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以“两次鸦片战争”一课为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敎学设计F 十f急丈
栏目主持人/文欣
教学参考
课堂教学巾贿辟M钟核心素养----以“两次鸦片战争”一课为例
〇何敏敏
自2019年秋季《中外历史纲要》推广使用以来,不同教师对此教科书的评价不一。

此教科书是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称课程标准)指导之下编纂而来,采用通史体例,一改往日专题史体例,分为上下两册,上册为中国史,下 册为世界史。

学习课时为高一年级,通过一年的基础学习,学生能够基本掌握历史的史识。

在使用过程中,许多教师针对如何培养历史学科核心素养都给出了自己的观点,大多以理论为主,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应当如何更好地实践仍有很大的探索空间。

本文以《中外历史纲要•上》中第16课“两次鸦片战 争”一课为例,谈谈如何培养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一、教学目标分析
“两次鸦片战争”一课的课程标准要求为:“认 识列强侵华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概述晚清时期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事迹,理解其性质和意义;认识社会各阶层为挽救危局所作的努力及存在的局限性。

”相较于《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之中的课程要求:“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而言,表述虽有不同,但内涵大体相似,都是要认识列强侵华事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因而,在此课的教学目标设计中,教师需要结合学情以及课程标准,设计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设计既要落实学科核心素养,又要反映学生学情。

现以“两次鸦片战争”教学目标为例:
唯物史观:学习鸦片战争前19世纪世界与中国在政治、经济、军事各方面的对比,揭示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性,明确封建落后的中国无法抗衡先进
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健全的人格,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等家国情怀在历史课程中也多有体现。

因此,在历史课堂中应采用多种手段将家国情怀教育融人教学内容之
的资本主义英国。

时空观念:通过分析19世纪时
期的世界与中国,引导学生思考同时期世界的变化
与发展,分析中国落后原因。

史料实证:通过展示
多种形式的史料,分析鸦片战争对中国造成的影响
以及中国落后的原因。

历史解释:通过学习两次鸦
片战争的内容,解释相关概念,引导学生思考。


国情怀:通过学习鸦片战争的内容,培养学生的民
族责任感,从历史中吸取教训,引导学生要用开放
的心态看待世界文明,积极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
技术。

为落实历史学科核心素养,需要转变教学理念。

对于“两次鸦片战争”一课,教师首先要以唯物史观
为基础,让学生认知19世纪中国与世界之间的差距
过大,可通过图片史料对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
域进行比对,使学生清晰地认识到中国和世界发展
的差距,由此来落实时空观念。

在对《南京条约》相
关概念进行阐述时,教师需要解释相关概念,以促进
学生的理解。

通过上述内容的学习,加强历史学科
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二、教学过程分析
1.提高探究意识,促进学生积极参与
落实核心素养的途径之一即是提高探究意识,
促进学生的积极参与。

在高中教学中,主要是以文
字史料为主,辅之以必要的图片史料。

因此在“两
次鸦片战争”一课中,可以设计一定的基础探究题
与提升探究题。

“鸦片对中国产生了哪些危害呢”
这一探究题可带领学生共同分析,现以教学中所举
材料为例:
材料一(鸦片)流毒于天下,则为害甚巨,法
当从严。

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
中,将家国理念根植学生精神内核,内化为自觉意
识,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真正实现历史学科在家国
情怀教育方面的价值功能。

(作者地址/山东省潍坊新纪元学校,26H08 )
69 Iffii ------------------------------------------------------------2020年第12期(总第498
期)
為丈教学参考
\教学设计
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

----林则徐《林则徐集》材料二臣窃见近来银价递增,每银一两,易制钱一千六百有零,非耗银于内地,实溺银于外夷也…以中国有用之财,填海外无穷之壑。

易此害 人之物,渐成病国之忧。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臣不 知伊于胡底。

----黄爵滋《请严塞溺卮以培国本折》材料三一位英国人也说:“‘奴隶贸易’比起 ‘鸦片贸易’来,都要算是仁慈的。

我们没有毁灭非洲人的肉体…没有败坏他们的品格、腐蚀他们的思想,也没有毁灭他们的灵魂。

可是鸦片贩子在腐蚀、败坏和毁灭了不幸的罪人的精神存在以后,还杀害他们的肉体。


—马克思《鸦片贸易史》上述三则材料通过鸦片在政治、经济、文化、精 神方面对当时的中国人所造成的迫害,引导学生自主分析材料,理解材料所述内涵。

高一年级的学生,经过初中学习之后,其思维、探索、分析能力已经有r进一步的提高,面对此种简单易懂的材料,学生能够很快从中得出结论。

通过史料分析,让学生正确认识到鸦片对当时中国造成危害,中国与世界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差距,培养学生独立自强的意识,促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通过此道探究题,教师带领学生分析材料,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由此来落实史料实证、历史解释、时空观念、家 国情怀等核心素养。

2.创设情境,引起学生共鸣
在讲述林则徐禁烟内容之时,可创设教学情境,列举林则徐上书道光皇帝相关材料以及林则徐禁烟过程的相关视频和图片,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引起学生思考,现以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相关材料为例:
利不可害人,何得将尔国不食之鸦片烟带来内地,骗人财而害人命乎?
若鸦片一日不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断之理。

----林则徐他要外国人做两件事:第一,把已到中国而商未出卖的鸦片,“尽数缴官”;第二,出具甘结,声明 以后不带鸦片来华,如有带来,一经查出,甘愿“货 尽没官,人即正法”。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列举林则徐禁烟决心的相关材料,教师可让学生朗读,感受林则徐禁烟的内容以及决心,认识“天 下兴亡,匹夫有责”“先天下之忧而忧”的大无畏精神,通过创设情境,学生可积极回答,有感而发。

通 过此部分内容的学习,将家国情怀融于整堂课之中。

3.勤于研析,善于总结
两次鸦片战争内容学习结束之后,教师可引导学生将两次鸦片战争的内容进行比较,形成比较意识,促进思维能力的提升,现以两次鸦片对比为例。

探究:为什么说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继续扩大
Ti7T
中国市场半封建,程度加深
手段过程相似—坚船
利炮、武力征服
政治上—丧失更多领
土、主权
战争结果相同—清政
府败,签订不平等条约,
丧失众多主权
经济上—从商品输出
变为资本输出
清政府中外反动势力
勾结、洋务运动奠定基础通过两次鸦片战争的对比,学生回顾整堂课的内容,有利于其对课堂重点的把握,更有利于其思维与概括总结能力的提升。

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教 师需要勤于思考,设计相应的启发探讨题目,供学生研析。

“两次鸦片战争”作为学习中国近代史的第一课,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教师在整节课的教学设计中需要不断对内容进行分析。

在具体的历史教学中,每个材料都可能会涉及核心素养,就看教师怎样“用”材料。

《中外历史纲要》相较于专题式教科书,时间脉络非常清晰,将时空观念体现得淋滴尽致。

但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一节课的教学量可能会过大,这就需要教师有效取舍,不能“面面俱到”,对于初中历史已经学过的内容,教师可简略讲解,注重学习内容延伸与提高。

新教科书的使用难免会有很多问题,还需各位专家与教师不断实践,以促进教育更好发展。

【附记】本文系2020年江苏省研究生科研与创新计划项目: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历史学习主题的教学对策研究(项目编号:SJCX20_1364)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地址/扬州大学社会发展学院,22500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