口周围进行湿性环境的创造条件,为肉芽的生长提供有利环境,有利于患者切口的顺利康复,且局部组织在负压状态下,能够提升微循环的灌注量,保证患者肉芽组织的健康生长,密封的空间之下,细菌不能进入也不能繁殖,抑菌效果显著[3],减少了组织膨胀的情况出现,且敷料不会对患者的伤口产生影响,不会加剧患者痛苦,应用的效果显著。
通过本次研究发现,研究组患者护理后平均换药次数以及愈合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采用负压技术联合湿性敷料对慢性伤口进行护理,有利于减少换药次数,提升患者伤口愈合时间,护理效果显著。
总体来说,负压技术联合湿性敷料在慢性伤口护理中的应用价值较高,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刘海佳,章小庆,马海萍,万里云.负压技术联合湿性敷料在慢性糖尿病足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医疗装备,2019,31(17):190-191.
[2]王枫,徐小民,胡坤.慢性伤口护理中负压技术联合湿性敷料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9,12(27):185-186.
[3]周华丽.慢性伤口护理中负压技术联合湿性敷料的应用[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19,2(08):89-9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