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师说》随堂练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业导航
1.韩愈与古文运动。
2.掌握形容词、名词的意动用法。
3.本文所提出的"从师学习"的观点。
一、基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2分,默写4分,共18分)
1.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为()
a.韩愈(768~824),字退之,河阳人,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
他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宋代苏轼称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明人列他为"文起八代之衰"。
b.《师说》是韩愈写给他的学生李蟠的,论述了从师学习的重要性,批判了当时士大夫耻学于师的陋习,表现出作者不顾世俗,独抒己见的精神。
c.我国古典散文发展到唐代,出现了一次巨大变革,这次变革有理论指导,有成功的实践,而提倡新文体的韩愈等人,又与当时流行的骈体"俗下文字"相对应,称所倡导的文体为"古文",因而,近代研究者把这次变革叫做"古文运动"。
d.韩愈的创作实践了其倡导的理论,代表性的作品有《马说》《原道》《原毁》等。
2.下列词语中加粗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蟠(fán)句读(dú)针砭时弊(bì)
b.谀(yú)苌弘(chán)六艺经传(zhuàn)
c.郯(tǎn)谄(xiàn)媚不拘时(jū)
d.聃(dān)严谨(jǐn)以资切磋(chā)
3.下列"道"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道理)
b.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风尚)
c.从许子之道,则市贾不贰。
(方法)
d.余嘉其能行古道。
(从师学习的风尚)
4.下列句子活用类型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b.今王鼓乐于此
c.置人所罾鱼腹中
d.将军身披坚执锐
5.下列句子中加粗词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古之学者必有师
b.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c.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d.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6.下列句中加粗字与"而耻学于师"中"耻"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b.兼百花之长而各去其短
c.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d.成以其小,劣之
7.下列译句有误的一项是()
a.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巫医、乐师及各种工匠这些人,不以互相学习为耻。
b.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所以圣人就更加圣明,蠢人就更加愚昧。
圣人之所以成为圣人,蠢人之所以成为蠢人,大概都是由于这个原因吧。
c.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他和他年龄相近,修养和学业也差不多,(怎样能称他为老师呢)以地位低的人为师,那是很使人丢脸的事,以官位高的人为师就近于阿谀奉承。
d.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所以,没有地位高低年龄大小之分,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8.默写。
(4分)
(1)_________,_________,或师焉,或不焉......
(2)古之圣人......今之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三人行,_______________。
(4)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_________。
二、阅读部分(28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9~14题。
(每小题3分,共18分)
辱书云,欲相师。
仆道不笃。
业甚浅近,不敢为人师。
孟子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
今之世,未闻有师。
有,辄哗众笑之,以为狂人。
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
世界群怪聚骂,指目牵引(牵引,拉拉扯扯地纷纷议论),而增与为言辞。
愈以是得狂名。
屈子赋曰:"邑犬群吠,吠所怪也。
"仆往闻,蜀之南,恒雨少日,日出则犬吠,余以为过言。
前六七年,仆来南(来南,指唐永贞二年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而来)。
二年冬,幸大雪逾岭(岭,五岭山脉,岭南一般不下雪),被南越中数州。
数州之犬,皆苍黄吠噬狂走者累日,至无雪乃已。
然后始信前所闻者。
今韩愈既自以为蜀之日,而吾子又欲使吾为越之雪,不以病乎非独见病,亦以病吾子。
然雪与日岂有过哉顾吠者犬者。
度今天下不吠者几人而谁敢炫怪于群目,以召闹取怒乎
(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9.下列两句中加粗的字的正确意思与读音是()
①仆道不笃②被南越中数州
a.①深厚dù②同"披" pī
b.①深厚dǔ②覆盖bèi
c.①忠诚dǔ②覆盖pī
d.①忠诚dù②同"披" bèi
10.与下列两句中加粗的实词的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①群怪聚骂②指目牵引
a.①素善留侯张良
②非能水也
b.①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②吾得兄事之
c.①必复之全之
②沛公军霸上
d.①不耻相师
②去今之墓而葬焉
11.对下列句子加粗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犯笑侮
犯:触,这里是冒着、顶着的意思。
b.因抗颜而为师
抗颜:指态度严正不屈。
c.而增与为言辞
增与:诬加。
d.余以为过言
过:过失、错过。
12.句子翻译正确的分别是()
(1)辱书云,欲相师。
a.承蒙您来信说,希望能互相学习。
b.您在一封令我感到羞愧的信里说,想拜我为老师。
c.承蒙您来信说,想拜我为师。
d.您在一封令我感到羞愧的信里说,希望能互相学习。
(2)韩愈既自以为蜀之日,而吾子又欲使吾为越之雪。
()
a.韩愈已经自己充当了蜀的太阳,而您又想让我充当越州的雪。
b.韩愈既然自认为是蜀的太阳,而您又想让我充当越州的雪。
c.韩愈既然自认为是蜀的太阳,而我又想让自己充当越州的雪。
d.韩愈已经自己充当了蜀的太阳,而又想让自己充当越州的雪。
13.对文中"蜀犬吠日""越犬吠雪"的比喻,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歌颂韩愈如蜀日一般永放光辉,并自喻自己的高洁品德。
b.抨击诋毁韩愈如蜀日一般永放光辉,并自喻自己的高洁品德。
c.表露作者完全赞同和支持韩愈有关师道的主张和实践。
d.说明自己被贬越州的处境,表达对世风日下的不满之情。
14.以下四句话中,不属于作者"不敢为人师"的理由的一项是()
a.仆道不笃,业甚浅近
b.孟子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
c.吾子又欲使吾为越之雪,不以病乎
d.然雪与日岂有过哉顾吠者犬耳。
(二)阅读下面的一段文言文,完成15~19题。
(每小题2分,共10分)
袁涣,陈郡人也。
郡命为功曹,后辟公府,举高第①。
刘备之为豫州,举涣茂才②。
后避地江、淮间,为袁术所命。
术每有所咨访,涣常正议,术不能抗,然敬之不敢不礼也。
顷之,吕布击术于阜陵,涣往从之,遂复为布所拘留。
布初与刘备和亲,后离隙。
布欲使涣作书詈辱备,涣不可,再三强之,不许。
布大怒,以兵胁涣曰:"为之则生,不为则死。
"涣颜色不变,笑而应之曰:"涣闻唯德可以辱人,不闻以骂。
使彼固君子邪,且不耻将军之言,彼诚小人邪,将复将军之意,则辱在此不在于彼。
且涣他日之事刘将军,独今日之事将军也,如一旦去此,复骂将军,可乎"布惭而止。
布诛,涣得归太祖③。
涣言曰:"夫兵者,凶器也,不得已而用之。
鼓之以道德,征之以仁义,兼抚其民而除其害。
夫然,故可与之死而可与之生。
公明哲超世,古之所以得其民者,公既勤之矣,今之所以失其民者,公既戒之矣,海内赖公。
得免于危亡之祸,然而民未知义,其惟公所训之,则天下幸甚!"太祖深纳焉。
是时,新募民开屯田,民不乐,多逃亡。
涣白太祖曰:"夫民安土重迁,不可卒变,易以顺行,难以逆动,宜顺其意,乐之者乃取,不欲者勿强。
"太祖从之,百姓大悦。
迁为梁相,为政崇教训,恕思而后行,外温柔而内能断。
以病去官,百姓思之。
前后得赐甚多,皆散尽之,家无所储,终不问产业,乏则取之于人,不为察之行,然时人服其清。
时有传刘备死者,群臣皆贺。
涣以尝为备举吏,独不贺。
(选自《三国志》,有删节)
注:①高第:官吏考核中的高等。
②茂才:举用人的一种科目,即"秀才"。
③太祖:曹操。
15.对下面加粗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涣常正议,术不能抗
抗:辩驳。
b.布大怒,以兵胁涣
兵:兵器。
c.鼓之以道德,征之以仁义
征:征召,号召。
d.夫民安土重迁,不可卒变
卒:最终。
16.对下面加粗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布初与刘备和亲
和亲:和睦亲近。
b.涣颜色不变,笑而应之曰
颜色:面色。
c.为政崇教训
教训:从失败或错误中取得经验。
d.恕思而后行
恕思:本着宽恕的原则思考。
17.下面四组句子中,加粗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①布惭而止外温柔而内能断
②刘备之为豫州独今日之事将军也
③乏则取之于人得免于危亡之祸
④不闻以骂以病去官
a.①③b.②③
c.①④d.②④
18.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①然敬之不敢不礼也
②古之所以得其民者,公既勤之矣
a.①然而仍然尊敬他,不敢有不礼貌的表现。
②古人用来争得民众的方法,您已经努力地付诸实践了。
b.①可是因为尊敬他,就也不敢做不合礼数的事。
②古代那些得民心的圣明君主,您已经勤于学习了。
c.①反倒更尊敬他,不敢有不礼貌的举动。
②古代能使民众归附的原因,您已经通过努力了解了。
d.①但是他也尊重袁术,不敢乱了礼数。
②对像古代圣贤那样能得民心的官员,您已经殷勤慰劳了。
19.下列叙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袁涣感到刘备的知遇之恩,分手后遇事亦维护刘备,身在曹营心系故主。
b.袁涣温和坦诚,重义轻财,不炫示邀名,对曹操屡有劝谏,受到曹操器重。
c.袁涣不畏权势,据理力争,审时度势,体察民情,虽不拘细行,仍受人敬重。
d.袁涣虽然通晓军事,但是反对不义战争,劝曹操不可发动师出无名的战争。
三、语言运用(14分)
20.下面的句子有两处前后脱节,请在相应的序号处添加必要的词语,使之完整连贯。
(4分)
①文人与民间创作结合,②中国小说呈现了重视情节的特点。
③重视写情节并不意味着忽视写人物,④要通过情节表现人物,⑤以外在的情节动作来表现人物的内心活动和精神状态。
在____________处加上___________,在__________处加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在下面文段的横线处填入恰当的内容,使之与上下文句式协调,文意贯通。
(4分)
世界上最宝贵的东西是什么政客说:"是至高无上的权力。
"乞丐说:"色味俱佳的美食。
"商人说:"_______________。
"病人说:"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说:
"__________________。
"......看来,这个问题不会有统一的答案。
我们只能说,一个人最重要、最喜欢的,就是最宝贵的。
22.依照例句,另写一组有寓意的句子。
要求按下面提供的三件物品,写出寓意与物品形象特征相统一的意思完整的句子。
(不要求与例句字数相同)(6分)
例句:
锚:即使一生不露面,也会感到它的存在。
足球:总让人踢来踢去,不得不变得越来越圆滑。
①蜡烛:站得不端正的,____________。
②火柴:不经受磨炼,____________。
③刨子:铲出了不平,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1.解析:明人与苏轼的评价颠倒了。
答案:a
2.解析:a.蟠pán;句读dòu;c.郯tán,谄chǎn;d.磋cuō。
答案:b
3.解析:应为"主张、思想、学说"。
答案:c
4.解析:a、b、c是名词用作动词;d.为形容词作名词。
答案:d
5.解析:学者,古:求学的人,今:指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小学,古:小的方面,今:对儿童、少年实施初等教育的学校;所以,古:用来......的,今: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答案:b
6.解析:劣:认为......不好,意动用法;a.名词的意动用法;b.形容词作名词,长处,短处;c.名词作状语,用箕畚。
答案:d
7.解析:无:无论。
答案:d
8.(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2)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3)则必有我师焉
(4)师不必贤于弟子
二、(一)9.解析:句中"被"为"覆盖"义,应该读"bèi"。
答案:b
10.解析:例①是"以......为怪",形容词意动用法;例②"用眼看",名词作动词,
d.与例句完全相同。
a.①形容词活用为一般动词,名词活用作动词;b.①形容词用作动词;②名词作状语;c.①形容词的使动用法;②名词作动词,修墓。
答案:d
11.解析:"过"的基本义项有:①走过,经过;②胜过,过分;③过失,错过;④访,探访。
本句应选②。
答案:d
12.解析:(1)该句的分析要扣住"辱""相"字,"辱"是一个谦词,意为写信给自己是使对方受屈辱了,译为"承蒙"比较恰当;"相"表示动作偏指一方,单指作者。
(2)本句翻译要理解"既","吾子"两词的含义,"吾子"是"您"的意思,"既"根据上下文,应译为"已经"。
答案:(1)c (2)a
13.解析:a."自喻"不正确;b.不含"自己";d.没有表明处境的意思。
答案:c
14.解析:这句话的意思是"然而雪和太阳难道有过错吗只不过是叫唤的狗罢了",不含有"不敢为人师"之意。
答案:d
(二)15.解析:卒,同"猝",突然。
答案:d
16.解析:应为"教诲、训诲"。
答案:c
17.b 18.a 19.b
三、20.②"使得"或"使" ④"而是"
21.解析:要求话语符合人物特点,与上下文句式协调,文意贯通。
答案:(参考)是源源不断的利润是健康强壮的体魄画家/是绚丽丰富的色彩或"囚犯/是自由自在的生活""国脚/是激动人心的进球""孩子/是好多好多的玩具"
22.解析:句子的寓意要与形象特征相统一,意思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