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历史模拟试卷及答案(一)(全国卷1适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高考历史模拟试卷(一)(全国卷1适用)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12道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礼记》中载:“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
周代统治者提出了“惟命于不常”(《康诰》)、“皇天无亲,惟德是辅”(《尚书》)和“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泰誓》)等思想。
殷周变革中天命观的发展实质上体现了( )
A.政权神秘化色彩不断加强
B.早期民主政治的特征
C.对于天命神意的批判否定
D.一定程度的理性色彩
2.秦朝在郡一级地方,除了郡守以外,设有郡尉和郡监两个郡一级长官。
郡尉和郡监与郡守平级,可自行任命署吏,直接听命于中央。
与此相似的是,在一县之内,亦分别设置令(长)、尉、监。
由此可见,秦朝( )
A.地方所有署吏均由中央任命
B.中央尚未实现权力高度集中
C.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体系
D.中央军政大权均掌握在皇帝手中
3.关于隋朝太原留守李渊起兵反隋(617年)一事,文献中有下列不同记载。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唐太宗劝李渊起兵反隋,这个说法最为可信
B.李渊早有起兵反隋之意,这个说法最为可信
C.《旧唐书》所记载的内容相互矛盾,都不可信
D.温大雅与李渊是同时代人,所记内容绝对可信
4.中国古代一方面政府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另一方面商业仍然在蓬勃发展。
对上述悖论的解释合理的是( )
A.重农是战国以后历朝的一贯政策,抑商并非贯穿始终
B.“盐铁官营”等政策成为了商业发展的最大动因
C.农业、手工业的发展与商品经济繁荣无关
D.古代明清商业发展因其闭锁状态被西欧打破而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5.英国经济学家麦迪森在《世界经济二百年回顾》一书中说:“1820年中国GDP为199.212亿美元,占世界总量的28.7%。
1870年中国为187.175亿美元,占世界总量的1
6.6%。
……估计这两个年头中国人均GDP都是523美元。
”这说明,当时中国( )
A.民族经济开始衰落
B.传统经济受到冲击
C.经济受到战争影响
D.海外移民现象严重
6.1834年英国《济贫法》改革将“低于舒适原则”确立为公共捐助的基本原则。
根据该原则:不论家庭大小和生活支出多少,金钱救济绝对不能超过社区独立劳动者的最低工资水平,否则,工人们就会寻求救济而非努力工作。
对该原则影响最直接的是( )
A. 自由主义的盛行
B.重商主义的影响
C.议会改革的推动
D.社会矛盾尖锐化
7.1912年1月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规定,中华民国实行总统制,临时大总统拥有“统治全国”等各项权力;而1912
年3月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则改总统制为内阁制,规定“国务员辅佐大总统,负其责任”。
临时约法做出这一修正的原因是( ) A.强化议会权力防范个人独裁B.加强总统的行政决策权力
C.革命党内部争斗,妥协退让
D.立宪党人和旧官僚的支持
8.李赞说:“夫私者,人心也......然则为无私之说者,皆画饼之谈、观场之见,但令隔壁好听,不管脚跟虚实,无益于事,只乱聪耳,不足采也。
”李赞的这一观点( )
A.强调经世致用的实际学问
B.对君主专制起了冲击作用
C.破除了对孔子的迷信思想
D.顺应了当时经济发展要求
9.《国家强盛之道:怎样做大国》一书指出:“现代金融市场起源于西方。
以粗略的线条勾勒,那就是从以佛罗伦萨等独立城市为中心的‘意大利金融’,发展到以阿姆斯特丹为中心的‘荷兰金融’,然后发展到以伦敦为中心的‘英国金融’,最后到达以纽约华尔街为中心的‘美国金融’。
”下列关于各类金融中心形成原因表述正确的是( ) A.新航路开辟后,意大利的商业地位上升B.17世纪荷兰的强大得益于三次英荷战争
C.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英国成为了殖民帝国
D.二战后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货币体系
10.1932年在苏联重工业部门工作中的各种外国专家约有6800人,
其中约有1700名是美国工程师。
同年,苏联向英美购买的机器设备占美国机器设备出口总量的50%,占英国同类产品出口总量的90%。
这说明( )
A. 苏联工业化离不开西方国家的帮助
B. 苏联社会制度吸引了大批西方专业人才
C. 国际环境为苏联工业化创造了机遇
D. 美英为缓解经济危机向苏联输出资本
11.钱穆在《国史新论》中说:“他的民族主义里,有德国纳粹与法西斯精神之优点,而无其缺失。
民生主义里,有苏俄共产政权向往之长处,而无其偏病。
民权主义里又把英美代议制度之理论,释回增美。
”在钱穆看来,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
A.是一个西方思想的大杂烩
B.实现了中国传统政治与西方政治的完美结合
C.脱离了中国现实
D.合乎世界政治潮流
12.普罗泰戈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彼特拉克主张“以人学对抗神学”,康德强调“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
可见( )
A.民主法制是人类的共同诉求
B.社会中功利主义色彩浓厚
C.人们逐步摆脱了宗教的束缚
D.人们对自由事业不懈追求
第II卷(非选择题)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5分)
材料一
1688年革命之所以“光荣”,就在于它完成了1640年以后未能完成的任务,只不过使用了另一种手段……尽管英国以后的政治历程仍然是曲折的,但正是“光荣革命”把英国引进了现代社会。
——摘编自齐世荣、钱乘旦、张宏毅主编《15世纪以来世界九强兴
衰史》材料二
战争失败后,君主专制主义者在是否设单一候选人的问题上没能达成一致。
争吵使得那些支持共和政体的人逐渐建立起自己的势力。
1875年的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可谓应时而生:这是一个有着强大的立法机构的自由主义国家,总统行政部门权力微弱。
——摘编自(美)菲利普·J.阿德勒、兰德尔·L.波韦尔斯《世界
文明史》材料三
1871年宪法是一部照顾各种势力利益的妥协性宪法,是在考虑各邦原统治者利益、资产阶级自由派关于建立统一民族国家的要求以及普鲁士的霸权等主要因素的基础上产生的。
该宪法有关行政机构的设置、
政治体制的架构等,皆可从以上三大因素中找到根据。
——摘编自齐世荣、钱乘旦、张宏毅主编《15世纪以来世界九强兴
衰史》(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光荣革命”使用的“另一种手段”。
它怎样把英国“引进了现代社会”?
(2)据材料二,说明普法战争对法国政体的演进所产生的影响。
结合法国1875年宪法的内容,说明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总统行政部门权力微弱”的表现。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分)
材料:在1500年前后,人类进入一个新时代,它以西方崛起为标志,翻转了东方“先进”、西方“落后”的布局。
从那个时候起,西方就成了世界的牵引机,“西方中心论”从那个时候开始,“普世”之说也由此而来。
普世主义的真正含义是将西方等同于世界,由此一来,文明的多样性就不复存在。
曾经被西方霸权扭曲的文明之间的不平等关系,现在重新被扭转。
亨廷顿说:这是“文明的冲突”;我说:这是“文明的回归”。
“回归”意味着文明的多样性再次呈现,文明间的关系重新平等。
——钱乘旦《文明的多样性与现代化的未来》根据材料主旨并结合所学知识,自拟论题进行论述。
(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
)
1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完成下列
要求。
(15分)
材料一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
……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
……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
……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
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
——《史记·商君列传》富强者并兼山泽,贫弱者望绝一廛,致令地有遗利,民无余财。
或争亩畔以亡身,或因饥馑以弃业,而欲天下太平,百姓丰足,安可得哉?今遣使者循行州郡,与牧守均给天下之田。
——《魏书·高祖纪上》材料二
旧无三长,唯立宗主督护。
所以民多隐冒,五十、三十家方为一户。
(李)冲以三正治民,所由来远,于是创三长之制而上之。
——《魏书·李冲传》(1)根据材料一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在土地问题上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简要分析采取这些措施的不同原因。
(2)材料一、材料二都涉及政治上的改革,分析其作用方面的共同
点。
16.【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波茨坦公告共13条,主要内容有:盟国将予日本以最后打击,直至停止抵抗;日本政府应立即宣布所有武装部队无条件投降;重申《开罗宣言》的条件必须实施,日本投降后,其主权只限于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国及由盟国指定的岛屿;军队完全解除武装;战犯交付审判;日本政府必须尊重人权,保障宗教、言论和思想自由;不得保有可供重新武装作战的工业,但容许保持其经济所需和能偿付货物赔款之工业,准其获得原料和资源,参加国际贸易;在上述目的达到、成立和平责任政府后,盟国占领军立即撤退。
——摘编自1945年7月26日《中美英三国促令日本投降之波茨坦公
告》(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美英三国发表《波茨坦公告》的主要背景和目的。
(2)根据材料井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波茨坦公告》发表的主要意义。
17.【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东南膏腴田园及所产渔盐,最为财赋之薮(聚集),可资中国之润。
……数年以来,沿边江、浙、闽、粤,多设水陆官兵,布置钱粮,动费倍增,皆为残孽未靖之故。
如台湾一平……地方益广,岁赋可增,民生得宁,边疆永安,诚一时之劳,万世之逸也。
一一(清施琅《靖海纪事》材料二自古帝王政治,得一土则守一土,安可以既得之封疆而复割弃。
……况台湾地方,乃江、浙、闽、粤四省之左护,东南之藩篱。
此地若弃,沿海诸省,断难晏然无虑。
……若归天朝,使海外诸国,既慑天威,益慕圣德。
一一《明清史料丁编》材料三兹地方初定,蠲(免除)三年徭税差役。
……分兵驻守……至数年后,闽粤之人倍至,荒林田畴复垦。
樵苏采捕,载运米谷蔬菜,出入港澳,均听民便。
各宜乐业,人民安生。
一一(清)施琅《靖海纪事》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从政治、经济、军事角度分析康熙收复台湾的战略意图。
(2)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述康熙收复台湾后的治理措施及其作用。
答案
1.D
2.C
3.B
4.A
5.C
6.A
7.A
8.D
9.D10.C11.D12.D
13.(1)手段:不流血的政变。
措施:确立了议会至上的原则,为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奠定了基础。
(2)影响:普法战争导致法兰西第二帝国覆灭,第三共和国建立;加剧了君主派之间的矛盾,使共和势力有所增强,有利于共和政体的最终确立。
表现:总统任命内阁必须经众议院同意,内阁要对议会负责。
14.示例一:
世界文明具有多样性,“欧洲中心论”是谬论。
在人类文明的早期就已存在独立发展的五大区域文明与五大文明区域,它们都经历了各自的轴心时代。
其中,罗马文明、中华文明、阿拉伯文明等都是世界最辉煌的文明之一,都曾深刻影响东西方。
西方近代文明的产生源于14世纪欧洲资本主义萌芽,再经过新航路的开辟和不断的对外扩张,形成了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建立起西方主导下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其他文明体系在西方文明的征服、碰撞、影响下痛苦地步入近现代,但不管是中国还是广大亚非拉其它地区最终都很少有彻底抛弃自身传统文明走进近现代的。
相反,他们几乎都在坚持传统文明的基础上形成了本国特色
的现代文明。
即使如日本“全盘西化”实行明治维新,但最终还是选择了以日本文化整合西方文化的现代化之路。
欧洲文明在发展过程中也在吸收其他文明的优秀成果,两次世界大战证明其本身存在很大缺陷。
各区域文明是平等的,都有其生存发展的独特优势,彼此间需要相互包容和尊重,不需要盲目崇拜。
“西方中心论”带有西方优势论倾向,是谬论。
示例二:
欧洲文明曾经在世界占有优势,但不构成“欧洲中心论”的条件。
(论述参照示例一,略)
示例三:
任何区域或国家的文明都应当立足自身实际,反对所谓“西方中心”文明。
(论述参照示例一,略)
15.(1)商鞅变法:废井田、开阡陌,确立土地私有制;孝文帝改革:推行均田制。
原因:商鞅变法时期,井田制崩溃;孝文帝改革时期,土地兼并严重。
(2)都打击了旧势力;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统治。
16.(1)背景:德国已无条件授降,日本在中国、太平洋战场即将失败。
目的:敦促日本尽快无条件投降,明确日本法西斯需承担的责任。
(2)从国际法角度确定日本侵略性质;有利于清算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有利于提高中国国际地位,维护中国国家利益;奠定了战后国际秩序的法律基础。
17.(1)政治:维护国家统一;威慑海外诸国.经济:增加国家财政收入.军事:保证沿海诸省安全.
(2)措施:设置地方行政机构;驻军;免除税役.作用:人口、耕地增加;贸易繁荣;社会安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