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胡说为什么平民子弟出身的理工科学生一定要读博?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胡说为什么平民子弟出身的理工科学生一定要读博?
今天是农历大年初三,小胡在此给各位读者拜年啦!
祝各位读者虎年生龙活虎,万象更新,一路生花!
时间宝贵,长话短说。

今天我来谈谈,为什么平民子弟出身的理工科学生一定要读博?
问题一:什么是“平民子弟出身”?
在孩子找工作的过程中,家里基本帮不上忙的,就是平民家庭。

如果不但帮不上孩子找工作,还可能给孩子添乱添麻烦的,就是贫民家庭。

如果家里有能量给孩子安排到本地比较好的国企工作,如某市烟草、电网等,就不算平民家庭。

问题二:你这里所说的“理工科博士”,具体指哪些专业呢?是所有专业都应该能读博则读博吗?
当然不是。

并不是所有专业都适合读博。

根据教育部公布的本科专业目录,所有本科专业,分为12个学科大类,分别是:哲学(01)、经济学(02)、法学(03)、教育学
(04)、文学(05)、历史学(06)、理学(07)、工学(08)、农学(09)、医学(10)、管理学(12)、艺术学(13)。

你可能会问,小胡老师,为什么没有编号11呢?编号11,应该是军事学,但教育部官方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20年版)》未收入军事学(11),估计是因为军校不归教育部直接领导。

我们日常聊天交流中所说的“理工科专业”,大体上指的是理学(07)、工学(08)、农学(09)、医学(10),这四类以理科生为绝对主力的专业。

医学不用多说,想当好医生,进三甲大医院执医,必须读博。

农学也不用说,农学专业总体上都属于劝退专业,生源以调剂为主,不建议你读农学本科专业,更不建议读博。

理学专业,主要包括:数学、物理学、化学、天文学、地理科学、大气科学、海洋科学、地球物理学、地质学、生物科学、心理学、统计学。

可以看出,理学专业更偏理论。

其中,数学、物理学(其中的部分方向)和统计学这三类专业推荐读博,化学中的部分方向也可以,其余专业不推荐。

理工科专业就业相对更好吗?未必。

你要是去学天文、地理、大气、海洋、地质、生物、地球物理学这七类专业,建议趁早转专业、转行。

至于心理学,我个人认为未来心理学是显学,但目前的就业形势仍不乐观,谨慎考虑。

工学专业,主要包括:力学、机械、仪器、材料、能源、电气、电子信息、自动化、计算机、土木、水利、测绘、化工与制药、地质、矿业、纺织、轻工、交通运输、海洋工程、航空航天、兵器、核工程、农业工程、林业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科学与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建筑、安全科学与工程、生物工程、公安技术。

可以看出,工学专业更偏实践。

一个国家的理学专业不强,这个国家就没有未来;一个国家的工学专业不强,这个国家连今天也很难度过。

其中,目前比较火热且有前途的,是计算机、自动化、电子信息这三类专业。

理科和工科联系比较紧密,部分专业甚至极为相似。

比如,你笼统地说,你在学地质学相关专业,那么你既可能拿理学学位,也可能拿工学学位。

至于剩下的“文科专业”值不值得读博,不在本文讨论之内。

问题三:你觉得理工科博士的优势在哪里,含金量如何体现?
首先是因为,理工科博士能进入的平台和未来的发展前景,和硕士完全不一样。

最近几年,硕士扩招太多,越来越水,如图所示。

2022年的硕士研究生招生人数,是2016年的近两倍。

可以想象,未来几年硕士生的就业是地狱难度。

至于本科生,就业机会就更少了。

而博士扩招相对克制,最近两年的招生人数稍稍超过10万。

未来十年,不会大幅度扩招,国家会保持博士培养质量。

硕士太多,导致部分用人单位更想要博士。

因为目前来看,博士总体上还是比较稀缺的。

想当大学老师,99%的情况下必须读博。

特别在知名企业(包括央企、外企和民企),一些核心的技术岗,博士学历是入门门槛,硕士生只能打下手。

你若不是博士,有多少关系都进不来。

有人说,学历贬值,会不会出现大材小用,“面试造火箭、工作拧螺丝”呢?
不可否认,这类现象正在出现,是一种趋势。

但是,作为平民子弟,作为普通人,我们不应该过多关注“对不对”“应不应该”,而
是应该尽快武装自己,提高自己的就业硬实力,先找到好工作,然后再来议论时事,不可乱了次序。

其次,博士对年龄的要求更宽泛。

比如,很多单位在招录时,只要本科和硕士的应届生,但对博士不要求是应届生,只要在35岁或40岁以下即可。

同时,各地对博士的照顾和补助力度更大。

比如,博士在北京落户易如反掌;博士去应聘各地的人才引进,可以免去笔试,直接进入面试环节。

总之,博士的稀缺性,决定了博士学历的含金量,也决定了博士就业更有机会进入高平台、高起点。

问题四:平民子弟出身,为什么更应该读博呢?
因为你本就一穷二白,多在新手村升升级,打好基础,磨刀不误砍柴工。

努力考学,可以弥补先天的遗憾。

特别是农村学子,基础教育不发达,教育资源不丰富,往往高考只能考上比较普通的本科学校。

但是,倘若这类农村学子刻苦学习,在本科期间不荒废学业,完全可以充分挖掘自己的进步空间。

先通过考研,进入更好的大学读研。

再通过读博,进入更高的平台。

读博,可以是人生第二次高考。

本科在双非,硕士在211,博士在985,这类履历并不少见。

有人会说,现在都看第一学历,你就算博士在985,有什么用呢?
我说,你得看和谁比。

非要跟985本硕博比,其实没必要。

但是,等你努力七八年后,你能进入的平台,绝对要强于你的双非同学奋斗七八年后的水平。

有位北大同学跟我们开玩笑,说:北大本科和北大博士肯定算北大校友,但北大硕士就不一定了。

因为,能进入北大读本科,是万里挑一的高中生。

能读下来北大博士的,代表其达到了北大要求的科研水平,是一种质的飞跃。

至于北大硕士,说实话,北大硕士能干的工作,北大本科大概率
也能胜任,差别不大。

但是,北大博士能干的活,北大硕士可不一定能办到。

另外,家境普通,往往意味着人脉圈不广,较为平庸。

如果能通过考学,进入更高层次的学校就读,那么无形中可以积累在一笔沉甸甸的人脉,千金难换。

如果能拜得良师名门,读博将会是你一生的转折点。

说不定,还能公费出国交换一年。

问题五:读博好读吗?
当然不好读。

你可能会抑郁,生活会很枯燥,被导师各种使唤,动不动就挨批评,实验也不好做,论文也不好写,更不好发,甚至可能会延毕。

正因为难毕业,博士学历学位才有更高的含金量。

否则,都像硕士一样,随便写写论文,改一改就基本都能过的话,中国学术界的脸面何在?
正因为读博苦读博难,平民家庭的孩子才更有比较优势。

因为富贵人家的孩子不一定能吃这份苦,不一定能忍受这份枯燥,这才可能有你的出头之时。

否则,好事凭什么轮得到你呢?
问题六:读博少则四年,多则五六年。

我的硕士同学们都已经买房结婚了,我才毕业,这不吃大亏吗?
首先,如果能进入更高的平台,这四五年的苦熬是有价值的。

博士在晋升职称、领导提拔时有更大的优势,好事在后面,好饭不怕晚。

其次,读博时也可以结婚,很常见,不冲突。

你找不到女朋友或男朋友,跟读博关系不大,是你自己本人的问题。

再次,未来省会及以下的城市,房价不可能大涨,因为人口流入有限。

你多挣四年钱,能攒下来多少呢?可能还没有博士的安家费多。

你家若出不起一百万首付,你多挣五年钱,就能凑够首付买房了?
最后,如果你在硕士毕业后就能找到好工作,那确实可以不读博,这个看你自己的兴趣和志向。

如果找到的工作着实一般,可以在读博时换个方向,换个与业界和国家宏观战略更贴近的方向,就业会更好。

如何判断具体某个细分专业值不值得读博呢?可以加我的微信私聊详谈。

问题七:什么样的人适合读博?或者说,读博需要什么品质?
1、学术兴趣或学术理想。

2、能吃苦,不放弃。

3、不攀比,有定力。

4、有比较好的机遇跟随比较善良靠谱的导师。

5、学科基础扎实。

问题八:小胡老师,你支持女生读博吗?
支持,只要满足以上五点条件即可。

有人认为,女生读博之后就不好谈婚论嫁。

是这样的,因为女生读博后,无形中会看不起低学历的人,自然难脱单。

问题九:想读博,如何起步呢?
1、最好、最起码考入本一学校。

2、找辅导员、班主任聊一聊,本学院本专业的大牛导师是谁。

3、上好学科基础课,特别是学好高等数学。

4、尽早联系导师,进实验室打杂,判断自己是否有学术兴趣。

问题十:读博的坏处和麻烦是什么?
1、读博会脱发,可能会焦虑失眠。

2、读博让你彻底认清自己的潜力和天赋。

3、遇到坑的导师,可能会耽误好几年。

4、会引来亲朋好友的羡慕嫉妒恨,可能会有人说闲话风凉话骚扰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