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王之涣的资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关王之涣的资料
诗人王之涣简介
王之涣(688—742),是盛唐时期的诗人,字季凌,汉族,并州(山西太原)人。

祖籍晋阳(今山西太原),其高祖迁今山西绛县。

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其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

名动一时,常与高适、王昌龄等相唱和,以善于描写边塞风光著称。

代表作有《登鹳雀楼》、《凉州词》等。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更是千古绝唱。

王之涣出身于太原王家,为当时望族。

他的五世祖王隆之为后魏绛州刺史,可能因此而移家绛州的。

曾祖王信,隋朝请大夫、著作郎,入唐为安邑县令。

祖王表,唐朝散大夫、文安县令。

父王昱,鸿胪主簿、浚仪县令。

从曾祖到父亲,虽然皆为官,但均为小官。

王之涣出身于普通仕宦之家,排行第四,自幼聪颖好学,年龄还不到 20岁,便能精研文章,未及壮,便已穷经典之奥。

不知何故,王之涣未走科举之途,而以门子调补冀州衡水主簿。

任衡水主簿时,王之涣父母均已去世,衡水县令李涤将三女儿许配给他。

王之涣才高气盛,不愿为了衡水主薄的卑职而折腰,加上有人诬陷攻击,他便愤然辞官而去,“遂化游青山,灭裂黄绶。

夹河数千里,籍其高风;在王之涣墓志铭家十五年,食其旧德。

雅谈珪爵,酷嗜闲放。

”在家过了15年闲散自由的生活。

后来他的亲朋好友觉得他这样一直沉于下层,不是办法,便劝他入仕。

后来补文安郡文安县尉,仍是一不起眼之小职。

他在职风清白著称,理民以公平著称,颇受当地百姓称道。

谁料不久,他竟染病不起,以55岁之壮年,卒于官舍,葬于洛阳。

如此有才华之人,可惜终不见用,天也不假其年。

这也是一切有才华的正直知识分子的常见结局。

他的诗虽只流传下六首,但这寥寥数首,确为我国古典文学宝库的精华。

后世纪念
从洛阳千唐志斋博物馆获悉,该馆先后征集到王之涣的堂弟王之咸及王之咸第五子王绾的墓志,据该馆有关负责人称,截至目前,洛阳曾经出土过王德表及其夫人、王洛客、王之咸、王绾、王之涣等王氏家族的九方墓志,足以说明唐代著名诗人王之涣家
族的墓地就在洛阳。

王之咸的墓志记载,他的祖父名叫王德表,曾做过瀛州文安县令;父亲名叫王景,曾做过登州和莱州刺史等官职;王之咸曾做过长安县尉等职,后因故被贬为淄川郡司士。

唐天宝十年(公元751年)四月十二日,五十七岁的王之咸因病死于淄川官舍。

天宝十二年十月十七日,他和夫人李氏被合葬于洛阳北邙山。

王绾墓志记载,王绾一生曾做过十个官职,最后被授予左赞善大夫之职。

公元七九三年,王绾死于京城长安。

王绾的二哥当时在江南任御史中丞,听到消息后,让儿子赶到长安,护送王绾灵柩回洛阳,并于第二年四月七日葬于北邙山祖茔。

据千唐志斋博物馆研究员赵跟喜介绍,志文记载,王之涣家族原籍山西太原,死后最早葬在洛阳的为王之涣的祖父王德表。

王德表晚年住在洛阳,共有五个儿子,其中一子名字不详,另外四子分别叫王昱、王洛客、王景和王昌,死后也都葬在洛阳。

王之涣为王昱的儿子。

千唐志斋博物馆共收藏有王氏家族七方墓志,王洛客的墓志现藏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王之涣的墓志出土于上世纪三十年代,现藏南京博物院。

诗人王之涣的故事
一天,冬云低压,雪花纷飞。

王昌龄、高适、王之焕三位诗人来到旗亭,饮酒赏雪。

兴趣正浓时,忽然,来了一群梨园伶官,登亭会宴。

三位诗人马上移坐于旁,围炉静观。

只听乐工奏起乐曲,歌女清调嗓音,准备歌唱。

三位诗人见状私下议论。

王昌龄说:“我们三人齐名诗坛,难分上下。

今日聆听歌女演唱,谁的诗入曲一首,便在亭壁上画一横道,最后视优劣、多少分胜负。

二位意下如何?”高适、王之焕欣然赞同。

首位歌女演唱的是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诗句是“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昌龄得意洋洋,赶忙在亭壁上画一记号。

唱毕,另一位歌女又接着唱道:“开箧泪沾臆……”这是高适的《哭单父梁九少府》,也兴奋地喊了一声:“一绝句”!也在墙壁上画了一记号。

第三位歌女又开口了:“奉帚平明金殿开……”这是王昌龄的《长信怨》,他兴奋地又画了一个记号,得意地说道:“二绝句!”
王之焕平日里很自负,认为自己早已成名,现在见歌女们都没唱他的诗,心里有些不高兴。

于是他稳了稳坐姿,清了清嗓子对身边的王昌龄和高适说:“这几个都是普通的歌女,她们只会唱‘下里巴人'的通俗诗文,可有些'阳春白雪'的高雅文章她们都不敢唱,只有高级的歌女才配唱我写的此类诗篇!”
他指着歌女中一位最年轻貌美,流着双鬟的女伶说:“女伶中只有她才配唱我的诗。

一会儿到她唱歌时,如果不是我的诗,我终生再也不敢与你们争高低,我甘拜下风;如果她唱了我的诗,你们都得拜我为师!”
“好!”王昌龄和高适都同声赞叹道。

不多时,那个年轻貌美梳着双鬟的歌女真的起身高歌了,而且她一张口便唱出了王之涣的《凉州词》。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歌声凄婉动听,牵人心弦。

听罢,高适、王昌龄异口同声赞道:“仁兄之诗确实高我等一筹,好诗,实在是好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