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服务社会》教学设计
《服务社会》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道德与法治统编版
《服务社会》导学案第一课时导学目标:1. 了解什么是服务社会,明白服务社会的重要性和意义。
2. 探讨服务社会的方式和方法,学习如何主动参与社会服务。
3. 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益意识,培养学生乐于助人的品质。
导学内容:第一节:什么是服务社会?1. 什么是服务社会?服务社会是指个人或团体为社会公共利益或他人的利益而提供无偿服务或帮助的行为。
这种行为可以是志愿服务、慈善捐助、社区活动等形式。
2. 服务社会的重要性和意义服务社会可以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减少社会矛盾和冲突,提升社会的凝聚力和稳定性。
同时,服务社会也是一种美德和品质,能够培养人们的爱心、责任感和公益意识。
第二节:如何参与服务社会?1. 服务社会的方式和方法a. 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包括环保、关爱留守儿童、义务植树等活动。
b. 捐助公益事业:可以捐款支持慈善机构、学校贫困生、帮助灾区人民等。
c. 参与社区建设:可以参与社区活动、清洁环境、关爱邻里、助老助残等。
2. 如何主动参与服务社会?a. 主动寻找服务机会:了解当地的志愿服务组织和活动,主动参与其中。
b. 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积极参与相关的公益活动。
c. 持续关注和投入:服务社会不是一时的行为,需要持之以恒地关注和投入。
第三节:如何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公益意识?1. 培养社会责任感a. 关爱身边的人:从身边的亲友、同学和邻居做起,关心他们的困难和需求,给予帮助和支持。
b. 参与社会公益活动:通过参与志愿服务和捐助公益事业,逐渐培养自己的社会责任感。
2. 提升公益意识a. 学习公益知识:了解公益组织、项目和活动,认识公益的重要性和意义。
b. 感恩社会给予的:明白自己是社会的一员,感恩社会给予的资源和机会,愿意回馈社会。
导学反思:通过学习《服务社会》这个主题,你认识到了什么是服务社会,服务社会的重要性和意义,以及参与服务社会的方式和方法。
请思考以下问题,并写下你的反思:1. 你愿意参与社会服务吗?为什么?2. 如果你愿意参与社会服务,你希望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和方法来实现?3. 你认为如何培养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和公益意识?通过反思和讨论,希望你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服务社会的重要性,培养出乐于助人、关爱他人的品质,成为社会的有益之人。
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七课积极奉献社会:服务社会》优质课教案_3
《7.2 服务社会》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积极参加服务和奉献社会的活动,培养奉献精神,增强社会责任感,延伸生命价值,提升我们的道德境界;2、养成亲社会行为,提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3、理解服务和奉献社会对我们青少年成长的意义,掌握中学生服务和奉献社会的做法。
【教学重难点】1、服务社会对我们青少年的成长有何意义?2、在服务和奉献社会中,我们应如何践行?【教学方法】情境创设法、合作探究法、自主学习法【教学流程】一:导入新闻播评(两位小主播进行新闻播报)过渡语:感谢两位小主播的精彩播报。
无论是看望抗战老兵、还是麓谷清理垃圾、义务植树,都汇聚了同学们满满的爱心,向我们传递了义智少年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精神。
二:学生质疑古人有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课前,同学们在预习中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问题。
三:主问题导学1、服务社会对我们青少年的成长有何意义?2、在服务和奉献社会中,我们应如何践行?四、自能展示1、老师讲述自身支教的经历,拓展延伸至八年内的自身服务社会的活动2、学生献青丝带:青丝带传递活动青丝带代表的是奉献、是付出、是真爱青丝带到达的地方将充满付出,充满奉献;青丝带走过的地方,花香满地,真爱长存。
同学们手捧青丝带,闭上眼睛,回忆,在咱们班,最乐于奉献的同学是谁。
同学们静静地走到他的身边,诚挚地为最乐于奉献的同学系上青丝带。
同学们看谁系得最多,评出“奉献之星”。
3、采访第一类:献丝带的同学你把青丝带献给他,是因为他做了哪些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事情呢?第二类:丝带最多的同学请你与我们一起分享你的付出给你自己带来的收获。
4、小结:服务社会对我们青少年成长的意义五、合作探究1、展示校长理念:“办一所现代化社区学校”“让公益成为一种生活方式”2、“青丝带”微公益活动策划书3、活动规则:①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策划,时间为5分钟;②每组确定一位代表上台展示本组策划成果4、学生逐一展示本小组的“青丝带”微公益活动策划书5、希望大家有计划,也要有行动,讲求实际效果。
最新人教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服务社会》教学设计
7.2《服务社会》教学设计教学目标:基于活动情境,引导学生理解服务社会对个人成长的意义,懂得服务社会体现人生价值,只有积极为社会作贡献,才能得到人们的尊重和认可,实现自身价值和全面发展;明确服务社会的责任和途径,知道服务和奉献社会需要青年担当责任,明确在日常小事和本职工作中也可以服务社会和奉献社会,要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
重点难点:懂得在日常小事和本职工作中服务和奉献社会,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
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和参加服务活动的经验,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服务和奉献社会的形式和意义,增强参加社会公益活动的意愿,掌握参与公益活动的本领。
教学过程【设计思路介绍】【新课导入】作为社会中的一员,我们有责任也有能力参与社会活动,为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导入情境:学生结合教材第80页“运用你的经验”中呈现的各种活动,以小组为单位汇总参加过的服务社会的活动,并总结参加活动的感悟和收获。
教师提问:你参加过哪些类似的活动?与同学分享你的感受。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我们身处的社会日新月异,关注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是我们作为社会成员的责任。
服务社会的过程,既是体验社会生活的过程,也是在实践中发展和成就自己的过程。
我们都应该积极参加服务社会的活动,了解社会,收获成长。
【新课学习】一、奉献助我成长(一)服务社会体现人生价值活动情境:学生阅读教材第80—81页“探究与分享”,感悟曹师傅做法的意义。
教师提问:1.曹师傅的行动为什么能影响周围的人?(提示: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个人与社会关系的角度进行分析。
)2.他的事迹对我们有什么启示?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曹师傅通过参加公益活动为大家提供了清洁的环境,而且号召身边的人共同参与公益活动,形成了积极健康的社会氛围,使人们在服务社会中实现了人生价值。
因此,曹师傅的行为能够影响和感染周围的人。
为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我们的人生也因此变得丰富而有意义。
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得到什么。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本文档旨在为教师提供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全册的教案教学设计。
以下是一份简要的教学设计建议,供参考:单元一:家庭、家庭成员和家庭作息课时一:家庭的定义和重要性-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家庭的定义和家庭的重要性。
- 教学内容:- 家庭的概念和特点- 家庭在个人成长中的作用-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案例分析- 教学评价:学生参与讨论、对案例进行分析并提出合理观点课时二:家庭成员的角色和责任-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家庭成员的角色和责任。
- 教学内容:- 家庭成员的角色分工- 家庭成员的责任与义务- 教学方法:角色扮演、小组讨论- 教学评价: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展示家庭成员的责任课时三:家庭作息和家庭文化-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家庭作息和家庭文化的重要性。
- 教学内容:- 家庭作息的规律和安排- 家庭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教学方法:观察讨论、小组活动- 教学评价:学生观察并描述不同家庭的作息和文化特点单元二:道德与法治的关系课时四:道德与法律的定义和关系-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道德与法律的定义和关系。
- 教学内容:- 道德和法律的概念和特点- 道德与法律的关系和互动- 教学方法:讲解、小组讨论- 教学评价:学生能正确区分道德和法律的概念和特点课时五:道德与法律的重要性和作用-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道德与法律的重要性和作用。
- 教学内容:- 道德和法律的作用和意义- 道德和法律对社会秩序和个人行为的影响- 教学方法:案例分析、小组讨论- 教学评价:学生能分析道德和法律对社会和个人的重要性课时六:道德与法律的冲突与调适-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道德与法律可能存在的冲突,并研究调适的方法。
- 教学内容:- 道德与法律的冲突案例分析- 道德与法律的调适方法和原则- 教学方法:角色扮演、小组讨论- 教学评价: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并提出合理调适方案请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校的具体要求,适当调整以上教学设计,并结合具体教材编写详细的教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7.2《服务社会》教学设计1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7.2《服务社会》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服务社会》是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的一章,主要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到服务社会的重要性。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理解到服务社会不仅是一种责任和义务,更是一种快乐和成长的过程。
教材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参与社会服务,如何提升自己的服务水平,以及服务社会对个人和社会的意义。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社会认知能力,对社会现象有自己的理解和看法。
但部分学生对社会服务的认识可能还停留在表面,对服务社会的意义和价值缺乏深入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从实际案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服务社会的概念,理解服务社会的重要性,学会参与社会服务的基本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社会、乐于奉献的精神,增强社会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服务社会的概念、意义和参与方法。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服务社会的价值,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引入真实的社会服务案例,让学生了解服务社会的内容,分析服务社会的意义。
2.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对服务社会的理解和经验,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3.角色扮演法:让学生扮演不同社会服务角色的志愿者,亲身体验服务过程,感受服务乐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社会服务案例,用于教学分析和讨论。
2.准备角色扮演的道具和场景,让学生更好地投入角色。
3.设计好讨论问题和练习题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引入社会服务的相关案例,引导学生关注社会服务现象,激发学生对服务社会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更多关于社会服务的案例,让学生了解服务社会的多样性。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7.2《服务社会》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7.2《服务社会》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服务社会》是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的一章,主要让学生了解服务社会的意义和价值,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了解社会的需求,明确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培养服务社会的精神,学会服务社会的方法和技巧。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社会认知,对社会现象和问题有自己的看法。
但他们在服务社会方面可能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对社会需求认识不足,缺乏服务社会的意识和行动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实际需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服务社会的意义和价值,明确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学会服务社会的方法和技巧。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服务社会的意识,培养社会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服务社会的意义和价值,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2.难点:如何培养服务社会的精神,学会服务社会的方法和技巧。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增强学习体验。
2.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和素材,用于教学过程中的分析和讨论。
2.设计好教学课件,突出重点,简洁明了。
3.准备充足的时间,确保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服务社会的场景,如志愿者活动、社区服务等,引导学生关注服务社会的话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服务社会的意义和价值,让学生了解服务社会的重要性。
通过讲解和个人与社会的例子,使学生明确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分析身边的服务社会案例,探讨服务社会的具体方法和技巧。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7.2《服务社会》教案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7.2《服务社会》教案一. 教材分析《服务社会》是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的一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服务的意义,明白服务社会的重要性。
通过学习,学生可以理解到每个人都生活在社会中,都需要别人的服务和帮助,同时也要为他人提供服务和帮助。
教材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认识服务社会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服务意识。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社会认知,对社会现象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服务社会的意义和重要性可能还没有深刻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理解服务社会的重要性。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服务的意义,明白服务社会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愿意为他人提供服务和帮助的意识。
3.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服务活动,实践服务社会的理念。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服务的意义,服务社会的重要性。
2.难点:培养学生愿意为他人提供服务和帮助的意识,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服务活动。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通过案例让学生了解服务的意义,引发学生思考。
2.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服务社会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角色扮演: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体验服务社会的过程,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4.分享交流: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服务经验,激发学生的服务热情。
六. 教学准备1.案例材料:教师准备一些关于服务社会的案例,用于引导学生思考。
2.讨论话题:教师准备一些关于服务社会的重要性的讨论话题,用于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3.角色扮演情境:教师准备一些服务社会的情境,用于学生角色扮演。
4.分享交流时间:教师安排一个分享交流时间,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服务经验。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服务社会的案例,引发学生对服务的思考,导入新课。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一些关于服务社会的重要性的讨论话题,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明白服务社会的重要性。
最新人教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全册教学设计
最新人教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全册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熟悉道德与法治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了解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的重要性;- 掌握相关法律和道德知识;- 理解法治社会的特点和价值。
2. 能力目标:- 发展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判断力;- 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公民素养;- 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培养学生对正义、公平和道德价值的认识。
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和法治;- 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尊法守纪意识和法律修养。
二、教学内容1. 道德与法治基本概念与原则- 道德与法律的关系- 国家法律与社会公德- 尊法守纪的意义和价值2. 法治社会的特点和价值- 法制建设的意义和目标- 公民权利与公民责任- 法治社会的基本特点和优势3. 法律和道德知识-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少年儿童保护法- 青少年网络行为指导原则4. 正义、公平与道德价值- 正义与公平的内涵和作用- 道德的基本原则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正义意识和公平观念三、教学策略1. 活动设计:- 分组讨论案例分析和情境模拟- 实地考察与观察实践活动- 视频和图片资源的使用和展示2. 教学方法:- 学生主体、教师引导的教学方法- 课堂讨论和小组合作研究- 视听教学和多媒体辅助教学3. 评价方式:- 课堂表现和小组合作成果评价- 学生作品和展示评价- 组织学生参加辩论和演讲比赛四、教学安排本教材共分为X个单元,每个单元包括以下教学内容:(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列出教学内容和相关活动设计)五、教学资源1. 教材资源:- 最新人教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材- 课后题和练册2. 辅助资源:- 视听资源和多媒体教学设备- 实地考察和观察实践的场地和资源六、教学评价教学过程中可根据学生的实际表现进行以下评价:- 课堂参与度和积极性- 研究笔记和作业完成情况- 课后题和练册的成绩- 视听作品和小组合作成果展示- 辩论和演讲比赛的表现备注:本文档只针对最新人教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全册教学设计的框架,具体内容和教学安排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服务社会教学设计教案
服务社会教学设计教案引言本教案旨在帮助教师们设计一套服务社会教学计划,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能力。
服务社会教学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方式,能够帮助学生理解社会问题,培养他们的社会意识和公民意识。
本教案将介绍服务社会教学的目标和原则,并提供了一些实践活动的示例,希望能够为教师们在实施教学计划时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通过参与社区服务活动,学生们能够感受到自己对社会的影响力,培养并提高他们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关心。
2. 发展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服务社会活动需要学生们相互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通过合作与协作,学生们能够培养并提高自己的团队合作能力。
3. 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社会服务活动中,学生们将面临各种问题,需要他们分析和解决。
通过实践,学生们能够提高自己的问题解决能力。
1. 学生参与度高:教师应该鼓励学生们积极参与社会服务活动,使他们对活动充满兴趣,愿意主动投入其中。
2. 问题导向学习:教师在服务社会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帮助他们学会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3. 合作学习:教师应鼓励学生们互相合作,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通过团队合作,学生们能够互相支持和鼓励。
4. 实践为主:服务社会教学强调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学生们需要通过实际活动来提高自己的能力。
三、实践活动示例1. 社区环境整治活动:学生们组织参与社区环境整治活动,清理垃圾,美化环境,增强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2. 社会公益活动:学生们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如为老年人提供义务扶助,为孤儿院捐赠物资等。
3. 环保宣传活动:学生们组织环保宣传活动,如制作海报、举办环境保护讲座等,提高社会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
4. 社区服务项目策划:学生们分组策划社区服务项目,如为留守儿童提供辅导,为弱势群体筹款等,提供实际帮助。
1. 服务社会教学的准备工作:教师与学生共同确定服务社会教学的目标和计划,制定实践活动的安排。
最新人教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全册教学设计
最新人教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全册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 了解道德与法治的基本概念和关系;- 掌握常见的道德规范和法律法规;- 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法治观念;- 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
二、教学内容1. 概念解析- 道德的定义和特征;- 法治的定义和原则;- 道德与法治的关系。
2. 道德规范- 常见的道德规范及其意义;- 遵循道德规范的重要性;- 应对具体情境时的道德选择。
3. 法律法规- 常见的法律法规及其内容;- 遵守法律法规的重要性;- 法律法规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4. 价值观与法治观念- 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培养良好的法治观念;- 价值观和法治观念对个人和社会的意义。
5. 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 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 提升学生的法律素养;- 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的重要性。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教师以简明扼要的语言介绍相关概念和内容,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参与讨论;- 视听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相关案例和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加深理解;- 板书设计:重点内容进行整理和总结,便于学生回顾和复。
四、教学评估1. 自我评估- 学生完成对概念的概括和解释;- 学生能够运用道德规范解决实际问题;- 学生理解并分析法律法规的含义和影响;- 学生对个人价值观和法治观念有较清晰的认识。
2. 小组讨论- 学生以小组形式讨论一个具体案例,分享各自的观点和看法。
3. 书面作业- 学生撰写一篇关于自己的法治观念的短文,表达个人理解和看法。
五、教学资源- 教科书:最新人教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扬声器等;- 视频材料:与道德与法治相关的案例和讲解视频;- 板书:精心设计的板书内容,方便学生回顾和记忆。
六、教学计划- 第一课时:概念解析;- 第二课时:道德规范;- 第三课时:法律法规;- 第四课时:价值观与法治观念;- 第五课时: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
以上为《最新人教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全册教学设计》的一份简要教学计划,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最新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服务社会》教案
《服务社会》教案1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知道服务社会体现人生价值,促进全面发展;懂得服务社会需要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需要热爱劳动、爱岗敬业能力目标理解服务社会的意义,能够主动参与服务社会的活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意识,培养亲社会行为【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服务社会的意义。
教学难点:践行服务和奉献社会。
2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展示图片)问题:你参加过类似的活动吗?你认为参加这种活动能给人带来什么积极影响?教师总结、过渡: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明天。
我们生活在社会中,应该为社会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为什么要服务社会、如何服务社会是我们今天所要探讨的内容。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服务社会绚丽人生(一)服务社会的意义活动一:我的价值在这里(学生阅读教材P80—81“探究与分享”)1.思考:曹师傅的行为为什么能影响周围的人?2.他的事迹对我们有什么启示?教师讲述: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得到什么。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无一例外地享用着社会所提供的生活和学习条件,人人都有责任回报社会,为他人和社会提供服务。
公益活动的好处在于,帮助别人能够不断让自己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因为可以为别人、为社会有所贡献,就会感觉个人不再是渺小的、隐藏于芸芸众生中的微小部分,而是对别人有意义的,为外界所认可的。
这不但可以让自己感到自己存在的价值,而且也使自己成了改变社会和世界的一个积极的力量。
大家都关注环保,才能有美好的环境,人人行动起来,才会真正享有美好的生活。
所以说,服务社会体现人生价值。
只有积极为社会作贡献,才能得到人们的尊重和认可,实现我们自身的价值。
目标导学二:服务社会全面发展活动二:服务社会锻炼自己(学生阅读教材P81“探究与分享”)思考:小方的经历给你带来怎样的感受?教师讲述:通过参加义卖活动,小方与人交流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可见参加公益活动,不仅仅是帮助他人,也会使自身得到发展。
部编版《道德与社区》七年级上册教师教学用书
部编版《道德与社区》七年级上册教师教学用书第一单元走进中学,感悟成长第一课时《新的起点》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进入中学时代的重要性,认识到中学时代是人生发展的一个新阶段。
2. 培养学生积极适应新环境的能力,尽快适应中学生活。
3. 引导学生积极交往,建立新的人际关系,共同进步。
教学重点:1. 中学时代的重要性。
2. 积极适应新环境的方法。
教学难点:1. 如何让学生认识到中学时代的重要性。
2. 如何引导学生积极适应新环境。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让学生分享自己对中学时代的期待和困惑,引发学生对主题的思考。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教材和课前准备的材料,了解中学时代的重要性。
3.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如何适应新环境,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方法。
4.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适应新环境的方法,强调积极交往和共同进步的重要性。
第二单元遵守规则,共建秩序第三课时《校规校纪》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校规校纪的重要性,认识到遵守校规校纪对个人和集体的影响。
2. 培养学生自觉遵守校规校纪的习惯,维护学校的正常教育教学秩序。
教学重点:1. 校规校纪的重要性。
2. 自觉遵守校规校纪的习惯。
教学难点:1. 如何让学生理解校规校纪的重要性。
2. 如何培养学生自觉遵守校规校纪的习惯。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让学生讨论校规校纪的作用,引发学生对主题的思考。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教材和课前准备的材料,了解校规校纪的重要性。
3.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如何自觉遵守校规校纪,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方法。
4.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遵守校规校纪的方法,强调自觉遵守和维护学校秩序的重要性。
附录教学建议1. 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让学生认识到中学时代的重要性,引导他们积极适应新环境。
2. 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让学生理解校规校纪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自觉遵守的习惯。
3. 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活动。
道德与法治《服务社会》一等奖教学设计2篇
道德与法治《服务社会》一等奖教学设计2篇课题:服务社会科目: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对象:八年级课时:1课时一、教学内容分析(简要说明课题、学习内容、这节课的价值以及学习内容的重要性)教材第七课第二框《服务社会》本课依据课程标准“我与他人和集体”中的“在集体中成长”2.3学会换位思考,学会理解与宽容,尊重、帮助他人,与人为善。
和“我与国家和社会”中的“积极适应社会的发展”2.3积极参与公共生活、公益活动,有为他人、为社会服务的精神。
本框题围绕服务社会的意义和做法两大知识点,奉献社会强调服务意识,通过分析服务和奉献社会对个人成长的意义,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服务意识,明确服务社会与个人成长的关系,引导学生在实际行动中努力服务和奉献社会。
也是第三单元的落脚点和落实学科核心素养。
二、教学目标(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对该课题预计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做出一个整体描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意识,培养亲社会行为【能力目标】理解服务社会的意义,能够主动参与服务社会的活动【知识目标】知道服务社会体现人生价值,促进全面发展;懂得服务社会需要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需要热爱劳动、爱岗敬业三、学习者特征分析(说明学习者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等三个方面的学习准备(学习起点),以及学生的学习风格。
最好说明教师是以何种方式进行学习者特征分析,比如说是通过平时的观察、了解;或是通过预测题目的编制使用等)【学情基础】通过第六课的学习,学生已经明确了责任的重要性,做一个有责任有担当的人,继而思考怎样做一个有责任担当的人。
【成长需求】八年级学生参与社会生活的领域不断扩展,面临如何处理对自己、对他人和对社会和国家的关系问题。
【现实困惑】有的学生以自我为中心,把得到他人的关爱当成理所当然的事情,在自己陷入困境时渴望得到他人的关爱,但是,当看到他人身处困境时却以“这又不关我的事”为借口一走了之;也有的学生以各种理由拒绝参与学校、社区组织的公益活动,他们认为参与社会公益,服务和奉献社会都是很美好、很遥远的事情,作为学生只要好好学习,就能在将来服务和奉献社会。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7.2《服务社会》教学设计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7.2《服务社会》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7.2《服务社会》这一课,主要让学生认识到服务社会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实例,引导学生了解服务社会的各种形式,以及通过服务社会可以带来的成长和收获。
教材内容丰富,贴近学生生活,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开始关注社会,关心国家大事。
这个阶段的学生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但是他们对于如何服务社会,以及服务社会的重要性还缺乏深入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引导学生从实际案例出发,深入理解服务社会的意义。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服务社会的各种形式,认识到服务社会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提高他们的道德素质。
3.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服务社会,实现自我价值。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服务社会的各种形式,服务社会的重要性。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实际案例中深入理解服务社会的意义,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案例,让学生了解服务社会的各种形式,以及服务社会的重要性。
2.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服务社会的理解和体验,提高他们的参与意识。
3.实践法: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亲身体验服务社会的过程,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案例材料,用于课堂分析和讨论。
2.设计好课堂讨论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3.安排好社会实践活动,确保学生能够有机会亲身体验服务社会。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服务社会的图片,如志愿者活动、社区服务等,引导学生关注服务社会的话题,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案例,让学生了解服务社会的各种形式,如环保、关爱老人、支教等。
然后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服务社会的理解和体验。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7.2 服务社会》教学设计
《7.2 服务社会》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够:1.了解服务社会的意义,认识到服务社会对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2.掌握服务社会的方法和技巧,提高服务社会的能力。
3.树立服务社会的意识,积极投身于服务社会的实践中。
二、教学重点1.服务社会的意义。
2.服务社会的方法和技巧。
三、教学难点1.如何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服务社会的意义,培养服务社会的情感。
2.如何指导学生掌握服务社会的方法和技巧,将服务社会付诸实践。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活动】通过展示一些关于志愿者服务社会的场景或故事,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志愿者为什么要服务社会?服务社会对他们自己和社会有什么意义?从而导入新课。
【学生活动】认真听讲,思考问题,进入学习状态。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与新课内容相关的场景或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与服务社会相关的问题,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本课内容。
(二)新课学习1.服务社会的意义【教师讲解】介绍服务社会的意义,包括对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我们要服务社会?服务社会对我们自己和社会有什么好处?【学生活动】认真听讲,观看PPT展示的关于服务社会意义的相关图片或视频资料,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思考和回答。
例如,服务社会能够培养自己的责任感和担当精神;同时也能让自己感到快乐和满足;同时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等。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理解服务社会的意义,引导他们认识到服务社会是一种美德,对自己和社会都有好处。
同时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表达能力。
2.服务社会的方法和技巧【教师讲解】介绍服务社会的方法和技巧,包括参加志愿服务、社区服务、支教等。
引导学生思考: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去服务社会?你有什么好的经验和故事可以分享吗?【学生活动】认真听讲,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思考和回答。
例如,参加志愿服务可以关注弱势群体;社区服务可以美化环境;支教可以教育贫困地区的儿童等。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7.2《服务社会》教案
第二框
授课教师
授课班级
八()班
指导老师
课标要求
本课所依据的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是“我与国家和社会”中“积极适应社会的发展”。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积极参与公益生活、公益活动”;“有为他人、为社会服务的精神”。
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生活阅历和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对关爱他人、奉献社会等问题有不同程度的认识和理解。大多数学生基本认同关爱他人、奉献社会的正向意义,在现实生活中能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但少数同学的表现令人担忧。通过本课学习,分析服务和奉献社会对个人成长的意义,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服务意识,明确服务社会与个人成长的关系,引导学生在实际行动中努力服务和奉献社会。
教学方法
与策略
情境分析法合作学习法经验分享法
教学手段
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
入
新
课
播放视频:《大爱十二中》
提问:视频中的人大家认识吗?十二中的大爱体现在哪里?
引出课题
学生回答:
《服务社会》
通过用学生熟悉的事例制作成视频进行导入,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兴趣,引出课题。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服务社会体现人生价值,促进全面发展;懂得服务社会需要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需要热爱劳动、爱岗敬业
2.能力目标:理解服务社会的意义,能够主动参与服务社会的活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意识,培养亲社会行为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服务社会的意义
2.教学难点:践行服务和奉献社会
讲授新课
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部编版教师教案
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部编版教师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让学生掌握基本道德规范和法律法规,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制观念。
2. 培养学生良好的公民素质,使其具备正确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
过程与方法1. 通过案例分析、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实践能力。
2. 引导学生学会自我反思,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增强学生的国家观念,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2. 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关爱他人、团结协作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生活自律第1课《自律与他律》1. 引导学生认识自律和他律的概念及其关系。
2. 分析自律和他律在生活中的具体表现。
3. 让学生学会从他律走向自律,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第2课《法律的约束与保护》1. 让学生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 分析法律对公民行为的约束和保护作用。
3. 引导学生遵守法律,提高法制观念。
第二单元家庭关系第3课《家庭结构与功能》1. 让学生了解各种家庭结构及其功能。
2. 分析家庭关系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3. 引导学生认识家庭的重要性,珍惜家庭关系。
第4课《父母与子女》1. 让学生了解父母在家庭中的角色及责任。
2. 分析子女应如何尊敬父母、与父母沟通。
3. 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增进亲子关系。
第三单元学校生活第5课《尊重与被尊重》1. 引导学生认识尊重他人的重要性。
2. 分析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尊重他人。
3. 培养学生的尊重意识,营造和谐校园氛围。
第6课《团结协作》1. 让学生了解团结协作的意义。
2. 分析团结协作在学习和生活中的具体运用。
3. 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提高团队意识。
三、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通过引入生活中的实际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道德与法治知识。
2. 讨论法:组织学生针对某一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 小组合作法:引导学生分组完成任务,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沟通能力。
4. 角色扮演法: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体验不同角色所面临的道德与法治问题,培养学生的同理心。
最新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服务社会》教学设计
7.2 服务社会一、学习目标1.知道服务社会体现人生价值,促进全面发展。
2.懂得服务社会需要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需要热爱劳动、爱岗敬业。
3.树立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意识,培养亲社会行为。
二、自主预习1.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什么,而不应该看他什么。
2.只有积极为社会做贡献,才能得到人们的和,实现我们自身的价值。
3.服务和贡献社会,需要我们热爱劳动,。
三、合作探究联合国将志题者定义为“不以利益、金钱、扬名为目的,而是为了近邻乃至世界进行貢献活动者”,指在不为任何物质报的情况下,能够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并且奉献个人的时间及精神的人。
根据中国的具体情况,给志愿者是这样定义的,即在自身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在不求任何物质、全钱及相关利益回报的前提下,合理运用社会现有的资源,志愿奉献个人可以奉献的东西,为帮助有一定需要的人士,开展力所能及的、切合实际的,具有一定专业性、技能性、爱心性服务活动的人。
有人说,志愿者“不以利益、金钱、扬名为目的”,看似只有付出的志题服务,其实还是能够收获满满的。
你认同这个观点吗?请简述理由。
四、随堂演练1.“一个人的价值,应当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取得了什么。
人只有献身于社会,才能找出那短暂而有风险的生命的意义。
”这段话告诉我们( )①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②只有伟人才能为社会奉献③社会需要人们发扬奉献精神④只有在奉献中才能实现人生的意义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2.青年志愿者活动是我国青少年关心社会、服务社会的社会公益活动。
下面是青年志愿者誓词:“我愿意成为一名光荣的志愿者。
我承诺尽己所能,不计报酬,帮助他人,服务社会。
实行志愿精种,传播先进文化,为建设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前进的美好社会贡献力量!”这对我们的启示是( )①建设美好社会需要奉献精神②讲奉献就不能有个人利益③现在社会人人都要讲实惠,有奉献精神的人太少了④人的价值在于奉献,奉献是快乐的A.①②B.③④C.①③D.①④3.下列言行能体现一个人“服务社会”的是( )A在一次卫生清洁活动中,小明主动服从班长的安排B.九年级(2)班王登说“维护班集体荣誉与我无关”C.在抗洪抢险中,军人总是站在第一线,冲锋在前D.俗话说:“一个和尚有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七课《服务社会》教学设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七课《服务社会》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服务社会》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七课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服务的意义,认识到服务社会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服务意识,提高学生的服务能力。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引人深思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探讨,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的独立意识逐渐增强,开始关注社会问题,关心他人。
但受限于生活经验,他们对服务的认识可能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理解服务的意义。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服务的意义,认识到服务社会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具备服务意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问题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沟通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劳动、乐于助人的品质,增强社会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服务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服务意识。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认识到服务社会的重要性。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病例,引导学生了解服务的意义。
2.问题讨论法:提出引导性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
3.小组合作法:分组讨论,共同完成任务,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材料,用于教学分析。
2.设计问题讨论题目,引导学生思考。
3.分组安排,便于进行小组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幅社会服务的画面,引导学生关注服务活动,激发学生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服务的意义。
案例可以包括志愿者活动、社区服务等。
3.操练(10分钟)提问:你们认为服务社会有什么意义?请结合案例进行分析。
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代表进行回答。
教师点评,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4.巩固(10分钟)提问:如何培养自己的服务意识?请结合生活实际进行讨论。
初中道德与法治《服务社会》教案
初中道德与法治(效劳社会)教案一、教学目标(感情、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增强责任感,树立社会责任意识。
(能力目标)能积极参加效劳社会的实践活动。
(知识目标)1.理解效劳社会能够表达人生价值,促进个人全面开展。
2.了解效劳社会的实践活动。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效劳社会的意义。
(难点)积极参加效劳社会的活动。
三、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
四、教学过程环节一:情境导入多媒体呈现本班学生在今年植树节期间和学雷锋日活动时的各类活动剪影。
请同学们畅所欲言:(1)还参加过哪些类似活动(2)请谈一谈当时的感受。
在学生自由致辞后,教师进行总结:大家对于这些活动都有着自己的理解,这其实就是我们在效劳社会中体会到的乐趣,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为什么要效劳社会,怎样效劳社会。
环节二:新课讲授1.效劳社会的意义活动一:效劳社会表达人生价值播放感激中国人物——郭明义的事迹与颁奖词。
请学生思考:问题一:郭明义的行动为什么能够影响周围的人,并建立起爱心联队问题二:如果你是郭明义的子女,你想对他说什么学生们依据自己的所观所感、所思所想,畅所欲言,提出奉献社会很有价值,得到他人和社会的认可,很有意义,学习郭明义的精神等话题。
教师依据学生的致辞进一步引导得出: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奉献什么,而不应该看他得到什么。
在现实社会中我们每个人都享用社会提供的生活和学习条件,人人有责任回报社会,为他人和社会提供效劳。
只有积极为社会做奉献,才能得到人们的尊重和认可,完成我们自身的价值。
人生真正的价值的制造价值,在于奉献社会。
因此,效劳社会表达着人生价值。
活动二:效劳社会促进个人全面开展。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80页小方同学的义卖经历,分小组进行商量,并派代表致辞。
问题一:小方的经历给你带来怎样的感受问题二:结合自己参加志愿效劳的经历,谈谈你的收获。
通过小组商量,派代表答复下列问题,教师归纳、补充、整合学生观点:小方的故事告诉我们在效劳社会中可以拓宽视野、丰富知识、提高人际交往能力,促进我们的全面开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2 服务社会
一、学习目标
1.知道服务社会体现人生价值,促进全面发展。
2.懂得服务社会需要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需要热爱劳动、爱岗敬业。
3.树立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意识,培养亲社会行为。
二、自主预习
1.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什么,而不应该看他什么。
2.只有积极为社会做贡献,才能得到人们的和,实现我们自身的价值。
3.服务和贡献社会,需要我们热爱劳动,。
三、合作探究
联合国将志题者定义为“不以利益、金钱、扬名为目的,而是为了近邻乃至世界进行貢献活动者”,指在不为任何物质报的情况下,能够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并且奉献个人的时间及精神的人。
根据中国的具体情况,给志愿者是这样定义的,即在自身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在不求任何物质、全钱及相关利益回报的前提下,合理运用社会现有的资源,志愿奉献个人可以奉献的东西,为帮助有一定需要的人士,开展力所能及的、切合实际的,具有一定专业性、技能性、爱心性服务活动的人。
有人说,志愿者“不以利益、金钱、扬名为目的”,看似只有付出的志题服务,其实还是能够收获满满的。
你认同这个观点吗?请简述理由。
四、随堂演练
1.“一个人的价值,应当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取得了什么。
人只有献身于社会,才能找出那短暂而有风险的生命的意义。
”这段话告诉我们( )
①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②只有伟人才能为社会奉献③社会需要人们发扬奉献精神④只有在奉献中才能实现人生的意义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青年志愿者活动是我国青少年关心社会、服务社会的社会公益活动。
下面是青年志愿者誓词:“我愿意成为一名光荣的志愿者。
我承诺尽己所能,不计报酬,帮助他人,服务社会。
实行志愿精种,传播先进文化,为建设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前进的美好社会贡献力量!”这对我们的启示是( )
①建设美好社会需要奉献精神②讲奉献就不能有个人利益③现在社会人人都要讲实惠,有奉献精神的人太少了④人的价值在于奉献,奉献是快乐的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①④
3.下列言行能体现一个人“服务社会”的是( )
A在一次卫生清洁活动中,小明主动服从班长的安排
B.九年级(2)班王登说“维护班集体荣誉与我无关”
C.在抗洪抢险中,军人总是站在第一线,冲锋在前
D.俗话说:“一个和尚有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
”
4.参加社区事务、服务社区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
下列方式中可取的是( )
①对社区居民进行法律知识、安全用电常识宜传
②和同学捡拾社区草坪、公共场所里的垃圾
③到社区敬老院擦玻璃门窗、打扫卫生
④为社区居民算命、占卜,帮助他们逢凶化吉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5.据统计,截至目前,包括“朝阻群众”“西城大妈”海淀网友等在内的北京实名注册的治安志愿者数量已突破85万。
在志愿者的积极参与下,北京平安社区创建率超过80%,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得到进一步提升。
志者向社会提供志愿服务( )
①是胸怀天下、关爱社会的体现②是公民为国分忧的法定义务③有利于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④有利于营造“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氛围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
二、自主预习
1.贡献得到
2.尊重认可
3.爱岗敬业
三、合作探究
从个人价值的体现和个人自身发展提升两方面去回答。
志愿者服务会让我们收获很多精神上的财富。
比如他人的赞许与认可、自己内心的愉悦与满足、获得新的生活经验与经历,而且能够给社会和他人带去温暖,让自我价值得以提升等。
四、随堂演练
1.C
2.D
3.C
4.A
5.C
作者留言:
您好!非常感谢!您浏览到此文档。
为了提高文档质量,欢迎您点赞或留言告诉我该文档的不足之处,以便于作者对该文档进行完善优化,在此本人深表感谢!祝您天天快乐!谢谢!。