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初中语文- 愚公移山 课后达标训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2 愚公移山课后达标训练
一、双基积累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惩山北之塞. ( )
(2)聚室.而谋 ( )
(3)杂然
..相许 ( )
(4)吾与汝.毕力平险 ( )
(5)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 )
(6)且焉置.土石 ( )
(7)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年且.九十且.焉置土石
B.以.君之力以.残年余力
C.其.妻献疑曰其.如土石何
D.投诸渤海之.尾告之.于帝
4.下列语句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B.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C.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
D.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二、课内阅读
(2012·铜仁中考)阅读《愚公移山》全文,回答5~8题。

5.下列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且.焉置土石年且.九十
B.曾.不若孀妻弱子曾.益其所不能
C.投诸.渤海之尾诉诸.法律
D.聚室.而谋斯是陋室.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以.君之力扶苏以.数谏故
B.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C.而.山不加增义不杀少而.杀众
D.告之于.帝 皆以美于.
徐公 7.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写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A.“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讲的是愚公移山的原因。

B.文章有意在命名上加以颠倒,将大智大勇者命名为“愚公”,将鼠目寸光者命名为“智叟”,这样加重了对比的色彩,增强了讽刺的效果。

C.愚公饱受交通阻塞之苦,提出了移山的主张。

这个主张得到了众人的热烈响应,却遭到了妻子的强烈反对和智叟的无情嘲笑。

D.愚公挖山不止,感动了天帝,天帝令人搬移了两座大山。

这一富有神话色彩的结局,包含了对愚公精神的肯定和颂扬。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甚矣,汝之不惠!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美文品析
(2012·达州中考)阅读下面两篇文言短文,完成9~16题。

【甲】《愚公移山》全文
【乙】 铁杵磨针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

曰:“欲作针。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媪自言姓武。

今溪旁有武氏岩。

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年且.
九十 ( ) (2)方.
磨铁杵 ( ) (3)始一反.
焉 ( ) (4)媪自言.
姓武 ( ) 10.【甲】文中下列几组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且焉.置土石 无陇断焉. 惧其.
不已也 其.
如土石何
以.
君之力 河曲智叟亡以.

操蛇之神闻之.
告之.
于帝 A. B. C. D.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由【乙】文演变的民间俗语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这两个故事,给你怎样相同的启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李白勤学苦读,终成“诗仙”。

请再举两个我国古代名人的勤学事例。

【人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事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事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甲】文中愚公移山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移山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原文回答)
16.【甲】文写山的高峻、遗男的相助、智叟的阻止、天神的搬山对塑造愚公的形象有什么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解析
1.答案:(1)阻塞 (2)家 (3)纷纷 (4)你们 (5)扛 (6)安放 (7)草木
2.【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语句的翻译。

句(1)要注意“如……何”的正确翻译是“把……怎么样”;句(2)要注意“固”和“彻”的翻译。

答案:(1)凭您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两座山)怎么样呢?况且把土石放到哪里去呢?
(2)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连寡妇和小孩子都比不上。

3.【解析】选B。

B项都是“凭借”的意思。

A.将近/况且;C.代词,他的/在“如……何”前面加强反问语气;D.结构助词,的/代词,代这件事。

4.【解析】选A。

B项,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C项,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D项,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5.【解析】选C。

C项都为“之于”的意思。

A项为“况且/将近”;B项为“竟然,简直/同‘增’,增加”;D项为“家/屋子”。

6.【解析】选C。

C项都为“连词,表转折,但是”。

A项为“介词,凭/连词,因为”;B项为“代词,代指愚公/助词,的”;D项为“介词,向/介词,比”。

7.【解析】选C。

愚公妻子并不反对移山,而是提出了移山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焉置土石?”
(1)于是(愚公)带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成年男子(上了山),凿石头挖山,用箕畚(装石头、8.答案:
土块)运到渤海岸边。

(2)你太不聪明了!
9.答案:(1)将近(2)正在(3)通“返”,往返(4)说
10.【解析】选D。

D项,“之”均指“这件事”。

A项,“焉”分别为“哪里”“语气助词”;B项,“其”分别为“代词,他”“在‘如……何’前面加强反问语气”;C项,“以”分别为“凭”“来”。

11.答案:(1)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

(2)李白感动于这位老妇人的毅力,于是就回去把自己的功课完成了。

12.答案: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13.【解析】本题实际上考查两文的主题。

【甲】文中的愚公不畏艰难,坚持不懈,【乙】文中的老媪铁杵磨针,也是一个有恒心,有毅力的人,结合以上分析回答即可。

答案(示例):做任何事情都要有恒心、有毅力,这样才能成功。

14.答案(示例):匡衡凿壁偷光/孙康映雪照读/车胤囊萤读书
15.答案: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16.【解析】本题考查文章的写作特点。

写山的高峻、遗男的相助、智叟的阻止、天神的搬山,都是为中心人物愚公服务的,起侧面烘托的作用。

答案:从侧面烘托了愚公具有不怕困难的决心、坚韧不拔的毅力和造福子孙的宏愿。

附【乙】【译文】
磨针溪,在眉州的象耳山下。

传说李白在山中读书的时候,没有完成自己的功课就出去玩了。

他路过一条小溪,见到一个老妇人在那里磨一根铁棒,(他感到奇怪)于是就问这位老妇人在干什么。

老妇人说:“要把这根铁棒磨成针。

”李白感动于这位老妇人的毅力,于是就回去把自己的功课完成了。

那位老妇人自称姓武。

现在那溪边还有一块武氏岩。

小课堂: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自主学习是与传统的接受学习相对应的一种现代化学习方式。

在小学阶段,至关重要!!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学生自己做主,不受别人支配,不受外界干扰通过阅读、听讲、研究、观察、实践等手段使个体可以得到持续变化(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与价值的改善和升华)的行为方式。

如何培养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01学习内容的自主性
1、以一个成绩比自己好的同学作为目标,努力超过他。

2、有一个关于以后的人生设想。

3、每学期开学时,都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设立一个学期目标。

4、如果没有达到自己的目标,会分析原因,再加把劲。

5、学习目标设定之后,会自己思考或让别人帮助分析是否符合自己的情况。

6、会针对自己的弱项设定学习目标。

7、常常看一些有意义的课外书或自己找(课外题)习题做。

8、自习课上,不必老师要求,自己知道该学什么。

9、总是能很快选择好对自己有用的学习资料。

10、自己不感兴趣的学科也好好学。

11、课堂上很在意老师提出的重点、难点问题。

12、会花很多时间专攻自己的学习弱项。

02时间管理
13、常常为自己制定学习计划。

14、为准备考试,会制定一个详细的计划。

15、会给假期作业制定一个完成计划,而不会临近开学才做。

16、常自己寻找没有干扰的地方学习。

17、课堂上会把精力集中到老师讲的重点内容上面。

18、做作业时,先选重要的和难一点的来完成。

19、作业总是在自己规定的时间内完成。

20、作业少时,会多自学一些课本上的知识。

03 学习策略
21、预习时,先从头到尾大致浏览一遍抓住要点。

22、根据课后习题来预习,以求抓住重点。

23、预习时,发现前面知识没有掌握的,回过头去补上来。

24、常常归纳学习内容的要点并想办法记住。

25、阅读时,常做标注,并多问几个为什么。

26、读完一篇文章,会想一想它主要讲了哪几个问题。

27、常寻找同一道题的几种解法。

28、采用一些巧妙的记忆方法,帮助自己记住学习内容。

29、阅读时遇到不懂的问题,常常标记下来以便问老师。

30、常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分类、比较。

31、常回忆当天学过的东西。

32、有时和同学一起“一问一答”式地复习。

33、原来的学习方法不管用时,马上改变方法。

34、注意学习别人的解题方法。

35、一门课的成绩下降了,考虑自己的学习方法是否合适。

36、留意别人好的学习方法,学来用用。

37、抓住一天学习的重点内容做题或思考。

38、不断试用学习方法,然后找出最适合自己的。

04学习过程的自主性
39、解题遇到困难时,仍能保持心平气和。

40、在学习时很少烦躁不安。

41、做作业时,恰好有自己喜欢的电视节目,仍会坚持做作业。

42、学习时有朋友约我外出,会想办法拒绝。

43、写作文或解题时,会时刻注意不跑题。

44、解决问题时,要检验每一步的合理性。

45、时时调整学习进度,以保证自己在既定时间内完成任务。

05学习结果的评价与强化
46、做完作业后,自己认真检查一遍。

47、常让同学提问自己学过的知识。

48、经常反省自己一段时间的学习进步与否。

49、常常对一天的学习内容进行回顾。

50、考试或作业出现错误时,仔细分析错误原因。

51、每当取得好成绩时,总要找一找进步的原因。

52、如果没有按时完成作业,心里就过意不去。

53、如果因贪玩而导致成绩下降,就心里责怪自己。

54、考试成绩不好的时候,鼓励自己加倍努力。

06学习环境的控制
55、总给自己树立一个学习的榜样。

56、常和别人一起讨论问题。

57、遇到问题自己先想一想,想不出来就问老师或同学。

58、自己到书店选择适合自己的参考书。

59、常到图书馆借阅与学习有关的书籍。

60、经常查阅书籍或上网查找有关课外学习的资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