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诸病的关系和问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肠诸病的关系和问题
结肠病如慢性结肠炎,结肠应激惹综合症结肠功能紊乱,粘液性结肠炎,过敏性结肠炎,痉
挛性结肠炎,过敏性结肠炎综合症,激惹性结肠综合症,激惹性肠综合症,肠应激综合症,
分泌性的腹泻,便秘,旅行者腹泻,肠胀气,功能性腹泻,儿童和少年的反复发作性腹泻等
一类疾病在教科书上均先后出现过,过去一直比较紊乱,它们是如何的关系呢?作者通过复
习历史文献,对其关系和问题做一分析。

1 结肠诸病的关系
1.1结肠应激惹综合征与慢性结肠炎的关系
慢性结肠炎的称谓在早期教科书上皆有出现,其相对于急性结肠炎而定名的一种疾病,由于
当时肠道形态学不发达而伴有一些反复出现、原因不明、尸解结肠又无多大病理变化的慢性
腹痛腹泻、粘液便、结肠痉挛、结肠充气、大便前腹痛、便后缓解及反复便秘腹泻交替之临
床现象均称为慢性结肠炎。

后随着显微镜的发展,肠内形态及病理组织学检查多了,因未发
现多大的明显病理组织学变化,粘液培养又无特殊的菌生长而提出结肠应激惹综合症的诊断
名称,开始时(50—70年代)此两者同时在教科书及刊物应用,后随着对结肠应激惹综合症
的定义和诊断标准的制定,逐渐将慢性结肠炎的病状罗列于综合征的内容里,80年代以后,
由于随着一再粪便培养及病理检查,无确实的炎症改变而被淡漠被取代,统由结肠应激惹综
合征代之。

而现在的教科书上的慢性结肠炎则变为非特异性结肠炎如结肠克隆氏病和诸病性
结肠炎的统称,已失去了历史性的定义。

80年代后期及90年代书刊除内窥检查及图谱慢性
结肠炎之诊断,在内科、消化专科、肛肠专科的书籍中已无慢性结肠炎的地位。

1.2结肠应激惹综合征与其他结肠诸病的关系
除慢性结肠炎外,其他非特异性的结肠炎,在没有证实有病理组织学改变的结肠诸病,亦随
结肠应激惹综合症的定义和诊断标准的制定而取代,这可从各国的疾病的诊断标准与有关结
肠应激惹综合症条例中可以看出,过去被作为诊断名称的疾病被罗列在该病的内容里。

现仅
摘录本川上对肠激惹综合症的诊断标准就明了:(一)有典型症状:(1)儿童时期有过腹
痛的病史;(2)因腹痛受过紧急治疗;(3)过去有腹痛主诉:(4)腹痛加热可减轻腹痛:(5)排便可减轻腹痛:(6)有肠功能紊乱:(7)排便时诱发腹痛:(8)有伴腹痛腹泻:(9)腹痛和便秘交替出现:(10)腹痛和便秘较过去频繁:(11)有兔粪样便:(12)有
兔粪样便和腹痛:(13)粪便中可见粘液。

(二)一般检查无异常:(1)不发热;(2)白
细胞、HB血沉等无异常;(3)粪便潜血试验阴性;(4)大肠X光检查无异常;(5)有从身
心医学上也可充分理解做发病机理与精神状态的病状、性格与应激有关系,各国标准虽不一至,但大体包含了上述结肠诸病的所有症状。

1.3从结肠易激综合征的认识发展历史去分析
从人们认识历史发现过程中,发现称结肠应激惹综合征或慢性结肠炎此类疾病,不易区分。

类似的病患记载,中医称为属泻、腹痛、便秘范畴,但是根据属征、分型上不同的区别,比
如寒热暑湿之分。

西医的记载可见于1820年Powell R所著“肠管的疼痛影响”一文,但一般认为1870年Dacosta记载的南北战争时在士兵中发生的心里紧张状态相关的“士兵心”及心脏易
激征(Irritableheant),合并粘液性肠炎(mucous enteritis)为本征的最初记载,其后因该疾病组织学未发现炎症改变,认为不固定性的腹痛和排便异常乃肠道功能障碍所致,故亦称粘
液性腹痛(Colica muccco)和过敏性肠(irritable colon),过敏性结肠综合征(irritable colon synelroue,LCS)这一名称1935年由Laus提倡,1944年Peters报道是过敏性肠综合征(IBS)
后至今一直沿用,1951年Cuntor记载粘液性大肠炎为炎症性大肠功能异常的综合征,症见
大便大量粘液,伴有不同程度的腹泻和便秘等,1969年Holdstoch在“急性腹痛机制的观察”
一文中亦曾提出本证的命名:1979年Thonson则更为明确指出:激惹性肠道系消化道的一种
功能紊乱。

IBS患者有时可在下腹部触及痉挛的肠管,x射线检查能观察到痉挛的表现,因此
不断引起人们的重视,逐渐把本证作为单独疾病来认识。

1982年美国NIH学术用语委员制定IBS的定义为:除外器质性病变,尚有以下特点:腹痛通过排便减轻。

每年至少发生6次以上;如果出现上述腹痛至少持续3周;排除无痛性腹泻,排除无痛性的便秘,即IBS为肠管机能亢进性疾病,并伴有腹痛及排便异常,此定义已被广泛应用。

我国全国慢性腹泻学术讨论会1987年制定了新的肠道易激综合症临床诊断标准。

慢性结肠炎经肠检查为被发现病理组织学太大改变或粘液观察无炎症特征,而被从传统认识上取消,但临床实践中类似病人应用抗生素后相当一部分病人缓解或消失症状,说明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仍不完全。

2 结肠之病统冠以肠道易激惹综合征的问题
结肠诸病在开头已说过是指在病理组织学上无多大改变的一类疾病,并从各国制定的肠道易激惹综合征的定义和诊断标准已经将这类病状概括包容,但其是否有问题。

2.1命名问题
此种病一贯对命名不统一,早期教科书及杂志有慢性结肠炎一说,后各国制订了各种命名,如肠易激综合征,结肠应激综合征,慢性腹泻,过敏性结肠综合征,结肠过敏等。

因其未发现结肠的具体病理特征,主要是以症状及排除病理性疾病后作出的诊断,现代书刊已剔除了慢性结肠炎诊断之说,也因其结肠未发现形态学改变所致至,但纤维镜图谱学及一些病理学书刊仍有某些篇幅照片有慢性结肠炎之说,途中也描述了炎症颗粒。

其实取名肠易激综合征亦是权宜之计,暂取其名而定,此名既不能代表病因,又不能代表其病理性质,以“肠道”的大区域又实在太笼统,应不是慢性结肠炎也好,肠道激惹征也好,随着认识事物的发展,总有一天会名正言顺。

2.2症状问题
各国均对该征有制订,但大体上大同小异,有些制订比较全面和细致,且有重赘之感如日本川上:[3]腹痛;[11]有分类样便[12]有兔粪样便和腹痛……罗列一大堆。

有的比较简单明了只有4条。

但不管各家罗列症状多少条,对该病的认识基本是共道的,体会是一致的,主要是缺少另外有效的依据,不得不在症状上大做文章,以便诊断更有说服力
2.3病因问题
因肠道未找到特异性病变依据,而观之“身心”问题,但在命名上又有矛盾,如过敏结肠或过敏性结肠综合症,既是过敏属变态反应与人体免疫反应有关,又怎能说与情绪有关呢,如果说过敏与情绪有关,那范围太大了。

再是,有些儿童期就开始症状已发生,断断续续发病几十年,这么说亦与情绪有关么?再者与环境污染、食物毒素、细菌感染等因素有关,说明该病是多因素的,但在诊断标准上只加上情绪因素方面的检查,作者认为是偏见的,单方的。

参考文献
[1]潘国宗,曹世植主编.肠易激综合征.现代胃肠病.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 1293-1306.
[2]严振国.正常人体解剖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5 107-122.
[3]吴国序主编.中医基础理论.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5.74-75.
[4]张建福主编.人体生理学.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 2000 174-177.
[5]邹利民主编.生理学.第四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0 179-189.
[6]钟国隆主编.生理学.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144-153.
[7]朱思明主编.医用生理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199-211.
[8]潘国宗.鲁素彩.柯美云.等.北京地区肠易激综合症的流行病学研究一个群体分层随机的调查.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01 21;26-211.
[9]蔚秀清.王锦辉.胡品津.等.广州市居民肠易激综合征及功能性便秘的流行病学调查.中华内科杂志.2001.40(8):517-520.
[10]许国铭.李石主编.现代消化病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9.860障碍及腹痛胃肠病
学.2000.5 (3):164-165.
[11]张厚德.曾忠铭.小肠细菌过生长综合征与肠易激综合征关系研究.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13(4):208-209.
[12]刘国安.王晋平.乔丽华等.慢性结肠炎.兰州.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3:131-198 .
13]邓长生.夏冰.炎症性肠病.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 131-198.
[14]王兴鹏主编.肠道障碍功能障碍.基础与临床.
[15]周福生.廖金鑫.主编.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16]李振彬.周仲瑛教授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经验.新中医.1997.29.(8).
[17]胡兆良.傅敏.张洁.等.健胃愈疡片治疗肠易激综合征80例临床观察.中国医师杂志2000.2(11)695-696.
[18]陈灏珠.实用内科学.第11板.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1688-1905.
[19]刘友章.李保良.建立慢性结肠炎病名诊断的必要性与现实意义.中国中西医消化杂志.2003.(6)36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